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閃光燈拍攝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73826閱讀:35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閃光燈拍攝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區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閃光燈拍攝系統,其使閃光燈初步向被拍攝體發光,并計算用于得到適當曝光的發光量。
背景技術
調節閃光燈在被拍攝體上的反射光進行自動曝光拍攝時,在被拍攝體一側如果有玻璃或鏡子等的反射率高的被拍攝體,則對該高反射率的被拍攝體曝光拖長,其結果造成主被拍攝體的曝光不足。
根據日本特開平3-287240號公報,展示了一種自動調光照相機,作為上述對策,假定主被拍攝體處于聚焦距離處,在拍攝之前使閃光燈初步發光,使用能夠把拍攝區域分割成多個區域,并在各區域測光的測光傳感器,測量從被拍攝體返回來的反射光,當某區域的測光結果比從拍攝距離求得的亮度更高時則該區域內有高反射物體,通過從調光區域排除該區域,不易受到常規反射(高反射)的影響。
可是,在上述文獻展示的自動調光照相機中,通過排除與照相機相對的玻璃等的高反射率被拍攝體對應的異常反射區域,能夠防止發生曝光不足。當主被拍攝體為白色,如穿著白色禮服的新娘,或者該被拍攝體身著黑色的禮服時,曝光受常規反射影響,會產生曝光不足、曝光過度等問題。
一方面,根據被拍攝體距離控制閃光燈發光量,或者控制光圈的所謂DV調光在以前就被利用,可是因為利用自動聚焦的檢測誤差的被拍攝體距離的誤差,所以有閃光燈的調光精度不均衡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閃光燈拍攝系統,其不易受到被拍攝體反射率的影響、并且不易受到自動聚焦的檢測誤差影響,進行適當的閃光燈拍攝。
在閃光燈拍攝時正式發光之前進行預發光的閃光燈拍攝系統中,包括測光單元,將來自利用預發光的被拍攝體的反射光分成多個區域,并執行測光;第一計算單元,根據由該測光單元得到的多個測光值中的一個預定區域中得到的一個測光值,計算第一測光數據;被拍攝體距離檢測單元,檢測有關至被拍攝體的距離的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第二計算單元,計算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相應的適當的第二測光數據;第三計算單元,以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以及與被攝體距離信息相對應的貢獻率(contribution)和被攝體距離信息的精確值計算第三測光數據;和一個控制單元,根據該第三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控制正式發光量,進行閃光燈拍攝。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能夠提供一種閃光燈拍攝系統,其不易受被拍攝體反射率的影響、并且不易受自動聚焦的檢測誤差影響,能夠進行適當的閃光燈拍攝。
從參考附圖所作的如下描述,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在其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說明書中引入并作為申請文件一部分的附圖用于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含有一個單鏡頭反射式照相機和安裝在該照相機上的閃光燈的示例性性閃光燈拍攝系統的結構圖。
圖2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閃光燈拍攝系統的示例性的電路結構的方框圖。
圖3是用于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閃光燈拍攝系統的示例性測光傳感器的設置的圖。
圖4是表示作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閃光燈拍攝系統的構成部件的閃光燈的示例性的電路結構的方框圖。
圖5是表示作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閃光燈拍攝系統的構成部件的照相機主體的一部分操作的流程圖。
圖6是表示圖5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7是表示圖6所示操作之后的操作的流程圖。
圖8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閃光燈拍攝系統中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貢獻率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個包括單鏡頭反射式照相機和安裝在該照相機上的閃光燈的閃光燈拍攝系統的結構圖。圖1主要表示光學布局關系。
