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及使用其的橢圓偏振板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使用該相位差膜的橢圓偏振板, 特別涉及一種在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中使特定的底漆層層疊而成的帶粘合劑層 的相位差膜及使用其的橢圓偏振板、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裝置顯示出低消耗功率、低電壓動作、輕量、薄型等特點,作為便 攜電話、便攜信息末端、計算機用的監視器、電視機等信息用顯示裝置正在迅速普及。隨著 液晶技術的發展,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模式的液晶顯示器,由此,應答速度、對比度、窄視角之 類的液晶顯示器的問題正在消除。但是,人們依然指出,與陰極射線管(CRT)相比,液晶技 術的視角狹窄,正在進行用于視角擴大的各種嘗試。作為視角擴大的方法之一,可列舉使用與液晶的模式一致的相位差膜。作為相位 差膜的例子,可列舉由各種塑料的拉伸膜等構成的雙折射性膜、具有取向固定有盤狀液晶 或向列液晶的液晶層的膜、在膜基材上形成有上述液晶層的膜等。作為形成雙折射性膜的塑料的具體例,可列舉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聚烯烴、聚酰胺等。作為聚烯烴系樹脂的相位差膜,脂環式聚烯烴或也稱為降冰片烯系樹脂的非晶性 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因耐熱性及耐濕性比較優異、透明度優異及可以較簡便地進行相位差值 的調整等理由而被廣泛使用。例如,在日本特開平11-149015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例示有由環狀聚烯烴制作 入/2拉伸膜或λ/4拉伸膜的例子。另外,在日本特開2007-286615號公報(專利文獻2) 中公開有將聚丙烯系樹脂應用于相位差膜。但是,非極性的聚烯烴系樹脂由于與粘合劑層 的粘接力經常不充分,因此要求改善。另一方面,在日本特開2004-277617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將利用不飽和 多元羧酸或不飽和多元羧酸的衍生物和(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改性而 成的聚烯烴樹脂應用于以保護或裝飾聚丙烯系樹脂等為目的的粘合劑組合物。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1-149015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286615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4-27761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由聚丙系樹脂構成的相位差膜與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相比、與粘合劑層的粘接性 差,因此,將貼合有偏振板和相位差膜等光學膜的光學部件從液晶單元剝下時,有時產生殘 留一部分粘合劑層這樣的麻煩。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點,提供一種帶粘 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提高了由聚丙烯系樹脂構成的相位差膜和粘合劑層的密合性。另外,
3本發明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了該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的橢圓偏振板。本發 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有上述橢圓偏振板的液晶顯示裝置。本發明為一種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依次形成有包含聚烯烴系樹脂的相位差 膜、底漆層及粘合劑層,該底漆層包含利用不飽和多元羧酸或不飽和多元羧酸的衍生物及 (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改性的、且重均分子量為15000 150000的改 性聚烯烴樹脂。上述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優選由含有10重量%以下的乙烯單元的丙烯 和乙烯的共聚物構成。另外,上述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的所述相位差膜優選為1/4波長 板。本發明涉及一種橢圓偏振板,其包含偏振板和在該偏振板上層疊而成的上述帶粘 合劑層相位差膜。該橢圓偏振板可以在該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和橢圓偏振板之間包含 1/2波長板。另外,本發明的其它方式為上述橢圓偏振板在液晶單元的至少一側層疊而成的 液晶顯示裝置。使用了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的復合偏振板,由于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 位差膜和粘合劑層的密合性低,因此,貼合在液晶單元的玻璃基板上,重新貼合時,有時一 部分粘合劑層殘留在玻璃基板上,但使用了本發明的依次形成有包含聚丙烯樹脂的相位差 膜、底漆層樹脂及粘合劑層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的橢圓偏振板由于改良了包含聚丙烯 樹脂的相位差膜和粘合劑層的密合性,因此具有一部分粘合劑層也不殘留在玻璃基板上的 效果。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的剖面示意圖。圖2㈧是本發明的橢圓偏振板的一個方式的剖面示意圖,⑶是用于說明偏振板 的軸角度的示意圖。圖3㈧是本發明的橢圓偏振板的一個方式的剖面示意圖,⑶是用于說明偏振板 的軸角度的示意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符號的說明10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12、17面內滯相軸20相位差膜22吸收軸251/2 波長板30底漆層40粘合劑層50偏振板52橢圓偏振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帶粘合劑層 的相位差膜的剖面示意圖。本發明的帶粘合劑層相位差膜10在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 差膜20的一個面上依次形成底漆層30及粘合劑層40。而且,偏振板貼合在與粘合劑層40 相反側的相位差膜上。[相位差膜]在本發明中,通常將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樹脂進行拉伸,做成相位差膜。由于包含 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為結晶性,因此,相位差值的顯現率非常高,可以利用拉伸簡單地 得到大的相位差值。