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自動絲網印花機(或稱印花機)的傳動裝置的傳動方式為整體式鏈傳動或帶傳動方式,所有臺板由一根鏈條或帶拖動同時運動;這樣,用于拖動所有臺板的電機所需容量較大;同時由于所有臺板一同運動,運動部件的質量大慣性大,進一步提高臺板運動速度就存在困難。此外,由于所有臺板均連接于一根鏈條或傳送帶上,每一個臺板難以實現精確定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使動力傳輸更加穩定,可使臺板的運動速度進一步提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印花機機架I、臺板組件、臺板移動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轉向裝置;印花機機架I的前內側和后內側均設有臺板移動裝置,臺板移動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I上;在印花機機架I的前內側和后內側的區域內,臺板組件的下方設有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I上,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位置與每個工位對應;印花機機架I的左內側和右內側均設有臺板轉向裝置;臺板組件移動時,臺板組件被臺板移動裝置所托持而一起移動,印花時,臺板組件被臺板定位托持裝置所托持。印花機機架I是由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或裝配而成的框架,用于安裝印花機的各部件。印花機上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臺板組件(如10個,或20、30或40個等),每一個臺板組件由臺面板4、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磁力吸附鋼鐵塊34組成;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的V形槽中心線的延長線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V形槽中心線的延長線相交(即2個V形槽中心線不平行,夾角最佳為90度);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 與臺面板4的左部下面固定連接,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與臺板4的右部下面固定連接,磁力吸附鋼鐵塊34與臺面板4的下面固定連接,磁力吸附鋼鐵塊34位于第一 V形槽定位塊 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臺板移動裝置的結構形式之一由I個以上臺板移動單元組成(如2個,或4個、6 個或8個等),每個臺板移動單元包括有電磁鐵組件12、移動座板2、導軌支承塊13、第一傳動輪座14、第一轉軸15、第二轉軸20、第一傳動輪16、臺板移動導軌17、傳動體18、移動座板連接塊19、滑動塊21、臺板移動電機;臺板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由聯軸器與第一轉軸15或第二轉軸20連接,臺板移動電機固定在相對應的第一傳動輪座14或第二傳動輪座上;第一轉軸15由軸承與第一傳動輪座14相連,第二轉軸20由軸承與第二傳動輪座相連,第一傳動輪座14、第二傳動輪座分別固定在印花機機架I上;第一轉軸15上設有第一傳動輪16,
5第二轉軸20上設有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輪16與第二傳動輪由傳動體18相連;臺板移動導軌17的左端與第一導軌支承塊13固定連接,第一導軌支承塊13與第一傳動輪座14固定連接;臺板移動導軌17上至少套有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19,臺板移動導軌17的右端穿過第二導軌支承塊40上的導軌孔后與滑動塊21固定連接,滑動塊21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第二導軌支承塊40與第二傳動輪座固定連接;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下端與傳動體18 的上部固定,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上端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移動座板2的上面至少固定連接有2個電磁鐵組件12。傳動體18可為皮帶、鏈條、繩、纜等。臺板移動裝置的結構形式之二由I個以上臺板移動單元組成(如2個,或4個、6 個、8個等),每個臺板移動單元包括有電磁鐵組件12、移動座板2、導軌支承塊13、第一傳動輪座14、第一轉軸15、第二轉軸20、第一傳動輪16、臺板移動導軌17、傳動體18、移動座板連接塊19、滑動塊21、臺板移動電機;臺板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由聯軸器與第一轉軸15或第二轉軸20連接,臺板移動電機固定在相對應的第一傳動輪座14或第二傳動輪座上;第一轉軸15由軸承與第一傳動輪座14相連,第二轉軸20由軸承與第二傳動輪座相連,第一傳動輪座14、第二傳動輪座分別固定在印花機機架I上;第一轉軸15上設有第一傳動輪16,第二轉軸20上設有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輪16與第二傳動輪由傳動體18相連;臺板移動導軌17的左端與第一導軌支承塊13固定連接,第一導軌支承塊13與第一傳動輪座14固定連接;臺板移動導軌17上至少套有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19,臺板移動導軌17的右端與第二導軌支承塊40上固定連接,第二導軌支承塊40與第二傳動輪座固定連接;移動座板連接塊 19的下端與傳動體18的上部固定,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上端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移動座板2的上面至少固定連接有2個電磁鐵組件12。