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影裝置和影像形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影裝置和一個具有例如激光打印機的顯影裝置的影像形成設備。
背景技術:
美國專利號為6041203的專利中所揭示的激光打印機中,存儲墨粉的顯影盒是以可拆卸 的形式裝置在打印機中的。顯影盒包含一個用于存儲墨粉的墨粉盒和一個其上有墨粉薄層的 顯影輥。在墨粉盒中設置了一個攪拌器用于攪拌和傳送墨粉。
在顯影盒中設置了一個供給輥,用于提供從攪拌器中運送到顯影輥子的墨粉。攪拌器、 供給輥和顯影輥是可旋轉地設置的。
顯影盒進一步包含一個齒輪機構,用于傳送驅動力到顯影輥,供給輥和攪拌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影裝置和一個圖象成型設備,其中,顯影輥子驅動齒輪,供給輥子驅 動齒輪和輸入齒輪的相對位置可以被精確地確定,更具體地說,對于顯影裝置和圖象成型設 備來說,其中的顯影輥子和供給輥子的相對位置可以高精確度地確定。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顯影裝置包括保持部件,其上保持顯影劑;供給部件,提供 顯影劑給保持部件;保持部件齒輪,設置在保持部件處,驅動保持部件;供給部件齒輪,設 置在供給部件處,驅動供給部件;以及支持架,與支撐保持部件的第一支撐和支撐供給部件 的第二支撐一體成形;其中支持架與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一體成形。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顯影裝置包括保持部件,其上保持顯影劑;供給部件,提 供顯影劑給保持部件;保持部件齒輪,設置在保持部件處,驅動保持部件;供給部件齒輪, 設置在供給部件處,驅動供給部件;以及支持架,與支撐保持部件的第一支撐和支撐供給部件的第二支撐一體成形;機架,容納保持部件和供給部件,支持架設置在機架的外表面;以 及軸容納部件,具有第一軸支撐和第二軸支撐,軸容納部件設置在機架的與安裝支持架的外 表面相反的外表面,第一軸支撐支撐保持部件的軸,第二軸支撐支撐供給部件的軸,其中軸 容納部件與顯影劑容納部分一體成形。
相應地,顯影裝置和圖象成型設備被穩定驅動,同時,顯影輥子和供給輥子的連接狀況 也是穩定的,因此提高了圖象的質量。
下面將結合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的主要部分的橫截面圖2是處理單元的橫截面圖3是顯影盒的前視圖4是顯影盒的平面圖5是顯影盒的后視圖6A是顯影盒的左視圖,圖6B是顯影盒的右視圖; 圖7是齒輪支持架的組裝圖8A是沿著圖6B中的A-A線方向的截面圖,圖8B是沿著圖6B中的B-B線方向的截 面圖,而圖8C是沿著圖6B中的C-C線方向的截面圖9A是齒輪支持架的前視圖,而圖9B是齒輪支持架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激光打印機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如圖1所示,使用電子照相方法的激光打印機1中,通過顯影方法利用帶正電荷非磁性 單成分聚合墨粉形成影像。用于供給紙張3的供給部分4和用于在供給的紙張3上形成影像 的影像形成部分5被安裝在激光打印機I的機殼2中。
供給部分4包括一個供給盤6,紙張供給機構7,傳送輥8、 9和反轉輥10。供給盤6被 3拆卸地安裝在機殼2的底部。紙張供給機構7被安裝在供給盤6的一端。傳送輥8、 9相對 于紙張供給機構7被安裝在紙張3的傳送方向的下游側。反轉輥10相對于傳送輥8、 9的傳 送方向被安裝在紙張3的下部蒸汽側面。
供給盤6被形成在盒子內,它的上面敞開用于堆放紙張3,并且可在水平方向上與機殼2的底部分離。 一壓紙板11被安裝在供給盤6中。紙張3被堆放在壓紙板11上。壓紙板11被 它的端部所支撐,遠離紙張供給機構7以便擺動,接近紙張供給機構7的壓紙板11的端部則 可上下移動。壓紙板11通過一個彈簧(未顯示)從它的后側被向上推動。當紙張3的數量增 加時,壓紙板11繞著它的遠離紙張供給機構7的端部,克服彈簧的推動力向下擺動。
紙張供給機構7包括供給輥12、面朝供給輥12的分離墊13、以及安裝在分離墊13后 側的彈簧14。分離墊13通過彈簧14的推動力被壓向供給輥12。
:壓紙板11上的堆積著的紙張的頂上的一張紙3通過彈簧從壓紙板11的后側被壓向供給 輥12。當供給輥12旋轉時,頂上的紙3被保持在供給輥12和分離墊3之間,并且紙張3 被一張一張分離而供給出去。供給的紙3通過傳送輥8、 9被傳送到反轉輥10。
反轉輥10包括一對輥,修正紙張3的斜向進給,并且傳送紙張3到影像形成位置。
供給部分4包括用來堆積任何尺寸的手工盤15、手工紙張供給機構16、用來供給堆積在 手工盤15上的紙張3、以及包括一手工傳送輥17。
手工紙張供給機構16包括一手工紙張供給輥18、 一面向手工紙張供給輥18的手工分離 墊19、以及安裝在手工分離墊19后側的彈簧20。手工分離墊19通過彈簧20的推動力被壓 向手工紙張供給輥18。
在手工盤15上堆積著的紙張的頂上的一張紙3通過手工紙張供給輥18的旋轉被保持在 手工紙張供給輥18和手工分離墊19之間,并且紙張3被一張一張分離以供給出去。供給的 紙3通過手工傳送輥17被傳送到反轉輥10。
影像形成部分5包括掃描器21 、處理單元22和定影部分23。
掃描器21被安裝在機殼2內的上部,并且包括一激光發射部(未顯示),旋轉的多角鏡 24,透鏡25a、 25b,以及反射鏡26。基于圖象數據從激光發射部分發射的激光束依如圖所示 的虛線順序穿過多角鏡24、透鏡25a、反射鏡26和透鏡25b或被它們反射,并且激光光束被 照射到光敏鼓28的一個表面上。
處理單元22被安裝在掃描器21的下側并且可拆卸地安裝在機殼2內。如圖2所示,處 理單元22的鼓框架27包括 一光敏鼓28、充當顯影裝置的顯影盒29、 一電量發射型充電器 30、 一軸移輥31和清潔裝置53。
顯影盒29被可拆卸地安裝在鼓框架27內并且包括墨粉漏斗32、安裝在墨粉漏斗32 — 側的供給輥33、顯影輥34和限制層厚度的刀片35。
帶正電荷非磁單成分聚合墨粉被儲存在墨粉漏斗32中作為顯影劑。聚合墨粉通過共聚合 聚合單體,例如苯乙烯單體,或例如丙烯酸、烷基(Cl-C4)丙烯酸酯以及烷基(Cl-C4)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單體利用例如懸浮聚合的熟知的聚合方法而獲得。聚合墨粉的平均粒子 直徑大約為6-10微米。
聚合墨粉幾乎是球形的并且流動性較高。色彩劑例如碳黑或蠟和聚合墨粉混合,并且硅 石之類的附加物被加入聚合墨粉中以提高流動性。
攪拌器36被安裝在墨粉漏斗32中。攪拌器36包括旋轉軸37、攪拌盤38和薄膜39。旋 轉軸37被可旋轉地支撐在墨粉漏斗32的中心。攪拌盤38被固定在旋轉軸37并從那里延伸。 薄膜39粘在攪拌盤38的自由端上。當旋轉軸37以箭頭方向(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攪拌盤 38繞旋轉軸37移動,并且薄膜39向上移動在墨粉漏斗32中的墨粉,傳送墨粉給供給輥33。
清潔器41被安裝相對于旋轉軸37的攪拌板38的相對側。當旋轉軸37旋轉時,清潔器 41清潔安裝在墨粉漏斗32的側壁上的窗口 40。