因此,可以以薄的膜厚得到具有所期望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另外,由于聚丙烯系樹脂的波長400nm中的面內的最大折射率和最小折射率之差 (雙折射)Δ η400和波長500nm中的面內的最大折射率和最小折射率之差(雙折射)Δ η500 之比(Δ η./Δ n5J小于1.05,因此,在分別組合由聚丙烯系樹脂構成的1/2波長板和1/4 波長板時,可以做成優異的寬帶域1/4波長板。在本說明書中,以上述Δ η./Δ η·的值定 義為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有時將該相位差的波長分散也簡稱為“波長分散”。而且,聚丙烯系樹脂由于其光彈性系數小至約2Χ 10_13cm7dyne左右,因此,1/2波 長板和1/4波長板的貼合時或與直線偏振板的貼合時,可以抑制貼合不均。另外,也可以抑 制耐熱試驗時的漏白(原文白抜K)。此外,由于聚丙烯系樹脂可以以高倍率進行拉伸, 因此,可以以橫拉伸制作完全單軸性的相位差膜,可以同時實現薄膜化和寬幅化,利用效率 優異。通過將由這樣的聚丙烯系樹脂制膜的卷料膜進行拉伸,使相位差顯現。此時,可以 將相位差膜的膜厚設定為25 μ m以下。其膜厚更優選為20 μ m以下。相位差膜的膜厚超過 25 μ m時,難以有效地發揮薄膜化的優點。另外,其膜厚過小時,有可能在相位差膜上容易 產生皺褶,使卷繞或貼合時的操作性變差。所以,其膜厚優選為5ym以上、進一步更優選為 8μ 以上。在將相位差膜的面內滯相軸方向的折射率設定為ηχ、面內進相軸方向(與滯相軸 在面內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設定為ny、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設定為Nz、而且厚度設定為d 時,面內的位相差值(Ro)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及Nz系數分別用下式(I )、( II ) 及(III)定義。Ro = (nx-ny) Xd( I )Rth = [(nx+ny)/2-Nz] Xd ( II )Nz = (nx-Nz) / (nx_ny)(III)另外,由這些式(I )、( II )及(III)來看,Nz系數和面內的相位差值(Ro)及厚 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的關系可以用以下的式(IV)表示。Nz = Rth/Ro+0. 5( IV )在本發明中,相位差膜的面內的相位差值(Ro)更優選為70 ieOnm的范圍。另 外,Nz系數為0.9 1.6的范圍,尤其更優選在0.95 1.05的范圍。相位差膜的面內的 相位差值(Ro)及Nz系數只要與應用相位差膜的液晶顯示裝置所要求的特性一致并從上述 范圍適當選擇即可。在此,如果Nz系數大致為1,則是指在上述(III)式中 和Nz大致相 等,這樣的相位差膜成為大致完全的單軸性的相位差膜。
5
[聚丙烯系樹脂]在本發明中,構成相位差膜的聚丙烯系樹脂可以通過使用公知的聚合用催化劑、 利用將丙烯進行均聚的方法,或將丙烯和其它共聚性共聚單體進行共聚的方法來制造。作 為公知的聚合用催化劑,可以列舉例如以下的催化劑。所述催化劑為(1)包含以鎂、鈦及鹵素為必要成分的固體催化劑成分的Ti-Mg系 催化劑;(2)在以鎂、鈦及鹵素為必要成分的固體催化劑成分中組合有機鋁化合物和根據 需要的電子供給性化合物等第三成分的催化劑類;或(3)金屬茂系催化劑等。在這些催化劑類中,在用于相位差膜的聚丙烯系樹脂的制造中,在以鎂、鈦及鹵素 為必要成分的固體催化劑成分中組合有機鋁化合物和電子供給性化合物的催化劑是可以 最通常使用的催化劑。更具體而言,作為有機鋁化合物,優選列舉三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乙基鋁和二 乙基氯化鋁的混合物、四乙基二鋁氧烷等,作為電子供給性化合物,優選列舉環己基乙基
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硅 焼等。另一方面,作為以鎂、鈦及鹵素為必要成分的固體催化劑成分,可列舉例如日本特 開昭61-218606號公報、日本特開昭61-28790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7-216017號公報等中 記載的催化劑類,另外,作為金屬茂系催化劑,可列舉例如日本專利第2587251號公報、日 本專利第2627669號公報、日本專利第2668732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催化劑類。聚丙烯系樹脂可以利用使用例如己烷、庚烷、辛烷、癸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苯、 甲苯、二甲苯之類的烴化合物所代表的惰性溶劑的溶液聚合法、將液體狀的單體用作溶劑 的塊狀聚合法、使氣體的單體直接聚合的氣相聚合法等進行制造。利用這些方法的聚合既 可以以間歇式進行,也可以以連續式進行。聚丙烯系樹脂的立體規則性可以是等規立構、間同立構、無規立構中的任一種。在 本發明中,從耐熱性方面考慮,優選使用間同立構或等規立構的聚丙烯系樹脂。用于本發明的聚丙烯系樹脂除可以由丙烯的均聚物構成以外,也可以是以丙烯為 主體、以少量例如20重量%以下、優選10重量%以下的比例使可以與丙烯共聚的共聚單體 共聚成的樹脂。設定為共聚物的情況,共聚單體的量優選為1重量%以上。與丙烯共聚的共聚單體可以是例如乙烯或碳原子數4 20的α-烯烴。作為此 時的α-烯烴,具體有以下的烯烴。SP,其為1-丁烯、2-甲基-1-丙烯(以上C4) ;1-戊烯、2-甲基丁烯、3-甲 基-1-丁烯(以上C5) ; 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
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_二甲基-1-丁烯(以上C6) ;1-庚烯、2-甲基-1-己 烯、2,3-二甲基-1-戊烯、2-乙基-1-戊烯、2-甲基-3-乙基-1-丁烯(以上C7) ; 1_辛烯、 5-甲基-1-庚烯、2-乙基-1-己烯、3,3-二甲基-1-己烯、2-甲基-3-乙基-1-戊烯、2,3,
4-三甲基-1-戊烯、2-丙基-1-戊烯、2,3_二乙基-1-丁烯(以上C8);1-壬烯(C9) ;1-癸烯 (C10) ;1-十一碳烯(C11) ;1-十二碳烯(C12) ;1-十三碳烯(C13) ;1-十四碳烯(C14) ;1-十五 碳烯(C15) ;1-十六碳烯(C16) ;1-十七碳烯(C17) ;1-十八碳烯(C18) ;1-十九碳烯(C19)等。作為在α-烯烴中優選的烯烴,為碳原子數4 12的α-烯烴,具體可以列舉 1-丁烯、2-甲基-1-丙烯;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2-乙