傳動體18可為皮帶、鏈條、繩、纜等。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包含I個以上定位托持單元(如10個,或20、30、40個等),定位托持單元數目不少于印花工位數定位托持單元數目為印花工位數+(0 40)個);每一個定位托持單元由第一定位軸23、第一定位軸座24、第一動作缸25、第一動作缸支承板 26、第二定位軸28、第二定位軸座29、定位軸座板30、第二動作缸31和第二動作缸支承板 33組成;第一定位軸23的軸線與第二定位軸28的軸線之間的夾角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 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夾角相等;第一動作缸25固定在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上,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一動作缸25的動作缸活塞桿與定位軸座板30固定連接;第一定位軸23的兩端與第一定位軸座24固定連接,第一定位軸座24與定位軸座板30固定連接;第二定位軸28與第二定位軸座29固定連接,第二定位軸座29固定在第二動作缸31的動作缸活塞桿32上,第二動作缸31固定在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上,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定位時,第一定位軸23位于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的V形槽的正下方,第二定位軸28位于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V形槽的正下方(第一定位軸23與第二定位軸28之間的距離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的距離相等,即位置對應)。臺板轉向裝置包括有轉向托持單元、移動電動機11、導軌8、絲桿9、轉向電磁鐵組件35、旋轉盤36、轉向電機38、轉向裝置移動臂39、機架連接板10 ;兩個導軌8分別穿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導軌孔,兩個導軌8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機架連接板10,機架連接板10 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絲桿9旋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螺孔并形成絲桿螺紋副,絲桿9的兩端通過軸承支承于機架連接板10上,絲桿9的一端由聯軸器與移動電動機11的輸出軸相連,移動電動機11固定在機架連接板10上;轉向電機38固定在轉向裝置移動臂 39上,轉向電機38的轉向轉軸37與旋轉盤36固定連接,轉向電磁鐵組件35與旋轉盤36 固定連接。在印花機左內側和右內側的臺板轉向區內均設有轉向托持單元,每一個轉向托持單元由兩個及兩個以上轉向動作缸組件組成,第一轉向動作缸組件包括第一轉向動作缸 55、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定位軸座板50、第三定位軸53、定位軸座54組成;第一轉向動作缸55固定在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上,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與印花機機架I 固定連接,第一轉向動作缸55的活塞桿與定位軸座板50固定連接;第三定位軸53的兩端與定位軸座54固定連接,定位軸座54與定位軸座板50固定連接;第二轉向動作缸組件包括第二轉向動作缸61、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活塞桿62、托持板6 ;第二轉向動作缸 61固定在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上,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二轉向動作缸61的活塞桿62與托持板6固定連接(托持板6也可換成定位軸及定位軸座板);第三定位軸53的軸線與托持板6的軸線之間的夾角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夾角相等(第三定位軸53與托持板6之間的距離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的距離相等,即位置對應)。本發明中的所有動作缸可以是氣缸,或液壓缸。