供給輥33被安裝在墨粉漏斗32的一側,以便按箭頭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供給輥 33通過用導電聚氨酯泡沫材料的輥部分33b覆蓋金屬輥軸33a而構成。
顯影輥34被安裝在供給輥33的一側,以使之按箭頭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顯影輥 34是通過用導電彈性材料的輥部分34b覆蓋金屬輥軸34a而構成的。
輥部分34b是通過用聚氨酯橡膠或包括氟的硅橡膠涂層涂在包含碳微粒的導電聚氨酯橡 膠或導電硅橡膠的表面上形成的。
顯影偏壓被加到顯影輥34的輥軸34a上,用來在顯影輥34和光敏鼓38之間產生預定的 電位差。
供給輥33和顯影輥34被安置成供給輥33接觸并擠壓顯影輥34。供給輥33和顯影輥34 互相在供給輥33和顯影輥34的接觸部分沿相反方向移動。
層厚度限定刀片35是一個矩形板部件,它沿顯影輥34的軸向方向延伸。層厚度限定刀 片35相對于顯影輥34的旋轉方向,在顯影輥34面向供給輥33的位置和顯影輥34面向光敏 鼓28的位置之間與顯影輥34接觸。
層厚度限定刀片35包括板簧部件42、擠壓部分43、阻塞部件44以及支撐部件45。擠 壓部分43設置在板簧部件42的遠端并且與顯影輥34接觸。阻塞部件44被安置在板簧部件 42的后側。支撐部件45支撐板簧部件42的后端部分于顯影盒29上。
板簧部件42被顯影盒29和支撐部件45支撐,層厚度限定刀片35的擠壓部分43接觸并 被擠壓到顯影輥34的表面。擠壓部分由絕緣硅酮橡膠形成。
光敏鼓28被鼓框架27支撐,以沿箭頭方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光敏鼓28接地并且光 敏鼓28的一表面由例如聚碳酸酯的帶正電荷光敏層組成。當顯影盒29被安裝在鼓框架27中時,光敏鼓28被安置在顯影輥34的一側面對顯影輥34。
電量發射型充電器30被安置在光敏鼓28之上并以一預定空間離開光敏鼓28以便不至于 接觸光敏鼓28。所述充電器30從鎢制成的放電絲中產生暈光放電。電量發射型充電器30均 勻地為光敏鼓28的表面充上電荷。
轉移輥31被鼓框架27支撐,以便沿箭頭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并且在光敏鼓28下 面面向光敏鼓28。轉移輥31是通過用導電橡膠材料的輥部分覆蓋金屬輥軸形成的。轉移偏 壓加在轉移輥31上,以在轉移輥31和光敏鼓28之間產生預定的電位差。
清潔部件53相對于光敏鼓框架27中光敏鼓28被安置在顯影輥34的相對側。清潔部件 53包括初步清潔輥54、 二次清潔輥55、紙張粉末儲存部分56和刮刀57。
初級清潔輥54被安排成相對于光敏鼓的旋轉方向,在光敏鼓28面向遞紙輥31的下游側 位置以及光敏鼓28面向暈光發射型充電器30的上游位置側與光敏鼓28相接觸的。
初級清潔輥54包括金屬輥軸54a和導電泡沫材料的輥部分54b。泡沫硅酮橡膠,泡沫氨 基甲酸乙酯橡膠或EPDM可以被用來作為輥部分54b。
初級清潔輥54通過齒輪(未顯示)與光敏鼓28相連并且初級清潔輥54被鼓框架27支 持,以根據光敏鼓的旋轉沿箭頭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
二次清潔輥55被安置成在相對于初級輥54的光敏鼓28的一相對側與初級清潔輥54接 觸。二次清潔輥55包含金屬輥軸55a和由在軸55a的外表面上金屬電鍍形成的金屬輥部分 55b。
二次清潔輥55通過齒輪(未顯示)與初級清潔輥54連接并且被鼓框架27支撐,以便可 根據初級清潔輥54的旋轉沿箭頭方向(逆時針方向)旋轉。
紙張粉末儲存部分56是一個由鼓框架27形成的空間,它在相對于二次清潔輥55與初級 清潔輥54相對的位置。
刮刀57被鼓框架支撐,以在二次清潔輥55的上側與二次輥55接觸。刮刀57由泡沫材 料形成,例如氨甲酸乙酯并且擦去粘附在二次清潔輥55上的紙張粉末。
定影部分23被安置在處理單元22的一側以及紙張3傳送方向的下游側。定影部分23包 括熱輥47、壓力輥48和傳送輥49。熱輥47包括位于金屬圓筒形滾柱中的作為熱量產生源的 鹵素燈。壓力輥48被安置在熱輥47的下面,并且從下側擠壓熱輥47。傳送輥49相對于熱 輥47和壓力輥48被安置在紙張3傳送方向的下游側。
當光敏鼓28的表面被電量型充電器30均勻地充正電后,光敏鼓28的表面受到以影像數 據為基礎的、從掃描器21中發射的激光光束的照射并且一靜電潛隱影像被形成。墨粉漏斗32中的墨粉通過攪拌器36的轉動向上的移動并且被傳送到供給輥33。當攪拌 器36被旋轉時,清潔器41清潔窗口 40。
根據供給輥33的旋轉,傳送到供給輥33的墨粉被提供給顯影輥34。當墨粉從供給輥33 提供給顯影輥34時,墨粉在供給輥33和顯影輥34之間被摩擦并且由于摩擦力而被充電。
充電的墨粉被帶在顯影輥34的表面上并且根據顯影輥34的旋轉進入顯影輥34和壓力部 分43之間。相應地,充電的墨粉作為薄層被帶在顯影輥34的表面上。
根據顯影輥34的旋轉,被帶在顯影輥34的表面上的充電的墨粉面向并與光敏鼓28相接 觸。這時,墨粉被供給形成在光敏鼓28的表面上的靜電潛隱影像并且選擇性地帶在光敏鼓 28上形成可視影像。
根據光敏鼓28的旋轉,被帶在光敏鼓28表面上的可視影像與通過光敏鼓28和轉移輥 31之間的紙張可接觸。由于轉移偏置被加在轉移輥31上,光敏鼓28上的墨粉移動到轉移輥 31并被轉移到紙張3上。被轉移了墨粉的紙張3通過傳送帶46被傳送到定影部分23,如圖 1所示。
當被傳送到定影部分23的紙張3穿過熱輥47和壓力輥48之間時,墨粉被由鹵素燈產生 的熱熔化并且熔化的墨粉通過壓力輥48的壓力被固定在紙張3上。
固定著墨粉的紙張3被傳送輥49傳送到傳送輥50和安置在機殼2內的出料輥51 。
傳送輥50被安置在相對于傳送輥49的紙張3傳送方向的下游側,并且出料輥51被安置 在出料盤52之上。被傳送輥49傳送的紙張3通過傳送輥50被傳送到出料輥51然后通過出 料輥51被出料在出料盤52上。
通過轉移輥31被轉移到紙張3后余留在光敏鼓28的表面上的剩余墨粉被顯影輥34收集。
通過顯影輥34收集墨粉的系統被稱作無清潔器的顯影方法。
當剩余的墨粉通過無清潔器或清潔劑的顯影方法被收集時, 一專門的部件例如用于除去 剩余墨粉的刀片和用于儲存被移除墨粉的儲存部分是不需要的。因此打印機的結構得以被簡 化。
在轉移后,清潔部分53臨時地獲取保持在光敏鼓28的表面上的剩余墨粉并且在清潔轉 移操作過程中從紙張3上粘附在光敏鼓28上的紙張的粉末。
當墨粉被轉移到紙張3時,比光敏鼓28的表面電壓低的負偏壓被加在初級清潔輥54用 來把光敏鼓28上的墨粉吸引到初級清潔輥54。然后,光敏鼓28上的剩余墨粉被初級清潔輥 54臨時俘獲。
另一方面,當墨粉沒有被轉移到紙張3時,也就是說,在轉移操作紙張3之后及轉移操作后一張紙張3前的一段時間,被初級清潔輥54俘獲的墨粉回到光敏鼓28,高于光敏鼓28 的表面電勢的正偏壓被加到初級清潔輥54上,用來吸引粘附在光敏鼓28上的紙張粉末。
然后,被初級清潔輥54臨時俘獲的墨粉回到光敏鼓28,在轉移操作中從紙張3上被粘 附在光敏鼓28的紙張粉末被初級清潔輥54俘獲。回到光敏鼓28的墨粉被顯影輥34收集。
因此,即使在轉移操作后,大量的墨粉殘留在光敏鼓28的表面,墨粉被初級清潔輥54 臨時俘獲并被回收到光敏鼓28,墨粉必定會被顯影輥34所收集。
另一方面,高于初級清潔輥54的表面電勢的正偏壓被加到二次清潔輥55以用來只吸引 粘附在初級清潔輥54上的紙張粉末。當面向二次清潔輥55時,被初級清潔輥54俘獲的紙張 粉末被二次清潔輥55通過電勢俘獲。當面向刮刀57時,被二次清潔輥55俘獲的紙張粉末被 刮刀57擦去并且被儲存在紙張粉末儲存部分56中。
