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墨帶盒及打印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92375閱讀:4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墨帶盒及打印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墨帶盒以及一種結合有該墨帶盒的打印機。
技術背景
用于在打印機中使用的常規內置墨帶盒包括收納形成麥比烏斯環的環狀墨帶的殼體、以及封閉殼體以保護墨帶免于接觸環境的蓋。
殼體包括兩個突出部以便將殼體外部的墨帶在兩個突出部之間保持拉緊。
殼體收納拉入機構、推進構件以及麥比烏斯部。拉入機構設置在帶入口附近,并且將墨帶拉入到殼體中。當將墨帶拉出帶出口時,推進構件對墨帶施加張力。麥比烏斯部以形成麥比烏斯環的方式在帶中提供180°的反轉或扭轉。
常規的內置墨盒遭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內置油墨供應機構,那么就不能高效地使用油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墨僅供應到墨帶的一半寬度的墨帶盒。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地消耗油墨而不會留下沒有使用的油墨的某部分的墨帶盒。
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低運行成本操作的打印機。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合有所述墨帶盒的打印機。
一種墨帶盒保持浸漬有油墨的墨帶。殼體(22)包括從殼體突出的兩個引導部。 墨帶(21)形成為麥比烏斯環。墨帶包括寬度(W)。墨帶包括寬度的第一區域(21a+21e或 21b+21c)和寬度(W)的第二區域(21b+21c或21a+21e),并且容納在殼體(22)中。墨帶從兩個引導部(2h、22b)的其中一個的自由端退出殼體并且從兩個引導部的另一個的自由端進入殼體。油墨供應部在寬度的第一區域中的區域(21a)處將油墨供應到墨帶(21)。
從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應用性的進一步范圍將變得顯而易見。然而,應該理解,當表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時,詳細描述和特定示例僅是以例示的方式給出的,因為根據該詳細描述,在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各種改變和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下文給出的詳細描述和附圖,本發明將被更充分地理解,附圖僅以例示的方式給出并且因此不限制本發明,并且其中圖1為表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的立體圖; 圖2A為表示在圖1中示出的墨帶盒的分解立體圖; 圖2B為拉入機構的放大圖;圖3為表示在圖2A中示出的油墨供應部附近的放大圖;圖4為表示油墨供應部附近的放大立體圖;圖5為作為比較例的墨帶盒的放大立體圖;圖6為在圖5中示出的麥比烏斯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表示麥比烏斯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在圖2中示出的油墨轉印輥的放大立體圖;圖9為表示在圖2A中示出的油墨輥和油墨輥輪的構造的放大立體圖;圖10為油墨供應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1表示打印頭、墨帶以及打印紙之間的位置關系;圖12表示墨帶的用于打印操作的區域;圖13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墨帶盒的放大立體圖;圖14為在圖13中示出的油墨供應部的附近的放大俯視圖;圖15為油墨供應部附近的放大立體圖;圖16為在圖13中示出的油墨輥、油墨輥輪以及油墨輥止動件的分解立體圖;以及圖17為油墨供應部的放大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圖1為表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打印機10的立體圖。
打印機10采用例如撞擊式點陣打印機的形式,并且例如從主機裝置接收打印數據。打印機10通過使打印針對著打印介質P擊打墨帶而在打印介質(例如打印紙)P上打印出打印數據。
