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可在接觸位置和脫開位置之間運動的橡皮布滾筒的印刷單元和相應的印刷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印刷紙帶料(web,卷筒紙)的印刷單元,包括機架和至少第一印刷組,所述第一印刷組包括帶有中心軸線的第一印版滾筒和帶有中心軸線并與一個壓力滾筒(pressingcylinder)協作的橡皮布滾筒(blanket cylinder)。該印刷組還包括用于支撐第一橡皮布滾筒的支撐機構,借助于該支撐機構,第一橡皮布滾筒可相對于機架在至少一個滾筒接觸位置和一個滾筒脫開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在所述滾筒接觸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推壓第一印版滾筒以及壓力滾筒,在所述滾筒脫開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與第一印版滾筒以及壓力滾筒間隔開。該支撐機構包括至少一個可相對機架運動的主連接桿,其承載所述橡皮布滾筒。
背景技術:
本發明特別適用于膠印機,例如用于印刷書籍。
作為示例,滾筒脫開位置允許橡皮布滾筒的橡皮布被更換。該位置也被稱為“脫開”形態。
滾筒接觸位置允許印刷單元印刷在壓力滾筒和橡皮布滾筒之間通過的紙帶料。該位置也被稱為“接觸”形態。
除上述兩種位置以外,橡皮布滾筒通常可占據介于滾筒接觸位置和滾筒脫開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在該位置中,其允許更換印版,橡皮布滾筒被推壓在印版滾筒上,并與壓力滾筒保持分開。
滾筒脫開位置和印版更換位置允許紙帶料在橡皮布滾筒與壓力滾筒之間通過,并且由此通過處在停機狀態的印刷單元。紙帶料可同時繼續被其它印刷單元印刷。
這樣,允許印刷操作由同一印刷機內的一些印刷單元來完成,而同時在停機狀態的其它印刷單元被準備用于之后的印刷操作。
這種類型的印刷機通常被稱為“自動轉印”印刷機。
FR-2-787 059描述了一種雙面印刷單元(dual printing unit)其中每個印版滾筒和橡皮布滾筒被桿承載,所述桿在這些滾筒的中心軸線的偏心點處樞接到機架上。
所有這些桿的運動使得可到達上述位置。
還公知這樣的印刷單元,其中,滾筒的端部被接收在偏心軸承中以便移動它們從而到達上述位置。
最后,US-6 019 039描述了上述類型的印刷單元。主連接桿可相對于印版滾筒的軸線偏心運動。以這種方式,主連接桿相對于機架的運動總是改變橡皮布滾筒和印版滾筒的軸線之間的距離。因此,這種運動系統實現起來很復雜,尤其如果是印版滾筒和橡皮布滾筒必須保持為一個推壓另一個以便到達印版更換位置的情況,則更復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通過提供一種上述類型的印刷單元來克服該問題,其中,滾筒的運動更簡單和易于實現。
為此,本發明涉及一種上述類型的印刷單元,其中主連接桿可相對機架繞第一印版滾筒的中心軸線旋轉運動。
根據一個具體實施例,該單元可包括下述特征中的一個或多個特征,可獨立地具有這些特征或具有所有這些特征的組合
—第一印版滾筒的中心軸線相對于機架保持固定;—當第一橡皮布滾筒在其接觸位置和脫開位置之間運動時;—第一橡皮布滾筒還可占據印版更換位置,在該位置,所述第一橡皮布滾筒推壓第一印版滾筒并與壓力滾筒間隔開;—所述支撐機構可在一個與第一印版滾筒和橡皮布滾筒的軸線隔開的形態與一個靠近第一印版滾筒和橡皮布滾筒的軸線的形態之間偏擺,當第一橡皮布滾筒處于接觸位置時,支撐機構處于靠近形態,當第一橡皮布滾筒處于脫開位置時,支撐機構處于隔開形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將支撐機構彈性回復至隔開形態的彈性回復裝置;—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至少一個輔助連接桿,其樞接至主連接桿以便可以相對于主連接桿繞著與第一印版滾筒和橡皮布滾筒的中心軸線樞轉,并且,第一橡皮布滾筒的一端被接收以便在輔助連接桿中旋轉,從而允許橡皮布滾筒繞其中心軸線旋轉;—所述彈性回復裝置在主連接桿和輔助連接桿之間延伸;—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至少一個用于旋轉接收第一橡皮布滾筒的一端以使其可繞著其中心軸線旋轉的單元,該單元可沿著連接桿平移;—所述彈性回復裝置在主連接桿和該單元之間延伸;—該單元至少包括帶有第二印版滾筒和第二橡皮布滾筒的第二印刷組,其中,第二橡皮布滾筒形成第一橡皮布滾筒的壓力滾筒,而第一橡皮布滾筒形成第二橡皮布滾筒的壓力滾筒;—第一和第二印刷組的橡皮布滾筒通過繞著印版滾筒的軸線沿同一方向旋轉而從它們的接觸位置運動到它們的脫開位置;以及—該單元包括分別用于每個印刷組的至少一個驅動電機。