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電光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794898閱讀:15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光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光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已知若對使微粒分散于液體中而得到的分散液作用電場,則微粒通過庫侖力分散移動(泳動)。將該現象稱為電泳。近年,利用該電泳顯示所期望的信息(圖像)的電泳顯示裝置作為新的顯示裝置而受到關注。電泳顯示裝置具備下述特點在停止了電壓的施加的狀態下具有顯示存儲性和/或具有廣視角性以及可以以低功耗實現高對比度的顯示等。另外,電泳顯示裝置,由于是非發光型設備,所以與陰極射線管這樣的發光型的顯示設備比較,還具有有益于眼睛的特點。已知在這樣的電泳顯示裝置中,將一對基板間劃分為由間隔壁形成的多個空間(以下也稱為單元),在各單元內封裝上述分散液(專利文獻 1、2)。將該結構也稱為間隔壁型。[專利文獻1]特開2008-107484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4-04773號公報間隔壁型的電泳顯示裝置,通過對形成于具有像素電極的元件基板上的間隔壁的單元內供給分散液,之后在該元件基板上粘貼具有對置電極的對置基板而得到。有時在將基板彼此粘貼時使用粘接劑,但該粘接劑會向外側漏出等而需要后處理,會花費勞力和時間。此外,有時會由于粘接劑混入于分散液,而呈現不出期望的泳動行為。另外,在將供給于間隔壁的單元內的分散液使用封裝膜封裝、之后使用粘接劑將基板彼此粘貼的情況下,會產生下述問題封裝膜會因層壓時的加熱溫度而溶解、因封裝膜溶解而分散液浸透于封裝膜從而降低封裝性能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使基板彼此的粘貼時的制造效率提高并且可靠性高的電光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本發明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基板,其具有第1電極;光透射性的第2基板,其具有光透射性的第2電極;電泳層,其夾持于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具有液狀的電光材料、將前述電光材料分割到多個收置部的間隔壁和以封裝前述電光材料的方式配置于前述間隔壁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光透射性的封裝膜;以及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其配置于前述封裝膜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且具有光透射性。據此,由于經由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將電泳層與第2基板粘貼,所以能夠通過利用了熱的簡便的制造方法迅速地使間隔壁及電泳層與對置基板粘接。此外,加熱熔融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在封裝膜與第2基板(第2電極)之間無間隙地形成,由于也具有導電性,所以能夠切實地獲得第2電極與電泳層的電導通。
此外,由于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具有光透射性,所以能夠將第2基板側設為顯示面側(觀看側)。此外,也可以構成為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在80°C 100°C的范圍內軟化。據此,由于是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在上述溫度范圍內這樣比較低的溫度(比封裝膜的溶解溫度低的溫度)下軟化的構成,所以能夠防止在經由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將電泳層與對置基板粘貼時封裝膜溶解的現象。此外,能夠防止由于封裝膜溶解而分散液浸透于封裝膜從而封裝性能減弱的現象。此外,能夠防止液狀的電泳層蒸發的現象。此外,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的電阻在厚度方向優選小于等于1000Ω,進一步優選小于等于500 Ω。據此,能夠經由在膜厚方向具有導電性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獲得電泳層與第2電極的導通。