盒11設置成面向滾筒12并且上面承載打印頭17。打印頭17 (未示出)包括多個打印針,以對著紙P擊打墨帶來打印字符、符號和圖形。滾筒12旋轉某個角度以使打印紙 P前進預定距離,每次盒完成經過打印紙P的掃描循環。打印紙P穿過在打印頭17與滾筒 12之間限定的間隙,沿著與盒11移動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前進。拉起引導部13用來使打印紙的頁間偏移最小,如果打印紙P是連續的復寫紙的話。
當打印頭17在紙P上打印時,盒11沿著滾筒12縱向延伸的方向橫過打印紙P以預定間距移動。墨帶盒20從上方安裝到打印機中。
蓋14 (僅示出一個)封閉打印機10的側面部分,以保護打印機10中的各個機構 (未示出)免于接觸環境。入口蓋15保護使用者免于在打印期間無意中觸摸到盒11。后部紙張引導部16在手動進紙模式的打印期間供應單張紙張。
圖2A為表示在圖1中示出的墨帶盒20的分解立體圖。圖2B為拉入機構四的放大圖。
墨帶盒20包括殼體22和蓋23。殼體22包括收納墨帶21的折疊頁部分21f的收納室觀。部分21f以這樣的方式設置為完全折疊頁形式即交替的松散折疊或環優選地基本上延伸到殼體22的每個相對內壁的內部表面。蓋23封閉殼體22中的墨帶21、其他機構和結構以保護免于接觸環境。
引導部2 和22b是基本上互相平行的,并且沿著與殼體22縱向延伸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從殼體22的縱向端部側向地突出。墨帶21從引導部22b的自由端伸展到引導部22a的自由端。在由殼體22、引導部2 和22b限定的區域中進行打印期間,盒11在上面承載有打印頭17,沿著滾筒12前后移動,并且墨帶21伸展到殼體22外部。
用于拉入墨帶21的拉入機構四設置在墨帶盒20的帶入口 ^a附近。拉入機構 29包括驅動齒輪M和從動齒輪25。如圖2B所示,驅動齒輪M和從動齒輪25在墨帶21 位于它們之間的狀態下互相嚙合接合。當驅動齒輪M旋轉時,驅動齒輪M和從動齒輪25 互相配合來拉入墨帶21通過帶入口 ^a。
推進構件沈(例如張力彈簧)在殼體22內部設置在引導部22b附近,并且當墨帶 21被拉出殼體22時,推進構件沈將墨帶21推靠于殼體22,從而在墨帶上施加一定拉力, 使得殼體22外部的墨帶21處于張緊中。油墨供應部30相對于墨帶21前進的路徑設置在推進構件沈的緊鄰上游。麥比烏斯部27設置在油墨供應部30的緊鄰上游,并且使墨帶的寬度方向端部豎直地反轉或扭轉180°。
油墨供應部30包括油墨浸漬體或油墨輥31、油墨輥輪32以及油墨轉印輥33。油墨輥31由浸漬有油墨K的毛氈材料形成,并且繞著也可自由旋轉的油墨輥輪32自由旋轉。 油墨輥31與油墨轉印輥33彈性接觸,以便當墨帶21與油墨轉印輥33接觸地前進時,將油墨K從油墨轉印輥33轉印到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第一區域)中的區域21a上。
圖3為表示在圖1中示出的油墨供應部30附近的放大圖。
圖4為表示油墨供應部30附近的放大立體圖。
麥比烏斯部27設置在油墨供應部30的緊鄰上游且在收納室觀的下游,并且當沿著墨帶21的行進方向拉動墨帶21時,麥比烏斯部27使墨帶21的寬度方向端部豎直地反轉或扭轉180°。
在油墨輥31和麥比烏斯部27之間設置有帶引導部34,帶引導部34以墨帶21不接觸油墨輥31的周面的方式引導墨帶21。
墨帶21被拉出收納室28并且然后由麥比烏斯部27反轉。墨帶21移動而與油墨轉印輥33接觸以接收油墨K。墨帶21然后通過引導部22b退出殼體22并且沿著由箭頭X (圖1)示出的方向從引導部22b前進到引導部22a,穿過打印頭17與打印紙P之間的間隙。
圖5為作為比較例的墨帶盒20A的放大立體圖。
墨帶盒20A具有與墨帶盒20基本上相同的構造,并且不同僅在于沒有使用油墨供應部30。
圖6為在圖5中示出的麥比烏斯部27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表示麥比烏斯部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圖。
應該注意到,在收納室28的帶出口 28b的附近沒有設置油墨供應部30(圖4)。退出收納室觀的墨帶21由麥比烏斯部27反轉或扭轉180°。在反轉之后不久,墨帶21通過引導部22b退出墨帶盒20,并且穿過打印頭17與打印紙P之間的間隙。
圖8為在圖1中示出的油墨轉印輥33的放大立體圖。油墨轉印輥33是基本上圓柱形的可旋轉體。油墨轉印輥33與油墨輥31接觸地旋轉,以便將油墨K從油墨輥31供應到油墨轉印輥33。油墨轉印輥33具有轉印部33a和非轉印部33b。轉印部33a接觸墨帶 21的寬度W的下半部中的區域(例如21a),并且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非轉印部3 具有比轉印部33a小的直徑,并且因此不接觸墨帶21。轉印部33a具有在其中形成有筆直凹槽33c的周面、或者滾花表面。筆直凹槽33c有效地將油墨保持在其中。墨帶盒20安裝到打印機10中,其中油墨轉印輥33的朝向設定為,轉印部33a沿著重力方向處于下部位置, 而非轉印部3 處于上部位置。