6基-1-丁烯、2,3_ 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戊烯、 3,3- 二甲基-1- 丁烯;1-庚烯、2-甲基-1-己烯、2,3- 二甲基-1-戊烯、2-乙基-1-戊烯、 2-甲基-3-乙基-1- 丁烯;1-辛烯、5-甲基-1-庚烯、2-乙基-1-己烯、3,3- 二甲基-1-己 烯、2-甲基-3-乙基-1-戊烯、2,3,4-三甲基-1-戊烯、2-丙基-1-戊烯、2,3-二乙基-1-丁 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等。從共聚性的觀點出發,優選1-丁烯、 1-戊烯、1-己烯及1-辛烯,尤其更優選1-丁烯及1-己烯。共聚物既可以是無規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作為優選的共聚物,可以列舉 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Λ- 丁烯共聚物。在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1- 丁烯共聚物中, 乙烯單元的含量或1- 丁烯單元的含量可以利用例如“高分子分析手冊”(1995年、紀伊國屋 書店發行)的第616頁所記載的、進行紅外線(IR)光譜測定的方法求出。從提高作為相位差膜的透明度或加工性的觀點出發,優選以丙烯為主體、設定為 與任意的不飽和烴的無規共聚物,其中,特別優選與乙烯的無規共聚物。設定為共聚物的情 況,使丙烯以外的不飽和烴類為其共聚物的1 10重量%左右是有利的,為更優選的共聚 物的3 7重量%。通過將丙烯以外的不飽和烴類的單元設定為1重量%以上,有可能產 生提高加工性或透明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超過共聚物的10重量%時,有可能樹脂的熔點 下降,耐熱性變差。需要說明的是,在設定為2種以上的共聚單體和聚丙烯的共聚物的情況 下,來自其共聚物中所含的所有共聚單體的單元的總計含量優選為上述范圍。在本發明中,優選根據JIS K 7210、在溫度230°C、載荷21. 18N下測定的用于相 位差膜的聚丙烯系樹脂的熔體流動速率(MFR)在0. 1 200g/10分鐘、特別優選在0. 5 50g/10分鐘的范圍。通過使用MFR在該范圍的聚丙烯系樹脂,可以不給擠出機施加大的負 荷并得到均勻的膜狀物。該聚丙烯系樹脂在不妨礙本發明的效果的范圍內、可以配合公知的添加物。作為 添加物,可以列舉例如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潤滑劑、成核劑、防霧劑、防粘 連劑等。抗氧化劑可列舉例如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受阻胺系光穩 定劑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具有1分子中同時具有例如酚系的抗氧化結構和磷系的抗氧化 結構的單元的復合型的抗氧化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例如2_羥基二苯甲酮系或 羥苯基苯并三唑系的紫外線吸收劑、苯甲酸酯系的紫外線屏蔽劑等。抗靜電劑可以是聚合 物型、低聚物型、單體型的任一種。作為潤滑劑,可列舉芥酰胺和油酰胺之類的高級脂肪酰 胺、硬脂酸之類的高級脂肪酸及其鹽等。作為成核劑,可列舉例如山梨糖醇系成核劑、有機 磷酸鹽系成核劑、聚乙烯基環烷烴之類的高分子系成核劑等。作為防粘連劑,只要是球狀或 接近于球狀的形狀的微粒,不管有機類、無機類,均可以使用。這些添加物也可以并用多種。[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聚丙烯系樹脂可以用任意的方法進行制膜,做成卷料膜。該卷料膜為透明且基本 上沒有面內相位差的膜。可以利用例如由熔融樹脂的擠出成型法、將溶解于有機溶劑的樹 脂在平板上進行流延、除去溶劑并進行制膜的溶劑澆鑄法等,得到基本上沒有面內相位差 的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作為制造卷料膜的方法的例子,對利用擠出成型的制膜法進行詳細說明。聚丙烯 系樹脂在擠出機中利用螺桿的旋轉進行熔融混煉,從T模具擠出為片狀。所擠出的熔融狀 片的溫度通常為180 300°C左右。此時的熔融狀片的溫度低于180°C時,有可能延展性不充分,所得到的卷料膜的厚度會變得不均勻,成為存在相位差不均的卷料膜。另外,該溫度 超過300°C時,有時容易引起樹脂的劣化或分解,在片中產生氣泡或包含碳化物。擠出機既可以是單螺桿擠出機,也可以是雙螺桿擠出機。例如單螺桿擠出機的情 況,作為螺桿的長度L和直徑D之比的L/D為24 36左右,作為樹脂供給部中的螺紋槽的 空間容積和樹脂計量部中的螺紋槽的空間容積之比(前者/后者)的壓縮比為1. 5 4左 右,可以使用具有全螺紋(full flight)式、分離(barrier)型、進而凹槽型(Maddock型) 的混煉部分的類型等螺桿。從抑制聚丙烯系樹脂的劣化或分解、均勻地進行混煉的觀點出 發,優選使用L/D為28 36且壓縮比為2. 5 3. 5的分離式螺桿。另外,為了盡可能地抑制 聚丙烯系樹脂的劣化或分解,優選使擠出機內為氮氛圍或真空。而且,為了除掉通過聚丙烯 系樹脂劣化或分解而產生的揮發氣體,還優選在擠出機的前端設置ΙπιπιΦ以上5πιπιΦ以下 的孔,提高擠出機前端部分的樹脂壓力。利用孔提高擠出機前端部分的樹脂壓力是指提高 前端的背壓,由此,可以使擠出的穩定性提高。使用的孔的直徑更優選為2mmΦ以上4πιπιΦ 以下。擠出所使用的T型模優選在樹脂的通路表面沒有微小的高低差或損傷的模具,另 外,其唇部優選用與熔融的聚丙烯系樹脂的摩擦系數小的材料鍍敷或涂布,再將唇前端研 磨成為0.3πιπιΦ以下的鋒利的刀刃形狀。作為摩擦系數小的材料,可列舉碳化鎢系或氟系 的特殊鍍敷等。通過使用這樣的T模具,可以抑制眼屎狀物的產生,同時可以抑制分模線, 因此,可得到外觀的均勻性優異的卷料膜。該T模具優選歧管為衣架形狀、且滿足以下的條 件(1)或(2),進一步更優選滿足條件(3)或(4)。T模具的唇寬度不足1500mm =T模具的厚度方向長度> 180mm ... (1)T模具的唇寬度為1500mm以上T模具的厚度方向長度> 220mm ... (2)T模具的唇寬度不足1500mm =T模具的高度方向長度> 250mm ... (3)T模具的唇寬度為1500mm以上T模具的高度方向長度> 280mm ... (4)通過使用滿足這樣的條件的T模具,可以調整T模具內部的熔融狀聚丙烯系樹脂 的流動,且可以在唇部也一邊抑制厚度不均一邊擠出,因此,可以得到厚度精度更優異、相 位差更均勻的卷料膜。從抑制聚丙烯系樹脂的擠出變動的觀點出發,優選在擠出機和T模具之間經由適 配器(adapter)安裝齒輪泵(gear pump)。另外,為了除掉聚丙烯系樹脂中存在的異物,優 選安裝葉盤式過濾器。通過在金屬制的冷卻輥(也稱為冷硬軋輥或鑄造軋輥)和壓接在該金屬制的冷卻 輥的周方向而旋轉的包含彈性體的接觸輥之間夾壓從T模具擠出的熔融狀片并進行冷卻 固化,可以得到所期望的卷料膜。此時,接觸輥既可以是橡膠等彈性體直接作為表面的輥, 也可以是將彈性體輥的表面用由金屬套筒構成的外筒包覆的輥。使用彈性體輥的表面用由 金屬套筒構成的外筒包覆的接觸輥時,通常在金屬制的冷卻輥和接觸輥之間直接夾入聚丙 烯系樹脂的熔融片并進行冷卻。另一方面,使用表面為彈性體的接觸輥的情況,也可以在聚 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片和接觸輥之間插入熱塑性樹脂的雙軸拉伸膜并進行夾壓。在用如上所述的冷卻輥和接觸輥夾持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片并使其冷卻固化 時,冷卻輥和接觸輥均需要降低其表面溫度、使熔融狀片驟冷。例如,冷卻輥及接觸輥的表 面溫度優選調整為0°C以上30°C以下的范圍。這些輥的表面溫度超過30°C時,有時熔融狀片的冷卻固化需要時間,因此,聚丙烯系樹脂中的結晶成分成長,所得到的卷料膜的透明性 差。冷卻輥及接觸輥的表面溫度優選為30°C以下、進一步優選為不足25°C。另一方面,冷 卻輥及接觸輥的表面溫度低于0°C時,有時產生在金屬制的冷卻輥的表面結露而附著水滴、 使卷料膜的外觀變差的傾向。