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裝訂夾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般地涉及一種裝訂夾,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有一滑動件的活頁夾機構。
背景技術:
活頁夾包括用于夾持活頁紙張的裝訂夾機構。傳統的活頁夾機構包括許多貼靠到一起形成一圓環的環形部分。這些環形部分可被相互分開,以利于將紙張插裝到裝訂夾上或從裝訂夾上取下紙頁。往往是,環形機構包括能夠在打開和閉合位置之間分離環形部分的致動器。這些致動器包括致動桿。鎖定機構能夠防止圓環的意外打開,并能夠在裝訂夾意外打開時防止存放在裝訂夾內的紙頁受到損壞。一般情況下,裝訂夾機構需要雙手來操作。
不同形式的裝訂夾都采用了操縱桿機構。授權給McClure的美國專利2,013,416公開了一種有彈簧背板的卡環式活頁裝訂夾機構,彈簧背板的邊緣上形成有容納一對叉板的溝槽和被固定到叉板上并在閉合位置上形成圓環的半圓形環圈。一致動桿包括凸輪部件,這些凸輪部件容納適合于跨接在凸輪部件之凸輪槽內的叉板舌部分。當致動桿滑動時,叉板的舌部分在凸輪槽內移動,使叉板移動,從而使環圈張開或閉合。舌部分設置在遠離環圈的位置上。該組件包括一背板,凸輪部件可在該背板上滑動。致動桿暴露于該組件的外部,并可在裝訂夾的邊緣外被線性拉動。
兩類似的參考是授權給Vogl的4,571,108和授權給Barrett,Jr.Vogl的4,566,817的美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鎖定圓環裝訂夾機構,其具有封蓋、底座、兩置放于封蓋和底座下方并相互鉸接的板。圓環被連接到鉸接的板上。一控制滑塊被壓在封蓋和底座之間,使得其表面之間存在摩擦力,從而防止控制滑塊產生意外移動。該控制滑塊設置有許多斜臺或傾斜表面和凸輪表面。這些表面穿過板上的孔。當控制滑塊移動時,穿過板上的開口的滑塊部分與板的邊緣相連接,并迫使板上下運動,從而將圓環移動到打開和閉合位置上。凸輪表面定位在遠離圓環的位置上。該機構包括一底座,控制滑塊可在該底座上移動,而且控制滑塊被壓在底座和封蓋之間,以在其表面之間產生摩擦力。
此外,法國專利656,338公開了一種通過使用一額外的樞轉臂來移動滑動件的手柄。該公開的結構使用一額外的樞轉臂。
分別授權給Cooper等人和Cooper的美國專利5,035,526和5,100,253,公開了用于將裝訂夾機構固定到裝訂夾組件上的夾板。許多設置有叉形件或釘狀缺口的板被用來將板固定到裝訂夾的背襯或脊骨上。一直立的可變形鉚釘安裝在每個板上。這些鉚釘用一支承部件將裝訂夾或圓環機構固定到裝訂夾部件的背襯上。支承部件用于將裝訂夾機構連接到裝訂夾的背襯或脊骨上。
發明內容
一種裝訂夾機構,其包括一對叉板,這對叉板被保持器彈簧可樞轉地連接,以在第一升高位置和第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叉板包括許多固定到叉板上的環形部分,這些環形部分能夠構成環圈。一凸輪機構用于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叉板,以使環形部分打開或閉合以形成環圈。該凸輪機構最好是一置放于叉板上方的滑動件,該滑動件具有穿過叉板之間的凹槽插入的斜臺。在環形部分與叉板的連接處附近最好置放有凹槽。夾板可將裝訂夾機構的部分夾持到一起,并使裝訂夾機構連接到裝訂夾組件上。
根據本發明的裝訂夾機構的另一實施例設置有一頂部彈簧和兩叉板,這兩叉板通過頂部彈簧的側面彼此靠著被夾持,并可朝向或遠離頂部彈簧系緊,打開和閉合與叉板相連接的裝訂夾環形部分。裝訂夾的夾板最好具有一與裝訂夾相連接的平面狀底座和將裝訂夾機構夾持到一起的鉚釘。滑動件最好包括斜臺,其延伸穿過叉板之間的凹槽,并支承在夾板的底座上,從而減少由與滑動件的摩擦引起的對文件夾的磨損。一手柄可樞轉地連接到頂部彈簧和滑動件上。該手柄可沿縱向使滑動件滑動,這樣斜臺就使叉板打開或閉合環形部分。斜臺可把叉板移動到環圈附近,以使叉板的扭曲最小。