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印刷機,其包括至少一個上面限定的印刷單元。
通過閱讀僅以示例方式并參照附圖給出的下述說明,本發明將被更好地理解。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轉帶式印刷機的印刷單元的示意性側視圖,所述橡皮布滾筒處在滾筒接觸位置。
圖2是沿圖1的點劃線II-II所截取的局部剖視圖。
圖3和圖4是類似于圖1的示圖,分別示出了在印版更換位置和滾筒脫開位置中的橡皮布滾筒。
圖5和圖6是類似于圖1的示圖,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和第三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出了膠印轉輪印刷機(rotary offset press)1,其用于印刷紙帶料(卷筒紙)3。在所示的例子中,帶料3的通路是水平的,也就是說在各種未示出的傳統器具的作用下其將水平移動,例如,從左向右移動。
圖1示出了印刷機1的單個印刷單元5。通常,印刷機1包括多個印刷單元,它們沿著帶料3的通路一個接一個地設置。例如,可用8個印刷單元印刷如黑、青、黃和品紅等顏色。印刷機1的全部印刷單元或者僅有一些印刷單元可具有以下被描述的單元5的結構。
如圖1和2所示,單元5是一種雙面印刷單元,其包括兩個彼此上下安置的印刷組7A和7B。
下側的印刷組7A和上側的印刷組7B具有相似的結構,因此下面將僅描述印刷組7A的結構并將指出印刷組7A和7B之間的不同。通過使用后綴A和B區別用于印刷組7A和7B的附圖標記。
印刷組7A主要包括—印版滾筒9A,—橡皮布滾筒11A,—墨盒系統13A,其中只示出了與印版滾筒9A相接觸的滾子15A,—潤濕系統17A,其中只示出了與印版滾筒9A相接觸的滾子19A,—驅動電機21A,以及—用于支撐橡皮布滾筒11A的支撐機構23A。
這些元件由印刷單元5的機架25承載。
機架25(圖1和2中只示出了部分機架)通常包括兩個側壁27(圖2),它們各布置在印刷單元5的一側處,并且滾筒9A、9B、11A和11B布置在所述兩個側壁之間。
印版滾筒9A的橫向端29A(只有其中一個可在圖2中看到)被接收以便在設置在機架25的側壁27中的軸承31A中旋轉。因此,印版滾筒9A可在電機21A的作用下繞其中心軸線A9A旋轉,如下所述。
用于支撐橡皮布滾筒11A的機構23A包括兩個組件32A,它們布置在下印刷組7A的一側和另一側。下面只描述在圖1和2中可看到的組件32A,另一個具有相對于印刷單元5的豎直中間平面的對稱結構。
組件32A包括主連接桿33A和輔助連接桿35A。主連接桿33A和輔助連接桿35A形成朝向圖1左側的肘節。可以看出,由主連接桿33B和輔助連接桿35B形成的肘節朝向相反的方向。
例如通過具有圓柱滾子的軸承39A(圖2),主連接桿33A的下端37A被安裝成可在印版滾筒9A的相應端29A上旋轉。
因此,主連接桿33A可繞著印版滾筒9A的中心軸線A9A在豎直位置(圖1)和傾斜位置(圖3和4)之間樞轉。
主連接桿33A的上端41A通過樞軸45A樞接至輔助連接桿35A的下端43A。因此,輔助連接桿35A可相對主連接桿33A繞著與滾筒9A和11A的中心軸線A9A和A11A平行的軸線在一縮回位置(圖1和3)和展開位置(圖4)之間樞轉。
輔助連接桿35A的上端47A通過軸承51A接收橡皮布滾筒11A的相應端49A以便其旋轉。因此,橡皮布滾筒11A可相對于輔助連接桿35A繞著其中心軸線A11A旋轉。
組件32A還包括用于使主連接桿33A運動的元件53A。在所示示例中,元件53A是一作動筒(pneumatic jack)。該作動筒53A被夾置在機架25和主連接桿33A之間。
組件32A還包括用于使輔助連接桿35A運動的元件55A。在所示示例中,元件55A是與連接桿33A和35A相連的作動筒。