在圖1中,標號1是照相機主體,其前面安裝著拍攝鏡頭11。在照相機主體1內,裝有光學部件、機械部件、電路以及攝像元件(如膠片或者CCD)等,以拍攝照片或拍攝圖像。標號2是主反射鏡,在取景器觀察狀態被斜設在拍攝光路內,在拍攝狀態退避到拍攝光路外。另外,主反射鏡2為半反射鏡,斜設在拍攝光路內時,使來自被拍攝體的光線的一半左右傳向后述焦點檢測光學系統。
標號3表示一個聚焦屏,構成取景器光學系統,并設置在后述的鏡頭12~14的預定成像面上。標號4是取景器光路變更用的五棱鏡。標號5表示目鏡,拍攝者通過從該視窗觀察聚焦屏3,能夠觀察拍攝畫面。標號6和7是用于測定取景器觀察畫面內的被拍攝體亮度的成像鏡頭和測光傳感器,成像鏡頭6是通過五棱鏡4內的反射光路,與聚焦屏3和測光傳感器7成共軛關系安裝。
標號8是聚焦平面快門。標號9是感光部件,用鹵化銀膠片或者CCD等攝像元件。標號25是輔助反射鏡,和主反射鏡2一起,在取景器觀察狀態被斜設在拍攝光路中,在拍攝狀態退避到拍攝光路外。該輔助反射鏡25,使透過斜設的主反射鏡2的光線偏轉,并將該光線引導到后面敘述的焦點檢測單元。
標號26是焦點檢測單元,由二次成像鏡27、二次成像鏡頭28、焦點檢測線路傳感器29,后述的焦點檢測電路等構成。二次成像鏡27和二次成像鏡頭28構成焦點檢測光學系統,將拍攝鏡頭11的二次成像面形成于焦點檢測線路傳感器29。該焦點檢測單元26,根據所謂的相位差檢測法檢測拍攝鏡頭11的調焦狀態,將其檢測結果發送給控制拍攝鏡頭的調焦機構的自動調焦裝置。
標號10是作為照相機主體1和拍攝鏡頭11的通信接口的安裝觸點。
標號12~14是鏡頭。第一鏡頭組(以下,稱為調焦鏡頭)12是通過在光軸上前后移動調整拍攝畫面的中心位置。2群鏡頭13是通過在光軸上前后移動調節拍攝畫面的聚焦位置,改變拍攝畫面的放大倍率。鏡頭14是固定的第三鏡頭組。標號15是光圈。標號16是驅動電機,是在自動調焦操作時使聚焦鏡頭12在光軸方向上前后移動的聚焦驅動電機。標號17是用于使光圈15的開口大小變化的光圈驅動電機。18是距離編碼器。距離編碼器18,利用安裝在聚焦鏡頭12上的電刷19隨著聚焦鏡頭12的移動而滑動,根據電刷19的位置讀取該聚焦鏡頭12的位置,產生相當于被拍攝體距離的信號。即,距離編碼器18和電刷19以及后述的鏡頭微處理器112構成讀取聚焦后聚焦鏡頭12的位置,輸出根據該位置換算成此時被拍攝體距離的信號(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被拍攝體距離檢測機構。
標號30是可從照相機主體1拆卸的閃光燈,裝在照相機主體1上,根據該照相機主體1的信號進行發光控制。標號31是氙氣管(以下,記為Xe管),將電能轉換為光能。標號32、33是反射板和佛瑞奈凸透鏡,其有效地聚集至被拍攝體的發光能量。
標號37是玻璃纖維,是為了監控Xe管31的發光量,而將從Xe管31發出的光的一部分導入諸如光電二極管等的第一受光元件38。據此,能夠監控Xe管31的預發光和正式發光的光量。
標號35是用于監控從Xe管31發出的光的諸如光電二極管的第二受光元件。根據此第二受光元件35的輸出,限制Xe管31的發光電流,進行平坦發光控制。標號34和36是和反射器33成為一體的光導,分別反射來自Xe管31的光的一部分并導入第二受光元件35和玻璃纖維37。標號39是照相機主體1和閃光燈30之間通信接口的閃光燈觸點。
下面,參考圖2對上述閃光燈拍攝系統的電路結構進行說明。此外,和圖1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標號。
首先,對照相機主體1內的電路結構進行說明。照相機微處理器100連接焦點檢測電路105、測光傳感器7、快門控制電路107、電機控制電路108、開關傳感器電路110以及液晶顯示電路111。另外,照相機微處理器100通過安裝觸點10和拍攝鏡頭11內配置的鏡頭控制電路112進行信號傳遞,通過閃光燈觸點39和閃光燈30內設置的閃光燈微處理器200進行信號傳遞。
焦點檢測電路105,根據來自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的信號,進行焦點檢測線路傳感器29的存儲控制和讀出控制,將各自的像素信息輸出到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將該信息進行A/D轉換,利用相位差檢測法進行調焦狀態的檢測,與鏡頭微處理器112之間交換信號,進行拍攝鏡頭11的調焦控制。
測光傳感器7,由閃光燈30不向被拍攝體預發光的定常狀態和預發光狀態兩個狀態輸出亮度信號,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將該亮度信號進行A/D轉換,進行用于拍攝曝光調節的F-數值以及快門速度的計算和曝光時的閃光燈正式發光量的計算,同時進行被拍攝體的測色,關于這個在后面敘述。
快門控制電路107,根據來自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的信號,進行構成焦點平面快門8的快門前簾驅動磁體MG-1和快門后簾驅動磁體MG-2的通電控制,使快門前簾和后簾工作,進行曝光操作。電機控制電路108通過按照來自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的信號控制電機M,進行主反射鏡2的升降和快門充電等。
