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垂直配向(VA)模式尤其是多域垂直配向(MVA)模式的液晶顯示器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已在使用一種利用垂直配向型液晶的垂直配向(VA)模式的液晶顯示器。 例如,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第2008-U9193號公開了一種具有以下構造的VA模式的液晶顯示器,其中,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公共電極)彼此相對地布置,同時在其間具有VA液晶,并且為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設置狹縫。在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中,狹縫被設置在像素單元中。例如,設置在驅動電極中的狹縫在一平面內沿水平方向非連續地形成,并且在該平面內不沿水平方向延伸。
發明內容
可以考慮驅動電極的一種構造,其利用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在垂直方向上分開的多個驅動電極。然而,在利用上述分開的多個驅動電極的構造中的相鄰驅動電極之間,在水平方向上產生了狹縫狀間隙。因此,由于形成狹縫狀間隙的部分與形成驅動電極的部分之間的結構差而使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受到干擾。結果,對應于狹縫狀間隙的部分可能被視為條紋狀顯示缺陷。期望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能夠執行適于VA模式液晶顯示器的有效定向控制,并且能夠抑制VA模式液晶顯示器中的顯示質量的劣化。根據本技術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多個驅動電極,以大于有效顯示區域的長度的長度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且其間具有電極間狹縫,每個驅動電極均被提供有驅動信號;以及多個像素電極,面向驅動電極,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以矩陣形式布置,每個像素電極均被提供有圖像信號。電極間狹縫穿過每個所述像素電極的中央區域進行延伸。根據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多個驅動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其間具有電極間狹縫;以及多個像素電極,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以矩陣形式布置。每個驅動電極均具有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并且像素電極的中央位于電極間狹縫或電極內狹縫中。在根據本技術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電極間狹縫穿過每個像素電極的中央區域進行延伸(像素電極的中央位于電極間狹縫或電極內狹縫中)。因此,與在相鄰的像素電極之間布置狹縫的實例相比較,適于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顯示器的有效定向控制是可行的。有利地,每個驅動電極具有對應于兩個以上的像素電極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的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并且其具有至少在有效顯示區域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每個電極內狹縫和電極間狹縫穿過屬于第一方向上的像素線的像素電極的中央區域進行延伸。
在該實施方式中,每個驅動電極均具有至少在有效顯示區域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電極內狹縫,對應于電極內狹縫的電極間狹縫形成在兩個相鄰的驅動電極之間。因此,減小了形成驅動電極的部分與兩個相鄰的驅動電極間部分之間的結構差異。根據本技術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每個電極內狹縫和電極間狹縫均穿過像素電極的中心區域進行延伸。因此,與在相鄰的像素電極之間布置狹縫的實例相比較,可以進行適于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顯示器的有效定向控制。此外,每個驅動電極均具有至少在有效顯示區域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在該實施方式中,每個驅動電極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對應于兩個以上像素電極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這使得能夠減小形成驅動電極的部分與兩個相鄰的驅動電極間的部分之間的結構差異。因此,當將該顯示裝置應用于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顯示器時,可以在整個顯示區域使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均勻化。因此,能夠抑制VA模式液晶顯示器中的顯示質量的劣化。應當理解的是,前文的總體描述和下文的詳細描述均為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如權利要求所述的技術的進一步解釋。
