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碳粉盒密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粉盒密封方法。
背景技術:
打印機和復印機是常用的辦公設備,現有的激光打印機或復印機一般都具有可更換的碳粉盒,考慮到降低成本以及保護環境等因素,對已經使用完畢的碳粉盒進行回收再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實踐已證明是可行的。在碳粉盒的回收再利用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碳粉盒重新注入碳粉,而且需對碳粉盒的出粉口進行密封,以防止在包裝、運輸的過程中碳粉發生泄漏。如果使用者需要將碳粉盒插入到打印機或復印機中進行工作,則必須先采用適當的方法開啟碳粉盒的密封結構,使得碳粉能夠順利地從出粉口流出,使激光打印機或復印機進行后續的打印或復印工作。
目前,一般的碳粉盒都包括廢粉倉和粉倉兩個大的組件,粉倉具有一個出粉口,還有一個撕拉帶出口,出粉口所在平面與撕拉帶出口所在平面相交,通常采用密封條對粉倉的出粉口進行密封,用戶使用之前通過撕拉帶將密封條撕下。出粉口的正面隱藏在一個結構件下,對于新制造的碳粉盒,是在將密封條固定在出粉口上后,將該結構件焊接在出粉口平面之上的,對于此類碳粉盒,在回收再生過程中密封處理的典型方法,有如美國專利US5223068公開的一種對回收再利用的碳粉盒進行密封的方法,其工藝步驟是,首先將粉倉組件自出粉口平面上方剖切開,對粉倉、出粉口等區域進行清潔,然后采用一種可粘貼于碳粉盒的密封條對出粉口進行密封,此密封條包括一個撕拉帶,在用戶使用碳粉盒之前,通過撕拉帶將密封條的可分離層剝離下來。然而,這種密封方法必須先將碳粉盒的粉倉從碳粉盒上分離下來,將密封條的一面粘貼覆蓋在粉倉的出粉口上,然后再使用焊接等方式將粉倉重新連接到碳粉盒上。由于將粉倉分離的過程需要用到切割設備,工藝比較復雜,很容易對碳粉盒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壞,另一方面,將粉倉重新焊接到碳粉盒上需要相應的焊接設備,工藝也非常復雜,高熱焊槍也很容易損壞塑料材質的碳粉盒。
因此,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碳粉盒密封方法實屬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節約成本的碳粉盒密封方法,特別是適用于回收再生碳粉盒進行密封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碳粉盒包括一個容納碳粉的粉倉,粉倉具有一出粉口,出粉口可由密封條進行密封,出粉口所在平面與位于出粉口側部的撕拉帶出口所在平面相交。密封件,具有粘膠層及粘膠層兩側的第一剝離層及第二剝離層,粘膠層中間設置一與出粉口形基本吻合的開口,第一、二剝離層的折返端分別延伸出第一、二撕拉帶。
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密封件的折返端自撕拉帶出口插入到出粉口所在平面上方;步驟二,通過第一撕拉帶將其所連接的第一剝離層從撕拉帶出口抽出,并使得粘膠層與出粉口四周密封地粘接。
由以上方案可見,本發明所提供的碳粉盒密封方法不需要拆分碳粉盒即可對出粉口進行密封,換言之,可以先將粉倉組件焊接后再進行密封,避免了先密封后焊接對密封可能帶來的損壞;也可對回收再利用的碳粉盒進行密封,極大地簡化了密封工藝,節約了成本,特別是避免了現行技術中對回收碳粉盒的粉倉進行剖切拆分所造成的損失。
圖1是本發明所涉及的粉倉組件的立體圖;圖2是本發明所涉及的粉倉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密封件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密封件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所涉及的密封件使用過程中的剖面示意圖;圖6是使用密封件時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將密封件插入到粉倉和底架之間的示意圖;圖8是密封件的開口與粉倉開口位置相吻合時的示意圖;圖9是將本發明所述第一撕拉帶從碳粉盒中抽出的示意圖;圖10是對密封件和工具施加壓力的示意圖;圖11是將本發明所涉及的工具從碳粉盒中抽出的示意圖;圖12是再次對密封條施加壓力的示意圖;圖13是完成再密封的粉倉組件的立體圖。