在另一實施例中,叉板的凹槽包括凹槽邊緣。叉板被頂部彈簧夾持到位,并由滑動件上的斜臺楔住。手柄可樞轉地連接到頂部彈簧和滑動件上。當手柄樞轉時,滑動件縱向地遠離手柄移動。當滑動件移動時,斜臺在夾板的底座上滑動,從而減少對裝訂夾表面的損壞。當滑動件移動時,斜臺與凹槽邊緣相接觸,并向上或向下升降叉板。叉板的移動使圓環打開或閉合。由于滑動件在環形部分與叉板相連接的位置附近楔住叉板,這樣就改善了鎖緊狀態,因為除非滑動件移動,否則叉板不能移動。
叉板的形狀和滑動機構在整個周期內控制圓環的運動。此外,將環形部分系緊到打開或閉合位置上最好僅通過一手柄來完成。在根據本發明的裝訂夾機構的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能夠通過一手柄打開和閉合裝訂夾,而另一只手是自由的,以幫助加紙或取紙。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減少了當裝訂夾跌落時紙頁散開的可能性。這種得到改善的鎖緊狀態可通過添加一有斜臺和凸輪的滑動件來實現,即使在裝訂夾跌落時,斜臺和凸輪可防止叉板產生移動。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裝訂夾機構的分解視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裝訂夾的透視圖,其中環形部分處于閉合位置上;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裝訂夾的透視圖,其中環形部分處于打開位置上;圖4為根據本發明的裝訂夾的手柄的局部視圖,其中環形部分處于閉合位置上;圖5為裝訂夾機構沿圖2的箭頭3、4的局部剖視圖,其中叉板處于升高的位置上;以及圖6為裝訂夾機構沿圖2的箭頭3、4的局部剖視圖,其中叉板處于下降的位置上。
優選實施例說明參照圖1至3,圖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裝訂夾機構10。圖1是包括裝訂夾機構10的部分的分解視圖。該裝訂夾機構10最好具有一保持器彈簧12,兩叉板14和16由該保持器彈簧12在過心位置上夾持成側靠側關系。如圖所示,保持器彈簧12最好是一頂部彈簧12,叉板14和16被側靠側地夾持在該頂部彈簧12的下方。過心位置允許叉板上下系緊,從而打開和閉合被連接到叉板14和16上的裝訂夾環形部分18和20。一連接機構22用于將裝訂夾機構10固定在一起并將其連接到裝訂夾組件上。該連接機構22最好是夾板22,其具有立柱或鉚釘24,而立柱或鉚釘24能夠將裝訂夾機構10固定在一起并將裝訂夾機構10連接到裝訂夾部件(如圖5及6所示)上。但是,也可以采用立柱、鉚釘、銷、粘膠或其它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連接機構。裝訂夾部件可以是一文件夾、脊骨、封面或其它最好能夠夾持紙頁的部件。
凸輪機構26位于裝訂夾機構10上,以使叉板14和16在第一升高位置和第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用于打開或閉合裝訂夾的環形部分18和20。凸輪機構具有凸輪部件。可通過縱向地、旋轉地、橫向地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公知的致動方法移動該裝置而致動該凸輪機構26以把叉板14、16系緊。如圖1所示,該凸輪機構26最好是一滑動件26,其位于裝訂夾機構10內,并包括延伸穿過叉板14和16之間的凹槽30的斜臺28。最好至少斜臺28支承在夾板22的底座32上。而且,手柄34最好可樞轉地連接到頂部彈簧12和滑動件26上,并能夠移動滑動件26,使叉板14和16產生移動,用于使環形部分18、20張開或閉合。