附圖用于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其結合在本說明書中并構成該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實施方式,并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該技術的原理。圖1是示出了根據該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示例性構造的截面圖。圖2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路的示例性構造的框圖。圖3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示例性構造的平面圖。圖4的部分A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和像素基板的連接結構的平面圖,圖4的部分B是示出了驅動電極和像素基板的連接部分的相關部分的截面圖。圖5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對應關系的實施例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示例性構造的透視圖。圖7A是示出了在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之間不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的相關部分的截面圖。圖7B是示出了在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之間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的相關部分的截面圖。圖8是示出了在圖7B所示的狀態下產生的、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之間的電力線的實例的相關部分的截面圖。圖9是示出了人類視見度因數(human luminosity factor)的特性圖。圖10是示出了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具體設計實例的平面圖。圖11說明了具體實例的測量環境。圖12說明了當在圖1所示的顯示裝置中改變驅動電極的狹縫的間距時、關于狹縫識別的測量結果。圖13是用于說明將信號施加在驅動電極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定時的平面圖。圖14為時序圖,其中,(A)和⑶均示出了在圖13所示的構造中的驅動電極的驅動定時,(C)至(E)均示出了像素電極的掃描定時。圖15是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構造的平面圖。圖16為時序圖,其中,(A)至(C)均示出了圖15所示的構造中的驅動電極的驅動定時,并且(D)至(E)均示出了像素電極的掃描定時。圖17是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構造的平面圖。圖18是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構造的平面圖。圖19是示出了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像素電極和驅動電極的子像素單元的構造的平面圖。圖20是示出了圖19所示的驅動電極和像素電極的相關部分的放大平面圖。圖21是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第五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和像素電極的構造的平面圖。圖22是示出了圖21所示的驅動電極和像素電極的相關部分的放大平面圖。圖23是示出了根據比較例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的示例性構造的平面圖。圖24A是示出了當在根據圖23所示的比較例的構造中的像素電極與驅動電極之間不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的相關部分的截面圖,圖24B是示出了當在根據圖23所示比較例的構造中的像素電極與驅動電極之間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的相關部分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來詳細描述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示例性整體構造)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相關部分的示例性截面構造。 圖2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的示例性構造。參考圖1,該顯示裝置設置有像素基板2、面向像素基板2而布置的對向基板3以及插在像素基板2和對向基板3 之間的液晶層6。如圖2所示,該顯示裝置還設置有驅動電極驅動器43、柵驅動器45和源驅動器46。像素基板2包括用作電路板的TFT (薄膜晶體管)基板21以及在TFT基板21上在第一方向(水平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以矩陣布置的多個像素電極22。盡管沒有示出,但TFT基板21由用于各像素的TFT、將圖像信號施加至各像素電極22的諸如源極線的配線(圖像信號配線)、用于驅動各TFT的柵極線以及用于向下文所述的驅動電極 33提供驅動信號的驅動信號配線形成。