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OLED像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由于具有能自發光、高對比度、色域廣、制備工藝簡單、功耗低、易于實現柔性顯示等優點,成為顯示裝置中重要的發光元件。
其中,尤其是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面板具有無視角限制、低制造成本、高應答速度、低功耗、工作溫度范圍大、重量輕、可用于可攜式機器的直流驅動且可隨硬件設備小型化及輕薄化等優點,而成為研究的熱點。
如圖1所示,AM-OLED顯示面板的像素結構中,每一個子像素中都集成了一組晶體管和第一電容,通過對晶體管和第一電容的驅動控制,實現對子像素中的OLED的電流的控制,從而驅動OLED發光。
然而,由于OLED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的各膜層本身較薄,而膜層有異物,或者挖孔、爬坡等工藝沒有控制好,會進一步導致膜層變薄,使OLED的陽極和陰極之間電阻較小而發生短路,使得與陰極連接的V2端的電壓升高。而各個子像素間的V2端是導通的,因此發生短路的子像素的V2端電壓升高,容易引起其周邊子像素的V2端電壓也升高,從而影響周邊子像素中OLED陰極和陽極之間的壓差,進而影響周邊子像素的顯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顯示裝置,可避免發生短路的子像素影響其周邊子像素的顯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包括驅動模塊、發光模塊、以及短路保護模塊;所述驅動模塊,分別連接掃描信號輸入端、數據信號輸入端、第一電壓端和所述發光模塊,用于在所述掃描信號輸入端、所述數據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第一電壓端的控制下,驅動所述發光模塊發光;所述發光模塊還連接第二電壓端,用于在所述驅動模塊和所述第二電壓端的控制下,進行發光;所述短路保護模塊連接所述驅動模塊和所述發光模塊,用于在所述發光模塊發生短路時,控制所述驅動模塊關閉。
優選的,所述驅動模塊包括第一晶體管、第一電容和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掃描信號輸入端,第一極連接所述數據信號輸入端,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壓端,第二極連接所述發光模塊;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極,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極;其中,所述第二晶體管為N型晶體管。
優選的,所述驅動模塊包括第一晶體管、第一電容和第二晶體管;所述第一晶體管的柵極連接所述掃描信號輸入端,第一極連接所述數據信號輸入端,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一極連接所述第一電壓端,第二極連接所述發光模塊;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極,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極;其中,所述第二晶體管為N型晶體管。
優選的,所述發光模塊包括OLED,所述OLED的陽極連接所述驅動模塊,陰極連接所述第二電壓端。
優選的,所述短路保護模塊包括第三晶體管和第二電容;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柵極和第一極均與所述發光模塊和所述驅動模塊連接,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連接所述驅動模塊;其中,所述第三晶體管為P型晶體管。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驅動模塊包括第一晶體管、第一電容和第二晶體管;所述發光模塊包括OLED;所述第三晶體管的柵極和第一極分別與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極和所述OLED的陽極均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極和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均連接。
優選的,所述短路保護模塊包括第四晶體管和第二電容;所述第四晶體管的柵極與所述發光模塊和所述驅動模塊均連接,第一極與所述發光模塊和所述第二電壓端均連接,第二極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連接所述驅動模塊;其中,所述第四晶體管為P型晶體管。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驅動模塊包括第一晶體管、第一電容和第二晶體管;所述發光模塊包括OLED;所述第四晶體管的柵極與所述第二晶體管的第二極和所述OLED的陽極均連接,第一極與所述OLED的陰極和所述第二電壓端均連接;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極和所述第二晶體管的柵極均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晶體管為N型晶體管。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OLED像素電路。
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如第一方面所述的OLED像素電路的驅動方法,所述驅動方法包括:掃描信號輸入端輸入掃描信號,數據信號輸入端輸入數據信號,驅動模塊驅動發光模塊發光;若發光模塊發生短路,短路保護模塊控制所述驅動模塊關閉。
優選的,所述驅動方法包括:所述掃描信號輸入端輸入掃描信號,控制第一晶體管打開;所述數據信號輸入端輸入數據信號,控制第二晶體管打開,驅動OLED發光;若所述OLED正常發光,所述第二晶體管輸出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三晶體管截止;若所述OLED發生短路,第二電壓端作用到所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所述第三晶體管打開,以使所述第二晶體管截止。
優選的,所述驅動方法包括:所述掃描信號輸入端輸入掃描信號,控制第一晶體管打開;所述數據信號輸入端輸入數據信號,控制第二晶體管打開,驅動OLED發光;若所述OLED正常發光,所述第二晶體管輸出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四晶體管截止;若所述OLED發生短路,第二電壓端作用到所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所述第四晶體管打開,以使所述第二晶體管截止。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及其驅動方法、顯示裝置,通過在OLED像素電路中加入短路保護模塊,并且在子像素的發光模塊正常發光時,短路保護模塊關閉;而當子像素的發光模塊發生短路后,短路保護模塊則開啟,并控制驅動模塊關閉,使得第一電壓端和數據線號輸入端的信號無法輸出到發光模塊,這樣一來,即使發光模塊發生短路,與發光模塊連接的第二電壓端的信號也不會升高,而是仍然保持其原有的信號強度,從而可避免某一子像素發生短路后影響其周邊子像素的正常顯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OLED像素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OLED像素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各模塊的一種具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圖2中各模塊的一種具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5為圖2中各模塊的一種具體結構示意圖三;
圖6為圖2中各模塊的一種具體結構示意圖四。
附圖標記