相應地,墨粉被顯影輥34收集并且紙張粉末被儲存在紙張粉末儲存部分56中。
激光打印機1包括一再傳送部件61,用來在紙張的兩面都形成影像。傳送部件61包括 倒轉機構62以及和互相都一體形成的再傳送盤63。倒轉機構62被從機殼2的后側安裝,再 傳送盤63被插在供給部件4的上面。倒轉機構62和再傳送盤63可從機殼2上拆下來。
倒轉機構62包括機殼64、倒轉輥66、再傳送輥67和倒轉導引板68。機殼64的剖面形 狀基本上是矩形。倒轉輥66和再傳送輥67被安置在機殼64內。倒轉導引板68從機殼64的 上端部分向上延伸。
一舌門65被安置在傳送輥49的下游側,用來選擇性地在朝傳送輥50 (如圖1中實線所 示)的方向和朝倒轉輥66 (如圖l中虛線所示)的方向之間轉換紙張3的傳送方向。
舌門65被支撐在機殼2的后部以便可以擺動并且被安置在傳送輥49的下游側的附近。 舌門65根據螺線管(未顯示)的勵磁或非勵磁而擺動。
倒轉輥66包括一對安裝在舌門65的下游側和機殼64的上側的輥子。輥子的旋轉方向可 在正常方向和倒轉方向之間轉換。當倒轉輥66以正常方向旋轉時,紙張3被傳送到倒轉導引 板68。當倒轉輥66以倒轉方向旋轉時,紙張3被傳送到再傳送輥67。
再傳送輥67包括一對安裝在倒轉輥66的下游側和幾乎就在倒轉輥66的下面的輥子。再 傳送輥67傳送從倒轉輥66被傳送到再傳送盤63的紙張3。
倒轉導引板68是一個板片部件,它從機殼64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并且導引被倒轉輥66傳 送的紙張3。
當影像形成在紙張3的兩面時,舌門65被轉換到把紙張3傳遞到倒轉輥66的方向,并 且倒轉機構62接收影像被形成在一面上的紙張3。當被接收的紙張3被傳送到倒轉輥66時,倒轉輥66保持紙張3并且以正常方向旋轉用 來沿倒轉導引板68向上傳送紙張3。當紙張3的大部分被向上傳送并且紙張3的后端被倒轉 輥66持有時,傳送輥66停止以正常方向旋轉。
接著,倒轉輥66以倒轉方向旋轉,相對于紙張3的前端和后端向相反方向傳送傳送紙張 3。檢測紙張通過的傳感器76被安置在定影部分23的下游側。當檢測紙張通過的傳感器76 探測到紙張3的后端之后,即在一個預定的時間過去之后,倒轉輥66被從正常方向轉換到倒 轉方向。
當紙張3被傳送到倒轉輥66的操作完成時,舌門65被轉換到把從傳送輥49傳送的紙張 3傳送到傳送輥50的狀態。被傳送到再傳送輥67的紙張3被傳送到再傳送盤63。再傳送盤 63包括一其中紙張3被提供的紙張供給部分69、 一盤體70和對角供給輥71 。
紙張供給部件69被安置在機殼2后部的倒轉機構62的下側,并且包括彎曲的紙張導引 部件72。幾乎垂直地從再傳送輥67被傳送的紙張3被紙張導引部件72幾乎水平地導引,并 且被傳送到盤體70。
盤體70幾乎是矩形的并被水平的安置在供給盤6之上。盤體70的上游側端部與紙張導 引部件72相連接,下游側端部與再傳送通道73的的上游側端部相連。
在盤體70的傳送路徑上,兩個對角供給輥71在沿紙張傳送方向之間被安排了一個預定 距離,以與參考板(未顯示)接觸的傳送紙張3。
對角供給輥71被安置在參考板(未顯示)附近,參考板(未顯示)被安置在盤體70寬 度方向的一端。對角供給輥71包括對角供給驅動輥74和對角供給從動輥75。
對角供給驅動輥74被安置成它的軸線方向垂直于紙張3的傳送方向。對角供給從動輥 75面向紙張3,同時把紙張保持在其間。對角供給從動輥75被安置成它的軸線方向與紙張的 傳送方向成對角,因此紙張3被傳送到參考板。
從紙張供給部分69被傳送到盤體70的紙張3通過再傳送通道73被傳送到傳送輥9。在 傳送到傳送輥9的過程中,紙張3的寬度方向的一端通過對角供給輥71與參考板接觸。
傳送輥9再次傳送紙張到影像形成位置。被傳送到影像形成位置的紙張3的一面接觸光 敏鼓28,這一面是與已經成像的那一面相反的面。影像再被成形在紙張3的相反面上。當影 像被成形在紙張3的兩面上時,紙張3被出料到出料盤52上。
參考圖3-圖9,顯影盒29將被更加具體地解釋。
顯影盒29的正視圖、俯視圖和后視圖如圖3-5所示幾乎是矩形的。顯影盒29包括前端 側(圖4中的下側)敞開的箱子的機架81。機架81由樹脂制成并且包括前側部分82和互相一體成形的后側部分83。前側部分82 包括供給輥33,顯影輥34和層厚度限定刀片35。后側部分83包括墨粉漏斗32和攪拌器36。 側壁81a, 81b被安置在機架81的縱向的兩端,如圖6A和6B所示。
兩個顯影輥接收部件84a, 84b和兩個供給輥插入部分85a, 85b以及輸入齒輪轂部分86 被安置在如圖8A, 8B, 8C所示的機架81的前側部分82。
如圖8A和8B所示,顯影輥接收部件84a被安置在側壁81a上,顯影輥接收部件84b被 安置在側壁81b上,面向顯影輥接收部件84a。
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一端被顯影輥接收部件84a通過軸接收部件87旋轉支撐,該軸 接收部件87與顯影輥接收部件84相配合并延伸到機架81的外側。輥軸34a的另一端被顯影 輥接收部件84b通過軸接收部件139的顯影輥軸接收部件140旋轉支撐,并延伸到機架81的 外側。
當顯影輥34被顯影輥接收部件84a和84b支撐時,輥軸從機架的前端部被暴露在外,如 圖3所示。形成了從輥軸34a的側壁81a延伸在外的一端部,因此側壁81a的外表面的一部 分被切掉(未顯示)。
如圖8A和8C所示,凹進部分88a, 88b被各自形成在機架81的側壁81a, 81b中,位 于顯影輥接收部件84a, 84b的下部斜后側。凹進部分88a, 88b凹進在顯影輥34的軸向的內 側。凹進部分88a和88b互相面對并且供給輥插入部分85a, 85b被各自安置在凹進部分88a, 88b中。
供給輥33的輥軸33a的一端被供給輥插入部分85a旋轉支撐,并延伸到機架81的外側。 輥軸33a的另一端被供給輥插入部分85b支撐而延伸到機架81的外側。
海棉密封圈被安置在凹進部分88a, 88b中并且輥軸33a被插入海棉密封圈89中。因此 從供給輥插入部分85a, 85b的墨粉泄漏被防止。
如圖8A所示,供給輥33的表面被安置成與顯影輥34的表面在縱向接觸。如圖6所示, 形成了一從供給輥33的輥軸33a的側壁81a延伸出來的軸端部因此它的外表面被部分切掉。
如圖8B, 8C所示,從側壁81向外延伸的輸入齒輪轂部分86被形成在顯影輥接收部件 84a的下部斜后側,84a被形成在側壁81a中并且在供給輥插入部分85a的上側。
如圖7所示,螺旋部分110a, 110b和110c被安置在側壁81a中,各自對應于安裝部分 129a, 129b和129c。螺旋部分110a被形成在顯影輥接收部件84a的下端部,螺旋部分110b 被形成在輸入齒輪轂部件86的上端部,螺旋部分110c被形成在供給輥插入部分85a和輸入 齒輪轂部件86之間的側端部。如圖6B所示,兩個切掉部分111被形成在側壁81b中,對應于兩個阻擋部分143。切掉 部分111容納阻擋部分143。
如圖6A和6B所示,機架的后側部分83的側視圖幾乎是弧形的并且被后側部分83圍繞 的內部空間形成墨粉漏斗32。后側部分83包括旋轉軸支撐部件90a、 90b和空轉齒輪轂,如 圖7所示。
如圖6A所示,旋轉軸支撐部件卯a被安置在機架81的側壁81a中。旋轉軸支撐部件90a 與攪拌器36的旋轉軸37的一側相配合。如圖6B所示,旋轉軸支撐部件90b被安置在機架 81的側壁81b中。旋轉軸支撐部件90b具有一個U形截面并且容納攪拌器36的旋轉軸37的 一側。如圖6A所示,從旋轉軸37的側壁81a向外延伸的軸端部分被形成半月形形狀,也就 是說,它的外周表面是被部分切掉的。