此外,也可以構成為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具有Iym 50 μ m的范圍內的膜厚。據此,在比上述范圍厚的情況下,難以獲得與第1基板側及第2電極的電導通,但是如果是上述范圍內的膜厚,則能夠切實地獲得第1基板側與第2電極的電導通。由此,在制造時能夠容易地進行將導電粘接膜粘貼于第2基板的工作。此外,也可以構成為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包含將導電材料混合于粘合劑樹脂而成的材料。 據此,對熱熔性導電粘接膜,除了粘接性之外,還能夠賦予導電性。此外,也可以構成為前述導電材料的含有量為5 50重量%。據此,能夠維持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的良好的粘接性并且賦予導電性。本發明的電光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準備具有在一面側開口的多個空間的間隔壁,對該間隔壁的前述空間內供給液狀的電光材料,在前述空間內形成有前述電光材料的前述間隔壁的前述開口側形成封裝膜,由此形成電泳層的工序;將具有像素電極的第 1基板與前述電泳層粘貼的工序;以及在前述間隔壁的前述開口側經由加熱熔融了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粘貼具有第2電極的第2基板的工序。據此,由于經由加熱熔融了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將電泳層與具有第2電極的第2 基板粘貼,所以能夠通過利用了熱的簡便的制造方法迅速地使它們粘接。此外,加熱熔融了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通過在電泳層與第2電極之間消除間隙地擴展,能夠切實地獲得第1 基板與第2基板的電導通。此外,也可以形成為下述方法前述粘貼工序中的層壓溫度處于80°C 100°C的范圍內。若層壓溫度高則有時封裝膜會溶解、電光材料會蒸發。因此,通過使用在上述溫度范圍這樣比較低的溫度下熔融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 能夠防止在層壓時封裝膜溶解、電光材料蒸發的現象。此外,也可以形成為下述方法包括在前述第2電極的與前述第2基板相反側的表面上供給膜狀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的工序。據此,通過膜狀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可以實現向第2基板上的穩定的供給。由于不會如液體狀態的粘接劑那樣在粘貼后向外側溢出,所以作業容易。此外,也可以形成為下述方法包括在前述空間內形成有前述電泳層的前述間隔壁的開口側形成封裝膜的工序。據此,能夠將電泳層封裝于空間內。此外,由于能夠防止電泳層與第2電極直接接觸,所以例如能夠防止第2電極由于與構成電泳層的分散介質的接觸而腐蝕的現象。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電光顯示裝置的一例的電泳顯示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剖面圖。圖2(a)、(b)是表示單元矩陣的結構的俯視圖。圖3是對置基板側的制造工序圖。圖4是元件基板側的制造工序圖。圖5是元件基板側的制造工序圖。圖6是表示電泳層的液面高度與等待時間的關系的圖。符號說明5...封裝膜;14...間隔壁;21...分散介質(電光材料);26...電泳微粒(電光材料);28...金屬填充物(導電材料);30...第1基板;32...分散液(電光材料); 31...第2基板;35...像素電極(第1電極);37...對置電極(第2電極);38...熱熔性導電粘接膜;100...電泳顯示裝置(電光顯示裝置);320...電泳層(電光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關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所使用的各附圖中,為了使各部件成為可以識別的大小,適宜改變各部件的比例尺。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電光顯示裝置的一例的電泳顯示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剖面圖。如圖1以及圖2所示,電泳顯示裝置(電光顯示裝置)100,在包含第1基板30以及像素電極(第1電極)35的元件基板300與包含第2基板31以及對置電極(第2電極)37 的對置基板310之間夾持電泳層(電光層)320而形成。