SW1表示一個開關,由沒有圖示的釋放按鈕的第一沖程(半沖程)接通,使測光、AF(自動調焦)開始。SW2表示一個開關,由釋放按鈕的第二沖程(全沖程)接通,并開始快門工作,即曝光操作。SWFELK是獨立進行預發光的開關。除了開關SW1,SW2,SWFELK之外,沒有圖示的作為操作部件的開關,諸如ISO靈敏度設定開關、光圈設定開關、快門速度設定開關等各開關的狀態信號,由照相機微處理器100通過開關傳感器電路110讀取。
液晶顯示電路111根據來自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的信號控制取景器內的顯示器24和外部顯示器42。
下面,對拍攝鏡頭11內的電路配置進行說明。照相機主體1和拍攝鏡頭11通過鏡頭安裝觸點10相互電連接。該鏡頭安裝觸點10由拍攝鏡頭11內的聚焦驅動電機16和光圈驅動電機17的電源用觸點L0,鏡頭微處理器112的電源用觸點L1,用于進行串行數據通信的時鐘用觸點L2,從照相機主體1向拍攝鏡頭11發送數據用的觸點L3,從拍攝鏡頭11向照相機主體1發送數據用的觸點L4,對電機用電源的電機用接地觸點L5,和對鏡頭微處理器112用電源的接地觸點L6構成。
鏡頭微處理器112,通過鏡頭安裝觸點10和照相機微處理器100連接,按照來自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的信號使驅動聚焦鏡頭12的聚焦驅動電機16和驅動光圈15的光圈驅動電機17動作,控制拍攝鏡頭11的調焦和光圈。標號50、51是光檢測器和脈沖板,鏡頭微處理器112對脈沖計數,得到中心調節(聚焦操作)時的聚焦鏡頭12的位置信息。據此,能夠進行拍攝鏡頭11的調焦。標號18是所述的距離編碼器,在這里讀取的聚焦鏡頭12的位置信息輸入到鏡頭微處理器112中,在這里變換成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傳達給照相機微處理器100。
下面,參考圖3對測光傳感器7進行說明。測光傳感器7是由硅光電二極管等受光元件和對該受光元件產生的光電流放大的放大器等構成的集成電路,圖3是從入射面觀察到的測光傳感器7的受光單元。
測光傳感器7的受光單元,布置成和攝像元件或者膠片7的畫面受光幾乎相同的范圍。此受光面如圖3的P(0,0)~P(6,4)所示,被分割為多個區域。區域的個數和受光單元的個數(此例是35個)一致。各個受光單元是硅光電二極管等的受光元件,光一照就產生預定的光電流。光電流的輸出經由公知的對數壓縮放大器從左上向右下順次送入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照相機微處理器100通過將各個受光元件的輸出進行A/D轉換,能夠將拍攝范圍各部分的亮度作為數字值完成測光。
下面,關于閃光燈30的結構,用圖4說明。在圖4中,標號200是控制閃光燈30整體操作的閃光燈微處理器。標號201是電源電池。標號202是DC/DC轉換器,將電池電壓升壓到幾百V。標號203是存儲發光能的聚光器。標號204、205是電阻,將主聚光器203的電壓分成預定的電壓比。標號206是用于限制發光電流的線圈。標號207是用于吸收發光停止時產生的反向電動勢的二極管。標號31是Xe管。標號211是觸發脈沖產生電路。標號212是諸如IGBT的發光控制電路。
標號230是數據選擇器,根據Y0、Y1二輸入的組合,選擇D0、D1或D2,輸出到Y。標號231是用于控制平坦發光的發光級別的比較器。標號232是閃光發光(閃光燈發光)時的發光量控制用的比較器。第二受光元件35,諸如光電二極管,是平坦發光控制用的受光傳感器,并監控Xe管31的光輸出。標號234是放大通過第二受光元件35的小電流同時將光電流變換成電壓的測光電路。第一受光元件38,諸如光電二極管,是閃光發光控制用的受光傳感器,并監控Xe管31的光輸出。標號236是在對數壓縮流經第一受光元件38的光電流,同時用于壓縮并積分Xe管31的發光量的積分電路。
閃光燈觸點39是為了和照相機主體1進行通信而設置在熱導軌上的。標號242是用于切換閃光燈30的接通和斷開狀態的電源開關。
下面,關于閃光燈微處理器200的主要端子進行說明。CNT是控制DC/DC轉換器202充電的控制輸出端子。COM2是相當于開關242的接地電位的控制輸出端子。OFF是閃光燈30電源關時選擇的輸入端子。ON是閃光燈30電源開時選擇的輸入端子。CK是用于和照相機主體1串行通信的同步時鐘的輸入端子。DO同步于同步時鐘,是用于從閃光燈30向照相機主體1傳送串行數據的串行輸出端子。DI同步于同步時鐘,是用于從照相機主體1向閃光燈30傳送串行數據的串行輸入端子。CHG是將由主聚光器203的電壓判斷出的閃光燈可否發光以電流形式傳給照相機的輸出端子。X是利用照相機的X觸點的發光開始信號的輸入端子。GND是接地觸點。
INT是積分電路236的積分控制輸出端子。AD0是用于讀入表示積分電路236的發光量的積分電壓的A/D轉換輸入端子。DA0是用于輸出比較器231和232的比較電壓的D/A輸出端子。Y0、Y1是所述的數據選擇器230的選擇狀態的輸出端子。YIN是監控數據選擇器230的輸出狀態的輸入端子。TRIG是發光觸發器的輸出端子。AD1是通過分壓電阻204、205,用于監控主聚光器203的電壓的A/D輸入端子。
下面,關于上述結構的閃光燈拍攝系統的操作用圖5和圖6的流程圖進行說明。
