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包括基層,所述的基層上方設有發光層,所述的發光層與基層之間設有反射層,所述的反射層與發光層和基層均固定連接,所述的發光層上方設有逆反層,所述的逆反層與發光層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發光層發光和逆反層的反射,將發光層的發出的光全部反射到外部,再通過逆反層將外部光反射,從而實現在黑暗環境中即能在有光源時產生逆反射效果,又能在無光源時依靠材料本身長余輝持續發光顯示效果,同步解決了各種出行方式的人員在黑暗環境中對各類警示標志的識別需求。
【專利說明】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標示結構,更具體的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反光材料制作的反光膜、反光板,普遍用于戶外作業人員的工作服或者各類安全標識。其反光原理是通過材料中的玻璃微珠或者微晶格將入射光線按原路反射回光源處,形成逆反射作用,從而讓光源附近的觀察者可以遠距離辯識反光材料上的文字或圖案。但此類材料本身并不發光,對于沒有光照條件的觀察者來說在黑暗中無法遠距離辯識。
[0003]蓄能發光材料制作的各種發光板、發光膜屬于長余輝發光制品中的一種,廣泛用于應急逃生和消防標志。其發光原理是受外界自然光或環境光激發,材料中的基態電子躍遷至激發狀態,當激發狀態的電子躍遷回基態時形成發光。被激發的電子落入陷阱中心被束縛,當光照被解除,被束縛的電子由于受環境影響(如溫度)持續不斷地跳出陷阱落回到基態并釋放能量形成持續發光,這種持續發光形成長余輝。在黑暗無光環境,現階段摻稀土雜質的堿土鋁酸鹽、硅酸鹽發光材料其余輝長度可持續10小時左右,能被人眼辨識。但其長余輝發光強度十分微弱,在強光照射下并不能為人眼辨識其發光。
[0004]現階段在某些特殊領域,上述兩種不同材料制品被分別或組合在一起使用,以同時滿足有間隙光源照射的黑暗環境人眼對標志標識的設別。如交通領域的特殊道路標識標志等。但組合使用生產成本高,并給設計安裝和使用帶來不便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上述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
[0006]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包括基層,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層上方設有發光層,所述的發光層與基層之間設有反射層,所述的反射層與發光層和基層均固定連接,所述的發光層上方設有逆反層,所述的逆反層與發光層固定連接。基層用于固定發光層和逆反層,通過發光層發光和逆反層的反射,將發光層的發出的光全部反射到外部,再通過逆反層將外部光反射,從而實現在黑暗環境中即能在有光源時產生逆反射效果,又能在無光源時依靠材料本身長余輝持續發光顯示效果,同步解決了各種出行方式的人員在黑暗環境中對各類警示標志的識別需求。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逆反層與發光層之間設有粘合層,所述的粘合層與逆反層與發光層均固定連接。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粘合層為透明粘合層。
[0009]透明粘合層不僅能夠固定粘合層,又能提高光的透射率。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基層外部套設有底殼,所述的底殼與基層固定連接。底殼用于保護發光結構。
[0011 ] 作為優選,所述的底殼上表面設有凹槽,所述的基層設置在凹槽內。
[0012]作為優選,所述的底殼上表面與逆反層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
[0013]作為優選,所述的底殼上凹槽底部設有固定槽。
[0014]底殼生的凹槽用于固定基層、反射層、發光層和逆反層,防止基層、反射層、發光層和逆反層的損壞,底殼凹槽底部的固定槽可以增加基層與底殼的牢固度。
[0015]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發光層發光和逆反層的反射,將發光層的發出的光全部反射到外部,再通過逆反層將外部光反射,從而實現在黑暗環境中即能在有光源時產生逆反射效果,又能在無光源時依靠材料本身長余輝持續發光顯示效果,同步解決了各種出行方式的人員在黑暗環境中對各類警示標志的識別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7]1、逆反層,2、粘合層,3、發光層,4反射層,5、基層;6、底殼,7、凹槽;8、固定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實施例: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見附圖1),包括包括基層5,所述的基層5上方設有發光層3,所述的發光層3與基層5之間設有反射層4,所述的反射層4與發光層3和基層5均粘接,所述的發光層3上方設有逆反層I,所述的逆反層I與發光層3粘接,所述的逆反層I與發光層3之間設有粘合層2,所述的粘合層2與逆反層I與發光層3均粘接,所述的粘合層2為透明粘合層,所述的基層5外部套設有底殼6,所述的底殼6與基層5粘接,所述的底殼6上表面設有凹槽7,所述的基層設置在凹槽7內,所述的底殼6上表面與逆反層I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所述的底殼6上凹槽7底部設有固定槽8。
[0020]本發明采用五層結構,逆反層為均布的高逆反射率的玻璃珠,其作用是在燈光照射下產生逆反射作用;粘合層為高透明度粘合劑,作用是將逆反射玻璃微珠固定在發光層結構上;發光層,系采用高比例摻稀土雜質的堿土鋁酸鹽、硅酸鹽發光材料與高透明樹脂等材料混合制成;反射層為高反射系數反光層,其作用使得發光層在外界光照下易于均勻激發;基層,其材料可以是金屬、木材、塑料或石材,為本制品提供附著和支撐作用。
[0021]為保證材料層間牢度,粘合層、發光層和反射層的使用特性相近的材料;為提高耐候性,暴露空氣的結構采用耐候配方;為保證逆反射效果和玻璃微珠的附著牢度,玻璃微珠埋入粘合劑深度控制在30%?50%之間。
[0022]本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的結構制作過程如下:
[0023]基層材料制作,本制品基層采用金屬或木材、塑料制成,其中塑料包括PC、ABS或亞克力;反射層、發光層制作,反射層采用高透明樹脂調和鈦白粉、立德粉、鋅白粉中一種混合,通過刮涂或澆注在基層上,待反射層固化后將發光材料和樹脂的混合物通過刮涂或澆注覆蓋在反射層上固化成型;玻璃微珠植珠制作,將固化好的半成品固定放置在工作臺上,滾涂高透明粘結劑并靜止消泡成膜,將玻璃微珠均勻撒在涂有粘合劑上,為保證逆反射效果和玻璃微珠的附著牢度,玻璃微珠埋入粘合劑深度控制在30%?50%之間;通過發光層發光和逆反層的反射,將發光層的發出的光全部反射到外部,再通過逆反層將外部光反射,從而實現在黑暗環境中即能在有光源時產生逆反射效果,又能在無光源時依靠材料本身長余輝持續發光顯示效果,同步解決了各種出行方式的人員在黑暗環境中對各類警示標志的識別需求。
[0024]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包括基層,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層上方設有發光層,所述的發光層與基層之間設有反射層,所述的反射層與發光層和基層均固定連接,所述的發光層上方設有逆反層,所述的逆反層與發光層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逆反層與發光層之間設有粘合層,所述的粘合層與逆反層與發光層均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粘合層為透明粘合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層外部套設有底殼,所述的底殼與基層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殼上表面設有凹槽,所述的基層設置在凹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殼上表面與逆反層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發光和反光功能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殼上凹槽底部設有固定槽。
【文檔編號】G09F13/20GK204029320SQ201420396446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7日
【發明者】蔣曙豪, 吳文宏, 施峻, 曹南, 焦慶春, 陸建華, 金蓓 申請人:杭州飛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