在第1基板30上,按每像素設置有像素晶體管(例如TFT (省略圖示))、像素電極 35以及單元矩陣4。像素晶體管,經由布線分別連接于像素電極35,通過使該像素晶體管導通、截止, 能夠對像素電極35選擇性地施加電壓。像素電極35包含厚度50nm的ΙΤ0,但并不限定于此。對于第1基板30,使用包含聚碳酸酯(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絕緣性的樹脂材料的基板(即樹脂基板)或玻璃基板,具有0. 5nm的厚度。另外,在對電泳顯示裝置100賦予可撓性的情況下,選擇具有可撓性的樹脂基板。 另外,像素電極35以及第1基板30,由于不是觀看側,所以不需要一定使用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而也可以使用非光透射性的材料。像素電極35,形成于元件基板300的與電泳層320相對向的一側的面。另外,對置電極37,形成于對置基板310(圖1)的與電泳層320相對向的一側的面。像素電極35,例如是按每像素形成的電極,對置電極37是例如遍及多個像素共同地形成的電極。這樣的像素電極35和對置電極37,包含例如鋁(Al)等缺乏光透射性的(不透明的)導電膜或例如氧化銦錫(ITO)等具有光透射性的導電膜。另外,在第1基板30是透明基板、像素電極35包含ITO等的情況下,能夠從元件基板300側識別顯示于畫面的字符、圖像等。或者,在第2基板31是透明的基板、對置電極 37包含ITO等的情況下,能夠從對置基板310側識別顯示于畫面的字符、圖像等。電泳層320具有單元矩陣4、分散液32 (電光材料)和封裝膜5,所述分散液32 具有多個電泳微粒(電光材料)26和使這些電泳微粒沈分散的分散介質21 (電光材料)。 在此,電泳微粒沈是例如顏料微粒、樹脂微粒或它們的復合微粒。作為組成顏料微粒的顏料,例如有苯胺黑、碳黑等黑色顏料,氧化鈦、氧化銻等白色顏料等。另外,作為組成樹脂微粒的樹脂材料,例如有丙烯酸系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尿素樹脂、環氧系樹脂、聚苯乙烯、聚酯等。作為復合微粒,例如有使顏料微粒的表面由樹脂材料和/或其他顏料被覆而成的物質、使樹脂微粒的表面由顏料被覆而成的物質、包含將顏料和樹脂微粒以適當的組分比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的微粒等。包含這各種材料的電泳微粒沈例如以帶正電或帶負電的狀態分散于分散介質中。分散介質21,例如是親油性的烴系的溶劑,例如包含7 ^ y八一(注冊商標)。即, 分散介質 21,例如是包含了 ^ 乂 "一 E、了 ^ 乂 "一 G、了 ^ 乂 "一 H、了 ^ 乂 "一 L、了 ^ 乂 〃一 M之中的任一種的液體,或者是將它們之中的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液體,或者是將它們之中的任一種以上的物質與其他種類的烴系溶劑混合而成的液體。或者,分散介質21,也可以例如是戊烷、己烷、辛烷等脂肪族烴類;環己胺、甲基環己胺等脂環式烴類;苯、甲苯、二甲苯、己基苯、庚基苯、辛基苯、壬基苯、癸基苯、十一烷基苯、十二烷基苯、十三烷基苯、十四烷基苯這樣的具有長鏈烷基的苯類(烷基苯衍生物)等芳香族烴類;卩比啶、吡嗪、呋喃、吡咯、噻吩、甲基吡咯烷酮等芳香族雜環類;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甲酸乙酯等單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甲酮、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異丙基酮、環己酮等酮類;乙腈、丙腈、丙烯腈等腈類;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類、羧酸鹽或其他的各種油類等,能夠單獨使用或者作為混合物使用以上物質。單元矩陣4,在第1基板30 (元件基板300)上形成多個空間(即收置部),并且在各單元(收置部)15內收置作為電泳材料的分散液32。單元矩陣4,例如包括片狀(板狀)的部件,該片狀(板狀)的部件具有板狀的基部13和配置于基部13上的格子狀的間隔壁14。基部13,構成單元矩陣4的底部,且與在一面上配置的間隔壁14 一體地形成。對于基部13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是數 “ μ m” 數十“ μ m”左右的膜。另外,間隔壁14,形成單元矩陣4的側壁,將作為電泳材料的分散液32分割收置在多個收置部(單元15)內。通過該間隔壁14,在元件基板300上劃分為多個空間(即單元15),在這多個單元15的各個中分別填充有電泳材料。間隔壁14的俯視的形狀,例如為正方格子狀、六角格子狀或三角格子狀。圖2(a)、(b)是表示單元矩陣的結構的俯視圖。如圖2(a)所示,在間隔壁14的俯視形狀呈正方格子狀的情況下,單元15的俯視形狀成為正方形,如圖2(b)所示,在間隔壁14的俯視形狀呈正六角格子狀的情況下,單元 15的俯視形狀成為正六角形。