對向基板3包括玻璃基板31、形成在玻璃基板31的第一表面上的濾色片32以及形成在濾色片32上的驅動電極(公共電極)33。玻璃基板31的第二表面被設置有偏光板 35。濾色片32具有例如周期地排列紅色(R)、綠色(G)和藍色(B)這三種顏色的濾色片層的構造。這里,盡管顏色的數量和顏色的種類在此處沒有限制,但R、G、B三種顏色一組被分配給每個顯示像素。驅動電極33通過接觸導電柱7耦接至TFT基板21。可以具有AC 矩形波的驅動信號Vcom通過接觸導電柱7而從TFT基板21被施加至驅動電極33。該驅動信號Vcom與施加至像素電極22的像素電壓一起定義了每個像素的顯示電壓(display voltage),并且其也可以被稱作公共驅動信號。源驅動器46通過未示出的源極線而將圖像信號提供給每個像素電極22。柵驅動器45通過未示出的柵極線而將掃描信號施加至像素電極22,即,每次通過未示出的柵極線而施加至在第一方向上的像素線(一條水平像素線)。與柵驅動器45施加掃描信號的定時相同步,驅動電極驅動器43將驅動信號Vcom施加至驅動電極33。下文將詳細描述由柵驅動器45施加掃描信號的定時和由驅動電極驅動器43施加驅動信號Vcom的定時之間的關系。液晶層6根據電場的狀態來調節通過其中的光。該液晶層6為垂直配向(VA)模式的液晶層。圖7A、圖7B示出了 VA模式的液晶層6的構造,其中,圖7A示出了在像素電極22和驅動電極33之間不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61的定向狀態,這相當于黑色顯示狀態。圖7B示出了在像素電極22和驅動電極33之間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 61的定向狀態,這相當于白色顯示狀態或中間狀態(半色調顯示)。圖8示出了在圖7B所示的施加電壓的狀態下電場(電力線)E的狀態。應當注意,圖7A和圖7B示出了雙域配向VA模式的實例。該雙域配向VA模式具有一個像素(單個像素)或一個子像素(單個子像素)被分成兩個區域的構造,所以如圖 7B和圖8所示,其操作為使得液晶分子61的定向狀態在兩個區域之間彼此不同。配向膜分別被布置在液晶層6和像素基板2之間以及液晶層6和對向基板3之間, 且光入射側偏光板被布置在像素基板2的下方,在附圖中省略了對其的說明。圖6是示出了在對向基板3中的驅動電極33的示例性構造的透視圖。每個驅動電極33均為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帶狀電極。每個驅動電極33均由驅動電極驅動器43順次地提供驅動信號Vcom,并由此基于以時分方式所執行的序列掃描來驅動。驅動電極33的詳細示例性構造圖3和圖5均示出了多個驅動電極33的詳細示例性構造。應當注意,盡管為了便于理解電極構造,圖5中水平方向上的長度和垂直方向上的長度的比與圖3中的這個比相比較有所改變,但圖5等效于對圖3中部分放大的構造的說明。此外,在圖5中,像素電極 22的尺寸相當于單個像素或單個子像素的尺寸。單個驅動電極33的寬度Wl的尺寸相當于兩個以上的像素電極22(圖5中的四個像素電極22)在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尺寸。 每個驅動電極33均有被設置為在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連續延伸的電極內狹縫33A。對應于電極內狹縫33A的電極間狹縫3 形成在相鄰的兩個驅動電極33之間。每個驅動電極33的長度均大于有效顯示區域在第一方向上的長度。電極內狹縫33A至少被設置在圖 3所示的有效顯示區域內。每個驅動電極33通過接觸導電柱7而連接至形成在TFT基板21上的驅動信號配線。圖4示出了利用接觸導電柱7(接觸部)的示例性連接結構。接觸導電柱7設置在有效顯示區域的外部。圖4的部分(A)示出了接觸導電柱7被設置在電極內狹縫33A(設置在有效顯示區域內)的更外側并且位于各驅動電極33的兩側的位置處的實例。如圖4的部分(B)所示,該接觸導電柱7具有柱狀部分7A以及覆蓋柱狀部分7A的導電膜7B。可選地,可以采用一種通過使用各向異性導電膜(ACF)實現導電的構造,來代替利用圖4的部分 (B)所示的接觸導電柱7的構造。該各向異性導電膜是通過將熱固性樹脂與細金屬顆粒相混合并將由此得到的生成物形成膜來獲得的。當各向異性導電膜被夾置在兩個組件之間并且在施加熱量的同時而受壓時,散布在膜中的金屬顆粒互相接觸,由此形成了導電路徑。金屬顆粒可以以給定量混合在用于粘合兩個玻璃基板的密封劑內,從而能夠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導電而在水平方向上不形成導電。該方法對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導電并且不會增加工藝步驟是極為有效的。每個驅動電極33均具有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33A。圖3和圖5均示出了每個驅動電極33都包括三個電極內狹縫33A的實施例,盡管該數量并不限于此。相鄰的電極內狹縫33A(當驅動電極33具有兩個以上電極內狹縫33A時)之間在第二方向上的間隔以及彼此相鄰的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 之間在第二方向上的間隔均被設定為具有對應于各單個像素電極22的尺寸。此外,如圖5所述,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 針對多個驅動電極33均被構造為位于像素電極22的中央。換而言之,電極內狹縫33A或電極間狹縫3 針對第一方向上的每一像素線(每條水平像素線)而位于每個像素電極22的中央。即,每個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3B穿過屬于第一方向上的像素線的像素電極22的中央區域而延伸。