使用的金屬制的冷卻輥由于其表面狀態被轉印在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的 表面,因此,在其表面有凹凸的情況下,可能使所得到的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的厚度 精度下降。所以,優選金屬制的冷卻輥的表面盡可能為鏡面狀態。具體而言,金屬制的冷卻 輥的表面的粗糙度用最大高度的標準數列表示,優選為0. 3S以下、進一步更優選為0. IS 0. 2S。和金屬制的冷卻輥形成夾持部(nip)的接觸輥中的該彈性體的表面硬度,以用 JIS K 6301中所規定的彈簧式硬度試驗(A形)測定所得的值計,優選為65 80、進一步 更優選為70 80。通過使用這樣的表面硬度的橡膠輥,易于均勻地維持施加在熔融狀片上 的線壓,且易于在金屬制的冷卻輥和接觸輥之間不造成熔融狀片的堆積(樹脂積存)地形 為膜狀。夾壓熔融狀片時的壓力(線壓)由對金屬制的冷卻輥按壓接觸輥的壓力決定。線 壓優選設定為50N/cm以上300N/cm以下、進一步更優選設定為100N/cm以上250N/cm以下。 通過將線壓設定為上述范圍,易于不形成堆積并維持一定的線壓地制造包含聚丙烯系樹脂 的卷料膜。在金屬制的冷卻輥和接觸輥之間與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片一起夾壓熱塑性樹 脂的雙軸向拉伸膜時,構成該雙軸向拉伸膜的熱塑性樹脂只要是不與聚丙烯系樹脂牢固地 進行熱融合的樹脂即可,具體可以列舉聚酯、聚酰胺、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_乙烯醇 共聚物、聚丙烯腈等。在這些樹脂中,最優選由濕度和熱等導致的變化少的聚酯。此時的雙 軸向拉伸膜的厚度通常為5 50 μ m左右、優選為10 30 μ m。在該方法中,將從T模具至用金屬制的冷卻輥和接觸輥所夾壓的距離(空隙)設 定為200mm以下、進一步更優選設定為160mm以下。從T模具擠出的熔融樹脂片在從唇至 金屬制的冷卻輥之間被拉伸,容易產生取向。通過如上所述使空隙縮短,可以得到取向更小 的卷料膜。空隙的下限值由使用的金屬制的冷卻輥的直徑和接觸輥的直徑及使用的唇的前 端形狀決定,通常為50mm以上。用該方法制造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時的加工速度由為了冷卻固化熔融狀 片而需要的時間決定。使用的金屬制的冷卻輥的直徑變大時,熔融狀片與該冷卻輥接觸的 距離變長,因此,可以進行更高速制造。具體而言,使用600πιπιΦ的金屬制的冷卻輥的情況, 加工速度最大為5 20m/分鐘左右。在金屬制的冷卻輥和接觸輥之間被夾壓的熔融狀片通過與金屬性的冷卻輥的接 觸進行冷卻固化。而且,根據需要將端部切開后,卷繞在卷繞機上,成為卷料膜。此時,在使 用卷料膜之前的期間,為了保護其表面,也可以在其一面或兩面貼合由其它熱塑性樹脂構 成的表面保護膜的狀態下卷繞。在將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狀片與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的雙軸 向拉伸膜一起在金屬制的冷卻輥和接觸輥之間進行夾壓的情況下,也可以將該雙軸向拉伸 膜做成一個表面保護膜。[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9
在本發明中,相位差膜可以通過將如上所述的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進行橫 拉伸來制造。在此,所謂橫拉伸,是指將從金屬制的冷卻輥卷出的帶狀的卷料膜沿寬度方向 (橫向)進行拉伸。橫拉伸通常具有以下工序。(A)預熱工序,將卷料膜在聚丙烯系樹脂的熔點附近的預熱溫度下進行預熱;(B)拉伸工序,將預熱的卷料膜在低于上述預熱溫度的拉伸溫度下沿橫向進行拉 伸;及(C)熱固定工序,將沿橫向拉伸成的卷料膜進行熱固定。作為代表的橫拉伸的方法,可列舉拉幅法。拉幅法是將用夾鉗固定膜寬度方向的 兩端的卷料膜在烘箱中擴展夾鉗間隔而進行拉伸的方法。用于拉幅法的拉伸機(拉幅拉伸 機)通常在進行預熱工序的區域、進行拉伸工序的區域及進行熱固定工序的區域中具備可 以獨立地調節各自的溫度的機構。通過使用這樣的拉幅拉伸機進行橫拉伸,可以得到軸精 度優異且具有均勻的相位差的相位差膜。橫拉伸的預熱工序是設置在將卷料膜沿寬度方向進行拉伸的工序之前的工序,是 為了拉伸卷料膜而將卷料膜加熱至充分的溫度的工序。預熱工序中的預熱溫度是指進行烘 箱的預熱工序的區域中的氛圍溫度,采用所拉伸的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卷料膜的熔點附近 的溫度。所拉伸的卷料膜的預熱工序中的滯留時間優選為30 120秒。該預熱工序中的 滯留時間不足30秒時,有可能在拉伸工序中拉伸卷料膜時應力分散,對作為相位差膜的軸 精度或相位差的均勻性帶來不利的影響,另外,其滯留時間超過120秒時,有可能在需要以 上受熱,卷料膜部分地溶解并下拉(下垂)。預熱工序中的滯留時間更優選為30 60秒。橫拉伸的拉伸工序是將卷料膜沿寬度方向進行拉伸的工序。該拉伸工序中的拉伸 溫度通常設定為低于預熱溫度的溫度。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溫度是指進行烘箱的拉伸工序的 區域中的氛圍溫度。通過將預熱的卷料膜在低于預熱工序的溫度下進行拉伸,可以將卷料 膜均勻地拉伸,其結果,可以得到光軸及相位差的均勻性優異的相位差膜。拉伸溫度優選比 預熱工序中的預熱溫度低5 20°C,更優選低7 15°C。此時的拉伸倍率在使光軸顯現的 方向(成為滯相軸的方向)從3 10倍左右的范圍與需要的相位差值一致而適當選擇即 可,優選為3 6倍的范圍。通過將此時的拉伸倍率設定為3倍以上,可以將上述Nz系數 設定為0. 9 1. 1的范圍。另一方面,拉伸倍率過大時,有可能相位差值的均勻性受損,因 此,優選停留至10倍左右。橫拉伸的熱固定工序是在保持拉伸工序結束時的膜寬的狀態下使該卷料膜通過 烘箱內的規定溫度的區域的工序。為了有效地提高卷料膜的相位差、光軸等光學特性的穩 定性,熱固定溫度優選為從比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溫度低5°C的溫度至比拉伸溫度高30°C的 溫度的范圍內。橫拉伸的工序也可以進一步具有熱松弛工序。該熱松弛工序在拉幅法中通常在拉 伸工序和熱固定工序之間進行,一般是熱松弛的區域以可以從其它區域獨立而進行溫度設 定的方式設置。具體而言,在拉伸工序中將卷料膜拉伸為規定的寬度后,為了除掉無用的變 形,使夾具的間隔變窄僅數%,通常比拉伸結束時的間隔變窄0. 5 7%左右而進行熱松弛工序。[用作波長板時的光學特性]
10