在如圖1所示的本發明之實施例中,頂部彈簧12包括一頂部弧形表面36,其具有一平行于第二邊緣40的第一邊緣38及兩端部42、44。一第一凸緣46被連接到第一邊緣38上,而一第二凸緣48被連接到第二邊緣40上。第一和第二凸緣46、48大體沿頂部弧形表面36的邊緣42、44的長度延伸。每個凸緣40和42都朝里延伸,并從頂部弧形表面36向外成一定角度,而且還包括一由凸緣46、48和頂部表面36會合的內邊緣50。頂部表面36還包括一用于容納夾板22的鉚釘24的開口52,用于完成裝訂夾機構10的裝配。如圖所示,最好有兩開口52,用于容納位于頂部弧形表面36的端部42、44上的相應鉚釘24。
頂部表面36還包括幾個狹槽54,這些狹槽延伸穿過凸緣46和48,并與叉板14、16上的環形部分18、20對準,從而使環形部分18和20置放成穿過該狹槽54。此外,把狹槽54延伸成適應環形部分18和20的打開和閉合運動。如圖所示,有三對狹槽54。最好兩對狹槽54置放成朝向頂部表面12的端部42和44,一對狹槽54置放于端部42和44的中間,以容放環形部分18和20。中間的這對狹槽54最好位于頂部彈簧12的中心處。置放成朝向頂部彈簧12之端部42、44的那兩對狹槽54位于小于從端部42、44到頂部彈簧12的中心的距離的1/3處。每對狹槽54都最好與裝訂夾機構10的長度方向垂直對準。每個狹槽54都容納一環形部分18和20,使得兩相對環形部分18、20配合以在閉合位置上形成一環圈或圓環56(如圖2和6所示)。如圖所示,環形部分18和20形成了一圓環;但是,也可形成一D形環或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其它形狀的環。
頂部彈簧12提供一切口53,其具有切口邊緣55以容放手柄34。切口53最好為矩形,并位于頂部彈簧12的第一端42上的頂部表面36中心。矩形切口53設置有兩凸舌57,這兩凸舌從兩切口邊緣55向下延伸,而且每個凸舌都具有一樞軸點59。凸舌57最好成相互平行關系,并使樞軸點59對準。
如圖1、5和6所示,叉板14和16為側靠側設置的細長板材。每個叉板14和16都設置有一外側邊緣58和一內邊緣60。外側邊緣58由頂部彈簧12的第一和第二凸緣44、46容納,并抵靠在頂部彈簧12和凸緣44和46的內側邊緣50上。由于其位置關系,板14和16的內邊緣60牢固地彼此固定在一起。叉板14、16的內邊緣60之間的關系及其過心關系使叉板14、16能夠朝頂部彈簧12系緊到第一升高位置上,如圖5所示,而且離開頂部彈簧12朝第二降低位置系緊,如圖6所示。
叉板14、16還包括幾個連接位置,最好為孔62,用于容納環形部分18和20。如圖1所示,有三對孔62,每對孔都相對裝訂夾機構10的長度方向垂直對準。此外,使孔62對準,使得當叉板14和16系緊到其第二降低位置上時,如圖6所示,使環形部分18、20直接相互交叉以形成環56。孔62還與頂部彈簧12中的狹槽54對準,使得狹槽54會裝配穿過環形部分18、20。
如圖1所示,叉板14和16最好短于頂部彈簧12和滑動件26。這樣,就無需使叉板14和16容放用于完成裝配裝訂夾機構10的夾板22的鉚釘24。叉板14和16足夠短以安裝在鉚釘24之間。鉚釘24由于叉板14和16的長度而由滑動件26和頂部彈簧12容納。但是,如果叉板14和16較長,那么每個叉板14和16的內邊緣60可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成對切口。一個叉板上的每個切口都與另一叉板上相對的互補切口相配合,以形成一用于容納夾板的鉚釘的孔,以完成裝訂夾機構10的裝配。