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動力分散方式,可根據需要設置多組臺板移動裝置,每組臺板移動裝置采用獨立的電機提供動力;也可將多組臺板移動裝置的移動座板連接,共用一個電機。改變了現有絲網印花機的傳動方式,使動力傳輸更加穩定,提高了臺板的運動速度,從而提高了印花效率;(2)改變了傳統絲網印花機臺板的銷孔定位方式,本發明采用縱橫兩個定位軸(即第一定位軸23和第二定位軸28)實現臺板的準確定位;目前印制動作分為三個部分動作臺板找平、定位、網框下降,本發明采用一個動作完成上述三個動作,節省了印制工序的時間;(3)臺板與機架沒有直接的緊固連接(電磁吸附),臺板的更換靈活方便,便于臺板的清潔;(4)整個印花機的結構更改,各運動單元相對獨立,各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自由選擇臺板數量,整機的安裝、檢修方便;(5)所有的運動單元可以用罩板隱藏起來,避免了承印物碎屑、色漿對運動單元的污染,避免了因污染引起的系列問題。
圖I為本發明絲網印花機(或稱印花機)的整機主視圖2為本發明絲網印花機的整機俯視圖3為本發明中第一種臺板移動裝置的原理示意圖4為本發明中第二種臺板移動裝置的原理示意圖5為本發明中臺板轉向裝置(或稱臺板轉向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圖2中沿E-E線的剖視圖);
圖6為本發明中臺板定位托持裝置的原理主視圖7為圖6的C向視圖8為圖6中沿B-B線的視圖9為臺板轉向裝置的轉向托持單元的原理示意圖10為圖9中沿D-D線的視圖。圖中1_印花機機架,2_移動座板,3_印刷裝置,4_臺面板,5_烘干裝置,6_托持板,7-臺板轉向裝置,8-導軌,9-絲桿,10-機架連接板,11-移動電動機,12-電磁鐵組件, 13-第一導軌支承塊,14-第一傳動輪座,15-第一轉軸,16-第一傳動輪,17-臺板移動導軌, 18-傳動體,19-移動座板連接塊,20-第二轉軸,21-滑動塊,22-第一 V形槽定位塊,23-第一定位軸,24-第一定位軸座,25-第一動作缸,26-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7-第二 V形槽定位塊,28-第二定位軸,29-第二定位軸座,30-定位軸座板,31-第二動作缸,32-動作缸活塞桿,33-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4-磁力吸附鋼鐵塊,35-轉向電磁鐵組件,36-旋轉盤,37-轉向轉軸,38-轉向電機,39-轉向裝置移動臂,40-第二導軌支承塊,41-網框架,50-定位軸座板,52-活塞桿,53-第三定位軸,54-定位軸座,55-第一轉向動作缸,56-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1-第二轉向動作缸,62-活塞桿,63-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實施例I :如圖I、圖2所示,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它包括有印花機機架I、臺板組件、臺板移動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轉向裝置;印花機機架I的前內側和后內側均設有臺板移動裝置,臺板移動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I上;在印花機機架I的前內側和后內側的區域內(圖2中的下方為前,圖2的上方為后,圖2的左邊為左,右邊為右),臺板組件的下方設有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與電磁鐵組件12錯位布置,相互不影響),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I上,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位置與每個工位對應;印花機機架I的左內側和右內側均設有臺板轉向裝置;臺板組件移動時,臺板組件被臺板移動裝置所托持而一起移動(臺板移動裝置將臺板組件從一個工位移動到下一個工位),印花時,臺板組件被臺板定位托持裝置所托持。臺板轉向裝置實現印花機前后兩側的臺板組件的連接,使得臺板組件從前內側轉移到后內側,或者從后內側轉移到前內側時,臺板組件對著印花機中心的一端仍然保持對著印花機中心。印花機機架I是由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或裝配而成的框架,用于安裝印花機的各部件。印花機上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臺板組件(如10個,或20、30或40個等),臺板組件位于臺板移動裝置的電磁鐵組件12的上方;每一個臺板組件由臺面板4、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磁力吸附鋼鐵塊34組成;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的V形槽中心線的延長線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V形槽中心線的延長線相交(即2個V形槽中心線不平行,夾角最佳為90度);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與臺面板4的左部下面固定連接, 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與臺板4的右部下面固定連接,磁力吸附鋼鐵塊34與臺面板4的下面固定連接,磁力吸附鋼鐵塊34位于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如圖3所示,臺板移動裝置的結構形式之一由I個以上臺板移動單元組成(如2 