現在參考圖9和圖10,將描述驅動電極33的具體設計實例。圖9示出了人類視見度因數(空間頻率特性)。當諸如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3B的寬度的尺寸過度增大時,由于橫向電場引起缺陷的影響,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在像素間的部分和像素的中心部分之間存在明顯不同。當這變得突出時,在黑色顯示時從具有缺陷的部分就會發生光泄漏,從而使對比度明顯降低。例如,電極內狹縫33A的寬度W2和電極間狹縫33B的寬度W3 均可以基于像素間的典型寬度(諸如約10微米以下)來進行設定,盡管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這兩個寬度均小于像素間的寬度是優選的。此外,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當考慮到人類視見度因數時,下面的設計例關于每個元件均是優選的,其中,狹縫間隔(狹縫節距)W4為彼此相鄰的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 之間的間隔。驅動電極33的寬度Wl 約2mm至IOmm(優選地,為3mm至7mm)電極內狹縫33A的寬度W2 10微米以下(優選地,為3 μ m至6 μ m)電極間狹縫3 的寬度W3 10微米以下(優選地,為3 μ m至6 μ m)狹縫間隔(狹縫節距)W4 500微米以下(像素節距的整倍數)圖12描述了當驅動電極33的狹縫節距在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發生變化時、關于條紋狀(狹縫狀)顯示缺陷識別的測量結果。圖11描述了其測量環境。如圖11 所示,例如,通過300cd/m2的表面亮度、離顯示裝置約20厘米的距離,而針對顯示裝置的典型視覺環境來執行該測量。參考圖12,當狹縫節距W4為600微米以上時就觀察到條紋狀顯示缺陷。當狹縫節距W4為500微米和400微米時就幾乎觀察不到條紋狀顯示缺陷,但在20 厘米以下的距離中則能觀測到條紋狀顯示缺陷。當狹縫節距W4為300微米以下時,則完全觀測不到條紋狀顯示缺陷。因此,狹縫節距W4為500微米以下是優選的,并且更優選地為300微米以下。(驅動控制的示例性操作)
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圖2中所示的源驅動器46為每個像素電極22提供圖像信號。柵驅動器45為每個像素電極22提供用于選擇進行顯示的水平像素線的掃描信號(柵極信號)。驅動電極驅動器43將驅動信號Vcom施加至每個驅動電極33。圖像的顯示是通過以上信號的組合來進行的。在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每個驅動電極33對應于多條水平像素線。因此,單個驅動電極33同時驅動多條水平像素線。另一方面,柵驅動器45每次為一條水平像素線施加掃描信號。因此,針對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操作來執行基于一條水平像素線所執行的顯示操作。作為一個實施例,將描述當驅動電極33和像素電極22具有如圖13所示的構造時,驅動信號Vcom和掃描信號的信號施加定時。圖13示出了五個電極內狹縫33A設置在單個驅動電極33的實施例。另外,電極間狹縫3 形成在第N驅動電極33和第(N+1)驅動電極33之間。對應于從第N驅動電極33中的頂部開始算起的第一至第五電極內狹縫33A 的水平像素線分別被定義為第η水平像素線至第(η+4)水平像素線。此外,對應于第N驅動電極33和第(Ν+1)驅動電極33之間的電極間狹縫33Β的水平像素線被定義為第(η+5) 水平像素線。柵驅動器45為第η水平像素線、第(n+1)水平像素線、第(n+幻水平像素線等順次地施加掃描信號。參考圖14,(A)和⑶分別示出了施加至如圖13所示的第N驅動電極33和第 (N+1)驅動電極33的驅動信號Vcom的定時的實例。在圖14中,(C)至(E)分別示出了施加至第η水平像素線、第(n+1)水平像素線、第(η+5)水平像素線的掃描信號的定時的實例。在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當掃描信號施加至沒有對應于電極間狹縫 33Β的區域中的像素線時(即,當掃描信號施加至對應于電極內狹縫33Α的像素線時),可以只將驅動信號Vcom施加至對應于施加掃描信號的像素線的單個驅動電極33。在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中,如圖14的(A)、(C)和(D)所示,當掃描信號被施加至第η至第(η+4)水平像素線時,驅動信號Vcom僅被施加至第N驅動電極33。另一方面,當掃描信號被施加至位于與電極間狹縫3 相對應的區域中的像素線時,驅動信號Vcom被施加至(例如,同時)與該電極間狹縫3 相鄰的兩個(一對)驅動電極33。在如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中,如圖14 中的(A)、(B)和(E)所示,當掃描信號被施加至第(η+5)水平像素線時,驅動信號Vcom被施加至(例如,同時)第N驅動電極33和第(Ν+1)驅動電極33。(效果)根據如上所述的顯示裝置,每個驅動電極33具有至少在有效顯示區域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33Α,并且對應于電極內狹縫33Α的電極間狹縫3 形成在兩個相鄰的驅動電極33之間。這能夠減小形成驅動電極33的部分與兩個相鄰驅動電極 33間的部分之間的結構差異。因此,當將顯示裝置應用于VA模式的液晶顯示器時,可以在整個顯示區域內使液晶分子61的定向狀態均勻化。因此,也能夠抑制VA模式液晶顯示器中的顯示質量劣化。此外,每個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3B穿過像素電極22的中央區域進行延伸。因此,與在兩個相鄰的像素電極22之間布置狹縫的實施例相比較,可以執行適于VA模式液晶顯示器的定向控制。現在參考根據圖23至圖24B所示的比較例的構造。如圖23所示,該比較例具有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 均位于相鄰的兩個像素電極22之間的構造。圖24A和