最后,如圖1的實施例所示,叉板14和16的內邊緣60設置有互補的切割口70和72。切割口70和72可通過切割、沖壓、模壓或其它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形成,從而形成凹槽30。每個切割口70都與相對叉板上的相對切割口72相配合,以形成具有凹槽邊緣74的凹槽30。把切割口70和72制成在形狀和數量上可與成對的斜臺28的形狀和數量相適應。如圖所示,最好有三對凹槽30,其直接形成在容納環形部分18、20的孔62附近。將凹槽30置放在容納環形部分18、20的孔62附近允許在環形部分18、20附近致動叉板14和16,其輔助防止叉板14、16的翹曲。每個凹槽30都具有一定的長度。每個凹槽30都最好位于距最近孔對62的距離為不超過其兩倍長度的位置上。更好的情況是,每個凹槽30都設置在距最近孔對62的距離為不超過其長度的位置上。最佳的情況是,每個凹槽30都設置在距最近孔對62的距離為不超過其長度的一半的位置上。凹槽30的兩個最好置放成朝向叉板14、16的相對兩端,而第三個凹槽最好位于這兩端之間。第三個凹槽30最好偏離叉板的中心。最佳的情況是,第三個凹槽偏離中心并離開帶手柄34的裝訂夾機構10的端部。
參照圖1、5和6,環形部分18、20最好形成為具有兩端部76和78的弧形。第一端76具有一直端部件80。該端部部件80裝配在形成于叉板14、16中的孔62內,以將環形部分18、20固定到叉板14和16上。如圖1至4所示,環形部分18、20設置有一帶圓內表面79的平的外表面77。該平的外表面77減少了所用的材料量,這樣就使裝訂夾機構更輕,而且成本也更低。該圓的內表面79維持一用于夾持紙張的平滑環形表面。此外,如圖1所示,環形部分的第二端78可在其彼此成界面處成平面狀。另外,環形部分18、20的第二端78還設置有聯鎖部分或隆起81,如圖4所示。
把環形部分18和20形成為,當把叉板14和16系緊到其第一升高位置上時,一個叉板14上的每個環形部分18的第二端78與第二叉板16上的相對環形部分20的第二端78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環圈56。環圈56將紙頁保持在裝訂夾機構10內。當把叉板14和16系緊到其第二降低位置上時,環形部分18分離,使得能將紙頁插裝到裝訂夾機構10內或將紙頁從其上拆卸下來。
如圖1所示,帶有橫梁82的滑動件26包括兩端部84和86,這兩端部介于具有兩邊緣92和94的兩細長的表面88和90之間。第一細長的表面88為平的。第二表面90包括兩凸緣96、98,其與該第二表面90垂直,并基本沿該兩邊緣92和94的長度方向延伸。此外,斜臺28從凸緣96和98延伸。斜臺28最好相互平行對準,并與橫梁82的表面88、90垂直對準。斜臺28設置有一微小的斜面100和一止動件102。斜臺28還設置有一平的底部邊緣104。斜面100與底部邊緣的角度最好約為10至50度,最好約為20至30度。平的底部邊緣104與兩細長的表面88、90平行對準。
如圖所示,最好有三對斜臺28,每對斜臺中的一半件位于橫梁82的相對邊緣92和94上。把兩對斜臺28置放成朝向橫梁82的相對端84、86,而第三對斜臺位于兩端部84和86之間。如圖所示,第三斜臺28最好偏移滑動件26的中心。更為有利的情形是,第三斜臺28偏離該中心,并更加接近滑動件26的第二端86,使得斜臺28裝配在第三凹槽30內。兩對置放成朝向滑動件26的端部84和86的斜臺28位于小于從端部84、86至滑動件26的中心處之間距離的2/3處。更為有利的情形是,斜臺28位于在小于從端部84、86至滑動件26的中心處之間距離的1/3處。
滑動件26位于裝訂夾機構10之內在頂板彈簧12和夾板22之間。滑動件26的橫梁82位于叉板14、16和頂部彈簧12之間。滑動件26的斜臺28延伸穿過叉板14和16的凹槽30。最好使至少一斜臺28上的平底邊104支承在夾板22上的一平滑的第一表面106上。在另一實施例中,斜臺28的平底邊104是自由浮動的,其沒有與夾板22接觸。橫梁82包括兩細長孔108和110,用于容納夾板22的鉚釘24,以完成裝訂夾10的裝配。如圖所示,細長孔108和110最好置放成朝向橫梁82的端部84、86。
如圖1所示,滑動件的第一端84最好包括一對延伸的第二凸舌103,凸舌103垂直于細長表面88和90定位并從每個邊緣92和94的一端部延伸。最好延伸的第二凸舌103從滑動件26的第一端84直接向下延伸,而且設置有一底部邊緣105和一傾斜的側面107,該側面107與凸緣96和98在滑動件26的邊緣92和94上相交。延伸的第二凸舌103最好相互平行。延伸的第二凸舌103輔助可樞轉地連接手柄34。