本實施方式的單元矩陣4其基部13與間隔壁14成為一體而形成,但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通過將單獨形成的基部13和間隔壁14固定而構成。或者也可以省略基部13,僅由間隔壁14構成單元矩陣4。在該情況下,可以將間隔壁14直接安裝于元件基板300的像素電極35側的最上層。本實施方式的單元矩陣4其基部13與間隔壁14由于一體形成所以由相同材料構成,但是在單獨形成基部13和間隔壁14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作為構成基部13的材料,可以是具有可撓性的材料、硬質的材料中的任意一種, 例如可舉出環氧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酚醛系樹脂等各種樹脂材料和/或硅石、氧化鋁、二氧化鈦等各種陶瓷材料。但是,在對電泳顯示裝置 100賦予可塑性的情況下,對基部13選擇具有可塑性的樹脂材料的部件。作為構成間隔壁14的材料,例如可舉出環氧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氨基甲酸酯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酚醛系樹脂等各種樹脂材料和/或硅石、氧化鋁、二氧化鈦等各種陶瓷材料。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構成間隔壁14的材料,優選選擇與電泳層320親和性高的材料。例如,在電泳層320具有親油性的情況下,優選使間隔壁14包含親油性的材料。 在該情況下,既可以使間隔壁14自身成為親油性的材料,也可以僅使間隔壁14的表面具有親油性。作為僅使間隔壁14的表面具有親油性的方法,例如舉例表面處理(即,使用涂敷、 物理氣相生長或化學氣相生長等方法在間隔壁14的表面形成親油性的膜的處理或粘貼親油性的膜的處理)。另外,在實施方式中,分散介質21與間隔壁14的接觸角Θ,優選處于0° < θ <20°的范圍內。如果是這樣的結構,則能夠提高分散介質21與間隔壁14的緊密附著性, 在多個單元15的各個中,容易使電泳層320的表面剖面看成為凹狀的形狀。封裝膜5是用于在各單元15中封裝(“封裝”有時也表現為“密封”)作為電泳材料的分散液32的膜,其在間隔壁14的開口側,沿著分散液32的表面以一定的膜厚形成。 如圖1所示,分散液32的表面的凹狀顯現于封裝膜5的表面。封裝膜5的膜厚為例如5 IOym左右。作為構成封裝膜5的材料,例如可舉出水溶性高分子,具體地,是包含聚乙烯醇 (也稱為PVA)、氨基酸、阿拉伯樹膠、阿拉伯橡膠、褐藻酸衍生物、白蛋白、羧甲基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凝膠、聚環氧乙烷、聚苯乙烯磺酸鹽、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苯酚、聚醋酸乙烯酯衍生物或卵磷脂之中的任一種或者它們之中的兩種以上的物質。另外,作為分散介質21的烴系的溶劑(例如7 ^、乂 〃一)以及PVA都是低價的。 因此,可以降低電泳顯示裝置100的制造成本。此外,能夠將封裝膜5形成為無色透明,能夠確保大致90%左右的光透射率。由于由封裝膜5引起的光的衰減小,所以能夠提高顯示于由封裝膜5覆蓋的畫面(即多個單元15的集合體)的字符、圖像等的識別性。此外,由于封裝膜5與分散液32的相溶性極低,所以能夠將分散液32高密閉性地封裝于單元15內。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上述的間隔壁14、分散液32和封裝膜5構成電泳層320。并且,在第2基板31上,以覆蓋其整個表面的方式設置有對置電極37。對置電極 37包含厚度IOOnm的ΙΤ0,第2基板31包括厚度0. 5 μ m的玻璃或PET基材,對置電極37 和第2基板31分別具有光透射性。
在對置電極37的表面(與第2基板31相反側的面),以覆蓋其整個表面的方式形成有光透射性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是在高分子材料(粘合劑樹脂)中含有預定量的金屬填充物(導電材料) 的膜狀的物質,其厚度適宜設定在Iym 50 μ m的范圍內。