以下結合回收再生碳粉盒的一個實施例及其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圖1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可回收再利用碳粉盒的粉倉組件1,由于在碳粉盒回收再生的過程中,密封過程實質上是針對粉倉的密封,并不涉及到廢粉倉,因此,為了簡單起見,圖1中僅畫出了碳粉盒的粉倉組件1,而省略了碳粉盒的廢粉倉組件。粉倉組件1包括底架10和固定在底架10上的粉倉11,粉倉11和底架10之具有一定空隙。底架10通常稱為顯影框架,粉倉11則用來容納碳粉,在顯影框架與底架10結合部的側面有一個撕拉帶出口113。
結合圖2所示,圖2是切除或未焊接顯影框架的粉倉11的立體圖,粉倉11包括一個矩形的出粉口110,出粉口110的四周形成一個粘貼區域111,粘貼區域111的外圍是焊接顯影框架的連接區域112。密封出粉口的密封條(圖2未示)粘貼在粘貼區域111,粉倉11通過連接區域112與顯影框架相連接,一般的連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等,連接后在將形成一個撕拉帶出口113。
圖1、圖2是對需要密封的粉倉11結構的介紹,圖3、圖4則介紹了用于實施本發明密封方法的密封件結構。如圖3、圖4所示,密封件2包括粘膠層20、設置于粘膠層20一側的第一剝離層21以及設置于粘膠層20另一側的第二剝離層22,其中第一剝離層21與第二剝離層22的折返端201分別延伸出第一撕拉帶210和第二撕拉帶220,第一撕拉帶210和第二撕拉帶220均起始于位于粘膠層20一端的折返端201。粘膠層20采用對壓力較為敏感的雙面膠,且其中間設置一開口200,開口200的形狀與碳粉盒出粉口110的形狀相同,且開口200在使用之前分別被第一剝離層21和第二剝離層22所覆蓋。
圖5和圖6描述了本發明所述的碳粉盒密封方法的前期準備工作,圖5是密封件2使用過程中的剖面示意圖,而圖6則是使用密封條2時的立體示意圖。先參照圖5所示,在使用密封條2進行密封之前,先將撕拉帶210、220從折返端201所處位置上分別折返,折返后的撕拉帶210、220的長度均大于粘膠層20的長度;然后,用一片狀工具3按照圖5所示方向插入到撕拉帶220與第二剝離層22之間,端部在折返端201抵持住撕拉帶220,當然,圖5中的片狀工具3只是示意圖,其立體形狀可以參見圖6。圖6中揭示了片狀工具3的一種較為簡單的優選結構,片狀工具3包括手柄30和固定在手柄30前端的薄片31,薄片31可以是鋼片,也可以是硬質的塑料片等,本發明所涉及的密封件2正是通過片狀工具3,且按照圖6中箭頭所示的方向從撕拉帶出口113插入到粉倉組件1中,完成粉倉11的密封過程。以下內容即是詳細的描述使用密封件2和片狀工具3完成密封的過程。
為了簡單而且明確地描述本發明,圖7至圖12給出了本發明所述的粉倉組件密封方法的示意圖,結合參照圖7至圖1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使用工具3將密封件2插入到粉倉11和底架10之間(參照圖7如前文所述,粉倉11和底架10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并有一撕拉帶出口113),并使得密封件2的開口200與粉倉開口110位置相吻合如圖8。由于此時僅薄片31進入到空隙中出粉口所在平面的上方,為簡單起見,手柄30未畫出。
步驟二按照圖9中箭頭A所示的方向對薄片31的頂端和密封件2的折返端201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得薄片31的頂端按壓住密封件2的折返端201,同時按照箭頭B所示的方向抽拉第一撕拉帶210,連帶拉出第一剝離層21。
步驟三按照圖10中箭頭C所示的方向對密封件2和片狀工具3施加一定的壓力,即對第二剝離層22施壓,使得粘膠層20牢固地粘貼在粘貼區域111上。
步驟四按照圖11中箭頭所示的方向抽出片狀工具3。此時粘膠層20已經固定在粘貼區域111上,因而第二剝離層22已經將出粉口110密封如圖12。