在圖2中所示照相機主體1的開關SW1如果打開,就由步驟#100開始動作。這里,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從成像于含有焦點檢測電路105的焦點檢測單元26內的焦點檢測線路傳感器29上的被拍攝體圖像的誤差出發,用周知的方法進行焦點檢測,計算到焦點對準位置的鏡頭驅動量,用所述的串行通信線路LCK、LDO、LDI將通過計算求得的鏡頭驅動量輸出到鏡頭微處理器112中。一旦接受鏡頭驅動量,鏡頭微處理器112就驅動聚焦驅動電機16,并且從光檢測器50讀取直接連接到聚焦驅動電機的脈沖板51的轉動。而且,如果驅動聚焦驅動電機16指定的驅動量,鏡頭微處理器112就使聚焦驅動電機16停止。
如果上述焦點對準操作結束,就進入步驟#101,照相機微處理器100,指示測光傳感器7測量在多個分割的各區域P(0,0)~P(6,4)中的穩定光的亮度Ba(0,0)~Ba(6,4)。該測光結果通過測光傳感器7內的沒有圖示的對數壓縮放大器進行對數壓縮,轉換成電壓值,輸入到照相機微處理器100中。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用A/D輸入端子依次讀入P(0,0)~P(6,4),把拍攝鏡頭11的全開孔徑FNo(AVo)和孔徑校正值(AVc)加在一起,作為各個部分的亮度數據BVa(0,0)~BVa(6,4)保存到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內的沒有圖示的內部RAM中。
在下面的步驟#102中,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由在測光的各區域的亮度值BVa(0,0)~BVa(6,4)以周知的方法確定曝光值(BVs)。并且,照相機微處理器100,按照設定的照相機的拍攝模式,確定快門速度的值(TV)和孔徑的值(AV)。
在下一個步驟#103中,將在上述步驟#102中確定的TV值和AV值顯示在取景器內的顯示器24和外部顯示器42中。并且,在下一個步驟#104中,如果拍攝開始用的開關SW2開,就進入步驟#105,如果是關,就返回步驟#101。
如果進入步驟#105,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就由通信端子S0、S1、S2,通過串行通信對閃光燈微處理器200發出預備(初步)發光指令。閃光燈微處理器200收到該預發光指令,就以預定的光量進行預發光操作。
以下,關于預發光進行說明。閃光燈微處理器200,按照由照相機主體1指示的預定發光級別,設定DA0端子為預定的電壓。接著,將Hi、Lo輸出給Y1、Y0,選擇輸入D2。這個時候,因為Xe管31還沒有發光,所以第一受光元件35幾乎沒有光電流,不產生輸入比較器231的反轉輸入端子的監控電路234的輸出。因此,因為比較器231的輸出是Hi,所以發光控制電路212變為導通狀態。
下面,如果觸發信號從TRIG端子輸出,觸發脈沖產生電路211就激發產生高壓的Xe管31,預發光開始。
另外,閃光燈微處理器200指示積分電路236開始積分,接受了該指示的積分電路232開始積分監控電路234的輸出即第一受光元件38對數壓縮了的光電輸出,同時啟動計發光時間的時鐘。
如果開始預發光,來自平坦發光的發光級別控制用的第二受光元件35的光電流增加,監控電路234的輸出上升。并且,如果監控電路234的輸出,比比較器231設定為非反轉輸入的預定的比較電壓變高,比較器231的輸出就反轉為L0,發光控制電路212切斷Xe管31的發光電流。據此,放電回路被切斷,可是由二極管207和線圈206形成環流回路,發光電流在利用電路延遲的過調解結束之后,漸漸減少。
因為隨著發光電流的減少,發光級別降低,所以第二受光元件35的光電流減少,監控電路234的輸出也降低。并且,當該值達到預定的比較級別時,比較器231的輸出就再次反轉到Hi,發光控制電路212再次導通,Xe管31的放電回路形成,發光電流增加,發光級別也增加。
像這樣,以設定為DA0的預定的比較電壓為中心,比較器231,在很短的周期內反復增加和減少發光級別,結果,能夠進行以所期望的幾乎固定的發光級別持續發光的平坦發光控制。
根據所述的時鐘計數,如果經過預定的發光時間,閃光燈微處理器200將Y1、Y0端子分別設定為L0。據此,數據選擇器230的輸入,選擇D0即Lo級別輸入,輸出強制地變為Lo級別,發光控制電路212切斷Xe管31的放電回路。據此,預發光(平坦發光)結束。
發光結束時,閃光燈微處理器200從A/D輸入端子AD0讀入積分了預發光量的積分電路236的輸出并進行A/D轉換,把積分值即預發光時的發光量作為數字值讀取。
如果上述的預發光結束,就進入步驟#106。利用預發光的被拍攝體的反射光,通過拍攝鏡頭11,在照相機主體1的測光傳感器7中被接受,所以用和上述步驟#101同樣的方法一塊一塊計算預發光時被拍攝體的反射光,據此,測量利用閃光燈反射光的被拍攝體亮度BVf(0,0)~BVf(6,4)。
下面,進入步驟#107,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從預發光時被拍攝體亮度BVf(x,y)減去在上述步驟#101中求得的利用自然光的被拍攝體亮度BVa(x,y),通過該操作抽出只有預發光產生的反射光部分的亮度值dF(x,y)。
在接著的步驟#108中,進行對應于焦點檢測點(意味著檢測散焦的區域)的被拍攝體反射光的測光值計算。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簡單,把焦點檢測點作為35分割測光傳感器7的中央(圖3的P(3,2)),以P(3,2)為中心將調光區域弄成3×3的區域,將這些區域的平均值作為測光值。即被拍攝體反射光的測光平均值dFave由在上述步驟#107中求得的測光傳感器7的各區域的dF(x,y)用以下式子導出。