攪拌器36的旋轉軸37被旋轉軸支撐部件90a旋轉支撐,以致旋轉軸37的一端被插入旋 轉軸支撐部件90a中。旋轉軸37的另外一端被保持在機架81的內部并且被旋轉軸支撐部件 90b旋轉支撐。
如圖6A,圖7和圖8B所示,空轉齒輪轂91是圓柱形的,并從側壁81a在機架81的側 壁81a中的輸入齒輪轂86和旋轉支撐部件90a之間向外延伸。
如圖6A和圖6B所示,窗口 40被各自形成在側壁81a, 81b中用來檢測墨粉的剩余量。 如圖6A所示,覆蓋攪拌器驅動齒輪106的弧形攪拌器驅動齒輪蓋92被安置在側壁81a中。
如圖6B所示,墨粉帽93被安置在側壁上,它可以被打開和關閉。
如圖5所示,把手部件94被安置在機架81的后端。把手部件94從機架81的后壁81c 延伸到后側。把手部件94與把手主體95和腿部件96a和96b被一體形成。把手部件94的后 視圖是矩形的,并且腿部件96a和96b被安置在把手主體95的兩側。
熔斷器98被安置在把手主體95中。電極97a, 97b被各自安置在腿部件96a, 96b的下 端。電極97a, 97b的表面被暴露在腿部件96a, 96b的下端部一幾乎呈矩形的形狀。電極97a 和97b通過熔斷器98互相連接。
在顯影盒29被安置在鼓框架27中后,處理單元22被安置在激光打印機1的機殼2中。 在打印操作時,顯影盒29通過接觸/分離機構(未顯示)被移動到一個接觸位置并且顯影輥 34和光敏鼓28互相接觸,如圖2所示。
當不打印時,顯影盒被移動到相反方向的分離位置并且顯影輥34和光敏鼓28被相互分離。當顯影盒29在分離位置時,電極97a, 97b接觸安置在機架2上的體側電極(未顯示) 來探測熔斷器98是否被連接或被分離。當顯影盒29在接觸位置時,電極97a, 97b與體側電 極分離。
如圖7所示,齒輪機構101被安置在側壁81a上來旋轉顯影輥34的旋轉軸37,供給輥 和攪拌器36。
齒輪機構101包括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輸入齒輪104、空轉齒輪 105和攪拌器驅動齒輪106。
:如圖7,圖8A和圖8B所示,顯影輥驅動齒輪102是圓柱形的并且不同形狀的軸孔107 被形成在顯影驅動齒輪102的中心。螺旋齒輪齒108被形成在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的外周緣 上。
從顯影輥接收部件84a延伸的顯影輥34的輥軸34a被插入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的軸孔107 中。這樣限制了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相對于滾輪軸34a的相對旋轉。
環部件109沿軸向從外部被裝在輥軸34a上。這樣限制了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相對于滾 輪軸34a的軸向移動。
因此,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不能相對于輥軸34a移動。也就是說,只有當顯影輥驅動齒 輪102旋轉時,顯影輥34才被旋轉。
當顯影輥驅動齒輪102被裝配到輥軸34a上時,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軸端部從顯影輥 驅動齒輪102被向外延伸。
如圖7,圖8A和8C所示,供給輥驅動齒輪103包括相互一體成形的圓柱軸插入部件112 和螺旋齒輪齒113。圓柱軸插入部件112的內表面被形成一個不同的形狀,螺旋齒輪齒113 被形成在軸插入部件112周圍。
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的軸插入部件112的內表面被插在從供給輥插入部分85a延伸的供 給輥33的滾輪軸33a上。這樣限制了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相對于輥軸33a的相對移動。
當供給輥驅動齒輪103被裝配到輥軸33a時,供給輥33的輥軸33a的軸端部被供給輥驅 動齒輪103的軸插入部件112覆蓋而不向外延伸。
如圖7, 8B和8C所示,輸入齒輪104包括互相一體成形的圓柱軸114、螺旋齒輪齒115 和圓柱輸入部分116。螺旋齒輪齒115成形在軸114周圍。輸入部分116的直徑大于軸114 的直徑,小于螺旋齒輪齒115的直徑,并且輸乂細分116從軸114和螺旋齒輪齒115沿軸向 方向向外延伸。輸入齒輪104的軸114被安裝在輸入齒輪轂86上并且輸入齒輪104被輸入齒輪轂部件 86旋轉支撐。當輸入齒輪104被輸入齒輪轂部件86支撐時,螺旋齒輪齒115與顯影輥驅動 齒輪102的螺旋齒輪齒108和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的螺旋齒輪齒113同時互鎖。
如圖7所示,當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和輸入齒輪104被安裝在側 壁81時,齒輪102, 103, 104被互相安裝成三角形,也就是說,顯影輥驅動齒輪102被安置 在前側,供給輥驅動齒輪103被安置在相對于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的下部后側,輸入齒輪104 被安置在相對于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的上部后側并且在相對于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的上側。
如圖7, 8B所示,空轉齒輪105包括互相一體成形的圓柱軸117、第一齒輪齒118a和第 二齒輪齒118b。第一齒輪齒118a是正被安裝在軸117的內側的動力齒。第二齒輪齒118b被 安裝在軸117的外側并且包括螺旋齒輪齒。第二齒輪齒118b的直徑大于第一齒輪齒118a的 直徑。
空轉齒輪105的軸117被插入空轉齒輪轂91中并且空轉齒輪105被空轉齒輪轂91旋轉 支撐。當空轉齒輪105被裝配在空轉齒輪轂91中時,第二齒輪齒118b與輸入齒輪104的齒 輪齒115互鎖。
如圖7所示,攪拌器驅動齒輪106包括互相一體成形的圓柱軸插入部件119和動力(正) 齒輪齒120。軸插入部件119的內周表面被不同地形成并且動力(正)齒輪齒120被形成在 軸插入部件119周圍。
攪拌器驅動齒輪106被安裝在攪拌器驅動齒輪蓋92的內部。軸插入部件119的內周表面 被適配在從旋轉軸支撐件90a延伸的旋轉軸37上。這樣限制了攪拌器驅動齒輪106相對于旋 轉軸37的相對旋轉。
當攪拌器驅動齒輪106被旋轉軸37支撐時,攪拌器驅動齒輪106的動力(正)齒輪齒 120與空轉齒輪105的第一齒輪齒118a互鎖。攪拌器驅動齒輪106的軸向移動被空轉齒輪105 所限制。
在齒輪機構101中,用于覆蓋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輸入齒輪104 和空轉齒輪105的齒輪支持架121被安裝在側壁81a的外部。
如圖7, 9A, 9B所示,齒輪支持架121包括互相一體成形的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第一 蓋122和第二蓋134。第一蓋122覆蓋輸入齒輪104,第二蓋134覆蓋空轉齒輪105。