圖9為表示在圖1中示出的油墨輥31和油墨輥輪32的構造的放大立體圖。
油墨輥31由浸漬有油墨K的圓柱形毛氈材料形成。油墨K被從油墨輥31的周面供應到油墨轉印輥33。油墨輥輪32延伸通過油墨輥31的中心并且驅動油墨輥31旋轉。 油墨輥31將油墨K逐漸地供應到油墨轉印輥33。油墨輥31中的油墨由于離心力而從油墨輥31的旋轉中心附近的部分轉移到外周面,以便能夠徹底地使用墨帶31內部的油墨K,而不會留下相當大部分的油墨沒被使用。油墨輥31以大約0. 5rps的速度旋轉。
圖10為油墨供應部30的放大剖視圖。油墨輥31的下半部中的區域將油墨K保持在其中。打印頭17構造來擊打墨帶的寬度W的下半部中的區域以在打印紙上打印。由于這個原因,油墨輥31的上半部(第二區域)不與油墨轉印輥33接觸,并且僅油墨轉印輥33 的下半部或轉印部33a與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接觸。由于墨帶21構成麥比烏斯環, 所以每次墨帶21完成完整的旋轉,油墨K就被供應到墨帶21的寬度W的兩個半部,交替地供應到上半部和下半部。
墨帶21的運轉使得油墨轉印輥33旋轉,并且油墨轉印輥33的旋轉使油墨輥31 旋轉。
圖11表示打印頭17、墨帶21以及打印紙P之間的位置關系。打印頭17承載在盒 11 (圖2A)上,并且沿著與打印紙平行的方向以預定間距橫過打印紙P運轉,同時針擊打墨帶21以在打印紙P上打印。應該注意到,針擊打墨帶21的環的內側,油墨K由油墨轉印輥 33供應在墨帶21上。這樣將墨帶21中的油墨K轉印到打印紙P上,使得墨帶中的油墨污染打印紙P的機會最小。
圖12表示墨帶的用于打印操作的區域。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具有在墨帶21 的兩個連續旋轉的前一旋轉期間正面向打印頭17的針的區域(例如21a)。墨帶的寬度W的上半部具有在墨帶21的兩個連續旋轉的后一旋轉期間正面向打印頭17的針的區域(例如 21b)。設置緩沖區域21c、21d和21e來隔離區域21a和21b。墨帶21的朝向設定為,墨帶 21的下半部(第一區域)低于墨帶21的縱向中心線并且墨帶21的上半部(第二區域)高于縱向中心線。因此,一旦墨帶盒已經附接至打印機,墨帶21的寬度的朝向就設定為,寬度W 的下半部和寬度W的上半部大致豎直地對齊,但是朝向可以不設定為完全沿著重力方向。
第一實施例的操作參考圖2A,墨帶21由拉入機構四拉入通過收納室28的入口 ^a,墨帶21沿著X方向運轉。拉入機構四和張力彈簧沈配合來以其中的張力拉動墨帶21。
參考圖3和圖12,墨帶21因此由拉入機構四拉動,以便墨帶21由麥比烏斯環部 27豎直地反轉或扭轉180°。在已經穿過麥比烏斯環之后,墨帶21移動而與油墨轉印輥33 接觸,以便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墨帶21然后通過引導部22b退出并且經過打印頭17與打印紙P之間的間隙。
參考圖10,油墨輥31的下半部將大部分油墨K保持在其中,并且將油墨K供應到油墨轉印輥33。
油墨轉印輥33與墨帶21接觸。當墨帶21運轉時,油墨轉印輥33由于墨帶21與油墨轉印輥33之間的摩擦而被驅動旋轉。
第一實施例的效果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墨帶盒20提供下述效果。
(1)油墨供應部30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從而與沒有油墨供應部30的墨帶盒相對,確保墨帶盒20的延長打印操作。
(2)油墨供應部30設置在盡可能靠近帶出口 2 的位置,以使供應到墨帶21的新鮮油墨在打印中被迅速地消耗。該構造提供鮮明的打印結果。
(3)浸漬的油墨K趨于聚集在油墨輥31的下部。考慮這種趨勢,將轉印部33a形成在油墨轉印輥33的下半部。因此,油墨K可以被高效地使用。
(4)油墨供應部30相對于墨帶的行進方向設置在麥比烏斯部27的下游并且在打印頭17的上游。這意味著油墨K總是供應到墨帶21在麥比烏斯部27與打印頭17之間的環的內部。該構造使墨帶21污染打印紙P的機會最小。
根據本發明的打印機10使用墨帶盒20。因為墨帶盒20具有很長的壽命,所以不需要頻繁地更換墨帶盒20。此外,因為打印是在油墨K被供應到墨帶21之后不久執行的, 所以打印者能夠打印鮮明的圖像。
第二實施例圖13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墨帶盒20A的放大立體圖。
墨帶盒20A的構造與第一實施例的墨帶盒20的構造基本上相同。墨帶盒20A與墨帶盒20的不同在于,沒有使用油墨轉印輥33而是使用了油墨供應部30A。墨帶盒20A包括殼體22和蓋33。殼體22包括收納墨帶21的部分21f的收納室28,部分21f以這樣的方式設置成完全折疊頁形式即交替的松散折疊或環優選地基本上延伸到殼體22的每個相對內壁的內部表面。蓋23覆蓋殼體22中的墨帶21、以及其他機構和結構以保護它們免于接觸環境。殼體22包括收納室觀、引導部2 和22b、驅動齒輪24、空轉齒輪25、張力彈簧沈、麥比烏斯部27以及油墨供應部30A。
