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紙模塑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紙模塑制品,適應了現代社會的衛生、方便、快捷、健康的生活需求,以其實用、無毒、廢棄后能完全降解、回歸自然的特點,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因而紙漿模塑行業是一種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產業,在國內、國際上都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與廣闊的增長空間。
[0003]我國的紙模塑行業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工藝、結構、模具、材料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大的成長空間。在紙模塑生產過程中,當輔助生產系統配制好漿液后,其第一道成型工序就是真空吸附、抄造成濕坯的抄坯工序。
[0004]目前,在此業內這一生產過程有注漿式和沉漿吸附式兩種基本方式;注漿式所使用的設備較簡單,成型制品重量差異小,較經濟,但其周期性灌水注漿消耗較長時間,抄坯成型周期較長,效率較低。沉漿吸附式采用連續循環供漿,抄坯成型周期較短,生產效率高,但其生產設備較龐雜,且成型制品差異較大,經濟性較差。
[0005]在紙模塑生產全部生產工藝流程中的供漿、抄坯、余漿排放同時濕坯轉移、熱壓定型交聯固化、制品轉移與自動卸料等,其中供漿只是其中的一個工藝過程,如果將二次供漿的前后間隙時間內采取了計量備漿、根據一次抄坯成型所需的漿液量預作準備,再根據成型工藝程序的需要采取快速排放結構、將所需的漿液量快速精確地送入成漿池,其避免了注漿式抄坯成型周期較長,效率較低的不足。
[0006]但在注漿式抄坯過程中的液面深度對型坯的質量關系很大,一般一次送入的成漿量為遠大于一次抄造濕坯所需要的,并根據工藝程序要求在每次抄坯結束后會將多余的漿液排放回流返還到輔助生產系統的漿池內、供此后生產所需;此余漿排放時受其結構所限,一般與其供漿單向供送形式類似、其結構均形式也均是為單方向的、單側面進漿且單側面排放多余的成漿;在此余漿單側面排放過程中、余漿漿液在排放流動時會使原先己在成漿池內抄坯模具上抄造成型的濕坯會被單側面排放的液流洗刷去一部份,并因濕坯在成漿池內的排列位置的不同及與余漿排放口之間的距離的遠近差異,一次成型的濕坯被回流漿液水流洗刷影響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距離排放口越近的影響程度越嚴重,反之距離遠的影響程度就低一點。
[0007]此嚴重影響的制品的質量,降低了成品率,但這也是一個十分無奈的現實:為滿足型坯質量,在抄坯前必需送入一個較充裕的漿液量來滿足較深的液面抄坯深度所需,由此必然會產生抄坯后的余漿排放需求,但余漿排放回流又必然會形成影響型坯質量的回流洗刷問題,這是擺放在紙模塑業面前一個二難的選項。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結構復雜、注漿排漿時間長,注漿中存在的制品均勻度較差、重量差異較大、成品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
[000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送漿管道的成漿池,在所述成漿池的下方設有匯流通道,所述成漿池內置有抄坯模,所述抄坯模的底腔與真空氣源相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漿池一側設有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另一側還設有余漿排放結構;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的上部與送漿管道相連通,內側面與成漿池一體連通,下部與匯流通道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用于排漿;所述余漿排放結構的下部與匯流通道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用于排漿,內側面與成漿池一體連通。
[0010]優選地,在所述成漿池內設有上液面線與下液面線。
[0011]優選地,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余漿排放結構與所述匯流通道相連通處的快排機構包括設置在連通處的快排口以及控制快排口開合的快排裝置。
[0012]優選地,所述快排裝置包括快排氣缸和與該快排氣缸的活塞桿相接的覆蓋在快排口上的快排蓋。
[0013]優選地,所述快排氣缸包括左側快排氣缸和右側快排氣缸;所述左側快排氣缸設于所述余漿排放結構的頂部;所述右側快排氣缸設于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的頂部。
[0014]優選地,所述快排口在左右兩側各設一個或各設數個;所述左、右側快排氣缸對應為一個或數個。
[0015]本實用新型帶來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增設余漿排放結構,余漿的排放和回流為左、右二個方向流動;多余的成漿排放會向左、右二個方向流動進行,特別是可以根據漿池的長寬比結構關系在左右兩側設多個快排口,則流向每一側快排口的漿液水流不再基本是一個方向為主,而顯得是有多個方向在流動,包括余漿液面的自上向下的自然下落等,其余漿排放的時間成倍縮短,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變了余漿回流過程中對型坯的洗刷而影響制品質量。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技術特征、實用新型目的與技術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送漿管道10的成漿池1,在所述成漿池1的下方設有匯流通道2,所述成漿池1內置有抄坯模11,所述抄坯模11的底腔與真空氣源12相通。
[0020]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設于分設于成漿池1左、右兩側的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3和余漿排放結構4 ;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3的上部與送漿管道10相連通,下部與匯流通道2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內側面與成漿池1 一體連通;所述余漿排放結構4的下部與匯流通道2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內側面與成漿池1 一體連通。