dFave=(dF(2,1)+dF(3,1)+dF(4,1)+dF(2,2)+dF(3,2)+dF(4,2)+dF(2,3)+dF(3,3)+dF(4,3))/9此外,在這個例子中,均等的平均化了,可是通過把焦點檢測區域的權相對地設高,其周邊區域的值相對地設低,可以把dF(x,y)平均化。
在下面的步驟#110中,從來自拍攝鏡頭11的狀態判別信號來判斷是否是具有被拍攝體距離信息(以下,也可以單純計為距離信息)的鏡頭,當是具有距離信息的鏡頭時,進入步驟#111,當是不具有距離信息的鏡頭時,進入步驟#115。并且鏡頭的狀態判別信號是通過所述的照相機-鏡頭間的串行通信從拍攝鏡頭取得的信息。
如果是以具有距離信息的鏡頭狀況并進入步驟#111,這里進行判斷是否是具有包含在所述狀態判別信號中的距離的精度信息的鏡頭,當具有精度信息時,進入步驟#112,當是不具有精度信息鏡頭時,進入步驟#116。
如果進入步驟#112,因為是同時具有距離信息和距離的精度信息兩者的鏡頭,所以根據取得的精度信息,流程轉向以下步驟#113、#114、#115的任何一個。調焦分割,例如如果對于距離頂點值(DV),是以0.5以內的精度刻度的新型鏡頭,由取得的精度信息識別分類為等級1(#113)。另外,調焦分割,例如如果是對于距離頂點值(DV),以1.0以內的精度刻度的舊型鏡頭,就分類為等級2(#114)。另外,調焦分割,在例如對于距離頂點值(DV)1階的精度也不具有的情況,分類為不使用距離信息的鏡頭(#115)。并且,進入步驟#113或#114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要進入步驟#120,在進入步驟#115情況下進入步驟#126。
另外,在具有距離信息但不具有距離的精度信息的鏡頭情況下,從步驟#111進入步驟116,由拍攝鏡頭11通過所述的照相機-鏡頭間的串行通信讀出鏡頭識別碼(ID碼區別鏡頭機種類別的值)。而且,在下面的步驟#117中,按照上述步驟#116中由拍攝鏡頭取得的鏡頭識別碼進行轉向。例如,在不能精確地使用距離信息的鏡頭情況下轉向步驟#115,在相當于所述的等級1的鏡頭情況下轉向步驟#113,在相當于所述等級2的鏡頭情況轉向步驟#114。
在下一個步驟#120中,由拍攝鏡頭11通過所述的照相機-鏡頭間的串行通信讀出被拍攝體的距離信息。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從鏡頭帶編碼器(距離編碼器18),讀出該坐標區的無窮遠距離和最近距離。并且,在下一個步驟#121中,從上述步驟#120中取得的無窮遠和最近的距離信息,用下面的式子,求出把被拍攝體作為具有標準反射率(22%)的情況下的適當的測光級別(LVL0)。
LVL0F=PRG-log2(無窮遠距離)+KLVL0N=PRG-log2(最近距離)+KLVL0=(LVL0F+LVL0N)/2PRG初步發光閃光指數K常數而且,在下一個步驟#122中,按照距離精度和被拍攝體距離確定貢獻率DVK。
圖8是用于確定滿足距離的精度和被拍攝體距離的貢獻率的、存儲在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內的ROM內的該數值表。此外,所謂距離精度,在圖8中相當于等級1、等級2。即按照用拍攝鏡頭11的焦點距離(f)除在步驟#120中取得的被拍攝體的距離信息得到的值和距離精度等級,以從圖8的表中以取得貢獻率。詳細地,如果距離變遠就不能準確地測距離了(誤差變大),所以從圖8的表取得滿足距離信息的精度和距離信息的貢獻率。
在下面的步驟#123中,根據在上述步驟#108中得到的作為由預發光產生的被拍攝體反射光的測光值的被拍攝體反射光成分的測光值dFave,用下面所示的式子,計算添加了貢獻率(DVK)的測光值dFtave。
dFtave=dFave*(1-DVK)+LVL0*DVKDVK貢獻率在下一個步驟#124中,判斷在上述步驟#123中求得的測光值dFtave和在上述步驟#108中求得的被拍攝體反射光成分的測光值dFave的差是否在預定值以內(例如0.5階),在預定值以內時,不采用添加了由距離信息計算出的貢獻率的測光值dFtave直接進入步驟#126。另一方面,超過預定值(例如,超過0.5階)情況時,因為原封不動使用添加了貢獻率的測光值dFtave,所以進入步驟#125。
另外,在這里,添加了貢獻率的測光值dFtave和僅僅是被拍攝體反射光的測光值dFave分別在預定值以內情況下,不采用添加了貢獻率的測光值,是為了防止在拍攝同一距離的同一被拍攝體情況下,利用自動聚焦的檢測誤差的閃光燈曝光不平衡。
原封不動使用添加了在上述步驟#123求得的、利用距離信息計算出的貢獻率的測光值dFtave的情況下,像上面記述的那樣進入步驟#125,為了使距離信息有效,用在上面記述的步驟#123求得的dFtave替換dFave(dF=dFt)。
而且,由下一個步驟#126,像下面這樣,在35分割的測光傳感器7的各個區域中求出最終調光區域的正式發光量γ。
γ=BVt-dFave
此外,BVt由在步驟#102求得的TV值和AV值用下式來求。
BVt=TV+AV-SVSV速度值在下一個步驟#127中,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利用通信端子S0、S1、S2,通過串行通信,對閃光燈微處理器200發出由計算求得的正式發光量γ,進入圖7的步驟#130。