第一蓋122包括相互一體成形的第一覆蓋部分123,第一側部分124a、 124b,裝配部分 129a、 129b、 129c以及容納部分132a。第一覆蓋部分123被安裝在離側壁81a —個預定距離 處。第一側部分1243、 i24b、 124c從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外周端被延伸到側壁81a。齒輪支持架121通過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被用螺栓130a, 130b' 130c裝配在側壁81a上。 容納部分132a容納從顯影輥34的端部漏出的墨粉。
第一覆蓋部分123由一個平面板構成,并且從側面看與機架81的前側部分82有幾乎具 有相同的形狀。第一覆蓋部分123包括顯影輥支撐部件125,供給輥支撐部件126和輸入齒 輪支撐部件127。顯影輥支撐部件125支撐顯影輥34的輥軸34a,供給輥支撐部件126支撐 供給輥33的輥軸33a,并且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支撐輸入齒輪104。
顯影輥支撐部件125被形成在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前端部的一圓形開口中。顯影輥支撐 部件125決定齒輪支持架121相對于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位置。
如圖8A, 8B所示,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開口的周緣從第一蓋123向外延伸逐漸變成 圓錐狀。
圓柱套環部件128可拆卸地安裝于顯影輥支撐部件125,從顯影輥支撐部件125向外延 伸。套環部件128相對于顯影輥支撐部件125不能旋轉并且輥軸34a沿套環部件128地內表 面滑動。
供給輥支撐部件126被形成在第一覆蓋部分123的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下部斜后側的 圓形開口中。如圖8B, 8C所示,開口的周緣從第一蓋的前后表面成環行地向外略有延伸2 點。
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被形成在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上部斜后側和第一覆蓋部分123 上供給輥支撐部件126的上側的圓形開口中。如圖8B, 8C所示,開口的周緣從第一覆蓋部 分12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作圓筒形地延伸。
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的直徑大于顯影輥支撐部件125和供給輥支撐部件126的直徑, 并且輸入齒輪104的輸入部分116插入其中。
顯影輥支撐部件125,供給輥支撐部件126和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各自對應于顯影輥 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和輸入齒輪104。如圖7中所示,顯影輥支撐部件125, 供給輥支撐部件126和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在第一覆蓋部分123上互相安排成三角形。也 就是說,顯影輥支撐部件125被安排在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前側,供給輥支撐部件126被安 排在相對于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下部后側,并且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被安排在相對于顯 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上部后側,以及相對于供給輥支撐部件126的上側。
如圖7所示,三個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被形成在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周緣端。裝 配部分129a被形成在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下端。裝配部分129b被形成在輸入齒輪支撐部 件127的上端。裝配部分129c形成在供給輥支撐部件126和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之向的側
16端s
因此,顯影輥支撐部件125,供給輥支撐部件126和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被安置在臨 連接鄰近裝配部分129a, 12%, 129c的諸線路的附近。
如圖9A所示,顯影輥支撐部件125被安置在連接裝配部分129b, 129a的連接線路的附 近。供給輥支撐部件126被安置在連接裝配部分129a, 129c的連接線路的附近。輸入齒輪支 撐部件127被安置在連接裝配部分129c和12%的連接線路的附近。
裝配部分129a, 12%, 129c各自對應于安置在側壁81a中的螺旋部分110a, 110b, 110c。
如圖9B所示,第一側部分124a, 124b沿著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外周緣端形成。第一側 部分124a從裝配部分129b延伸到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的上側并位于上部前側。第一側部分 124b從裝配部分129c被延伸到裝配部分129a并位于下部后側。
第一側部分124a, 124b從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外周緣部分被垂直地向機架81的一側壁 8Ia彎曲。當齒輪支持架121被裝配在側壁8Ia上時,第一側部分124a, 124b的自由端接觸 側壁81a。
兩個表面互相連接處的多個彎曲部分133的沿著第一覆蓋部分123的外周緣端而形成。 三個彎曲部分133被形成在位于上部前側的第一側端部124a上,兩個彎曲部分133被形成在 位于下部后側的第一側端部124b上。
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被形成在第一蓋123的外周緣端部,從側面看呈一U形。裝 配部分129a, 129b, 129c被形成向外敞開到一個與第一側端部124的自由端相同的位置并且 向側壁81a凹陷。螺紋孔131a, 131b, 131c被各自形成在凹陷部分的平坦底部。
一階梯形成在裴配部分129a, 129b, 129c和第一覆蓋部分123之間并且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被安置成非常接近側壁81c。
如圖2, 3, 9B所示,容納部分132a從前側看是矩形。容納部分132a從裝配部分12% 的前端向內延伸,因此容納部分132a的延伸端與顯影輥34的滾輪部分34b的一端在輥部分 34b的徑向上重疊。
如圖7, 9A, 9B所示,第二蓋134從第一蓋122被連續地在裝配部分129b和129c之間 形成。 一階梯被形成在第一蓋122和第二蓋134之間。