作動筒55A與用于將輔助連接桿35A彈性回復到展開位置中的裝置57A結合。在所示示例中,裝置57A是被支撐在連接桿33A和35A上的彈簧,該彈簧例如圍繞作動筒55A。
因此,機構23A可在與滾筒9A和11A的軸線A9A和A11A隔開的形態(圖4)與靠近所述軸線A9A和A11A的形態(圖1和3)之間偏擺。
以這種方式,橡皮布滾筒11A可占據如圖1,3和4所示的三個位置。盡管在實際中這些滾筒的運動是獨立的,但是在這幾個圖中,橡皮布滾筒11A和11B同時占據相同的位置。
第一位置是指接觸位置,其在圖1中示出。主連接桿33A處于豎直位置,輔助連接桿35A處于縮回位置。機構23A位于靠近軸線A9A和A11A的位置。于是,橡皮布滾筒11A推壓印版滾筒9A和橡皮布滾筒11B。因此,橡皮布滾筒11B用作橡皮布滾筒11A的壓力滾筒,反之亦然。
這樣,單元5可在夾點59(輥隙)的區域中印刷在滾筒11A和11B之間通過的紙帶料3。
在印刷操作中,電機21A和21B驅動滾筒9A、9B、11A和11B繞著各自的中心軸線旋轉。該驅動動作由例如彼此嚙合的直齒小齒輪提供。
以這種方式,例如在印刷組7A的情況中,以旋轉方式固定連接到電機21A的輸出軸上的小齒輪可與固定連接到印版滾筒9A上的小齒輪嚙合,而印版滾筒9A本身又與固定連接到橡皮布滾筒11A上的小齒輪嚙合。于是,橡皮布滾筒11A被印版滾筒9A驅動繞著其軸線A11A旋轉。
相同的電機21A和21B還可驅動墨盒系統13A和13B(未示出)以及潤濕系統17A和17B(未示出)旋轉。
在印刷操作中,以傳統方式,由印版滾筒9A和9B承載的印版被系統13A和17A潤濕和加墨。這些印版將油墨從它們的印刷區域傳送到由滾筒11A和11B負載的橡皮布,它們傳送(轉印)油墨到帶料3,由此帶料3的兩面被印刷。
可以看出,在單元5的操作中,彈性回復裝置57A和57B將橡皮布滾筒11A和11B保持在彼此推壓的狀態,并且吸收由可能發生的振動產生的能量。
在如圖3所示的第二位置,橡皮布滾筒11A與帶料3間隔開。因此其不再推壓橡皮布滾筒11B。
在如圖3所示的第二位置,在橡皮布滾筒11A和橡皮布滾筒11B之間也具有間隙。該間隙允許帶料3從橡皮布滾筒11A和橡皮布滾筒11B之間自由通過而不與它們接觸。通常,該間隙的高度G1大約為30mm。更具體地,該間隙的高度G1大于帶料3的偏擺,帶料3的偏擺由張力和物理特征結合由旋轉壓力的激勵引起的振動級別產生。
在所述第二位置,印版滾筒9A和橡皮布滾筒11A仍然彼此推壓。
在單元5處于非操作狀態的第二位置,允許使用例如手動、自動或半自動方法將例如印版卸除或安置在印版滾筒9A和9B上。
橡皮布滾筒11A和11B從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運動是在作動筒53A和53B的作用下利用繞著軸線A9A和A9B(印版滾筒9A和9B保持固定的軸線)實現的。然后主連接桿33A和33B運動到其傾斜位置。需要注意,對于兩個印刷組7A和7B來說,連接桿33A和33B繞著軸線A9A和A9B旋轉以便進入第二位置的旋轉動作是沿著相同方向,即圖1中的逆時針方向進行的。
在圖4所示的第三位置,即被稱為脫開位置處,橡皮布滾筒11A與印版滾筒9A間隔開。通過輔助連接桿35A運動到它們的展開位置,從而使機構23A進入與軸線A9A和A11A間隔開的狀態,從而實現該間隙。當橡皮布滾筒11A和11B處于它們的第三位置時,由它們界定的間隙可具有大約25mm的高度。可利用該第三位置更換由滾筒11A和11B承載的橡皮布。
從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運動是在作動筒53A和53B的作用下利用輔助連接桿35A和35B沿圖3所示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實現的。
從第三位置到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的運動以與上述相反的方式實現。
需要注意,機構23A和23B是獨立的,因此連接桿33A,33B,35A,35B的旋轉動作可以不同以滿足需要。
橡皮布滾筒11A和11B在它們的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間的運動是特別利用繞著印版滾筒9A和9B的軸線A9A和A9B旋轉實現的,這大大簡化了運動系統。尤其是從接觸位置到印版更換位置的運動利用主連接桿的簡單旋轉實現。