10-驅動模塊;20-發光模塊;30-短路保護模塊;GATE-掃描信號輸入端;DATA-數據信號輸入端;V1-第一電壓端;V2-第二電壓端;C1-第一電容;C2-第二電容;T1-第一晶體管;T2-第二晶體管;T3-第三晶體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如圖2所示,包括驅動模塊10、發光模塊20、以及短路保護模塊30。
驅動模塊10,分別連接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第一電壓端V1和發光模塊20,用于在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和第一電壓端V1的控制下,驅動發光模塊20發光。
發光模塊20還連接第二電壓端V2,用于在驅動模塊10和第二電壓端V2的控制下,進行發光。
短路保護模塊30連接驅動模塊10和發光模塊20,用于在發光模塊20發生短路時,控制驅動模塊10關閉。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通過在OLED像素電路中加入短路保護模塊30,并且在子像素的發光模塊20正常發光時,短路保護模塊30關閉;而當子像素的發光模塊20發生短路后,短路保護模塊30則開啟,并控制驅動模塊10關閉,使得第一電壓端V1和數據線號輸入端DATA的信號無法輸出到發光模塊20,這樣一來,即使發光模塊20發生短路,與發光模塊20連接的第二電壓端V2的信號也不會升高,而是仍然保持其原有的信號強度,從而可避免某一子像素發生短路后影響其周邊子像素的正常顯示。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圖2中各個模塊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實施例一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如圖3所示,驅動模塊10包括第一晶體管T1、第一電容C1和第二晶體管T2。
第一晶體管T1的柵極連接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第一極連接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第二極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
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連接第一電壓端V1,第二極連接發光模塊20。
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第二端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
或者,如圖4所示,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第二端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
發光模塊20包括OLED,OLED的陽極連接驅動模塊10,陰極連接第二電壓端V2。
短路保護模塊30包括第三晶體管T3和第二電容C2,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和第一極均與發光模塊20和驅動模塊10連接,第二極連接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
第二電容的第二端連接驅動模塊10。
其中,第二晶體管T2為N型晶體管;第三晶體管T3為P型晶體管。
進一步具體的,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連接第一電壓端V1,第二極連接OLED的陽極。
如圖3所示,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與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和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均連接,第二端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和第一電壓端V1均連接。
或者,如圖4所示,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與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和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均連接,第二端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和OLED的陽極均連接。
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和OLED的陽極均連接;第一極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和OLED的陽極均連接;第二極與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連接。
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與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和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均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第一晶體管T1可以為N型晶體管,也可以為P型晶體管。本發明實施例優選的第一晶體管T1為N型晶體管。圖3和圖4中以第一晶體管T1為N型晶體管進行示例。
第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晶體管可以為增強型晶體管,也可以為耗盡型晶體管;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晶體管的第一極可以為源極,第二極可以為漏極,或者晶體管的第一極可以為漏極,第二極為源極,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根據晶體管的類型合理選擇即可。
第三,本發明實施中是以第一電壓端V1恒定輸出高電平,第二電壓端V2恒定輸出低電平為例進行的說明。
第四,在第三晶體管T3打開后,第二電壓端V2通過第三晶體管T3將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到第二電容C2的高電壓信號拉低,以避免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的高電壓信號輸出到OLED的陽極。
以上,如圖3和圖4所示,當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輸入掃描信號,第一晶體管T1打開,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數據信號,經第一晶體管T1后輸出到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同時向第一電容C1充電。第二晶體管T2為P型晶體管,在高電壓信號控制下,第二晶體管T2打開,第一電壓端V1的高電壓信號經第二晶體管T2輸出至OLED的陽極,同時第二電壓端V2的低電壓信號輸出至OLED的陰極,驅動OLED發光。其中,第三晶體管T3為N型晶體管,其在柵極接收到低電壓信號后打開,正常顯示情況下,OLED的陽極向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輸出高電壓信號,第三晶體管T3截止。
當OLED的陽極和陰極發生短路,陽極上的電位降低,此時,陽極向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輸出低電壓信號,控制第三晶體管T3打開,陽極上的低電壓信號經第三晶體管T3輸出至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在低電壓信號控制下,第二晶體管T2截止。第一電壓端V1的高電壓信號停止向陽極輸出,并且第二電壓端V2通過第三晶體管T3將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到第二電容C2的高電壓信號拉低,使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的高電壓信號也無法輸出到陽極。