如果進入步驟#130,就判斷快門速度是否在調諧速度以下,在調諧速度以下時進入步驟#131,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對閃光燈微處理器200發送閃光發光模式。一方面,在比調諧速度快時進入步驟#132,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對閃光燈微處理器200發送平坦發光模式和平坦發光時間(快門速度加上幕速的時間)。
在下一個步驟#133中,彈起主反射鏡2,使其從拍攝光路退避開,同時照相機微處理器100對鏡頭微處理器112指示縮小光圈15。并且,在下一個步驟#134中,等待主反射鏡2完全從拍攝光路中退避開。然后,如果主反射鏡2完全從拍攝光路中退避開就進入步驟#135,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給快門前簾驅動磁體MG-1通電,使焦點平面快門8的打開操作開始。
在下一個步驟#136中,判斷發光模式是否是平坦(FP)發光模式,是平坦發光模式時進入步驟#138。一方面,在閃光發光模式時進入步驟#137,焦平面快門8的前簾完全打開,等待直到用圖2的SWX表示的X觸點打開,如果其打開就進入步驟#138。
如果進入步驟#138,閃光燈微處理器200進行按照由照相機微處理器100指令的發光模式的正式發光控制。即,對平坦發光模式情況,進行平坦發光控制,對閃光發光模式情況,進行閃光發光控制。
在這里,關于閃光發光控制進行說明。照相機的快門速度在閃光燈調諧速度以下的情況,能夠進行閃光發光控制。這種情況下,閃光燈微處理器200,首先將按照設定的手動發光量的控制電壓輸出到DA0端子。這個電壓,是對所述的預發光時說明的積分電路236的輸出電壓即積分電壓,加上相當于預發光和正式發光的光量差的控制電壓的電壓。
例如,以最大發光量的1/32的光量預發光的情況的積分電壓作為V1時,正式發光量同樣是1/32的情況,因為變成相同的積分電壓時也可以停止發光,所以比較器232的比較電壓設定為V1。同樣,在正式發光量是1/16情況,對預發光,因為在成為1階大的積分電壓時候可以停止發光,所以在預發光時的積分電壓上加上相當于1階左右的電壓,作為比較器232的比較電壓并設定。
下面,閃光燈微處理器200在Y1、Y0端子輸出“0,1”,選擇連接在數據選擇器230的D1輸入上的閃光發光控制用比較器232。此時,因為Xe管31尚未發光,所以第一受光元件38幾乎沒有光電流流過。因此,不產生積分電路236的輸出,比較器232的-輸入電壓比+輸入端子電位低。因此,比較器232的輸出電壓變為高電平,發光控制電路212成為導通狀態。另外,與此同時,閃光燈微處理器200從TRIG端子輸出預定時間間隔的Hi信號。據此,觸發電路211產生高壓觸發電壓。如果Xe管31的觸發電極上施加高電壓,Xe管31就開始發光。
如果Xe管31開始發光,光電流流入第一受光元件38,積分電路236的輸出上升到比較器232的+輸入端子設定的預定電壓,比較器232反轉,該輸出電壓變為低電平,因為發光控制電路212成為切斷狀態所以發光停止。
在這個時間點,Xe管31產生預定的發光量并停止發光,能夠得到閃光燈拍攝必要的所期望的光量。
下面,關于平坦發光控制進行說明。當照相機的快門速度比閃光燈調諧速度高時,能進行平坦發光控制。閃光燈微處理器200,將適應設定的手動平坦發光量的控制電壓輸出到DA0端子。即,是對于作為所述預發光時比較器231的比較電壓設定的電壓,加上相當于預發光和正式發光的光量差的控制電壓的電壓。
例如,在以最大發光的1/32發光,把進行預發光時的控制電壓作為V1時候,正式發光同樣是1/32發光情況,因為以相同控制電壓可以進行平坦發光控制,所以作為比較器231的比較電壓設定V1。同樣的,正式發光量是1/16的情況,控制電壓設定為比預發光時的電壓高1階,所以把相當于1階的電壓加到預發光時的積分電壓上,作為比較器231的比較電壓并設定。
下面,閃光燈微處理器200在Y1、Y0端子輸出“1,0”,選擇連接在數據選擇器230的D2輸入上的平坦發光控制用的比較器231。此后,以和所述的預發光操作相同的操作能進行平坦發光,如果經過照相機微處理器100指示的預定的時間,就將照相機微處理器200的Y1、Y0端子設定為“0,0”,終止發光處理。
返回圖7,如果經過預定的全孔徑快門時間就進入步驟#139,照相機微處理器100給快門后簾驅動磁體MG-2通電,關閉焦點平面快門8的后簾,終止曝光。此外,發光模式是平坦發光情況,發光持續到后簾完全關閉。并且,如果終止一系列的拍攝進程就進入步驟#140,使主反射鏡2降下,結束拍攝。
根據以上的實施方式,該閃光燈拍攝系統包括用于計算由測光傳感器7(更具體地說,已經測光的35區域中含有焦點檢測點的3×3區域)得到的第一測光數據(dFave)的裝置(圖5中的步驟#108),(測光傳感器7測量在預發光時由被攝體反射的光),檢測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機構(距離編碼器18、電刷19、鏡頭微處理器112)、以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為基礎,計算出適當的第二測光數據(LVL0)的機構(圖6的步驟#121)、由所述第一測光數據、所述第二測光數據和對應于距離信息以及距離精度的貢獻率(DVK)計算第三測光數據(dFtave)的機構(圖6的步驟#122、#123)和以所述第三測光數據為基礎控制發光量進行閃光燈拍攝的機構(圖6的步驟#124~#126)的機構。