9圖24B示出了當液晶層6基于雙域配向VA模式驅動并且當采用圖23中所示的電極構造時、液晶分子61的定向狀態。圖24A示出了當在像素電極22和驅動電極33之間不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61的定向狀態,這對應于黑色顯示狀態。圖24B示出了當在像素電極22和驅動電極33之間存在電勢差的狀態下、液晶分子61的定向狀態,這對應于白色顯示狀態或中間狀態(半色調顯示)。圖24B還示出了在施加電壓的狀態下的電場(電力線)E的狀態。圖23所示的構造建立了一個結構,其中,如圖24A和圖24B所示,像素電極22的狹縫的位置和驅動電極33的狹縫的位置相對于彼此而垂直對稱。因此,液晶分子 61的定向在如圖24B所示施加電壓時未被限定,從而導致了諸如定向缺陷和響應速度降低的缺點。相反,第一實施方式具有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 均位于像素電極22的中央的構造,即,每個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3B穿過像素電極22的中央區域進行延伸。因此,第一實施方式能夠避免諸如定向缺陷的不利,并且有效地操作或定向液晶分子 61。(第二實施方式)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應當注意,與如上所述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均由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并且將不再進行詳細描述。圖15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33的構造。第二實施方式具有在其中未設置電極內狹縫33A的構造,并且電極間狹縫3 針對在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的每條像素線均位于像素電極22的中央中,S卩,電極間狹縫33B穿過每個像素電極22的中央區域進行延伸。每個驅動電極33在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寬度具有對應于單個像素電極22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的尺寸。作為一個實施例,將描述當驅動電極33和像素電極22具有如圖15所示的構造時、驅動信號Vcom和掃描信號的信號施加定時。在圖15所示的實施例中,對應于第N驅動電極33和第(N+1)驅動電極33之間的電極間狹縫33B的水平像素線被定義為第η水平像素線,并且對應于第(Ν+1)驅動電極33和第(Ν+2)驅動電極33之間的電極間狹縫33Β的水平像素線被定義為第(n+1)水平像素線。柵驅動器45為第η水平像素線、第(n+1)水平像素線、第(n+2)水平像素線順次地施加掃描信號。參考圖16,(A)、(B)和(C)分別示出了施加至如圖15所示的第N驅動電極33、第 (N+1)驅動電極33和第(N+2)驅動電極33的驅動信號Vcom的定時的實例。在圖16中, (D)和(E)分別示出了施加至第η水平像素線和第(n+1)水平像素線的掃描信號的定時的實例。在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當掃描信號從柵驅動器45被施加至位于與單個電極間狹縫3 相對應的區域中的像素線時,如圖2所示的驅動電極驅動器43將驅動信號Vcom施加至(例如,同時)與該單個電極間狹縫3 相鄰的兩個(一對)驅動電極 33。在圖15所示的實施例中,如圖16的(A)、⑶和⑶所示,當掃描信號被施加至第η水平像素線時,驅動信號Vcom被施加至(例如,同時)第N驅動電極33和第(Ν+1)驅動電極 33。同樣地,如圖16的(B)、(C)和(E)所示,當掃描信號被施加至第(n+1)水平像素線時, 驅動信號Vcom被施加至(例如,同時)第(N+1)驅動電極33和第(N+幻驅動電極33。(第三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應當注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第一實施方式或第二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均由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并且將不再進行詳細描述。就電極內狹縫33A的構造(狹縫形狀)而言,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部分地不同于圖5中所示的根據以上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驅動電極33的構造。圖17 示出了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驅動電極33的構造。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電極內狹縫33A 被設置為沿第一方向(水平方向)連續地延伸。相反,在該實施方式中,如圖17所示,電極內狹縫33A在第一方向上是不連續的,并且部分地形成不連續區域33C,以間斷地提供狹縫。不連續區域33C沿第一方向在兩個像素電極22之間的位置處形成,即,每個電極內狹縫33A均被構造為沿第一方向在兩個像素電極22之間的區域中不連續。