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印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鋼印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鋼印機以小型手動式為主,結構是由支架、支架上的印模和杠桿手柄組成,使用時,用力拉動杠桿手柄,使印模重合加蓋鋼印。然而,由于要花大力氣拉動杠桿手柄進行操作,因此,這種鋼印機存在操作不方便、費時費力以及工作效率低的缺陷;另外,這種鋼印的清晰度取決于操作者的操作力度,經常會導致印章不清晰、加印效果不佳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鋼印機,該電動鋼印機能夠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操作較為方便,而且加印效果比較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電動鋼印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F型支架;所述F型支架的上橫梁設為空心結構,該上橫梁內貫穿有一個轉軸,且轉軸兩端均伸出上橫梁;所述轉軸伸出所述上橫梁的后端部通過軸承連接有一個皮帶輪,該轉軸伸出上橫梁的前端部連接有一個偏心輪;所述F型支架的豎梁中下部固定一個電機底座,在該電機底座上安裝一個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皮帶輪通過一根皮帶連接;所述轉軸伸出上橫梁后端的位置處設置一個離合器;所述底座的前端一側柔性連接一個腳踏板;所述離合器底部連接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延伸至底座內并橫穿底座后與所述腳踏板的樞軸連接;所述偏心輪底部設置上印模組件;所述F型支撐臂的下橫梁前端設置位于上印模組件下方的下印模組件;所述下橫梁的前端底部設有與底座固定的支撐桿;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的頂部連接有一個包裹上橫梁的固定環。
所述上橫梁上至少開設兩個加油孔。
所述離合器上設有與上橫梁后端固定的環形的橡膠保護套。
所述離合器與軸承之間的轉軸上設有鍵條。
所述上印模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偏心輪底部的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的底部連接有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母的底部連接有第二絲桿;所述第二絲桿的底部固定于上印模底座的頂部;所述上印模底座的底部固定有上印模。
所述上印模底座設置于一個滑槽中,該上印模底座可在滑槽內上下移動并通過螺栓固定。
所述滑槽與所述上橫梁之間通過連接臂連接固定。
所述下印模組件包括固定于下橫梁前端的下印模底座和固定于下印模底座頂部的下印模。
所述上印模和所述下印模的中心位于同一鉛垂線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采用電機帶動,利用腳踏板操作,有效減輕了勞動強度,使用較為方便,從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采用離合器、鍵條設計來控制偏心輪的準確運動,采用支撐桿、第二連桿與固定環以及橡膠保護套的設計來保證機器運行的穩定性,采用可調節的上印模組件結構,有效確保了該機器具有較好的加印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離合器部分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下印模組件的示意圖。
圖中,1.底座,2.F型支架,2-1.F型支架的上橫梁,2-2.F型支架的豎梁,2-3.F型支撐臂的下橫梁,2-4.加油孔,3.轉軸,4.軸承,5.皮帶輪,6.偏心輪,7.電機,7-1.電機底座,8.皮帶,9.離合器,9-1.橡膠保護套,10.腳踏板,11.第一連桿,12.上印模組件,12-1.第一絲桿,12-2.調節螺母,12-3.第二絲桿12-4.上印模底座,12-5.上印模,13.下印模組件,13-1.下印模底座,13-2.下印模,14.支撐桿,15.第二連桿,16.固定環,17.鍵條,18.滑槽,19.連接臂。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電動鋼印機,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F型支架2;F型支架的上橫梁2-1設為空心結構,該上橫梁2-1內貫穿有一個轉軸3且轉軸兩端均伸出上橫梁2-1;轉軸3伸出上橫梁2-1的后端部通過軸承4連接有一個皮帶輪5,該轉軸3伸出上橫梁2-1的前端部連接有一個偏心輪6;F型支架的豎梁2-2中下部固定一個電機底座7-1,在該電機底座上安裝一個電機7;電機7的輸出軸與皮帶輪5通過一根皮帶8連接;轉軸3伸出上橫梁2-1后端的位置處設置一個離合器9;底座1的前端一側柔性連接一個腳踏板10;離合器9底部連接第一連桿11,該第一連桿11延伸至底座1內并橫穿底座1后與腳踏板10的樞軸連接;偏心輪6底部設置上印模組件12;F型支撐臂的下橫梁2-3前端設置位于上印模組件12下方的下印模組件13;下橫梁2-1的前端底部設有與底座1固定的支撐桿14;底座1上還設有第二連桿15,該第二連桿15的頂部連接有一個包裹上橫梁2-1的固定環16(如圖1)。
上橫梁2-1上至少開設兩個加油孔2-4(如圖1)。
離合器9上設有與上橫梁2-1后端固定的環形的橡膠保護套9-1(如圖1)。
離合器9與軸承4之間的轉軸3上設有鍵條17(如圖1)。
上印模組件12包括固定于偏心輪6底部的第一絲桿12-1,第一絲桿12-1的底部連接有調節螺母12-2;調節螺母12-2的底部連接有第二絲桿12-3;第二絲桿12-3的底部固定于上印模底座12-4的頂部;上印模底座12-4的底部固定有上印模12-5(如圖1)。
上印模底座12-4設置于一個滑槽18中,該上印模底座12-4可在滑槽18內上下移動并通過螺栓固定(如圖1)。
滑槽18與上橫梁2-1之間通過連接臂19連接固定。
下印模組件13包括固定于下橫梁2-3前端的下印模底座13-1和固定于下印模底座13-1頂部的下印模13-2(如圖1)。
上印模12-5和下印模13-2的中心位于同一鉛垂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電機7接通電源后,電機7的輸出軸通過皮帶8帶動皮帶輪5轉動,待皮帶輪5運行穩定后,開始進行蓋鋼印工作;首先,將文件放置于下印模13-2上,然后,用腳輕踏腳踏板10,第一連桿11傳輸力矩使離合器9帶動轉軸3轉動,轉軸前端的偏心輪6轉動而帶動上印模組件12向下運動,當上印模12-5與下印模13-2接觸并重合時進行加蓋鋼印工作;最后,偏心輪6繼續轉動帶動上印模組件12向上運動,上印模12-5與下印模13-2分離,取出蓋好鋼印的文件,即完成一次蓋鋼性工作。
在上述工作過程中,僅對腳踏板10進行了操作,有效節約了體力和勞動力,操作很方便;在機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或當上印模組件12出現松動時,對上印模底座12-4和上印模12-5的位置進行調節,通過調整第一絲桿12-1、第二絲桿12-3在調節螺母12-2中的位置,以及調整上印模底座12-4在滑槽18中的位置來實現;在整個機器的運行過程中,離合器9用來控制偏心輪6的運動、鍵條17用來確保轉軸3運行的平穩性,支撐桿14用來對下印模組件13進行加固,第二連桿15與固定環16用來確保轉軸3運行及上橫梁2-1的平穩性,橡膠保護套9-1用來增加離合器9的摩擦力,使離合器9在完成一次轉動后能及時制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