如圖1、5和6所示,裝訂夾機構還最好包括夾板20。裝訂夾機構10最好包括至少兩夾板22;但是,也可采用一夾板22。裝訂夾機構10的夾板22形成有一底座32。底座32最好包括平滑的第一表面106和帶緊固件114的第二表面112,該緊固件114用于將裝訂夾機構10固定到裝訂夾111上。如圖1所示,平滑的第一表面106最好具有一朝向裝訂夾機構10的中心的延長部分109。最好滑動件26的至少一斜臺跨接或支撐于第一表面106或一夾板22的延長部分109上。或在第一表面106或延長部分109上滑動。這使得當滑動件26沿縱向移動時斜臺28跨在或滑動在第一表面106或延伸部109上,從而有利于防止損壞裝訂夾111。其它斜臺28可以是自由浮動的。更為有利的是,兩對朝向滑動件26的端部84、86置放的斜臺28支承在兩夾板22的第一表面106或延長部分109上。而且,置放在外部兩對斜臺28之間的第三對斜臺28還可支承在最近的夾板22上的第一表面106或延長部分109上或支承在一附加的第三夾板22上。如果不是這樣,那么第三對斜臺28就可在裝訂夾111的脊骨上浮動。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斜臺28沒有與夾板22接觸,而是處于自由浮動狀態下。
緊固件114最好為能夠連接到乙烯基(vinyl)或裝訂夾111的脊骨的其它表面上的叉形部件或釘狀缺口。也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任何其它緊固件,例如鉚釘、銷或膠水。為便于說明,在圖中示出了四個緊固件114,但是也可采用任意數量的緊固件。夾板22還包括一從平滑的第一表面106延伸的鉚釘24,用于裝配裝訂夾機構10。當然,也可采用其它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其它部件來裝配裝訂夾機構的各個部分,包括銷或釘。鉚釘24延伸穿過橫梁82上的細長孔108和110和位于頂部彈簧12之頂部表面36上的孔46。鉚釘24被固定到頂部彈簧12的頂部表面36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裝訂夾機構沒有夾板22。相反,一鉚釘24被連接到裝訂夾111上,并至少將滑動件26和頂部彈簧12連接到裝訂夾上。鉚釘24最好穿過裝訂夾的脊骨連接到裝訂夾上。鉚釘可包括一臺階,從而具有兩直徑。該臺階最好置放在滑動件26和頂部彈簧12之間,并被用作這兩部件之間的墊圈。在該實施例中,滑動件26的斜臺28可以是自由浮動的。
最后,如圖1至4所示,裝訂夾機構10的手柄34可樞轉地連接到頂部彈簧12的一端42上。該手柄34最好還以下述方式與滑動件26的一端84相連接,即當手柄34樞轉時,使滑動件26從第一縱向位置移動到第二縱向位置上。滑動件26的細長孔108和110適應滑動件26的移動,并且不與穿過孔108和110的鉚釘產生干涉。如圖所示,滑動件26最好移動離開手柄34。
如圖1所示,手柄34最好包括一背板118和兩側面部件120、122。側面部件120和122置放成垂直于背板118,使得背板118在連接處124將兩側面部件120、122連接在一起。如圖所示,背板118最好延伸超出連接處124至手柄34之第一端126,而且兩側面部件120、122延伸超出背板118到手柄34的相對的第二端128。兩側面部件120和122均具有一內表面和一外表面130、132。第一和第二樞軸134被設置在每個側面部件120、122的外表面132上。第一和第二樞軸134最好相互對準,并鄰近連接處124置放于背板118和側面部件120、122之間。第三和第四樞軸136設置在每個側面部件120、122的內表面130上。第三和第四樞軸136相互對準,并置放在延伸超出手柄34之背板118的側面部件120和122上。樞軸134和136最好為能夠插裝到允許其樞轉的樞軸點內的塊體。塊體134和136最好通過沖壓形成于側面部件120、122上。樞軸134和136還可是一鉸鏈、銷或其它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用來與手柄34樞轉連接的部件。
