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由備料部分、制漿部分和造紙部分依次連接而成,所述的制漿部分包括轉鼓式高濃碎漿機、高濃除渣器、外流式中濃壓力篩、中濃除渣器、重力圓網濃縮機、中濃雙盤磨漿機和成漿池,所述的造紙部分由依次相連的調漿箱、沖漿池、除砂器、壓力篩、網前箱、流漿箱、網部成型機、壓榨機、干燥部和卷紙機組成;成漿池與調漿箱之間通過第三漿泵相連。本實用新型以進口和國內廢紙箱為原料,對其進行分類和按比例配制,生產過程采用先進的高濃碎漿、中濃打漿和中濃篩選工藝和設備,并對工藝方案、參數進行比選和優化,節約木材資源、減少能耗和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造紙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外生產防火板專用紙芯,以全木漿為原料,采用傳統低濃碎漿、打漿和篩選工藝技術。我國木材資源匱乏,以全商品漿為原料成本高、生產過程能耗大。若采用國內外原材料的使用方法,不但加大了對寶貴木材資源的消耗還增加了生產成本。若以全廢紙為原料并采用傳統的生產工藝技術,最終產品質量難以達到質量標準或客戶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由備料部分、制漿部分和造紙部分依次連接而成,所述的制漿部分包括轉鼓式高濃碎漿機、高濃除渣器、外流式中濃壓力篩、中濃除渣器、重力圓網濃縮機、中濃雙盤磨漿機和成漿池,所述的造紙部分由依次相連的調漿箱、沖漿池、除砂器、壓力篩、網前箱、流漿箱、網部成型機、壓榨機、干燥部和卷紙機組成;成漿池與調漿箱之間通過第三漿泵相連。
[0005]所述的備料部分由廢紙分選、廢紙凈化機和鏈板輸送機組成。
[0006]所述的造紙部分中,在沖漿池和除砂器之間裝有沖漿泵。
[0007]本實用新型以進口和國內廢紙箱為原料,對其進行分類和按比例配制,生產過程采用先進的高濃碎漿、中濃打漿和中濃篩選工藝和設備,并對工藝方案、參數進行比選和優化,節約木材資源、減少能耗和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由備料部分、制漿部分和造紙部分依次連接而成,備料部分由廢紙分選101、廢紙凈化機102和鏈板輸送機103組成,制漿部分由依次相連的轉鼓式高濃碎漿機201、過渡漿池202、第一漿泵203、高濃除渣器204、外流式中濃壓力篩205、第一漿池206、第二漿泵207、中濃除渣器208、重力圓網濃縮機209、中濃漿泵210、中濃雙盤磨漿機211、成漿池212組成。造紙部分由依次相連的調漿箱301、沖漿池302、沖漿泵303、除砂器304、壓力篩305、網前箱306、流漿箱307、網部成型機308、壓榨機309、干燥部310和卷紙機311組成;成漿池212與調漿箱301之間通過第三漿泵213相連。干燥部310采用烘缸組。
[001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產品以國內廢紙箱和進口廢紙箱為原料,經撿選后通過傳送帶送入廢紙凈化機102除塵,除塵后廢紙通過鏈板輸送機103送到轉鼓式高濃碎漿機201碎解成漿,此時漿料的質量百分比濃度在16%以上,碎解后漿料進入過渡漿池202,由第一漿泵203送入高濃除渣器204內,經高濃除渣器除去較大重雜質,再經中濃除渣器208進一步凈化,篩選階段漿料的質量百分比濃度在2 — 3.5%之間,再經重力圓網濃縮機209濃縮、洗滌后,用中濃雙盤磨漿機211打漿,中濃磨漿時漿料的質量百分比濃度在5—10%之間。成漿后漿料進入調漿箱301、沖漿池302,經過再次除砂、除雜,然后通過網部成型、壓制、烘干、卷取等工序成為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由備料部分、制漿部分和造紙部分依次連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漿部分包括轉鼓式高濃碎漿機、高濃除渣器、外流式中濃壓力篩、中濃除渣器、重力圓網濃縮機、中濃雙盤磨漿機和成漿池,所述的造紙部分由依次相連的調漿箱、沖漿池、除砂器、壓力篩、網前箱、流漿箱、網部成型機、壓榨機、干燥部和卷紙機組成;成漿池與調漿箱之間通過第三漿泵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備料部分由廢紙分選、廢紙凈化機和鏈板輸送機組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全廢紙生產防火板芯紙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紙部分中,在沖漿池和除砂器之間裝有沖漿泵。
【文檔編號】D21H11/14GK204000460SQ201420428137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萬洪安, 焦國棟, 徐衛東, 靳建設, 劉朝浮, 李躍進, 和世寶, 萬曉東, 劉穎, 謝怡捷 申請人:河南省輕工業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