在本發明中,將相位差膜用作1/4波長板時,其面內相位差值(Ro)優選在70 ieOnm的范圍,進一步更優選在80 150nm的范圍。1/4波長板具有如下功能將由直線偏 振光入射的光轉換為以圓偏振光為主的橢圓偏振光,另外,將由以圓偏振光為主的橢圓偏 振光入射的光轉換為直線偏振光并射出。另一方面,在本發明中,在將相位差膜用作1/2波 長板時,其面內相位差值(Ro)優選在240 400nm的范圍,進一步更優選在260 330nm 的范圍。1/2波長板具有使直線偏振光的方向旋轉的功能。[底漆層]作為成為改性聚烯烴樹脂的原料的聚烯烴樹脂,是以丙烯為主體、將α-烯烴與 其共聚而形成的丙烯_ α “烯烴共聚物,可以選自嵌段共聚物及無規共聚物中的任一種。作 為α-烯烴成分,可以例示例如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4-甲 基-1-戊烯等。丙烯成分的含量為50 90摩爾%為最佳,當其為50摩爾%以下時,相位 差膜對表層的附著性差,另外,當其為90摩爾%以上時,相位差膜的柔軟性有不足的趨勢。另外,作為改性聚烯烴樹脂中的改性單體的不飽和多元羧酸或不飽和多元羧酸的 衍生物及(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的接枝量分別優選為0. 1 20重量%、 0. 1 30重量%。接枝量小于該范圍時,相對于溶劑的溶解性有降低的趨勢。另外,接枝量 大于該范圍時,相對于聚烯烴的密合性有降低的趨勢。作為不飽和多元羧酸或不飽和多元羧酸的衍生物,可列舉馬來酸、富馬酸、四氫 鄰苯二甲酸、衣康酸、檸康酸、丁烯酸、烏頭酸、鄰苯二甲酸、偏苯三酸、降冰片烯二羧酸等不 飽和多元羧酸或它們的衍生物(例如酸酐、酰鹵、酰胺、酰亞胺、酯等)。其中,從對相位差膜 的表層的附著力等觀點出發,優選使用衣康酸酐、馬來酸酐,且接枝量為0. 1 20重量%。 另外,這些改性單體可以單獨或以多種使用。作為(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 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 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縮 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 基)丙烯酸硬脂酸酯、丙烯酰胺等。另外,這些改性單體可以單獨或以多種使用,但從所得 到的改性聚烯烴樹脂的各種被膜物性考慮,優選在改性聚烯烴樹脂中的選自(甲基)丙烯 酸或其衍生物中的(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 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中的至少1種的接枝量為0. 1 30重量%。接枝量小于該范 圍時,改性聚烯烴樹脂的溶劑溶解性或對相位差膜的表層的附著力降低。另外,相反當其過 大時,有可能反應性高的該改性單體會形成超高分子量體,存在溶劑溶解性變差或聚烯烴 骨架中未改性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生成量增加的趨勢。另外,在用于本發明的改性聚烯烴樹脂中,可以根據用途或目的,在不損害本發明 的特性的范圍內并用上述改性單體以外的單體。作為可以使用的單體,為苯乙烯、環己基乙 烯基醚、二聚環戊二烯等可以共聚的不飽和單體。另外,這些單體的使用量優選不超過改性 單體的接枝量的總計。使用上述改性單體得到改性聚烯烴樹脂的方法可以用公知的方法進行。可列舉例 如在甲苯等溶劑中加熱溶解聚烯烴樹脂,添加改性單體的溶液法;使用班伯里混合機、捏 和機、擠出機等、與熔融的聚烯烴樹脂一起添加改性單體的熔融法等。改性單體的添加法可以逐次添加,也可以一下子全部添加。作為用于反應的自由基發生劑,可列舉例如過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過氧化 物、叔丁基過氧化氫、二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甲基乙基酮過氧化物、過氧化 氫異丙苯之類的有機過氧化物或2,2’ -偶氮二異丁腈、2,2’ -偶氮雙(4-甲氧基-2,4-二 甲基戊腈)等偶氮腈類。在用于底漆層的改性聚烯烴樹脂中,對成為原材料的聚烯烴樹脂的分子量沒有 特別限定。但是,改性聚烯烴樹脂的重均分子量優選為15000 150000、進一步優選為 30000 120000、最優選為30000 100000。改性聚烯烴樹脂的重均分子量小于15000時, 對相位差膜的表層的附著力或凝聚力差,當其大于150000時,由于粘度增加,因此,操作性 或對溶劑的溶解性有降低的趨勢。本發明中使用的底漆將上述的改性聚烯烴樹脂溶解于有機溶劑而使用。作為可 以使用的有機溶劑,可列舉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劑;環己烷、甲基環己烷、乙基環己 烷、庚烷、壬烷、癸烷等脂肪族系溶劑;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 甲基丁基酮等酮系溶劑;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系溶劑或這些溶劑的混合溶劑。另外, 該改性聚烯烴樹脂溶液的固體成分濃度優選為10 50重量%。另外,作為底漆液的消泡劑,優選將醇與改性聚烯烴樹脂混合。作為醇,可以例示 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等。作為上述改性聚烯烴樹脂市售的樹脂,可列舉例如日 本制紙制的“了 々口一 > > 350T”、“7 々口一 l· > S-5106MX”、“7 々口一 l· > S-5189T”、三 井化學的“二 二 7卜一A P401”,“-二 7卜一A P801”(均為商品名)等。另外,作為將上述底漆涂敷于相位差膜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定,可以采用例如旋涂 法、棒涂法、輥涂法、幕涂法及狹縫式涂布和擠壓涂敷等模型涂敷法等。涂敷溶液后,編入利 用加熱器加熱和吹熱風等方法的溶劑除去(干燥)工序等,將溶劑適當干燥而除去。而且,在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20上涂布底漆層30時,優選進行電暈處 理。由此,可以提高底漆層30和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20的密合性。[粘合劑層]作為粘合劑層40,可以由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醚等 為基礎聚合物的材料構成。其中,優選選擇使用如丙烯酸系粘合劑那樣光學透明性優異、保 持適當的潤濕性或凝聚力、與基材的粘接性也優異、進而具有耐候性或耐熱性等、在加熱或 加濕的條件下也不產生浮凸或剝落等剝離問題的材料。在丙烯酸系粘合劑中,將以下丙烯酸系共聚物作為基礎聚合物是有用的,所述丙 烯酸系共聚物是將由具有甲基、乙基、丁基等碳原子數為20以下的烷基的丙烯酸的烷基酯 和包含(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等的含官能團丙烯酸系單體,以玻璃化轉 變溫度優選達到25V以下、進一步優選達到0°C以下的方式配合成的,且其重均分子量為 10萬以上。粘合劑層40可以利用將以如上所述的基礎聚合物為主體的粘合劑溶液進行涂 布、干燥的方法形成,除此之外,也可以準備在實施了脫模處理的膜的脫模處理面上形成有 粘合劑層的膜(帶粘合劑層膜)、將其以粘合劑層側貼合于底漆層30的表面,利用這樣的方 法來形成。另外,在本發明中,可以將包含光擴散劑的粘合劑用作粘合劑層。在此使用的光擴散劑只要是與構成粘合劑層40的基礎聚合物折射率不同的微粒即可,可以使用由無機化 合物構成的微粒或由有機化合物(聚合物)構成的微粒。包含如上所述的丙烯酸系基礎聚 合物而構成粘合劑層的基礎聚合物大多顯示1. 4左右的折射率,因此,這里配合的光擴散 劑從其折射率為1 2左右的光擴散劑中適當選擇即可。構成粘合劑層的基礎聚合物和光 擴散劑的折射率差通常為0.01以上,另外,從圖像顯示裝置的亮度和辨識性的觀點出發, 優選設定為0. 01以上0. 5以下。用作光擴散劑的微粒優選球形的微粒、而且接近于單分散 的微粒,優選使用例如平均粒徑在2 6 μ m左右的范圍的微粒。作為由無機化合物構成的微粒,可以列舉例如氧化鋁(折射率1.76)、氧化硅 (折射率1.45)等。另外,作為由有機化合物(聚合物)構成的微粒,可以列舉例如三聚氰胺珠粒 (折射率1. 