專利名稱:一種網孔狀人造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造皮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網孔狀人造革。
背景技術:
早期用于制作皮革的材料都取自牛皮或豬皮等動物皮,這些動物皮革制品雖具有良好的彈性與耐磨耗性,但其獲取材料有限,性價比高,無法普遍為一般的消費大眾所擁有。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作為替代材料的人造革營運而生,人造革成本低廉,用其制 作鞋面或坐墊價格便宜、美觀大方,其主要由紡織網布層及涂覆于紡織網布層上的PU樹脂層組成,但是,現有的人造革其PU樹脂層在紡織網布層上呈平整結構,人們在視覺上呈單調的孔目,整個人造革基本上為單一的平面塑料色彩,不具備天然皮革本身具有的立體紋路、缺乏自然立體風格,自然質感不好、仿真效果差,另外,由于紡織網布在質感上較輕薄,受到外力擠壓后,容易變型;且其透氣性不佳、抗菌防臭性能低,人們在使用人造革制作的鞋面與坐墊時,不能及時排出人體的熱量與潮氣,極大的降低了穿著或使用的舒適程度。
發明內容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色彩豐富、不易變形、透氣性能好、仿真度高、具有天然皮革的立體紋路、抗菌防臭功能好的網孔狀人造革。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種網孔狀人造革,包括多孔布纖維層,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上表面設有PU發泡樹脂層,所述發泡樹脂層滲透到多孔布纖維的網孔內與多孔布纖維復合為一體,所述PU發泡樹脂層表面均布有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下表面復合粘結為竹纖維層。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竹纖維層上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細小微孔。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網孔狀人造革,采用多孔布纖維層替代原來的紡織網布層,使得產品受外力擠壓不易變形,且其與P U樹脂結合后具有自然網孔、變化不同的色彩;所述PU樹脂層表面均布設有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所述PU樹脂層上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在紡織纖維層上可以形成接近天然皮革的立體紋路,使其具有天然皮革的自然質感,仿真度高;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下表面復合粘結為竹纖維層,竹纖維層使得本新型網孔狀人造革還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保健效果好。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網孔狀人造革,包括多孔布纖維層I,所述多孔布纖維層I的上表面設有PU發泡樹脂層2,所述PU發泡樹脂層2滲透到多孔布纖維I的網孔內與多孔布纖維I復合為一體,所述PU發泡樹脂層2表面均布有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所述多孔布纖維層I的下表面復合粘結為竹纖維層3,所述竹纖維層的厚度以O. 5 2. 5 mm為佳,所述竹纖維層3上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細小微孔。本實用新型網孔狀人造革,采用多孔布纖維層替代原來的紡織網布層,使得產品受外力擠壓不易變形,且其與P U樹脂結合后具有自然網孔、變化不同的色彩;所述樹脂層表面均布設有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所述PU樹脂層上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在紡織纖維層上可以形成接近天然皮革的立體紋路,使其具有天然皮革的自然質感,仿真度高;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下表面復合粘結為竹纖維層,竹纖維層使得本新型網孔狀人造革還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保健效果好。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 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網孔狀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布纖維層,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上表面設有PU發泡樹脂層,所述發泡樹脂層滲透到多孔布纖維的網孔內與多孔布纖維復合為一體,所述PU發泡樹脂層表面均布有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下表面復合粘結為竹纖維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網孔狀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纖維層上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細小微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造皮革技術領域,提供一種色彩豐富、不易變形、透氣性能好、仿真度高、具有天然皮革的立體紋路的、抗菌防臭功能好的網孔狀人造革,包括多孔布纖維層,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上表面設有PU發泡樹脂層,所述PU發泡樹脂層滲透到多孔布纖維的網孔內與多孔布纖維復合為一體,所述PU發泡樹脂層表面均布有大小不一的細小凸起,所述多孔布纖維層的下表面復合粘結為竹纖維層。
文檔編號B32B27/12GK202577000SQ201220172800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張樹仁, 孫衛東 申請人:福建隆上超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