與提供連續電極內狹縫33A的情況相比,提供不連續區域33C能夠降低驅動電極33的電阻。(第四實施方式)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應當注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均由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并且將不再進行詳細描述。如上所述的第一實施方式采用了雙域配向VA模式,而第四實施方式采用了四域配向的VA模式。該四域配向VA模式具有單個像素或單個子像素被分成四個區域的構造, 其操作為使得液晶分子的定向狀態在四個區域中彼此不相同。圖1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像素電極22的構造和驅動電極33的構造。圖19示出了其詳細的構造,圖20示出了圖19中所示的構造經放大的一部分。圖19 和圖20針對驅動電極33的構造僅示出了狹縫部分(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3B)的構造。另外,在圖19和圖20中還示出了每個像素電極22被設置在子像素單元中的構造。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如圖18至圖20所示,電極內狹縫33A不僅在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而且在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設置在像素電極22的中央部分處。因此,電極內狹縫33A在單個像素電極22(子像素)的中央部分中呈交叉狀。根據如上所述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裝置能夠有效地操作或配向四域中的液晶分子61。(第五實施方式)下文中,將描述根據本技術第五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應當注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第一實施方式至第四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均由相同的參考標號來表示,并且將不再進行詳細描述。第五實施方式采用了如上所述的第四實施方式中那樣的四域配向VA模式。圖21示出了根據第五實施方式的像素電極22的構造和驅動電極33的構造。圖 21示出了其詳細的構造,圖22示出了圖21中所示的構造經放大的一部分。圖21和圖22 針對驅動電極33的構造僅示出了狹縫部分(電極內狹縫33A和電極間狹縫33B)的構造。 此外,在圖21和圖22中還示出了每個像素電極22被設置在子像素單元中的構造。如以上參考圖19和圖20所描述的第四實施方式那樣,在第五實施方式中,電極內狹縫33A不僅在第一方向(水平方向)上而且在第二方向(垂直方向)上設置在像素電極 22的中央部分中。因此,電極內狹縫33A在單個像素電極22 (子像素)的中央部分中呈交叉狀。根據如上所述的第五實施方式的配置能夠有效地操作或定向四域中的液晶分子61。
此外,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如圖22所示,微細的像素電極狹縫22B被設置在像素電極22中。提供微細的像素電極狹縫22B能夠更精確地在理想定向中執行對液晶分子61的定向控制。本發明包含于2010年8月M日向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本優先專利申請JP 2010-187176所涉及的主題,其全部內容結合于此作為參考。盡管已經根據示例性實施方式描述了本技術,但其并不限于此。應該理解,在不背離如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技術的范圍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所述實施方式中進行各種改變。權利要求中的限制主要基于權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語言來理解,并且不限于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例,或者在該申請的中間程序期間,這些實例應被理解為非排他性的。例如,在該發明中,術語“優選地”、“優選的”等均不是排他的,而是意指“優選地”但不限于此。 術語第一、第二等不代表任何順序或重要性,而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來區分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另外,不管這些元件或組件是否在所附權利要求中明確引用,本發明中的元件或組件不是旨在奉獻于公眾。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多個驅動電極,以大于有效顯示區域的長度的長度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其間具有電極間狹縫,每個所述驅動電極均被提供有驅動信號;以及多個像素電極,面向所述驅動電極,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以矩陣形式布置,每個所述像素電極均被提供有圖像信號,其中,所述電極間狹縫穿過每個所述像素電極的中央區域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每個所述驅動電極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相當于兩個以上的所述像素電極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每個所述驅動電極均具有至少在所述有效顯示區域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以及每個所述電極內狹縫和所述電極間狹縫均穿過屬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像素線的像素電極的中央區域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柵驅動器,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像素線中的所述像素電極被提供有掃描信號;以及驅動電極驅動器,使所述驅動電極被提供有所述驅動信號,其中, 