第二蓋134包括互相一體成形的第二覆蓋部分135和第二側端部136。第二覆蓋部分135 對應空轉齒輪105。第二側端部136從第二覆蓋部分135的外周緣部分向側壁81a延伸。
第二覆蓋部分135是一個平面板并且從側面看形成一個圓而覆蓋空轉齒輪105。如圖9B 所示,銷137和空轉齒輪導引138被形成在第二覆蓋部分135的后側上。如圖8B所示,第二側端部136在第二罩蓋部分135的外周緣朝向側壁81a垂直彎曲,其 自由端延伸覆蓋空轉齒輪105的第二齒輪齒118b的外周緣表面。
如圖9B所示,第二側部136連續形成在第二罩蓋部分135的外周緣端上,并且第二側 端部136的兩端(分別)與的第一側邊部分124a、 124b連續的形成。第二罩蓋部分135與第 一側邊部分124a、 124b連接之處的一部分是兩個表面連接處的一彎曲部分133。
如圖8B所示,銷137從第二罩蓋部分135的后表面的中心延伸到對應空轉輪轂91的第 二側端部136的自由端。
空轉齒輪導引件138在第二罩蓋部分135的后表面形成對應于空轉齒輪105的第二齒輪 齒118b的內表面的圓環,并延伸至對應空轉齒輪105的第二齒輪齒118b的位置處。
如圖6A、7所示,對應于螺旋部分110a、 110b、 110c的齒輪支持架121的安裝部分129a、 129b、 129c分別將螺栓130a、 130b、 I30c插入螺孔13la、 131b、 131c。這樣,齒輪支持架 121就被裝配到側壁81a上。
下面詳細介紹裝配的方法。
如圖8A、 8B所示,由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顯影輥驅動齒輪102延伸到其軸向外側的 軸端部分被插入安裝在顯影輥支持部件125上的軸環部件128中。而后,輥軸34a通過軸環 部件128由顯影輥支持部件125可旋轉地支撐。
如圖8A、 8C所示,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的軸插入部分112的軸端部分它是在軸向向外 的插入供給輥支撐部件126。這就限制了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相對供給輥33的輥軸33a的軸 向移動,并且輥軸33a通過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由供給輥支持部件126可旋轉地支撐。
如圖8B、 8C所示,輸入齒輪104的輸入部分116被插入輸入齒輪支持部件127。這就限 制了輸入齒輪104相對輸入齒輪轂86的軸向移動,并且輸入齒輪104是直接由輸入齒輪支持 部件127可旋轉地支撐的。
如圖8B所示,第二罩蓋134的銷137對應于空轉齒輪轂91,將銷137插入空轉齒輪轂91。
這就限制了齒輪支持架121相對側壁81a的旋轉,并且使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分 別對應螺旋部分110a、 110b、 110c。而后,螺栓130a、 130b、 130c被插入各自的螺孔13la、 131b、 131c。
在第一罩蓋122中,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輸入齒輪104被第 一罩蓋部分123從側面覆蓋,并被第一側面部分124a、 124b從上前側及下后側覆蓋。
在輥體部分34b沿軸向一端的下前側,將容納部分132a距輥體部分34b —端一預定距離處安置。
在第二罩蓋134中,銷137插入空轉齒輪轂91,如圖8B所示。這就限制了空轉齒輪105 相對空轉齒輪穀91的軸向移動。在這種情況下,空轉齒輪105被第二罩蓋部分135從側面覆 蓋,并被第二側面部分136從外周緣側覆蓋。
如圖6B、 8A所示,在顯影盒29中,軸接收部件139安置在相對齒輪支持121安置處側 壁81a相對側的側壁81b上。軸接收部件139支撐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另一端及供給輥33 的輥軸33a的另一端。
軸接收部件139是混合了碳粒子的導電樹脂平板。軸接收部件139包括整體形成的顯影 輥軸接收部件140、供給輥軸接收部件141以及容納部分132b (見圖3)。顯影輥軸接收部件 140支撐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另一端,供給輥軸接收部件141支撐供給輥33的輥軸33a 的另一端。
顯影輥軸接收部件140形成于軸接收部件139的前端部的圓形開口內。供電部件142環 繞開口整體形成。供電部件142從軸接收部件139的前后表面圓柱形延伸。
供給輥軸接收部件141形成位于軸接收部件139的顯影輥軸接收部件140的對角下后側 的圓形開口中。開口的外周緣從軸接收部件139后表面呈圓環延伸。
如圖3、 6B所示,容納部分132b從前側看成矩形并從前端的下側向內延伸。容納部分 132b沿軸向延伸至顯影輥34的輥體部分34b的另一端。
三個與側壁81b嚙合的鉤形嚙合部分143被安置在軸接收部件139的上端和后端如圖6B 示出3。兩個嚙合件143。
螺孔(未畫出)形成在顯影輥軸接收部件140與供給輥軸接收部件141間的下側。螺釘 144插入該螺孔中。
如圖6B、 8A所示,軸接收部件139的嚙合件143嚙合于切去部分111,而螺釘144插入 螺孔擰到側壁81b上。相應地,軸接收部件139裝配到側壁81b上。
在裝配過程中,如圖8A所示,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另一端插入顯影輥接收部件140 的供電部件142中,而供電部件142由顯影輥接收部件84b支撐。此時,顯影輥34是可以旋 轉的。
從裝配著供給輥33的輥軸33a處的供給輥插入部件85b進一步向外延伸的軸端被插入供 給輥軸接收部件141。這樣,供給輥33的輥軸33a的另一端由供給輥軸接收部件141可旋轉 地支撐著。
容納部分132b距輥體部分34b的另一端的一預定距離處安置,使其在輥體部分34b的另一側的下前側對應于輥體34b的另一端。
顯影盒29被裝配到鼓輪框架27上以后,處理單元22被裝配到機殼2上。而后,設置在 機殼2 —側的連接部件146沿軸向配合到輸入齒輪104的輸入部分116,以避免相對旋轉, 如圖8B所示。連接部件146通過安置在齒輪支持架121的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插入到輸 入部分116中。
從電機(未畫出)提供的動力通過連接部件146輸入到輸入齒輪104。而后,如圖7所 示,輸入齒輪104沿箭頭所指的逆時針方向旋轉。而與輸入齒輪104連鎖的顯影輥驅動齒輪 102以及供給輥驅動齒輪103沿箭頭所指的順時針方向旋轉。這樣,如圖2所示,顯影輥34 與供給輥33如圖2所示沿箭頭所指的順時針方向旋轉。
如圖7所示,與輸入齒輪104連鎖的第二齒輪齒118b沿箭頭所指的順時針方向旋轉。換 句話說,第一齒輪齒U8a也沿箭頭所指的順時針方向旋轉。與第一齒輪齒118a連鎖的攪拌 器驅動齒輪106沿箭頭所指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相應地,攪拌器36如圖2所示沿箭頭所指的 逆時針方向旋轉。輸入齒輪104包括螺旋輪齒,與輸入齒輪104連鎖的顯影輥驅動齒輪102, 供給輥驅動齒輪103和第二齒輪U9b也包括螺旋齒輪齒。
由連鎖的斜齒輪齒相對于輸入齒輪104產生的推力沿輸入齒輪104的軸向向外作用。
由連鎖斜齒輪齒而產生的相對于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及第二齒輪 齒118b的推力各自沿各個齒輪的軸向向內作用。