圖14為在圖13中示出的油墨供應部30A的附近的放大俯視圖。圖15為油墨供應部30A附近的放大立體圖。
油墨供應部30A包括油墨輥輪32、油墨輥31A以及油墨輥止動件35。油墨輥輪32 和油墨輥止動件35配合來保持油墨輥31A就位。
圖16為在圖13中示出的油墨輥31A、油墨輥輪32以及油墨輥止動件35的立體圖。
油墨輥輪32延伸通過油墨輥31A和油墨輥止動件35,以便油墨輥31A、油墨輥輪 32以及油墨輥止動件35是同心的。油墨輥31A具有接近第一實施例的油墨輥31的一半軸向長度的軸向長度。油墨輥31A由與油墨輥31A接觸地前進的墨帶21驅動旋轉。當墨帶 21前進時,油墨輥31A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
油墨輥止動件35具有比油墨輥31A的直徑Dl小的直徑D2。墨盒20A安裝到打印機10中(圖2A),其中油墨輥31A定位在油墨輥止動件35下方,并且油墨輥3IA和油墨輥止動件35沿著重力方向對齊。
圖17為油墨供應部30A的放大剖視圖。油墨輥31將油墨K保持在其中。打印頭 17構造來擊打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以在打印紙P上打印。油墨輥31A與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接觸。
圖13表示設置在出口 ^b附近的油墨供應部30。油墨輥31A軸支在油墨輥輪32 上并且可自由旋轉。油墨輥止動件35位于油墨輥31A上方,并且防止油墨輥31A被拉離油墨輥輪32。油墨輥31A浸漬有油墨K,并且與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接觸。在墨帶21 的寬度W的上半部與油墨輥止動件35的周面之間具有小間隙。
當墨帶21與油墨輥31A接觸地運轉時,油墨輥31A借助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與油墨輥31A之間的摩擦被驅動旋轉。
第二實施例的操作參考圖13,墨帶21由拉入機構四拉入通過收納室觀的入口 ,墨帶21沿著X方向運轉。拉入機構四和張力彈簧沈配合來以其中的張力拉動墨帶21。
參考圖13和圖14,墨帶21因此由拉入機構四拉入,以便墨帶21由麥比烏斯環部 27豎直地反轉或扭轉180°。在已經穿過麥比烏斯環之后,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移動而與油墨輥31A接觸,以便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的寬度W的下半部。墨帶21然后通過引導部22b退出殼體22,并且經過打印頭17與打印紙P之間的間隙。
參考圖15,油墨輥31A的下半部將大部分油墨K保持在其中,并且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油墨輥31與墨帶21接觸并且當墨帶21運轉時被驅動旋轉。油墨輥31A將油墨 K供應到墨帶21的與油墨輥31A接觸的區域。
第二實施例的效果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墨帶盒20A除了提供第一實施例的效果以外,還提供下述效果。
第二實施例不使用油墨轉印輥33。因此,第二實施例可以沒有油墨K的不良轉印, 其否則會由于油墨轉印輥33的磨損和/或不當旋轉導致。
根據本發明的打印機10使用墨帶盒20A。因為墨帶盒20A沒有不當的油墨轉印操作,所以打印機10能夠以良好且可靠的打印結果打印。
對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修改可以對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作出各種修改,修改可以包括下面所述的修改。
(1)已經關于作為用于計算機的輸出裝置的針點撞擊式打印機10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實施例。打印機10可以是包括自動取款機(ATM)在內的自動裝置、或者結合在收銀機中并且打印收據的打印機。
(2)打印機10不限于針點撞擊式打印機,而是可以為打印頭具有字符的鉛字打印機。
(3)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可以被修改,以便實施可以被轉化為具有油墨供應部的墨帶盒或沒有油墨供應部的墨帶盒的墨帶盒。
(4)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可以被修改,以實施麥比烏斯部設置在墨帶進入殼體的殼體入口附近的墨帶盒。