如圖1和4所示,頂部彈簧12的切口53上的凸舌57分別設置有用于容放手柄34的第一和第二樞軸134的樞軸點59。此外,如圖1所示,滑動件26上的延伸的第二凸舌103分別設置有用于容放手柄34的第三和第四樞軸136的樞軸點138。樞軸點59和138最好為允許塊體或銷134、136樞轉插入的孔或狹槽。但是,也可采用技術人員公知的任何樞轉機構來連接手柄34。這樣,塊體134和136最好被裝配到孔59和138內,以將手柄34可樞轉地連接到滑動件26和頂部彈簧12上。手柄34被可樞轉地連接成允許手柄34將滑動件26從第一縱向位置樞轉并移動到第二縱向位置上。
當滑動件26從第一縱向位置移動到第二縱向位置上時,斜臺28與凹槽邊緣74接觸,使叉板14和16移向第一升高位置或第二降低位置。當滑動件向前移動時,斜臺的平底邊104最好在夾板22的平滑的第一表面106上滑動。此外,斜臺28最好緊鄰孔62置放,用于使環形部分18、20定位,以對環形部分的打開和閉合進行強制控制并使叉板的翹曲最小。叉板的移動最好由滑動件26來限制,以利于防止環形部分18和20的意外打開。手柄34的過心位置也有利于防止環形部分18和20的意外打開。如圖5所示,當叉板14和16系緊到第一升高位置上時,環形部分18和20相互分離,以裝入或拆下紙頁。此外,如圖6所示,當叉板14和16系緊到第二降低位置上時,環形部分18和20相互配合形成環圈,從而將紙頁鎖定在裝訂夾機構10內。
與圖示的結構相比,本發明的裝訂夾機構可設置有更多或更少的環形部分。添加的環圈可設置有安裝孔、相應的斜臺及其容放凹槽,以允許環形部分在不使上述的叉板產生翹曲的前提下打開和閉合。
裝訂夾機構10最好采用現有的裝訂夾組件的制造技術來制造。該裝訂夾機構可由金屬或塑料制成。裝訂夾機構10最好由金屬制成,而且至少一些部件是通過沖壓工藝加工成形的。手柄34可被制造成一模壓成形的塑料組件。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對在此公開的發明作出多種不同的變形和修改。例如,裝訂夾機構的手柄可由許多相互固定在一起的部件組成,而且與頂部彈簧和滑動件相連接,使得當手柄移動時,滑動件移動并使叉板朝頂部彈簧移動或沿遠離頂部彈簧的方向移動。但所有這些修改都落入所附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裝訂夾機構,其包括一保持器彈簧;一對叉板,其具有外側邊緣,并由該保持器彈簧抵在內邊緣上保持成彼此平行關系,使得該叉板能夠在一升高位置和一降低位置之間系緊;許多在連接位置上與叉板相連接的環形部分,在處于閉合位置上時形成環圈;以及一可移動的凸輪機構,其具有鄰近連接位置的凸輪部件;其中所述凸輪機構能夠被移動,使凸輪部件把叉板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凸輪機構是一滑動件,其具有兩端部和至少一對從該滑動件延伸的斜臺;以及所述叉板具有至少一凹槽,其沿所述叉板的內邊緣限定凹槽邊緣;其中這對斜臺延伸穿過所述叉板上的凹槽,從而當使滑動件移動時,該斜臺貼靠凹槽邊緣使該叉板系緊至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裝訂夾機構,還包括至少三對斜臺;以及一所述滑動件的中心;其中把兩對斜臺置放朝向所述滑動件的端部,第三對斜臺置放它們之間并相對滑動件的中心偏移。
4.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訂夾機構,其中當把所述叉板系緊到降低位置上時,所述環形部分形成環圈。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一頂部彈簧,其具有至少兩由頂部表面連接的凸緣,而且所述叉板的外側邊緣被卡在該頂部表面和該凸緣之間,從而把該叉板置放成側靠側的關系,使得它們能夠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