另外,由于在這些運動過程中軸線A9A和A9B保持固定,因此不需要改變滾子15A和19A的位置或者電機21A和21B的位置。因此,滾筒11A和11B的運動不會產生使墨盒系統13A和13B以及潤濕系統17A和17B破壞的風險,因此不需要使用成本高的配置以防止其破壞。
另外,這種類型的運動允許達到較高的間隙高度G1和G2,確保帶料3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不與橡皮布滾筒11A和11B接觸,因此不需要附加的引導裝置。
在其它實施例中,主連接桿33A可通過不同于輔助連接桿35A的元件承載橡皮布滾筒11A。
在這種方式中,圖5示出了第二實施例,其中支撐機構23A和23B更小。輔助連接桿35A和35B已經由單元61A和61B更換,單元61A和61B接收橡皮布滾筒11A和11B的端部49A和49B以使它們旋轉。這些單元61A和61B可分別沿著連接桿33A和33B平移,以便使橡皮布滾筒11A和11B在它們的第二和第三位置之間運動。
圖6示出了再一實施例,其中,單元61A和61B被偏心軸承71A和71B更換,偏心軸承71A和71B插入到主連接桿33A和33B中,并且允許從印版更換位置運動到接觸位置。
可以設想支撐機構23A和23B的其它實施例。
上述原理可以相同方式用于其它類型的印刷單元,例如不包括潤濕系統的印刷單元或單面印刷單元。這種類型的單個單元只包括一個印刷組,該印刷組具有印版滾筒、橡皮布滾筒和壓力滾筒,并且在接觸位置橡皮布滾筒推壓壓力滾筒。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印刷紙帶料(3)的印刷單元(5),包括機架(25)和至少第一印刷組(7A),所述第一印刷組(7A)包括帶有中心軸線(A9A)的第一印版滾筒(9A)和帶有中心軸線(A11A)并與一個壓力滾筒(11B)協作的橡皮布滾筒(11A),所述印刷組還包括用于支撐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支撐機構(23A),借助于該支撐機構,第一橡皮布滾筒(11A)可相對于機架(25)在至少一個滾筒接觸位置和一個滾筒脫開位置之間運動,其中,在所述滾筒接觸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11A)推壓第一印版滾筒(9A)以及壓力滾筒(11B),在所述滾筒脫開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11A)與第一印版滾筒(9A)以及壓力滾筒(11B)間隔開,所述支撐機構(23A)包括至少一個可相對機架運動的主連接桿(33A),其承載所述橡皮布滾筒(11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連接桿可相對于所述機架繞著第一印版滾筒(9A)的中心軸線(A9A)旋轉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當第一橡皮布滾筒(11A)在其接觸位置和脫開位置之間運動時,第一印版滾筒(9A)的中心軸線(A9A)相對于機架(25)保持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橡皮布滾筒(11A)也可占據印版更換位置,在印版更換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11A)推壓第一印版滾筒(9A)并與壓力滾筒(11B)間隔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23A)可在一個與第一印版滾筒(9A)和橡皮布滾筒(11A)的軸線(A9A,A11A)隔開的形態與一個靠近第一印版滾筒和橡皮布滾筒的軸線的形態之間偏擺,當第一橡皮布滾筒(11A)處于接觸位置時,支撐機構(23A)處于靠近形態,當第一橡皮布滾筒(11A)處于脫開位置時,支撐機構(23A)處于隔開形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23A)包括至少一個用于將支撐機構彈性回復至隔開形態的彈性回復裝置(57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23A)包括至少一個輔助連接桿(35A),其樞接至主連接桿(33A)以便可以相對于主連接桿(33A)繞著與第一印版滾筒(9A)和橡皮布滾筒(11A)的中心軸線樞轉,并且,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一端(49A)被接收以便在輔助連接桿(35A)中旋轉,從而允許橡皮布滾筒繞其中心軸線(A11A)旋轉。