即,因為要控制正式發光量,不僅需要第一、第二測光數據,而且添加滿足距離信息和距離精度的貢獻率(DVK)計算出第三測光數據(dFtave),所以主被拍攝體本身即使穿著白的或者黑禮服情況,曝光也不會受高反射區域影響而曝光不足,相反的也不會受低反射區域的影響而曝光過度。即能夠不易受到被拍攝體反射率和自動聚焦的檢測誤差的影響,而進行適當的閃光燈拍攝。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按照距離信息和距離精度以求得貢獻率,但即使只根據距離信息求得貢獻率,在以前也可以進行良好的閃光燈拍攝。不過,通過上述實施方式那樣用精度信息,是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的。
另外,判斷所述第三測光數據(dFtave)和所述第一測光數據(dFave)的差是否在預定值以內(例如,0.5階(=等級2)),在預定值以內時,因為不采用添加了根據距離信息算出的貢獻率的第三測光數據(dFtave),而直接進行進入步驟#126的控制,所以即使在這方面也能夠不易受自動聚焦檢測誤差影響。
本發明能夠適用于由多個裝置構成的系統,或者適用于包括一個裝置的設備。此外,不用說本發明也適用于這樣一種情況,即本發明的主題是通過向一個系統或設備提供一個程序實現的。
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實施例,可以理解,除了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之外,本發明不限于其特定的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在閃光燈拍攝時,正式發光前進行預發光的系統,包括測光單元,將利用預發光拍攝的被攝體的反射光分割成多個區域并進行測光;第一計算單元,在由該測光單元得到的多個測光值當中,根據在預定的區域得到的測光值計算第一測光數據;被拍攝體距離檢測單元,檢測與到被拍攝體的距離有關的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第二計算單元,計算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對應的適當的第二測光數據;第三計算單元,從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和對應于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以及該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精度的貢獻率計算第三測光數據;控制單元,以上述第三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為基礎,控制正式發光量,進行閃光燈拍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三計算單元根據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和該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個,確定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的貢獻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計算單元由在所述多個區域求得的所述多個測光值中的、含有檢測焦點信息的區域的所述預定區域中得到的測光值計算第一測光數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貢獻率事先存儲在存儲單元中。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從鏡頭的調焦鏡頭的位置來檢測。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控制單元比較所述第三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和所述第一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當其差不大于預定值的時候,用所述第一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控制正式發光量,并進行閃光燈拍攝。