6.根據權利要求5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凸輪機構是一滑動件,其包括一橫梁和至少一對從滑動件上延伸并平行對準的斜臺;以及一位于每個叉板上的內邊緣,所述叉板沿該內邊緣成平行關系彼此會合,所述叉板限定至少一凹槽,該凹槽沿所述叉板的內邊緣具有凹槽邊緣;其中所述對的斜臺延伸穿過所述叉板,使得所述橫梁置放在所述頂部彈簧和所述叉板之間,而且所述斜臺延伸超出所述叉板;其中當把該滑動件移動時,該斜臺貼靠凹槽邊緣并使叉板系緊至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6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提供一連接機構將該滑動件和該頂部彈簧連接在一起;以及其中該連接機構能夠將裝訂夾機構連接到裝訂夾部件上。
8.根據權利要求6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提供的連接機構把所述滑動件連接到所述頂部彈簧上;以及其中所述手柄能夠樞轉,從而移動所述滑動件。
9.根據權利要求8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連接位置是多叉板中用于將所述環形部分連接到所述叉板上的孔。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成對孔將所述環形部分連接到所述叉板上;其中每個凹槽置放成鄰接一對孔。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凹槽置放在距這對孔的距離不大于其長度的位置上。
12.根據權利要求11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凹槽置放在距這對孔的距離不大于其長度的1/2處。
13.一種裝訂夾機構,其包括一保持器彈簧;一對叉板,其具有外側邊緣,并由保持器彈簧保持成靠在內邊緣上成彼此平行關系,使得所述叉板能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所述叉板一起限定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沿所述叉板的內邊緣的凹槽邊緣;許多在連接位置上與叉板相連接的環形部分,在處于閉合位置上時形成環圈;一滑動件,其具有兩端部,一橫梁置放在所述叉板之上,至少一對斜臺從滑動件延伸;以及至少一夾板,其具有一底座和一將滑動件的橫梁連接到夾板上的鉚釘;其中所述對斜臺穿過叉板上的凹槽延伸到夾板的相應底座上,使得滑動件能夠移動,而且斜臺跨在所述夾板的底座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3的裝訂夾機構,還包括至少三對斜臺;以及一所述滑動件的中心;其中兩對斜臺朝置放成朝向滑動件的端部,而第三對斜臺置放在它們之間并偏離滑動件的中心。
15.根據權利要求14的裝訂夾機構,其中置放成朝向所述滑動件之端部的兩對斜臺分別位于一夾板的底座上。
16.根據權利要求14的裝訂夾機構,其中兩對斜臺位于所述夾板的同一底座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裝訂夾機構,還包括一連接到所述夾板的底座上的延伸部。
18.根據權利要求13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保持器彈簧是一頂部彈簧,其具有至少兩由頂部表面連接的凸緣,所述叉板的外側邊緣被卡在所述頂部表面和所述凸緣之間,從而把叉板置放成側對側關系,使得它們能夠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