個,或4個、6個或8個等,具體數量根據絲網印花機的大小確定),每個臺板移動單元包括有電磁鐵組件12、移動座板2、導軌支承塊13、第一傳動輪座14、第一轉軸15、第二轉軸20、第一傳動輪16、臺板移動導軌17、傳動體18、移動座板連接塊19、滑動塊21、臺板移動電機; 臺板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由聯軸器與第一轉軸15或第二轉軸20連接(提供移動裝置運動的動力),臺板移動電機固定在相對應的第一傳動輪座14或第二傳動輪座上(臺板移動電機與第一轉軸15連接時,固定在第一傳動輪座上);第一轉軸15由軸承與第一傳動輪座14相連(轉軸與傳動輪座配合形成轉動副,即第一轉軸能旋轉),第二轉軸20由軸承與第二傳動輪座相連,第一傳動輪座14、第二傳動輪座分別固定在印花機機架I上;第一轉軸15上設有第一傳動輪16,第二轉軸20上設有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輪16與第二傳動輪由傳動體 18相連;臺板移動導軌17的左端與第一導軌支承塊13固定連接,第一導軌支承塊13與第一傳動輪座14固定連接;臺板移動導軌17上至少套有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19 (臺板移動連接塊19上設有導軌滑孔,臺板移動導軌穿過導軌滑孔,臺板移動連接塊19與臺板移動導軌17配合連接形成移動副,臺板移動連接塊可沿臺板移動導軌移動,本實施例采用2個臺板移動連接塊),臺板移動導軌17的右端穿過第二導軌支承塊40上的導軌孔后與滑動塊 21固定連接,滑動塊21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第二導軌支承塊40與第二傳動輪座固定連接;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下端與傳動體18的上部固定(傳動體為環形狀),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上端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臺板移動電機作往復運動,傳動體18的上部作左右直線運動,即移動座板2作左右直線運動);移動座板2的上面至少固定連接有2個電磁鐵組件12 (本實施例采用5個電磁鐵組件12)。相鄰電磁鐵組件12的中心距等于工位之間臺板的中心距(相鄰臺板的中心距)。傳動體18可為皮帶、鏈條、繩或纜等。如圖2、圖5所示,臺板轉向裝置7包括有轉向托持單元、移動電動機11、導軌8、絲桿9、轉向電磁鐵組件35、旋轉盤36、轉向電機38、轉向裝置移動臂39、機架連接板10 ;兩個導軌8分別穿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導軌孔(導軌孔對應為2個,轉向裝置移動臂可移動),兩個導軌8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機架連接板10,機架連接板10(2個機架連接板)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絲桿9旋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螺孔并形成絲桿螺紋副,絲桿9 的兩端通過軸承支承于機架連接板10上,絲桿9的一端由聯軸器與移動電動機11的輸出軸相連,移動電動機11固定在機架連接板10上(2個中的一個;絲桿電動機11旋轉,轉向裝置移動臂39作往復直線運動);轉向電機38固定在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轉向電機38 的轉向轉軸37 (轉向電機38的輸出軸)與旋轉盤36固定連接,轉向電磁鐵組件35與旋轉盤36固定連接。在印花機左內側和右內側的臺板轉向區內均設有轉向托持單元(如圖9、圖10所示),每一個轉向托持單元由兩個及兩個以上轉向動作缸組件組成,第一轉向動作缸組件包括第一轉向動作缸55、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定位軸座板50、第三定位軸53、定位軸座54組成;第一轉向動作缸55固定在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上,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一轉向動作缸55的活塞桿與定位軸座板50固定連接; 第三定位軸53的兩端與定位軸座54固定連接,定位軸座54與定位軸座板50固定連接;第二轉向動作缸組件包括第二轉向動作缸61、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活塞桿62、托持板 6 ;第二轉向動作缸61固定在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上,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二轉向動作缸61的活塞桿62與托持板6固定連接(托持板6也可換成定位軸及定位軸座板);第三定位軸53的軸線與托持板6的軸線之間的夾角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夾角相等(第三定位軸53與托持板6之間的距離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的距離相等,即位置對應;即第二轉向動作缸組件應與轉向臺板的與絲桿9平行的中心線偏離一定距離)。