作為可用作為熱熔性材料的熱可塑性高分子,可舉出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及其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酯(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醋酸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縮丁醛、丙烯酸樹脂(例如聚丙烯酸酯以及聚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即尼龍)、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氨基甲酸酯、纖維素樹脂(即硝酸纖維素、醋酸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等)、 上述材料中的任一種的共聚物(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以及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作為透明金屬填充物觀,可舉出用下述物質進行了表面處理的玻璃珠等 氯化鋰、氯化鎂等無機鹽類;作為氯硅烷、四氯化硅的水解生成物的硅化合物;金屬氧化物粉末;氧化銦(錫);氧化錫(銻)。透明金屬填充物觀的含有量為5 ) 50 (wt% ) (重量百分比)。另外,高分子材料以及透明金屬填充物觀并不限定于上述物質。在該電泳顯示裝置100中,在多個單元15的各個中,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朝向電泳層320側成為凸狀。S卩,如圖1所示,在多個單元15的各個中,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下側(電泳層320側)的表面成為凸狀。電泳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接下來,關于上述的電泳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圖3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泳顯示裝置100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圖。圖3是對置基板側的制造工序圖。圖4(a) 圖5(b)是元件基板側的制造工序圖。如圖3(a)所示,首先,在包括樹脂基板或玻璃基板的第2基板31上的大致整面, 涂敷ITO材料而形成對置電極37。接著,如圖3(b)所示,向對置電極37的表面上的大致整面供給膜狀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該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包含粘接性膜,該粘接性膜通過使透明金屬填充物觀分散于在常溫下成為固體狀的熱可塑性高分子而成。在此,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電阻值在膜厚方向小于等于1000 Ω。更優選地,小于等于500 Ω。這樣,形成對置基板310。另外,也可以在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表面(與對置電極37相反側的外側的面)粘接剝離片。接著,如圖4(a)所示,準備具有在一面側開口的多個單元15的單元矩陣4。接著,如圖4(b)所示,對單元矩陣4的各單元15內,通過各單元15的開口部15a 供給分散液32 (具有多個電泳微粒沈和分散介質21的分散液)。另外,向各單元15內的分散液32的供給,例如,可舉出使用分配器的滴落法、噴墨法(液滴排出法)、旋涂法、浸涂法等各種涂敷法,但在這些方法中,優選使用滴落法或噴墨法。根據滴落法或噴墨法,由于能夠對各單元15(收置部)選擇地供給分散液32,所以能夠對單元15內無浪費且更切實地供給分散液32。
在對單元15內供給了分散液32之后,優選設置一定的等待時間。由此,如圖4(c) 所示,在單元15的中心部,分散液32的表面(液面)下降,基于其剖面觀看的形狀成為凹狀。在此,圖6是表示分散液32的液面高度與等待時間的關系的圖。如圖6所示,在供給于單元15內的分散液32的液面高度與供給分散液32后的等待時間之間存在相關性, 存在著隨著等待時間變長液面高度下降的傾向。另外,該液面下降的傾向,在單元15的中心部比單元15的周邊部顯著。即,存在著單元15的中心部的液面高度比單元15的周邊部的分散液32的液面高度下降得快的傾向。這是因為,在單元15的周邊部,分散液32與間隔壁14接觸而支撐分散液32的液面, 相對于此,在單元15的中心部沒有液面的支撐。此外,單元15的周邊部的分散液32的液面高度,存在著分散液32與間隔壁14的緊密附著性越高則越難以下降的傾向。因此,對于分散液32和間隔壁14,通過選擇相互親和性高的材料,能夠防止液面高度h2的下降。另外,封裝膜5的厚度,通過hi與dl (像素電極35與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之間的距離)之差而獲得。例如,在分散液32具有親油性的情況下,由親油性的材料構成間隔壁14。