57)、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粒(折射率1. 49)、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 脂珠粒(折射率1. 50 1. 59)、聚碳酸酯珠粒(折射率1. 55)、聚乙烯珠粒(折射率1. 53)、 聚苯乙烯珠粒(折射率1. 6)、聚氯乙烯珠粒(折射率1. 46)、硅酮樹脂珠粒(折射率1. 46)等。光擴散劑的配合量考慮配合有其的光擴散性的粘合劑層所需要的霧度值和應用 其的圖像顯示裝置的亮度等適當確定,一般而言,相對于構成粘合劑層40的基礎聚合物 100重量份,為3 30重量份左右。另外,就配合有光擴散劑的光擴散性的粘合劑層而言,從確保應用了其橢圓偏振 板的圖像顯示裝置的亮度、同時不易產生顯示圖像的滲出或模糊的觀點出發,優選使其霧 度值為20 80%的范圍。霧度值為JIS K 7105中所規定的、(擴散透射率/總光線透射 率)X100(% )表示的值。粘合劑層的厚度根據其粘接力等來確定,但通常為1 40μπι的范圍。為了制成 作為本發明的目的的薄型橢圓偏振板,優選在不損害加工性或耐久性等特性的范圍內薄薄 地涂敷。所以,從保持良好的加工性且顯示高的耐久性、另外保持從正面觀察圖像顯示裝置 時或傾斜觀察時的明亮度、不易產生顯示圖像的滲出或模糊的觀點出發,優選粘接劑層的 厚度設定為3 25 μ m。[橢圓偏振板]1/4波長板通過以規定的軸角度與直線偏振板層疊,或通過與1/2波長板一起以 規定的軸角度與直線偏振板層疊,可以制成橢圓偏振板。圖2(A)、圖2(B)是用于對本發明 所述的橢圓偏振板的一個方式表示層構成的剖面圖及說明軸角度的關系的圖。參照圖2 (A),在本發明的一方式中,通過將上述的包含1/4波長板的帶粘合劑層 的相位差膜10層疊在直線偏振板50上,可以制成橢圓偏振板52,所述1/4波長板由包含聚 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構成。此時,參照圖2(B),以直線偏振板50的吸收軸22為基準,將 逆時針旋轉方向設定為正,以至1/4波長板的面內滯相軸12的角度θ為40 50度、優選 大約為45度的方式配置,由此,大致作為圓偏振板起作用。或以直線偏振板50的吸收軸22 為基準,將逆時針旋轉方向設定為正,以至1/4波長板的面內滯相軸12的角度θ為130 140度、優選大約為135度的方式配置,由此,仍然大致作為圓偏振板起作用。下面,表示角 度時,與在此的說明同樣,將相對于基準軸逆時針旋轉設定為正。另外,參照圖3(A),在本發明的另一個方式中,分別層疊上述的包含1/4波長板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10和1/2波長板25,所述1/4波長板由上述的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 相位差膜構成,進一步在該1/2波長板25側層疊直線偏振板50,由此,可以制成橢圓偏振板 55。此時,參照圖3 (B),以直線偏振板50的吸收軸22為基準,以至1/2波長板25的面內滯 相軸17的角度Φ為10 20度、優選大約為15度且從1/2波長板25的面內滯相軸17至 1/4波長板的面內滯相軸12的角度Φ為55 65度、優選大約為60度的方式配置,由此, 大致作為圓偏振板起作用。或者,以直線偏振板50的吸收軸22為基準,以至1/2波長板25 的面內滯相軸17的角度Φ為100 110度、優選大約為105度且從1/2波長板25的面內 滯相軸17至1/4波長板的面內滯相軸12的角度Φ為55 65度、優選大約為60度的方 式配置,由此,仍然大致作為圓偏振板起作用。后者的關系(從直線偏振板的吸收軸至1/2 波長板25的面內滯相軸的角度為100 110度)相當于在圖3(B)中將直線偏振板的吸收 軸22換稱作“直線偏振板的透射軸”的狀態。在直線偏振板中,吸收軸和透射軸在面內處 于正交的關系。特別是如圖3(A)所示,層疊有包含1/4波長板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10和1/2 波長板25的結構在可見光區域的寬廣的波長范圍、即寬帶域作為1/4波長板起作用,在該 1/2波長板25側層疊有直線偏振板50的橢圓偏振板55在寬帶域可以將直線偏振光變換為 圓偏振光、另外可將圓偏振光變換為直線偏振光。進一步通過這樣構成,還可以降低抗反射 效果的角度依賴性。直線偏振板50是賦予吸收具有某方向的振動面的直線偏振光、透射具有與其正 交的方向振動面的直線偏振光的功能的光學元件,可以使用在該領域中通常使用的元件。 具體而言,一般是在由聚乙烯醇系樹脂構成的偏振膜的至少一個面上形成有透明保護層的 聚乙烯醇系的直線偏振板。通過在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膜上使二色性色素吸附取向,可以賦 予上述吸收具有某方向的振動面的直線偏振光、透射具有與其正交的方向的振動面的直線 偏振光的功能。作為二色性色素,可使用碘或二色性有機染料。通過對聚乙烯醇系樹脂的 膜實施單軸向拉伸、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及染色后的硼酸處理,可以得到該偏振膜。偏振板50的透明保護層可以由目前通常用作偏振膜的保護層的三醋酸纖維素 (TAC)、二醋酸纖維素所代表的醋酸纖維素系樹脂的膜構成,此外,也可以由降冰片烯系樹 脂所代表的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膜、聚丙烯系樹脂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的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膜等構成。另外,作為上述所使用的1/2波長板,既可以使用上述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 差膜,也可以使用其它現有公知的1/2波長板,沒有特別限定。作為其它現有公知的1/2波 長板,可以列舉例如包含環狀聚烯烴系樹脂的相位差膜、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寸。在制作橢圓偏振板時,波長板(相位差膜)和直線偏振板50的貼合或1/4波長板 和1/2波長板的貼合可以使用例如粘合劑層。作為粘合劑層,特別優選使用透明性及耐久 性優異的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為主體的粘合劑層。粘合劑層的厚度通常為5 50 μ m的范圍。如以上那樣構成的橢圓偏振板52、55可以在其1/4波長板的面側配置粘合劑層, 可以進行對液晶單元的貼合。將該橢圓偏振板52、55層疊在液晶單元的至少一側而構成液 晶顯示裝置。既可以在液晶單元的兩面配置該橢圓偏振板,也可以在液晶單元的一面配置 該橢圓偏振板,也可以在另一面配置其它偏振板。在對液晶單元貼合時,以1/4波長板側面