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23A)包括至少一個輔助連接桿(35A),其樞接至主連接桿(33A)以便可以相對于主連接桿(33A)繞著與第一印版滾筒(9A)和橡皮布滾筒(11A)的中心軸線樞轉,并且,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一端(49A)被接收以便在輔助連接桿(35A)中旋轉,從而允許橡皮布滾筒繞其中心軸線(A11A)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回復裝置(57A)在主連接桿(33A)和輔助連接桿(35A)之間延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23A)包括至少一個用于旋轉接收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一端(49A)以使其可繞著其中心軸線(A11A)旋轉的單元(61A),該單元(61A)可沿著連接桿(33A)平移。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23A)包括至少一個用于旋轉接收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一端(49A)以使其可繞著其中心軸線(A11A)旋轉的單元(61A),該單元(61A)可沿著連接桿(33A)平移。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回復裝置(57A)在主連接桿(33A)和該單元(61A)之間延伸。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帶有第二印版滾筒(9B)和第二橡皮布滾筒(11B)的第二印刷組(7B),其中,第二橡皮布滾筒(11B)形成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壓力滾筒,而第一橡皮布滾筒(11A)形成第二橡皮布滾筒(11B)的壓力滾筒。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印刷組(7A,7B)的橡皮布滾筒(11A,11B)通過繞著印版滾筒(9A,9B)的軸線沿同一方向旋轉而從它們的接觸位置運動到它們的脫開位置。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別用于每個印刷組的至少一個驅動電機(21A,21B)。
15.一種印刷機,其包括至少一個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單元。
全文摘要
印刷紙帶料(3)的印刷單元(5),包括機架(25)和至少第一印刷組(7A),第一印刷組包括帶有中心軸線(A9A)的第一印版滾筒(9A)和帶有中心軸線(A11A)并與壓力滾筒(11B)協作的橡皮布滾筒(11A),印刷組包括支撐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的支撐機構(23A),第一橡皮布滾筒(11A)相對于機架在滾筒接觸位置和滾筒脫開位置之間運動,在滾筒接觸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11A)推壓第一印版滾筒(9A)和壓力滾筒(11B),在滾筒脫開位置第一橡皮布滾筒(11A)與第一印版滾筒(9A)和壓力滾筒(11B)間隔開,支撐機構(23A)包括相對機架運動的主連接桿(33A),其承載橡皮布滾筒(11A),主連接桿相對于機架繞著第一印版滾筒(9A)的中心軸線(A9A)旋轉運動。
文檔編號B41F13/20GK1931574SQ200610115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9日
發明者吉拉尼·克里居伊 申請人:戈斯國際蒙塔泰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