以印花機右側轉向裝置為例,轉向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本實施例前側臺板向右移動,后側臺板向左移動,整體臺板移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當印花機前側某一個臺板被臺板移動裝置移動到最右端進入轉向區間時,臺板移動裝置上的電磁鐵組件12斷電,臺板移動裝置對該臺板失去吸附力,轉向托持單元的轉向動作缸升起,臺板被轉向托持單元所托持,臺板移動裝置向左邊移動回到左邊位置;此時,轉向裝置移動臂39在絲桿9帶動下, 移動到臺板下方,使得轉向電磁鐵組件35正好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上下對準,轉向電磁鐵組件35通電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產生吸附力,使得臺板組件與轉向裝置移動臂39之間產生吸附力;此時,轉向托持單元的轉向動作缸可以下降與臺板組件分離,絲桿9反向轉動帶動轉向裝置移動臂39和臺板組件一起向印花機的后側邊移動 (圖2中向上的方向),當其移動到中間區域時,安裝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轉向電機38 轉動180度,通過轉向電磁鐵組件35通電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產生吸附力, 使得臺板組件也旋轉了 180度;然后絲桿9繼續帶動轉向裝置移動臂39和臺板組件向印花機的后側邊移動(圖2中向上的方向),直到被轉向的臺板組件的中心與后側邊的臺板中心(圖2中上邊的臺板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該臺板就可以被印花機后側邊的(圖2中上邊)臺板移動單元進行向左邊的移動。這樣,整個印花機上的臺板就可以循環移動起來。如圖6、圖7所示,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包含I個以上定位托持單元(如10個,或20 或30、40個等),定位托持單元數目不少于印花工位數定位托持單元數目為印花工位數 + (0 40)個);每一個定位托持單元由第一定位軸23、第一定位軸座24、第一動作缸25、 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第二定位軸28、第二定位軸座29、定位軸座板30、第二動作缸31和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組成;第一定位軸23的軸線與第二定位軸28的軸線之間的夾角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夾角相等;第一動作缸25固定在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上,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一動作缸25 的動作缸活塞桿與定位軸座板30固定連接;第一定位軸23的兩端與第一定位軸座24固定連接,第一定位軸座24與定位軸座板30固定連接;第二定位軸28與第二定位軸座29固定連接,第二定位軸座29固定在第二動作缸31的動作缸活塞桿32上,第二動作缸31固定在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上,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當臺板被定位托持時,第一定位軸23位于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的V形槽的正下方(動作缸活塞桿上升時,第一定位軸23位于V形槽內,實現定位),第二定位軸28位于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 V形槽的正下方(動作缸活塞桿32上升時,第二定位軸28位于V形槽內,實現定位;第一定位軸23與第二定位軸28之間的距離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的距離相等,即位置對應)。圖I、圖2中臺板的運動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圖示印花機的臺板按逆時針方向運動(也可按順時針方向運動)。當前工位的印制動作完成后,臺板定位托持裝置中各定位托持單元的第一動作缸25、第二動作缸31復位,臺板移動裝置的電磁鐵組件12通電,吸附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將臺板組件移動一個工位的距離,臺板移動裝置停止,電磁鐵組件12斷電;此時,臺板定位托持裝置
10的每一個定位托持單元的第一動作缸25、第二動作缸31啟動,將臺板4托起,印制工位開始工作,直到印制動作完成,完成了一個移動一定位托持一印刷的動作循環,然后再開始下一個動作循環。