步驟五按照圖12中箭頭12所示的方向對第二剝離層22位于粘貼區域111的部分再次施加一定的壓力,保證粘膠層20更加牢固、均勻的固定在粘貼區域111上。
完成上述五個步驟之后,還可以使用壓力檢測裝置(圖未示)對粉倉密封性能進行檢測,以保證密封完好。
如圖13所示,密封好的粉倉組件1組裝成碳粉盒后即可重新使用,使用前,需要先將位于撕拉帶出口113外的第二撕拉帶220端部按照圖12中箭頭所示方向抽拉,使得第二剝離層22隨撕拉帶220脫離粘膠層20,僅剩下粘膠層20粘貼于出粉口的四周,即解除密封,碳粉盒可正常使用。
通過上述描述,本發明所述的碳粉盒密封方法已被非常清晰的揭示出來。顯然,本發明所述的碳粉盒密封方法不需要拆分碳粉盒即可對回收再利用的碳粉盒進行再密封,因此極大的簡化了再密封過程,節約了成本,也避免了現行技術中拆分碳粉盒所造成的損失。
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例如,密封件2的結構可以做一些改變,開口200在使用之前只需要被第二剝離層22所覆蓋即可;片狀工具3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狀和結構,甚至,在密封件2具有足夠剛性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將其插入到碳粉盒中,那么片狀工具3也并非必要;此外,部分碳粉盒的結構與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碳粉盒結構存有一些差異,例如少數碳粉盒的粉倉與底架之間的空隙較小或基本沒有空隙,但只要有撕拉帶出口,即可選用合適的工具,將撕拉帶出口撬開合適的間隙,然后即可依本發明所述步驟實施。還有,第一撕拉帶與第二撕拉帶、第一剝離層與第二剝離層僅有命名的區別,可以相互轉換是顯而易見的。
諸如上述情況的微小改變以及等效變換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碳粉盒密封方法,碳粉盒包括一個容納碳粉的粉倉,粉倉具有一出粉口,出粉口可由密封條進行密封,出粉口所在平面與位于出粉口側部的撕拉帶出口所在平面相交;密封件,具有粘膠層及粘膠層兩側的第一剝離層及第二剝離層,粘膠層中間設置一與出粉口形基本吻合的開口,第一、二剝離層自折返端分別延伸出第一、二撕拉帶;所述密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密封件的折返端自撕拉帶出口插入到出粉口所在平面上方;步驟二,通過第一撕拉帶將其所連接的第一剝離層從撕拉帶出口抽出,并使得粘膠層與出粉口四周密封地粘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盒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一中,密封件通過一片狀工具的前端頂在第二剝離層的折返端自撕拉帶出口插入到出粉口所在平面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粉盒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二中通過第二剝離層對粘膠層施加壓力,以保證粘膠層牢固地固定在出粉口周圍。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碳粉盒密封方法,碳粉盒包括一個容納碳粉的粉倉,粉倉具有一出粉口,出粉口可由密封條進行密封,出粉口所在平面與位于出粉口側部的撕拉帶出口所在平面相交。密封件,具有粘膠層及粘膠層兩側的第一剝離層及第二剝離層,粘膠層中間設置一與出粉口形基本吻合的開口,第一、二剝離層的折返端分別延伸出第一、二撕拉帶。方法包括將密封件的折返端自撕拉帶出口插入到出粉口所在平面上方;通過近出粉口平面的第一撕拉帶將其所連接的第一剝離層從撕拉帶出口抽出,并使得粘膠層與出粉口四周密封地粘接。簡化了再密封過程,節約了成本,也避免了現行技術中拆分碳粉盒所造成的損失。
文檔編號G03G15/08GK1971441SQ20051011961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4日
發明者周宗明, 魯建軍 申請人:珠海天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