由此,能夠提高分散液32與間隔壁14的緊密附著性,能夠防止液面高度h2的下降(能夠使圖6的依賴于等待時間t而下降的h2的傾度變得平緩)。親油性的分散液32,例如可以通過將親油性的烴系的溶劑(作為一例為7 ^ ” 〃一)用于分散介質21而實現。或者,通過以分散介質21與間隔壁14的接觸角處于0° < θ <20°的范圍內的方式分別選擇分散介質21 和間隔壁14的材料,能夠提高它們的緊密附著性。在該情況下,也可以對分散介質21選擇親油性的溶劑,對間隔壁14選擇親油性的材料。更優選地,使分散介質21與間隔壁14的接觸角θ處于0° < θ < 10°的范圍內。這樣,通過基于圖6中所示的相關性調整等待時間的長度,并且選擇分散液32與間隔壁14的材質的組合,可以將單元15的中心部以及周邊部的分散液32的液面的高度 hi、h2設定為期望的值。即,可以使分散液32的表面所顯現的凹狀的形狀、深度等接近于期望的形態。接著,如圖4(d)所示,以將分散液32封裝于各單元15內的方式形成封裝膜5。具體地,用封裝膜5覆蓋被供給分散液32的單元矩陣4 (間隔壁14)的開口部1 側,在單元矩陣4的各單元15內封裝分散液32。封裝膜5的成膜方法,例如如下所述。將水溶性高分子溶解于例如水或親水性的液體(作為一例,為甲醇或乙醇)而形成為液狀,制作封裝液。例如,作為水溶性高分子選擇PVA,將PVA溶解于水而制作 3(wt% ) 40(wt% )(重量百分比)的封裝液。接著,將該封裝液涂敷于單元矩陣4的開口部側而形成封裝膜5。分散液32是親油性的,封裝膜5是親水性的,分散液32與封裝膜5不會混合。因此,通過在供給于單元15 內的分散液32的露出部分形成封裝膜5,能夠將分散液32高密閉性地封裝于單元15內。 此外,由于能夠防止分散液32與對置電極37直接接觸,所以能夠防止對置電極37由于與分散液32的分散介質21的接觸而腐蝕的現象。另外,在封裝液的涂敷工序中,例如使用涂刷器(7 * — ^ )17在單元矩陣4(間隔壁14)的開口部1 側的整面均勻地涂敷封裝膜5。此外,封裝液的涂敷方法,也可以用這以外的涂敷方法,例如可舉出使用了印模涂敷機(夕M 二一夕一)和/或逗點涂敷機(二 ZT 一夕一)的涂敷方法。接著,對涂敷封裝液而形成的封裝膜5,實施干燥處理而使之固化。例如,將封裝膜5放置于室溫 50 (°C )左右的溫度環境下,使其干燥固化。干燥處理的所需時間,取決于封裝膜5的厚度,例如為數分鐘到數小時左右。由于封裝膜5的膜中的PVA的濃度高,所以能夠使封裝膜5的干燥以自然干燥或比較低的溫度進行。在該干燥處理中,由于封裝膜 5中含有的水分揮發(蒸發),所以如圖5(a)所示,能夠使封裝膜5的厚度與剛剛涂敷之后比較變薄。這樣,形成電泳層320。接著,如圖5 (b)所示,準備另外形成的具有像素電極35的元件基板300和具有上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對置基板310。在此,元件基板300,在包括樹脂基板或玻璃基板的第1基板30上具備多個選擇晶體管以及像素電極35,并通過現有公知的方法制造。接著,將元件基板300和對置基板310安裝于電泳層320。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真空層壓法使對置基板310、電泳層320、元件基板300相互粘貼。首先,如圖5(b)所示,將元件基板300的具有像素電極35的一側的面安裝于單元矩陣4的基部13側的面。另外,在該安裝中,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劑(未圖示)。此外,將對置基板310的具有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一側的面安裝于單元矩陣4 的存在多個各單元15的開口部的間隔壁14(封裝膜幻側的面。此時,在使粘接于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表面的剝離片剝離后,在使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表面相對于間隔壁14 的表面接觸著的狀態下以預定的溫度80°C 100°C使之加熱熔融。于是,對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賦予流動性,使之在封裝膜5與對置電極37之間消除間隙地擴展,緊密附著于封裝膜5與對置電極37。這樣,使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通過加熱熔融而活性化,由此使電泳層 320與對置基板310瞬間粘接。之后,通過冷卻熔融了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而使之恢復為原來的固體,維持電泳層320與對置基板310的粘接狀態。這樣,使元件基板300與對置基板310經由電泳層320粘貼,獲得圖1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電泳顯示裝置100。