當印花機前側某一個臺板被臺板移動裝置移動到最右端進入轉向區間時,移動裝置上的電磁鐵組件12斷電,移動裝置對該臺板失去吸附力,轉向托持單元的動作缸升起, 臺板被轉向托持單元所托持,移動裝置向左邊移動回到左邊位置;此時,轉向裝置移動臂 39在絲桿9帶動下,移動到臺板下方,使得轉向電磁鐵組件35正好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上下對準,轉向電磁鐵組件35通電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產生吸附力,使得臺板組件與轉向裝置移動臂39之間產生吸附力;此時,轉向托持單元的動作缸可以下降與臺板組件分離,絲桿9反向轉動帶動轉向裝置移動臂39和臺板組件一起向印花機的后側邊移動(圖2中向上的方向),當其移動到中間區域時,安裝于轉向裝置移動臂39 上的轉向電機38轉動180度,通過轉向電磁鐵組件35通電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產生吸附力,使得臺板組件也旋轉了 180度;然后絲桿9繼續帶動轉向裝置移動臂39 和臺板組件向印花機的后側邊移動(圖2中向上的方向),直到被轉向的臺板組件的中心與后側邊的臺板中心(圖2中上邊的臺板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該臺板就可以被印花機后側邊的(圖2中上邊)臺板移動單元進行向左邊的移動。這樣,整個印花機上的臺板就可以循環移動起來。圖3中臺板的移動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定位托持裝置的第一動作缸25、第二動作缸31復位,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與臺板移動裝置上的電磁鐵組件12接觸,電磁鐵組件12通電,將臺板吸附;臺板移動電機啟動,通過第一轉軸15、第一傳動輪16、第二傳動輪將運動傳遞給傳動體18,臺板移動連接塊19將運動由傳動體18傳遞給移動座板2,移動座板連接塊19及滑動塊21與臺板移動導軌17配合,保證移動座板2的運動方向。圖6中臺板的定位托持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當臺板組件由移動裝置從前一個工位移動到當前工位時,移動裝置停止,定位托持裝置的第一動作缸25、第二動作缸31啟動,推動動作缸活塞桿32、定位軸座板30、第一定位軸座、第二定位軸座,使第一定位軸與第一 V形槽定位塊配合,第二定位軸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配合,完成定位與托持動作,同時也完成臺板找平,由于第一 V形槽定位塊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安裝在不同的方向上(如相互垂直的方向),形成相互關聯的定位基準;v形槽與定位軸相互配合有較高的定位精度,故本發明能使臺板的定位更加準確。本實施例中的所有動作缸可以是氣缸,或液壓缸。即第一動作缸、第二動作缸是氣缸,或是液壓缸;第一轉向動作缸、第二轉向動作缸是氣缸,或是液壓缸。采用本發明后,動力傳輸更加穩定;臺板定位更加準確快捷,有利于印花機運動速度的進一步提聞。實施例2 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臺板移動裝置的部分結構不相同。如圖4所示,臺板移動裝置的結構形式之二由I個以上臺板移動單元組成(如2個,或4個、 6個或8個等,具體數量根據絲網印花機的大小確定),每個臺板移動單元包括有電磁鐵組件12、移動座板2、導軌支承塊13、第一傳動輪座14、第一轉軸15、第二轉軸20、第一傳動輪 16、臺板移動導軌17、傳動體18、移動座板連接塊19、臺板移動電機;臺板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由聯軸器與第一轉軸15或第二轉軸20連接(提供移動裝置運動的動力),臺板移動電機固定在相對應的第一傳動輪座14或第二傳動輪座上(臺板移動電機與第一轉軸15連接時,固定在第一傳動輪座上);第一轉軸15由軸承與第一傳動輪座14相連(轉軸與傳動輪座配合形成轉動副,即第一轉軸能旋轉),第二轉軸20由軸承與第二傳動輪座相連,第一傳動輪座14、第二傳動輪座分別固定在印花機機架I上;第一轉軸15上設有第一傳動輪16, 第二轉軸20上設有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輪16與第二傳動輪由傳動體18相連;臺板移動導軌17的左端與第一導軌支承塊13固定連接,第一導軌支承塊13與第一傳動輪座14固定連接;臺板移動導軌17上至少套有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19 (移動座板連接塊上設有導軌滑孔,臺板移動導軌穿過導軌滑孔,移動座板連接塊與臺板移動導軌配合連接形成移動副, 移動座板連接塊可沿臺板移動導軌移動,本實施例采用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臺板移動導軌17的右端與第二導軌支承塊40上固定連接,第二導軌支承塊40與第二傳動輪座固定連接;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下端與傳動體18的上部固定(傳動體為環形狀),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上端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臺板移動電機作往復運動,傳動體18的上部作左右直線運動,即移動座板2作左右直線運動);移動座板2的上面至少固定連接有2個電磁鐵組件12 (本實施例采用5個電磁鐵組件12,當其通電時,可以與臺板組件上的磁力吸附鋼鐵塊34吸附在一起)。傳動體18可為皮帶、鏈條、繩或纜等。采用本發明后,動力傳輸更加穩定;臺板定位更加準確快捷,有利于印花機運動速度的進一步提聞。
權利要求