當來自所述柵驅動器的所述掃描信號被施加至位于與所述電極間狹縫相對應的區域中的第一像素線時,所述驅動電極驅動器將所述驅動信號施加至彼此相鄰且其間具有所述電極間狹縫的一對驅動電極,而當所述掃描信號被施加至位于除對應于所述電極間狹縫的區域以外的區域中的第二像素線時,所述驅動電極驅動器將所述驅動信號施加至對應于所述第二像素線的單個驅動電極。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每個所述電極內狹縫均被構造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像素電極之間的區域中不連續。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在每個所述像素電極的中央中設置有第二電極內狹縫,以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每個所述驅動電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寬度相當于每個所述像素電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所述電極間狹縫穿過屬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像素線的每個所述像素電極的中央區域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柵驅動器,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像素線中的所述像素電極被提供有掃描信號;以及驅動電極驅動器,使所述驅動電極被提供有所述驅動信號,其中, 當來自所述柵驅動器的所述掃描信號被施加至位于與所述電極間狹縫相對應的區域中的像素線時,所述驅動電極驅動器將所述驅動信號施加至與所述電極間狹縫相鄰的一對驅動電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像素基板,具有所述像素電極、圖像信號配線以及驅動信號配線,所述圖像信號配線為所述像素電極提供所述圖像信號,并且所述驅動信號配線為所述驅動電極提供所述驅動信對向基板,面向所述像素基板而布置并且具有所述驅動電極;以及接觸部,設置在所述像素基板與所述對向基板之間的位置處并在所述有效顯示區域的外部,所述接觸部使所述驅動電極與所述驅動信號配線導通。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每個所述驅動電極均具有兩個以上電極內狹縫,以及第一間隔和第二間隔中的一個或兩個具有約500微米以下的尺寸,所述第一間隔表示相鄰的所述電極內狹縫之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離,所述第二間隔表示彼此相鄰的所述電極內狹縫和所述電極間狹縫之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間隔和所述第二間隔中的一個或兩個具有約300微米以下的尺寸。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布置在所述驅動電極和所述像素電極之間的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層。
12.—種顯示裝置,包括多個驅動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其間具有電極間狹縫;以及多個像素電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以矩陣形式布置,其中,每個所述驅動電極均具有一個或多個電極內狹縫,并且所述像素電極的中央位于所述電極間狹縫或所述電極內狹縫中。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柵驅動器,使所述像素電極被提供有掃描信號;以及驅動電極驅動器,使所述驅動電極被提供有驅動信號,其中,當來自所述柵驅動器的所述掃描信號被施加至位于與所述電極間狹縫相對應的區域中的像素線時,所述驅動電極驅動器將所述驅動信號施加至與所述電極間狹縫相鄰的一對驅動電極。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多個驅動電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布置,其間具有電極間狹縫;以及多個像素電極,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以矩陣形式布置。每個驅動電極均具有一個以上的電極內狹縫,并且像素電極的中央位于電極間狹縫或電極內狹縫中。
文檔編號G02F1/133GK102375274SQ20111023690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明者坂井榮治, 池田雅延, 石崎剛司, 野口幸治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