本發明被這樣描述,顯然可以以許多方式改變本發明。這些變形不被認為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并且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所有這些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墨帶盒,包括殼體(22),其包括從該殼體突出的兩個弓丨導部(2加、22b);形成為麥比烏斯環的墨帶(21),墨帶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墨帶(21)容納在殼體 (22)中,并且從兩個引導部的其中一個的自由端退出殼體(22)以及從兩個引導部的另一個的自由端進入殼體(22);以及油墨供應部(30、30A),其在第一區域中的區域處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帶盒,其中墨帶(21)具有設置成折疊頁形式并且容納在殼體(22)中的部分(21f);其中所述墨帶盒還包括麥比烏斯部(27),其使得墨帶的寬度方向端部扭轉180°,麥比烏斯部(27)相對于墨帶(21)的行進方向設置在油墨供應部(30、30A)的緊鄰上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帶盒,其中油墨供應部(30)包括其中浸漬油墨的油墨保持構件(31);以及油墨轉印輥(33),其包括與油墨保持構件(31)的圓柱形表面接觸的表面區域,所述表面區域還與墨帶(21)接觸,其中油墨轉印輥(33)在從油墨保持構件(31)接收油墨(K)時以及在將接收到的油墨(K)供應到墨帶(21)時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墨帶盒,其中墨帶(21)的朝向設定為,墨帶的第一區域低于墨帶的縱向中心線,墨帶的第二區域高于縱向中心線,其中油墨保持構件(31)與油墨轉印輥(33)接觸地旋轉,并且表面區域接觸墨帶的第一區域中的區域,以便將油墨供應到墨帶 (21)的第一區域中的區域(21a)。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帶盒,其中墨帶(21)的朝向設定為,墨帶的第一區域低于墨帶的縱向中心線,墨帶的第二區域高于縱向中心線,其中墨帶供應部(30A)與墨帶(21) 的第一區域中的區域接觸,以將油墨(K)供應到墨帶(21)的第一區域中的區域(21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帶盒,其中第一區域是墨帶的寬度的第一半部,并且第二區域是墨帶的寬度的第二半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帶盒,其中油墨供應部(30)包括轉印部(33a),面向墨帶的第一區域并且對第一區域供應油墨;和非轉印部(3北),面向墨帶的第二區域并且不對第二區域供應油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墨帶盒,該墨帶盒還包括麥比烏斯部(27),其使得墨帶的寬度方向端部扭轉180° ;和帶引導部(34),其位于油墨供應部的上游并且在麥比烏斯部的下游;其中油墨供應部(30)包括油墨保持構件,帶引導部引導墨帶使得墨帶遠離油墨保持構件。
9.一種打印機,結合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8的任一項所述的墨帶盒并且還包括打印機構(17),其包括擊打構件,該擊打構件擊打墨帶,以將墨帶中的油墨轉印到打印介質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機,其中當墨帶盒已經附接至打印機時,擊打構件面向第一區域中的區域。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機,其中擊打構件是在打印操作期間擊打第一區域的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墨帶盒及打印機。一種墨帶盒保持浸漬有油墨的墨帶。殼體(22)包括沿著基本上平行的方向從殼體突出的兩個引導部。墨帶(21)形成為麥比烏斯環,墨帶包括寬度,墨帶包括寬度的第一半部和寬度的第二半部,墨帶(21)容納在殼體中,并且從兩個引導部的其中一個的自由端退出殼體以及從兩個引導部的另一個的自由端進入殼體。油墨供應部在寬度的第一半部中的區域(21a)處將油墨供應到墨帶(21),所述區域正面向兩個引導部之間的殼體。
文檔編號B41J32/02GK102529461SQ2011103678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9日
發明者斎藤慎也 申請人:日本沖信息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