1.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印花機機架、臺板組件、臺板移動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轉向裝置;印花機機架的前內側和后內側均設有臺板移動裝置,臺板移動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上;在印花機機架的前內側和后內側的區域內,臺板組件的下方設有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上,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位置與每個工位對應;印花機機架的左內側和右內側均設有臺板轉向裝置;臺板組件移動時,臺板組件被臺板移動裝置所托持而一起移動,印花時,臺板組件被臺板定位托持裝置所托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印花機上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多個臺板組件,每一個臺板組件由臺面板(4)、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 形槽定位塊(27)、磁力吸附鋼鐵塊(34)組成;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的V形槽中心線的延長線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V形槽中心線的延長線相交;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 與臺面板(4)的左部下面固定連接,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與臺板(4)的右部下面固定連接,磁力吸附鋼鐵塊(34)與臺面板(4)的下面固定連接,磁力吸附鋼鐵塊(34)位于第一 V 形槽定位塊(22)與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臺板移動裝置由 I個以上臺板移動單元組成,每個臺板移動單元包括有電磁鐵組件(12)、移動座板(2)、導軌支承塊(13)、第一傳動輪座(14)、第一轉軸(15)、第二轉軸(20)、第一傳動輪(16)、臺板移動導軌(17)、傳動體(18)、移動座板連接塊(19)、滑動塊(21)、臺板移動電機;臺板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由聯軸器與第一轉軸(15)或第二轉軸(20)連接,臺板移動電機固定在相對應的第一傳動輪座(14)或第二傳動輪座上;第一轉軸(15)由軸承與第一傳動輪座(14)相連,第二轉軸(20)由軸承與第二傳動輪座相連,第一傳動輪座(14)、第二傳動輪座分別固定在印花機機架(I)上;第一轉軸(15)上設有第一傳動輪(16),第二轉軸(20)上設有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輪(16)與第二傳動輪由傳動體(18)相連;臺板移動導軌(17)的左端與第一導軌支承塊(13)固定連接,第一導軌支承塊(13)與第一傳動輪座(14)固定連接; 臺板移動導軌(17)上至少套有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19),臺板移動導軌(17)的右端穿過第二導軌支承塊(40)上的導軌孔后與滑動塊(21)固定連接,滑動塊(21)與移動座板(2) 固定連接;第二導軌支承塊(40)與第二傳動輪座固定連接;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下端與傳動體(18)的上部固定,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上端與移動座板(2)固定連接;移動座板(2)的上面至少固定連接有2個電磁鐵組件(12)。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臺板移動裝置由 I個以上臺板移動單元組成,每個臺板移動單元包括有電磁鐵組件(12)、移動座板(2)、導軌支承塊(13)、第一傳動輪座(14)、第一轉軸(15)、第二轉軸(20)、第一傳動輪(16)、臺板移動導軌(17)、傳動體(18)、移動座板連接塊(19)、滑動塊(21)、臺板移動電機;臺板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由聯軸器與第一轉軸(15)或第二轉軸(20)連接,臺板移動電機固定在相對應的第一傳動輪座(14)或第二傳動輪座上;第一轉軸(15)由軸承與第一傳動輪座(14)相連,第二轉軸(20)由軸承與第二傳動輪座相連,第一傳動輪座(14)、第二傳動輪座分別固定在印花機機架(I)上;第一轉軸(15)上設有第一傳動輪(16),第二轉軸(20)上設有第二傳動輪,第一傳動輪(16)與第二傳動輪由傳動體(18)相連;臺板移動導軌(17)的左端與第一導軌支承塊(13)固定連接,第一導軌支承塊(13)與第一傳動輪座(14)固定連接;臺板移動導軌(17)上至少套有2個移動座板連接塊(19),臺板移動導軌(17)的右端與第二導軌支承塊(40)上固定連接,第二導軌支承塊(40)與第二傳動輪座固定連接;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下端與傳動體(18)的上部固定,移動座板連接塊(19)的上端與移動座板(2) 固定連接;移動座板(2)的上面至少固定連接有2個電磁鐵組件(12)。