14對液晶單元的方式配置。[液晶顯示裝置]圖4分別用示意的剖面圖表示在液晶單元的兩面配置本發明中的橢圓偏振板而 做成液晶顯示裝置的例子。圖4表示在液晶單元60的兩側配置有圖2(A)所示的包含1/4 波長板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10和作為直線偏振板50的層疊物的橢圓偏振板52的例 子。即,在該例中,在液晶單元60的下側借助粘合劑層40以該1/4波長板側面對液晶單元 60的方式,將由1/4波長板/直線偏振板50構成的橢圓偏振板52層疊,在液晶單元60的 上側也借助粘合劑層40以該1/4波長板側面對液晶單元60的方式將由1/4波長板/直線 偏振板50構成的橢圓偏振板52層疊。各自的橢圓偏振板52以該直線偏振板50的吸收軸 進行正交的方式配置。在將該液晶顯示裝置用作透射型或半透射反射型的情況下,在一個 橢圓偏振板52的外側(圖中為下側)配置背照光70。圖5表示在液晶單元60的兩側配置有圖3(A)所示的包含1/4波長板的帶粘合劑 層的相位差膜10、1/2波長板25和作為直線偏振板50的層疊物的橢圓偏振板55的例子。 即,在該例中,在液晶單元60的下側借助粘合劑層40以該1/4波長板面對液晶單元60的 方式將由1/4波長板/1/2波長板25/直線偏振板50構成的橢圓偏振板55層疊,在液晶單 元60的上側借助粘合劑層40也以該1/4波長板面對液晶單元60的方式將由1/4波長板 /1/2波長板25/直線偏振板50構成的橢圓偏振板55層疊。各自的橢圓偏振板55以該直 線偏振板50的吸收軸進行正交的方式配置。在將該液晶顯示裝置用作透射型或半透射反 射型的情況下,仍然在一個橢圓偏振板的外側(圖中為下側)配置背照光70。實施例下面,例示實施例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受這些實例限定,例 中,表示含量的%只要沒有特別說明,為重量基準。[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將包含約5%乙烯單元的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住友化學(株)制的“住友^ 一 >W151”]進行制膜,得到厚度40 μ m的卷料膜。通過對該卷料膜進行橫單軸向拉伸,
得到單軸性的相位差膜。該相位差膜為Ro = 90nm、Rth = 45nm,厚度為9μπι。另外,在包 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的一面貼合作為保護膜的東麗膜加工(株)制的商品名“卜> r y >7 7332”。[底漆 1]作為底漆,相對于作為馬來酸酐·丙烯酸改性烯烴的日本制紙化學(株)制的商 品名為“ 々口一 l· > S-5189T”的原料100重量份添加甲苯45份、2-丙醇1重量份,制成 涂敷用組合物。7 々口一 l· > S-5189T 的分子量為 60000 80000。實施例1(a)相位差膜和底漆層的層疊對層疊有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的表面保護膜的一側的相反側,以累計照 射量15.9kJ/m2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以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使用 絲棒(#6)涂敷上述底漆涂敷用組合物,在80°C的烘箱內使其干燥3分鐘,在相位差膜上形 成厚度0. 8 μ m的底漆層。(b)橢圓偏振板的制作
15
準備在聚乙烯醇中吸附取向有碘的偏振膜的兩面粘接由三醋酸纖維素構成的保 護膜的偏振板[住友化學(株)制的SRW062],在其一面貼合聚氨酯丙烯酸酯系的片狀粘合 劑[由Lintec(株)出售的NS300MP],制作帶粘合劑偏振板。另一方面,從上述(a)制作的 帶底漆層相位差膜上剝下表面保護膜,對該面(聚丙烯系樹脂面)以累計照射量15.9kJ/m2 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以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上貼合以上制作的帶 粘合劑偏振板的粘合劑層。其后,對底漆層側也以累計照射量15. 9kJ/m2實施電暈放電處 理。在該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以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上貼合丙烯酸系的片狀粘合劑[由 Lintec (株)出售的P3132],得到帶粘合劑層橢圓偏振板。(c)橢圓偏振板的厚度測定對(b)中所得到的帶粘合劑層復合偏振板,使用尼康公司制的數字測長器 “MH-15M”測定厚度。將結果示于表1。(d)拋錨力試驗將(a)中所得到的帶底漆層相位差膜的保護膜剝下,對該面在累計照射量 15. 9kJ/m2的條件下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另外,對雙軸性的熱塑性飽和降冰片烯樹脂[日本 ZEON(株)制的ZB055124],在累計照射量15. 9kJ/m2的條件下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在電暈 放電處理后10分鐘以內,在雙軸性的熱塑性飽和降冰片烯樹脂的電暈處理面上使用絲棒 (#1)涂敷含有環氧化合物的活性能量線固化性樹脂組合物,將該涂敷面和帶底漆層相位差 膜的電暈處理面貼合,用FUSION社制UV照射裝置以500mW/1500mJ進行UV固化。接著,對 底漆層表面以累計照射量15. 9kJ/m2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后,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之內, 在該電暈處理面上貼合丙烯酸系粘合劑(由Lintec (株)出售的P3132),制作帶粘合劑相 位差膜,制作粘接性評價用膜。其后,在溫度23°C、濕度60%RH的氛圍下放置1天。將該粘 接性評價用膜剪切成寬度25mm、長度約200mm,使用上述日本System Group (株)制“密合力 評價裝置”對長度方向評價3點的密合力。評價使用硬度60度的苯乙烯橡膠,在以0. 4MPa 的擠壓力一邊擠壓、一邊從一定的方向滑動20次時,以粘合劑層從涂敷相位差層剝離的長 度的3點平均作為剝離距離求出。需要說明的是,測定在溫度23°C、濕度60% RH的氛圍下 實施。將結果示于表1。(e)玻璃板粘貼剝離試驗將上述(d)中所得到的粘接性評價用膜剪切成寬度25mm、長度約200mm,將該壓敏 式粘合劑層面貼合在鈉玻璃上后,在高壓釜中,在壓力5kgf/cm2、溫度50°C條件下實施20 分鐘的加壓處理,在溫度23°C、濕度60% RH的氛圍下放置1天。需要說明的是,剝離使用 萬能拉伸試驗機(AG-1、島津(株)制),在溫度23°C、濕度60% RH的氛圍下,以十字頭速 度(剝離速度)200mm/min,利用90°剝離試驗進行評價。需要說明的是,測定在溫度23°C、 濕度60% RH的氛圍下實施。表1中,將剝離性的符號示于以下。良好可以在玻璃板上沒有殘存粘合劑層地剝離。不良在玻璃板上殘存粘合劑層、剝離。[底漆 2]作為底漆,相對于馬來酸酐·丙烯酸改性烯烴的日本制紙化學(株)制的商品名 “ 7々口一 > > 250-MX" 40重量份,添加甲苯30份、作為消泡劑的2-丙醇10重量份,制成