基于此,OLED的陽極和陰極發生短路后,陰極上的低電位不會因和陽極上的高電位中和而升高,因此不會影響第二電壓端V2上的信號。
實施例二
實施例二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如圖5所示,驅動模塊10包括第一晶體管T1、第一電容C1和第二晶體管T2。
第一晶體管T1的柵極連接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第一極連接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第二極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
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連接第一電壓端V1,第二極連接發光模塊20。
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第二端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
或者,如圖6所示,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第二端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
發光模塊20包括OLED,OLED的陽極連接驅動模塊10,陰極連接第二電壓端V2。
短路保護模塊30包括第四晶體管T4和第二電容;第四晶體管T4的柵極與發光模塊20和驅動模塊10均連接,第一極與發光模塊20和第二電壓端V2均連接,第二極連接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
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連接驅動模塊20。
其中,第二晶體管T2為N型晶體管;第四晶體管T4為P型晶體管。
進一步具體的,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連接第一電壓端V1,第二極連接OLED的陽極。
如圖5所示,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與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和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均連接,第二端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和第一電壓端V1均連接。
或者,如圖6所示,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與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和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均連接,第二端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和OLED的陽極均連接。
第四晶體管T4的柵極與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和OLED的陽極均連接;第一極與第二電壓端V2和OLED的陰極均連接;第二極連接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
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與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和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均連接。
以上,如圖5和圖6所示,當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輸入掃描信號,第一晶體管T1打開,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數據信號,經第一晶體管T1后輸出到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同時向第一電容C1充電。第二晶體管T2為P型晶體管,在高電壓信號控制下,第二晶體管T2打開,第一電壓端V1的高電壓信號經第二晶體管T2輸出至OLED的陽極,同時第二電壓端V2的低電壓信號輸出至OLED的陰極,驅動OLED發光。其中,第四晶體管T4為N型晶體管,其在柵極接收到低電壓信號后打開,正常顯示情況下,OLED的陽極向第四晶體管T4的柵極輸出高電壓信號,第四晶體管T4截止。
當OLED的陽極和陰極發生短路,陽極上的電位降低,此時,陽極向第四晶體管T4的柵極輸出低電壓信號,控制第四晶體管T4打開,第二電壓端V2上的低電壓信號經第四晶體管T4輸出至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在低電壓信號控制下,第二晶體管T2截止。第一電壓端V1的高電壓信號停止向陽極輸出,并且第二電壓端V2通過第三晶體管T3將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到第二電容C2的高電壓信號拉低,使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的高電壓信號也無法輸出到陽極。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一種OLED像素電路。具有與前述實施例提供的OLED像素電路相同的結構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實施例已經對OLED像素電路的結構和有益效果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上述OLED像素電路的驅動方法,所述驅動方法包括:
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輸入掃描信號,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數據信號,驅動模塊10驅動發光模塊20發光。
若發光模塊20發生短路,短路保護模塊30控制驅動模塊10關閉。
具體的,如圖3和圖4所示,掃描信號輸入端GATE輸入掃描信號,控制第一晶體管T1打開;數據信號輸入端DATA輸入數據信號,控制第二晶體管T2打開,驅動OLED發光。
若OLED正常發光,第一電壓端V1經第二晶體管T2輸出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三晶體管T3截止。
若OLED發生短路,第二電壓端V2作用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三晶體管T3打開,第二電壓端V2作用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二晶體管T2截止。
或者,如圖5和圖6所示,若OLED正常發光,第一電壓端V1經第二晶體管T2輸出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四晶體管T4截止。
若OLED發生短路,第二電壓端V2作用到陽極上的信號控制第四晶體管T4打開,第二電壓端V2上的信號直接控制第二晶體管T2截止。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OLED像素電路的驅動方法,通過在OLED像素電路中加入短路保護模塊30,并且在子像素的發光模塊20正常發光時,短路保護模塊30關閉;而當子像素的發光模塊20發生短路后,短路保護模塊30則開啟,并控制驅動模塊10關閉,使得第一電壓端V1和數據線號輸入端DATA的信號無法輸出到發光模塊20,這樣一來,即使發光模塊20發生短路,與發光模塊20連接的第二電壓端V2的信號也不會升高,而是仍然保持其原有的信號強度,從而可避免某一子像素發生短路后影響其周邊子像素的正常顯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