[0021]分設在成漿池左右兩側的余漿排放結構4、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3與所述匯流通道2連通處分別設有左快排口 41和右快排口 31,所述左快排口 41和右快排口 31通過快排裝置控制其開合達到快速排漿的效果。
[0022]上述快排裝置包括快左側快排氣缸42和右側快排氣缸32 ;左側快排氣缸42和右側快排氣缸32分別設于余漿排放結構4、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的頂部。通過左側快排氣缸42和右側快排氣缸32可以帶動左快排蓋43和右快排蓋33開合,從而開啟或關閉左快排口 41和右快排口 31,以實現快速排漿。
[0023]送漿管道10通過與其連接相通的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送漿進入與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 —體連通的成漿池1,抄坯后多余的漿液通過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與增設的余漿排放結構4經由下部的匯流通道2匯流后、最后在總匯流回流口 21返回輔助生產系統的漿池。
[0024]紙模塑輔助生產系統配制好的成漿,經由送漿管道10送入后進入中間的成漿池1。成漿池1內的抄坯模11(又名濕坯)根據紙模塑工藝程序控制下,經真空吸濾抄造成濕坯后,在右側快排氣缸32的控制下右快排蓋33被提拉開啟并打開右快排口 31后,多余成漿再經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下部的右快排口 31迅速排流入下部的匯流通道2。
[0025]在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下部的右快排口 31打開排放余漿時,中間成漿池另一側的余漿排放結構4也會同時接收到由左快排氣缸42提拉左快排蓋43打開左快排口 41排放余漿的程序指令。
[0026]最后,經成漿輸送余漿排放結構3下部的右快排口排流的多余成漿與余漿排放結構4通過左快排口 41排流出的余漿一起,經由總匯流回流口 21返回輔助生產系統的漿池。
[0027]在成漿池1底部設置有根據制品要求且滿足成型工藝所需的抄坯模11 (濕坯),抄坯模11 (濕坯)的底腔與真空氣源12相通;因在同樣真空氣源12相同負壓力的情況下,成漿池1內的被送入的漿液量的多少、液面的高低、制品厚度(或深度)的大小,都對本抄坯工位抄造的濕坯或最終制成品的均勻度及質量密切相關。
[0028]所以一般一次送入的成漿量為遠大于一次抄造濕坯所需要的,并在根據工藝程序要求每次抄坯結束后會將多余的漿液排放回流返還到輔助生產系統的漿池內,供此后生產所需;所以本成漿池內有上液面線13與下液面線14的差異,上液面線13與下液面線14間的空間體積即是為一次抄坯實際漿液需要量。
[0029]根據成漿池的尺寸結構和排漿速度的需要,可以在成漿池左右兩側各設一個或各設數個快排口 ;左、右側快排氣缸對應為一個或數個。
[0030]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紙模塑全自動、半自動的生產設備。本實用新型在紙模塑設備中的實際應用,顯著提高了抄坯的濕坯質量與產品質量,也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率,特別重要的是改變了余漿回流過程中對型坯的洗刷而影響制品質量。
[0031]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主權項】
1.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送漿管道的成漿池,在所述成漿池的下方設有匯流通道,所述成漿池內置有抄坯模,所述抄坯模的底腔與真空氣源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漿池一側設有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另一側還設有余漿排放結構;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的上部與送漿管道相連通,內側面與成漿池一體連通,下部與匯流通道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用于排漿;所述余漿排放結構的下部與匯流通道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用于排漿,內側面與成漿池一體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漿池內設有上液面線與下液面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余漿排放結構與所述匯流通道相連通處的快排機構包括設在連通處的快排口以及控制快排口開合的快排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排裝置包括快排氣缸和與該快排氣缸的活塞桿相接的覆蓋在快排口上的快排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排氣缸包括左側快排氣缸和右側快排氣缸;所述左側快排氣缸設于所述余漿排放結構的頂部;所述右側快排氣缸設于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的頂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側快排氣缸為一個或數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紙模塑雙排漿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送漿管道的成漿池,在所述成漿池的下方設有匯流通道,所述成漿池內置有抄坯模,所述抄坯模的底腔與真空氣源相通;所述成漿池一側設有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另一側還設有余漿排放結構;所述成漿輸送余漿排結構的上部與送漿管道相連通,下部與匯流通道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內側面與成漿池一體連通;所述余漿排放結構的下部與匯流通道通過快排機構相連通,內側面與成漿池一體連通。本實用新型對余漿的排放和回流為左、右二個方向流動;余漿排放的時間成倍縮短,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變了單側面余漿回流過程中對型坯的洗刷而影響制品質量。
【IPC分類】D21J3/00
【公開號】CN205062575
【申請號】CN201520781672
【發明人】沈瑾琪
【申請人】上海英正輝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