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包含I個以上定位托持單元,定位托持單元數目不少于印花工位數;每一個定位托持單元由第一定位軸(23)、第一定位軸座(24)、第一動作缸(25)、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第二定位軸(28)、第二定位軸座(29)、定位軸座板(30)、第二動作缸(31)和第二動作缸支承板 (33)組成;第一定位軸(23)的軸線與第二定位軸(28)的軸線之間的夾角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夾角相等;第一動作缸(25)固定在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上,第一動作缸支承板(26)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一動作缸 (25)的動作缸活塞桿與定位軸座板(30)固定連接;第一定位軸(23)的兩端與第一定位軸座(24)固定連接,第一定位軸座(24)與定位軸座板(30)固定連接;第二定位軸(28)與第二定位軸座(29)固定連接,第二定位軸座(29)固定在第二動作缸(31)的動作缸活塞桿 (32)上,第二動作缸(31)固定在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上,第二動作缸支承板(33)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臺板轉向裝置包括有轉向托持單元、移動電動機(11)、導軌(8)、絲桿(9)、轉向電磁鐵組件(35)、旋轉盤 (36)、轉向電機(38)、轉向裝置移動臂(39)、機架連接板(10);兩個導軌(8)分別穿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導軌孔,兩個導軌(8)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機架連接板(10),機架連接板(10)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絲桿(9)旋過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的螺孔并形成絲桿螺紋副,絲桿(9)的兩端通過軸承支承于機架連接板(10)上,絲桿(9)的一端由聯軸器與移動電動機(11)的輸出軸相連,移動電動機(11)固定在機架連接板(10)上;轉向電機(38)固定在轉向裝置移動臂(39)上,轉向電機(38)的轉向轉軸(37)與旋轉盤(36)固定連接,轉向電磁鐵組件(35)與旋轉盤(36)固定連接;在印花機左內側和右內側的臺板轉向區內均設有轉向托持單元,每一個轉向托持單元由兩個及兩個以上轉向動作缸組件組成,第一轉向動作缸組件包括第一轉向動作缸(55)、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定位軸座板(50)、第三定位軸(53)、定位軸座(54)組成;第一轉向動作缸(55)固定在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上,第一轉向動作缸支承板(56)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一轉向動作缸(55)的活塞桿與定位軸座板(50)固定連接;第三定位軸(53)的兩端與定位軸座(54)固定連接,定位軸座(54)與定位軸座板 (50)固定連接;第二轉向動作缸組件包括第二轉向動作缸(61)、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 (63)、活塞桿(62)、托持板¢);第二轉向動作缸¢1)固定在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63) 上,第二轉向動作缸支承板出3)與印花機機架(I)固定連接,第二轉向動作缸¢1)的活塞桿(62)與托持板(6)固定連接;第三定位軸(53)的軸線與托持板(6)的軸線之間的夾角與臺板組件上的第一 V形槽定位塊(22)、第二 V形槽定位塊(27)的夾角相等。
7.根據權利要3或4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傳動體(18)為皮帶、鏈條、繩或纜。
8.根據權利要5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動作缸、第二動作缸是氣缸,或是液壓缸。
9.根據權利要6所述的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轉向動作缸、第二轉向動作缸是氣缸,或是液壓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自動絲網印花機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印花機機架、臺板組件、臺板移動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轉向裝置;印花機機架的前內側和后內側均設有臺板移動裝置,臺板移動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上;在印花機機架的前內側和后內側的區域內,臺板組件的下方設有臺板定位托持裝置,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在印花機機架上,臺板定位托持裝置安裝位置與每個工位對應;印花機機架的左內側和右內側均設有臺板轉向裝置;臺板組件移動時,臺板組件被臺板移動裝置所托持而一起移動,印花時,臺板組件被臺板定位托持裝置所托持。該傳動裝置使動力傳輸更加穩定,可使臺板的運動速度進一步提高。
文檔編號B41F15/14GK102582226SQ201210047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8日
發明者但丁, 席程琳, 朱貴儒, 柳威, 梅順齊, 滕爽, 王健偉, 王宏建, 程芬, 鄒可權, 郝瑞欣 申請人:武漢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