當顯影盒29裝配到鼓框架27,處理單元22裝配到機殼2上時,安裝在機殼2上的電極 板145與供電部件142的端面接觸,如圖8A所示。從提供顯影偏壓的電源(未畫出)提供 的偏壓通過供電部件142從電極板145加到顯影輥34的輥軸34a上。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的顯影盒29中、供給輥33以及輸入齒輪104僅由一個齒輪支 持架121支撐。在齒輪支持架121中,顯影輥34的輥軸34a通過軸環部件128由顯影輥支撐 部件125支撐。供給輥33的輥軸33a通過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由供給輥支撐部件126支撐。 輸入齒輪104的輸入部分116由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支撐。
因此,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輸入齒輪104的相對位置可被高 精度地確定。因此,顯影輥34、以及供給輥33的相對位置可被高精度地確定。相應地,顯 影輥34與供給輥33被穩定地驅動,顯影輥34與供給輥33間的接觸狀態也保持穩定。因此, 顯影輥34與供給輥33穩定地旋轉,影像密度保持穩定。相應地,改進了影像品質。
供給輥支撐部件126通過供給輥驅動齒輪103支撐供給輥33的輥軸33a。也就是說,由 于供給輥支撐部件126直接支撐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的位置被高精度地確定,因而供給輥33被穩定地驅動。
顯影輥支撐部件125支撐通過軸環部件128支撐顯影輥34的輥軸34a。即便齒輪支持架 121是由滑動中容易發生擦傷的材料制成的,顯影輥34的輥軸34a通過采用具有良好滑動性 且難于擦傷的材料制造軸環部件128,也能在正確的位置長時間穩定地旋轉。
當齒輪支持架121裝配時,齒輪支持架121是以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為中心基準定位的。 因此,其他齒輪以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為中心基準相對定位,使顯影輥34穩定地被驅動。
通過將第二罩蓋134的銷137插入空轉齒輪轂97,限制了齒輪支持架121的旋轉動,齒 輪支持架121的安放位置被精確定位。因此,其他齒輪也可以以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為中心 基準被精確定位。
輸入齒輪104的輸入部分116插入到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中,連接部件146配合輸入 部分116。也就是說,電機(未畫出)輸出的動力,通過將連接部件146經由輸入支撐部件 127連接到輸入部分116被傳送到輸入部分116。其他齒輪相對于輸入齒輪104的相對位置被 高精度的維持,從而其他齒輪也被精確地驅動。
齒輪支持架121被裝配在機架81的側壁81a外側,保護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 動齒輪103、輸入齒輪104以及空轉齒輪105。因此,每個齒輪的相對位置被高精度的維持, 這些齒輪可以安全地受到保護以防損壞。
在齒輪支持架121的第一罩蓋122中,第一罩蓋部分123從側面覆蓋顯影輥驅動齒輪102、 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輸入齒輪104,第一側面部分124a、 124b從上前方和下后方覆蓋顯 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輸入齒輪104。
在第二罩蓋134中,第二罩蓋部分135從側面覆蓋空轉齒輪105,第二側面部分136從 周緣側覆蓋空轉齒輪105。
第一罩蓋部分123、第一側面部分124a、 124b、第二罩蓋部分135、以及第二側面部分 136增強了齒輪支持架121的強度。
各個齒輪分別由第一罩蓋部分123以及第一側面部分124a、 124b,或者第二罩蓋部分135 以及第二側面部分136從側面以周緣側加以保護。這樣,各個齒輪就受到安全的保護以防損 壞。
在第一側面部分124a、 124b以及第二側面部分136中,形成兩個連續的表面來支持其間 的彎曲部分133。這樣,假設第一罩蓋部分123或第二罩蓋部分135被認為是一個表面,齒 輪支持架121的頂部包括兩個連續表面以及第一罩蓋部分123或第二罩蓋部分135的三個表 面。這樣就增強了齒輪支持架121的強度,每個齒輪都受到安全保護以防損壞。齒輪支持架121通過多個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被安全地裝配到機架81的側壁81a上。
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是從第一罩蓋部分123的表面形成臺階而構成的。裝配部分 129a、 129b、 129c被置相對第一罩蓋部分123安排得接近于側壁81a的位置。相應地,安裝 在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上的螺栓130a、 130b、 130c并不延伸出第一罩蓋部分123。
螺栓130a、 130b、 130c被裝配到裝配部分129a、 129b、 129c上相對第一罩蓋部分123 接近機架81的側壁81a的位置。因此,齒輪支持架121被安全地安裝在機架81中。
顯影輥支撐部件125安置在連接鄰近的位于齒輪架121的第一罩蓋的周緣的裝配部分 12:9a、 129b的線路附近處。供給輥支撐部件126安置在連接鄰近的裝配部分129a、 129c的線 路附近。輸入齒輪支撐部件127安置在連接鄰近的裝配部分129b、 129c的線路附近。
相應地,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輸入齒輪104的相對位置被高 精度的保持并安置在一小的空間內。齒輪支持架121被安全地裝配到機架81上。
在齒輪支持架121形成一體的接收部分132a以及與軸接收部件139形成一體的接收部分 132b被安置成相距在輥體部分34b兩端的下前側輥體部分34b的兩端一預定的距離。即便色 粉由顯影輥34的輥體部分34b的兩端漏出,也能防止色粉從顯影盒29散開,因為泄漏的色 粉是被接收部分132a、 132b所接收的。
由于顯影輥34的輥軸34a的另一端與供給輥33的輥軸33a的另一端由共同的軸接收部 件139支撐在顯影盒29的側壁81b上,輥軸34a與輥軸33a的相對位置被高精度的確定。
因此,顯影輥34與供給輥33的相對位置由軸接收部件139和齒輪支持架121從其軸向 的兩端完全確定,并且顯影輥34與供給輥33可以被穩定地驅動。
由于軸接收部件139是由導電材料制成,當顯影盒29被裝配到機殼2上并且安裝在機殼 2上的電極板145與作為軸接收部件139的一部分的供電部件142接觸時,顯影偏壓通過軸 接收部件139加到顯影輥34上。
輸入動力的輸入齒輪104、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第二齒輪齒 118b由與斜螺旋齒輪齒連鎖而連接在一起。從而,驅動力被安全地傳遞,顯影輥34與供給 輥33被穩定地驅動。