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電泳顯示裝置100,由于利用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使電泳層320與對置基板310粘貼,所以能夠通過利用了熱的簡便的制造方法迅速地使被粘接部件彼此粘接。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供給于單元15內的分散液32的液面高度,在單元15的中央部比周邊部凹陷,封裝膜5依照該分散液32的液面形狀而形成為凹狀。因此,若使用沒有熔融的固化性粘接劑,則無法將成為凹狀的封裝膜5與對置電極37之間填埋,無法獲得對置基板310與元件基板300之間的電導通。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通過使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加熱熔融而無間隙地填埋封裝膜5與對置電極37之間,所以能夠切實地獲得對置基板310與元件基板300之間的電導通。此外,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能夠以優異的粘接力將部件彼此粘接,并且歷時變化小,耐老化性也優異。此外,由于現有使用的粘接劑為液體狀態,所以為了防止所含有的透明金屬填充物觀的沉降而需要攪拌。相對于此,由于本實施方式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不包含溶劑,所以在將電泳層 320與對置基板310粘貼后不會溢出剩余溶劑,不必除去溶劑。因此,在制造時僅簡單地使各部件彼此粘貼即可,不需要特別的處理。此外,在使用了液狀的粘接劑的情況下,粘接劑本身或粘接劑的溶劑有時會溶解封裝膜5。若溶解了的封裝膜5向分散液32內混入,則有可能對電泳微粒沈的電泳產生影響,并且也有可能在與對置電極37之間混入氣泡。相對于此,由于本實施方式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不包含溶劑,所以沒有使封裝膜5溶解的擔憂,因此可以獲得電泳微粒沈的期望的電泳并且防止氣泡的混入而切實地獲得與元件基板300側的電導通。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是膜狀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所以處理容易,可以實現向對置基板310上的穩定的供給。此外,由于是膜狀,所以膜中的透明金屬填充物觀的分散性也均勻。此外,由于在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內混合有很多透明金屬填充物觀,所以可獲得與對置電極37的電導通。此外,由于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包含具有光透射性的材料,所以能夠將粘貼側 (對置基板310側)設為顯示面。實施例1以下示出實施例1的電泳顯示裝置的結構。·熱熔性材料聚醋酸乙烯酯(熔點100°C ) 金屬填充材料氧化錫·熱熔性導電性粘接膜的厚度10μπι·對置基板在聚酯膜(PET)上蒸鍍氧化銦錫(ITO)而成的透明導電性膜(東麗 NXC1) 層壓溫度80°C 供給壓力0.4MPa實施例2接著,示出實施例2的電泳顯示裝置的結構。·熱熔性材料聚氨酯(熔點90°C ) 金屬填充材料氯化鎂·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厚度10 μ m·對置基板在聚酯膜(PET)上蒸鍍氧化銦錫(ITO)而成的透明導電性膜(東麗 NXC1)·層壓溫度85°C (也可以與實施例1相同) 供給壓力0.4MPa接著,示出作為比較例的電泳顯示裝置的結構。比較例1
·熱熔性材料丙烯酸酯系UV固化劑(熔點170°C )—溶解封裝膜5。比較例2·熱熔性材料環氧系粘接劑(熔點150°C )—溶解封裝膜5。比較例3·無熱熔性材料一在封裝膜5與對置電極37之間產生間隙而不工作。根據以上的結果,通過對熱熔性材料使用可以低溫熔融的聚醋酸乙烯酯和/或聚氨酯等,能夠防止封裝膜5的熔融而獲得良好的粘接性。另一方面,若對熱熔性材料使用相對于上述材料在相對高溫下熔融的丙烯酸酯系 UV粘接劑和/或環氧系粘接劑,則由于封裝膜5會溶解,有可能對分散液32產生影響,所以不理想。此外,在高溫層壓的情況下,作為電泳材料的分散液32也有可能蒸發。因此,優選使用在上述實施例1及2中所示的在低溫下熔融的熱熔性材料。以上參照附圖關于本發明所涉及的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當然本發明并不限定于這樣的例子。