16涂敷用組合物。7々口一 l· > 250-MX的分子量為60000 80000。實施例2(a)相位差膜和底漆層的層疊對層疊有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的表面保護膜的一側的相反側,以累計照 射量15.9kJ/m2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以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上使 用絲棒(#14)涂敷上述底漆2涂敷用組合物,在80°C的烘箱中使其干燥5分鐘,在相位差膜 上形成厚度Ι.Ομπι的底漆層。(b)橢圓偏振板的制作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制作橢圓偏振板。(c)橢圓偏振板的厚度測定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d)拋錨力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E)玻璃板粘貼剝離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底漆 3]作為底漆,相對于馬來酸酐·丙烯酸改性烯烴的日本制紙化學(株)制的商品名 “7々口一 k > 350-T” 100重量份,添加作為消泡劑的2-丙醇3重量份,制成涂布用組合 物。7々口一 l· > 350-T的分子量為60000 80000。實施例3(a)相位差膜和底漆層的層疊對層疊有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的表面保護膜的一側的相反側,以累計照 射量15. 9kJ/m2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之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上使 用絲棒(#3)涂敷上述底漆3涂敷用組合物,在80°C的烘箱中使其干燥3分鐘,在相位差膜 上形成厚度0.8μπι的底漆層。(b)橢圓偏振板的制作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制作橢圓偏振板。(c)橢圓偏振板的厚度測定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d)拋錨力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e)玻璃板粘貼剝離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底漆 4]作為底漆,相對于馬來酸酐·丙烯酸改性烯烴的日本制紙化學(株)制的商品名 “ 7々口一 l· > S-5106-MX”100重量份,添加作為消泡劑的2-丙醇3重量份,制成涂布用組 合物。7々口一 l· > S-5106-MX的分子量為60000 80000。實施例4(a)相位差膜和底漆層的層疊
對層疊有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的表面保護膜的一側的相反側,以累計照 射量15.9kJ/m2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以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上使 用絲棒(#3)涂敷上述底漆4涂敷用組合物,在80°C的烘箱中使其干燥3分鐘,在相位差膜 上形成厚度0.8μπι的底漆層。(b)橢圓偏振板的制作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制作橢圓偏振板。(c)橢圓偏振板的厚度測定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d)拋錨力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e)玻璃板粘貼剝離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并進行測定。將測定結果示于表1。比較例1(a)相位差膜和底漆層的層疊在包含聚丙烯的相位差膜上,以累計照射量15. 9kJ/m2對表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 在電暈放電處理后5分鐘之內,在該電暈處理面上貼合丙烯酸粘合劑[由Lintec (株)出 售的 P3132]。(b)橢圓偏振板的制作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制作橢圓偏振板。(c)橢圓偏振板的厚度測定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測定橢圓偏振板的厚度。將結果示于表1。(d)拋錨力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對拋錨力進行評價。將結果示于表1。(e)玻璃板粘貼剝離試驗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對剝離性進行評價。表1
權利要求
一種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依次形成有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20)、底漆層(30)及粘合劑層(40),其中,所述底漆層(30)包含改性聚烯烴樹脂,所述改性聚烯烴樹脂利用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的衍生物以及(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進行改性、且重均分子量為15000~15000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 差膜(20)由含有10重量%以下的乙烯單元的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20)為1/4波長板。
4.一種橢圓偏振板,其包含偏振板(50)和在該偏振板(50)上層疊而成的權利要求1 所述的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10)。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橢圓偏振板,其中,在所述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10)和所述 偏振板(50)之間還具備1/2波長板(25)。
6.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是權利要求4所述的橢圓偏振板在液晶單元(60)的至少一側 上層疊而成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提高了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20)和粘合劑層(40)的密合性。一種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其依次形成有包含聚丙烯系樹脂的相位差膜(20)、底漆層(30)及粘合劑層(40),該底漆層(30)包含用不飽和羧酸或不飽和羧酸的衍生物及(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改性、且重均分子量為15000~150000的改性聚烯烴樹脂。所述相位差膜(20)優選由含有10重量%以下的乙烯單元的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構成,所述帶粘合劑層的相位差膜的所述相位差膜(20)為1/4波長板。
文檔編號G02F1/1335GK101960339SQ200980107378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5日
發明者久米悅夫, 松本壽和 申請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