因為斜齒輪與顯影輥驅動齒輪102、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以及第二齒輪齒118b連接產生 的推力向著機架81的側壁81a作用,齒輪不會擠壓齒輪支持架121。這樣,就能防止齒輪支 持架121損壞或脫離機架81。
輸入齒輪104產生的推力向著齒輪支持架121作用。然而,推力并不會影響齒輪支持架121。
在包括顯影盒29的激光打印機1中,顯影輥34與供給輥33被穩定地驅動,從而增進影 像的品質。
雖然上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的介紹,但是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 明的精神與范圍內能夠做出種種改變、替換和修改。
在上述實施例中,顯影輥34的輥軸34a是由顯影輥支撐部件125通過軸環部件128支撐 的,但是,輥軸34a也可以由顯影輥支撐部件125直接支撐。或者,輥軸34a也可以通過顯 影輥齒輪102由顯影輥支撐部件125支撐。
在上述實施例中,供給輥33的輥軸33a是通過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由供給輥支撐部件 126支撐的。但是,輥軸33a也可以由供給輥支撐部件126直接支撐。或者,輥軸33a可以通 過軸環部件128由供給輥支撐部件126支撐。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部件146與輸入齒輪104配合以輸入驅動力。但是,連接部件146 也可以與顯影輥驅動齒輪102或供給輥驅動齒輪103配合。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一個連接 孔被形成在齒輪支架121上用來連接連接部件146。連接孔形成在齒輪支持架121上對應于 顯影輥驅動齒輪102的軸孔107或供給輥驅動齒輪103的軸插入部分112的位置處。
在上述實施例中,顯影輥驅動齒輪102與供給輥驅動齒輪103被同時連鎖,以使得顯影 輥驅動齒輪102與供給輥驅動齒輪103沿相同的方向旋轉。
但是, 一個空轉齒輪被安置在輸入齒輪104與顯影輥驅動齒輪102和供給輥驅動齒輪103 之一的中間。顯影輥驅動齒輪102和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之一被直接與輸入齒輪104連鎖, 使其在與輸入齒輪104相反的方向^l轉。顯影輥驅動齒輪102和供給輥驅動齒輪103中的另 一個通過空轉齒輪接受驅動齒輪104的驅動力,使其沿與輸入齒輪104相同的方向旋轉。
因而,顯影輥驅動齒輪102與供給輥驅動齒輪103沿相反方向旋轉。
在這種情況下,齒輪支持架121最好形成得使空轉齒輪同樣被齒輪支持架121的支撐。
權利要求
1. 一種顯影裝置(29),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部件(34),其上保持顯影劑;供給部件(33),提供顯影劑給保持部件;保持部件齒輪(102),設置在保持部件處,驅動保持部件;供給部件齒輪(103),設置在供給部件處,驅動供給部件;以及支持架(121),與支撐保持部件的第一支撐(125)和支撐供給部件的第二支撐(126)一體成形;其中支持架(121)與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132a)一體成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輸入齒輪(104),它與保持 部件齒輪(102)和供給部件齒輪(103)中的至少一個相連,其中支持架與支撐輸入齒輪(104) 的第三支撐(127) —體成形。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機架(81),它容納保持部 件(34)和供給部件(33),其中支持架(121)設置在機架(81)的外表面。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軸容納部件(139),它具有第 一軸支撐(140)和第二軸支撐(141),軸容納部件(139)設置在機架(81)的與安裝支持 架(121)的外表面相反的外表面,第一軸支撐(140)支撐保持部件(34)的軸(34a),第 二軸支撐(141)支撐供給部件(33)的軸(33a)。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軸容納部件(139)由導電材料制成。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軸容納部件(139)與第二顯影劑容納 部分(132b) —體成形。
7. —種顯影裝置(29),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部件(34),其上保持顯影劑; 供給部件(33),提供顯影劑給保持部件;保持部件齒輪(102),設置在保持部件處,驅動保持部件; 供給部件齒輪(103),設置在供給部件處,驅動供給部件;以及支持架(121),與支撐保持部件的第一支撐(125)和支撐供給部件的第二支撐(126) 一體成形;機架(81),容納保持部件(34)和供給部件(33),支持架(121)設置在機架(81)的 外表面;以及軸容納部件(139),具有第一軸支撐(140)和第二軸支撐(141),軸容納部件(139) 設置在機架(81)的與安裝支持架(121)的外表面相反的外表面,第一軸支撐(140)支撐 保持部件(34)的軸(34a),第二軸支撐(141)支撐供給部件(33)的軸(33a),其中軸容納部件(139)與顯影劑容納部分(132b) —體成形。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輸入齒輪(104),它與保持 部件齒輪(102)和供給部件齒輪(103)中的至少一個相連,其中支持架與支撐輸入齒輪(104) 的第三支撐(127) —體成形。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軸容納部件(139)由導電材料制成。
10. 如權利要求7或9所述的顯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支持架021)與顯影劑容納部分 (132a) —體成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顯影裝置和影像形成設備。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顯影裝置包括保持部件(34),其上保持顯影劑;供給部件(33),提供顯影劑給保持部件;保持部件齒輪(102),設置在保持部件處,驅動保持部件;供給部件齒輪(103),設置在供給部件處,驅動供給部件;以及支持架(121),與支撐保持部件的第一支撐(125)和支撐供給部件的第二支撐(126)一體成形;其中支持架(121)與第一顯影劑容納部分(132a)一體成形。
文檔編號G03G15/06GK101458480SQ20081018477
公開日2009年6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日
發明者岡部靖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