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技術方案所記載的技術思想的范疇內,可想到各種變形例或修改例,這些例子當然也屬于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例如,熱熔性導電粘接膜38的膜厚設定為在將對置基板與單元矩陣(電泳層320) 粘貼時能夠填埋沿著分散液32的液面形狀形成為凹狀的封裝膜5與對置電極37之間的厚度。但是,由于若形成得過厚則難以獲得與對置電極37的導電性,所以如上所述,在1 μ m 50 μ m的范圍內設定,優選在ΙΟμπι 20μπι的范圍內設定。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電光顯示裝置舉出電泳顯示裝置為例進行了說明, 但只要是具備電光層的電光顯示裝置,就可以應用本發明。例如,對于具備TNC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STN (Super TN,超TN)液晶顯示器、鐵電液晶顯示器、膽甾相液晶顯示器、色粉顯示器、扭轉球7卜#一> )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的電光裝置,也能夠應用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基板,其具有第1電極;光透射性的第2基板,其具有光透射性的第2電極;電泳層,其夾持于前述第1基板與前述第2基板之間,具有液狀的電光物質、將前述電光物質收置于多個收置部的間隔壁和以封裝前述電光物質的方式配置于前述間隔壁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的光透射性的封裝膜;以及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其配置于前述封裝膜與前述第2電極之間且具有光透射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在 80°C 100°C的范圍內軟化。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的電阻在厚度方向小于等于1000 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的電阻在厚度方向小于等于500 Ω。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具有1 μ m 50 μ m的范圍內的膜厚。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包含將導電材料混合于粘合劑樹脂而成的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導電材料的含有量為5 50重量%。
8.一種電光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準備具有在一面側開口的多個空間的間隔壁,對該間隔壁的前述空間內供給液狀的電光材料,在前述空間內形成有前述電光材料的前述間隔壁的前述開口側形成封裝膜,由此形成電泳層的工序;將具有像素電極的第1基板與前述電泳層粘貼的工序;以及在前述間隔壁的前述開口側經由加熱熔融了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粘貼具有第2電極的第2基板的工序。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粘貼工序中的層壓溫度處于80°C 100°C的范圍內。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電光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述第2電極的與前述第2基板相反側的表面上供給膜狀的熱熔性導電粘接膜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光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作為本發明的電光顯示裝置的電泳顯示裝置具備第1基板,其具有像素電極;光透射性的第2基板,其具有光透射性的對置電極;電泳層,其夾持于第1基板與第2基板之間,具有液狀的分散液、將分散液(32)分割于多個收置部的間隔壁和以封裝分散液的方式配置于間隔壁與對置電極之間的光透射性的封裝膜;以及熱熔性導電粘接膜,其配置于封裝膜與對置電極之間且具有光透射性。
文檔編號G02F1/167GK102402093SQ20111027093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4日
發明者下神耕造, 小松晴信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