7.一種用于控制閃光燈使其在正式發光前執行預發光的照相機,包括測光單元,將來自利用預發光拍攝的被拍攝體的反射光分割成多個區域并進行測光;由所述測光單元得到的多個測光值中的在預定測光區域得到的測光值產生第一測光數據的單元;取得與到被拍攝體距離有關的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單元;產生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對應的適當的第二測光數據的單元;由所述第一測光數據、所述第二測光數據和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以及該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精度對應的貢獻率產生第三測光數據的單元;控制單元,根據所述第三測光數據,控制正式發光量,并進行閃光燈拍攝。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機,其中,所述第三計算單元根據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和該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個,確定所述貢獻率。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機,其中,所述第一計算單元從在多個區域求得的所述多個測光值中的、含有檢測焦點信息的區域的所述預定區域中得到的測光值計算第一測光數據。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機,其中,所述貢獻率事先存儲在存儲單元中。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機,其中,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通過鏡頭的調焦鏡頭的位置來檢測。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機,其中,所述控制單元比較所述第三測光數據和所述第一測光數據,當其差不大于預定值的時候,用所述第一測光數據控制正式發光量,并執行閃光燈拍攝。
13.一種用于控制閃光燈使其在正式發光前執行預發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來自利用預發光拍攝的被拍攝體的反射光分割成多個區域并進行測光;由在所述測光步驟中得到的多個測光值中的在預定的測光區域中得到的測光值產生第一測光數據;取得與到被拍攝體距離有關的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產生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對應的適當的第二測光數據;由所述第一測光數據、所述第二測光數據和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以及該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精度對應的貢獻率產生第三測光數據;根據所述第三測光數據,控制正式發光量并進行閃光燈拍攝。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貢獻率以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和該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的精度信息中的至少一個為基礎來確定。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測光數據由所述多個區域求得的所述多個測光值中的、含有檢測焦點信息的區域的所述預定區域中得到的側光值計算出來。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貢獻率事先存儲在存儲單元中。
17.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通過鏡頭的調焦鏡頭的位置來檢測。
18.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驟還包括如下步驟比較所述第三測光數據和所述第一測光數據;當其差不大于預定值的時候,用所述第一測光數據控制正式發光量;執行閃光燈拍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閃光燈拍攝時,正式發光前進行預發光的系統,其不易受被拍攝體反射率的影響,并且不易受自動聚焦檢測誤差影響,以進行適當的閃光燈拍攝。該系統具有第一計算單元,根據由測光單元得到的測光值計算第一測光數據,該測光單元用于測量通過預發光拍攝的被拍攝體的反射光;被拍攝體距離檢測單元(#120),檢測被拍攝體距離信息;第二計算單元(#121),計算與所述被拍攝體距離信息對應的適當的第二測光數據;第三計算單元(#122、#123),以所述第一和第二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為基礎,計算第三測光數據;控制單元(#124~#126),以該第三計算單元的計算結果為基礎,控制正式發光量,進行閃光燈拍攝。
文檔編號G03B15/05GK1525234SQ200410003200
公開日2004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27日
發明者福井一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