19.根據權利要求18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鉚釘將所述頂部彈簧和所述滑動件連接到夾板上。
20.一種裝訂夾機構,其包括一頂部彈簧;一對叉板,其由所述頂部彈簧抵在內邊緣上保持成彼此平行的關系,所述叉板能夠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所述叉板一起沿叉板的內邊緣限定至少一凹槽;許多在連接點上與叉板相連接的環形部分,當處于閉合位置上時,所述環形部分形成環圈;一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滑動件,該滑動件具有至少一對延伸穿過由所述叉板形成的凹槽的斜臺;以及至少一夾板,其具有一底座和一鉚釘,所述鉚釘將頂部彈簧和滑動件連接到該夾板上;其中所述對斜臺置放成與環形部分與叉板的連接處鄰接;其中所述對斜臺支承在該夾板的底座上;其中所述滑動件能夠移動,并使斜臺與叉板相接觸,以使所述叉板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
21.根據權利要求20的裝訂夾機構,其中所述凹槽還包括凹槽邊緣,使得當滑動件從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時,使所述斜臺與凹槽邊緣相接觸并使叉板系緊,用于打開或閉合所述環形部分。
22.一種操作裝訂夾機構的方法,該裝訂夾機構包括一頂部彈簧;一對由頂部彈簧抵在內邊緣上夾持成彼此平行關系的叉板,其能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許多連接到所述叉板上的環形部分,在閉合位置時形成環形;至少一凹槽,其具有由叉板的內邊緣限定的凹槽邊緣;一滑動件,其具有一對延伸穿過叉板之間的凹槽的斜臺,所述斜臺支撐在至少一夾板的底座上;其中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在所述對叉板處于降低位置而環形部分處于閉合位置的第一位置上,取向該滑動件;把所述滑動件從第一位置移至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凹槽邊緣接觸所述斜臺并使叉板系緊到升高位置,從而打開所述環形部分;以及把所述滑動件從第二位置移至第一位置,其中所述凹槽邊緣接觸所述斜臺并使叉板系緊到降低位置,從而閉合該環形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裝訂夾機構(10)包括一對叉板(14和16),其由保持器彈簧(12)樞轉地連接成在第一升高位置和第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叉板(14和16)包括許多固定到其上的能形成環圈的環形部分(18和20)。用凸輪機構(26)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系緊叉板(14和16),以使環形部分(18和20)打開或閉合形成環圈。該凸輪機構(26)最好為一置放在叉板(14和16)上方的滑動件(26),滑動件(26)具有插在叉板(14和16)之間的凹槽(30)內的斜臺(28)。凹槽(30)最好置放在環形部分(18和20)與叉板(14和16)的連接位置附近。夾板(22)可將裝訂夾機構(10)的各個部分固定到一起并保持該機構與裝訂夾部件相互連接。
文檔編號B42F13/26GK1390172SQ00815743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1999年9月15日
發明者M·T·斯奈德爾, T·E·麥克奧恩, R·H·蒙森, D·利特勒 申請人:阿科布蘭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