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快速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光纖接續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纖快速連接器,又稱光纖現場組裝冷接頭。
背景技術:
通信終端是光纖與通信設備連接時方便于操作和安全的處理材料,傳統的通信終端都是采用施工機器(光纖熔接機)進行熔接(通信中也稱熱接),這樣的處理方法需要購買昂貴的施工工具,并且需要大量的輔助材料對接頭進行保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完成。現有的冷接方法雖然在人力物力上減少不少,但其原理決定了它的回損和插損 (施工后6個月后)嚴重超標,特別是回損滿足不了國家通信三網合一的45dB以上的要求。 并且需要專業施工工具。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冷接方式回損和插損不合格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回損和插損更小的光纖快速連接器。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纖快速連接器,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下夾片與上夾片,以及套裝所述上下夾片的外殼部件;在所述下夾片的上表面設置有一 V型槽;在所述V型槽中安裝有一裸光纖。所述光纖快速連接器,所述裸光纖為G657A光纖。所述光纖快速連接器,所述外殼部件包括陶瓷芯、滑筒、夾板收緊套筒、皮線光纜連接部件、SC型外框套、以及鱷魚嘴收緊套筒;所述陶瓷芯位于所述上下夾片左側,套裝在所述裸光纖的左端部分;所述滑筒套裝在所述上下夾片的中部;所述夾板收緊套筒套裝在所述上下夾片、陶瓷芯、滑筒外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與所述夾板收緊套筒扣接在一起;所述SC型外框套與鱷魚嘴收緊套筒套裝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和所述夾板收緊套筒外部。所述光纖快速連接器,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設置有鱷魚齒。所述光纖快速連接器,所述鱷魚齒的數目為上下各四顆。 本實用新型采用V型槽結構減小插損,在下夾片上設置V型槽結構,裸光纖安裝在其中,光纖不會偏向某個方向,從而使得和外部來的光纖在同一軸向上,達到最小的連接衰耗。即使在生產過程中有點偏差,也不會影響光纖的對接質量,通過V型槽結構,上下夾片擠壓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預埋裸光纖減小回損,光連接點要達到高的回損是要經過特殊處理的,本適用新型因為采用了預埋的方法,可通過在工廠車間生產跳線時實現回損的這一成熟技術來提高連接處的回損,從而達到國家的標準。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連接光纖成本更低,回損和插損更小。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夾片結構示意圖;[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下夾片結構示意圖;[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帶裸光纖的陶瓷芯結構示意圖;[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滑筒結構示意圖;[0020]圖6為上下夾片、陶瓷芯、以及話筒的組合結構示意I[0021]圖7為圖6的A-A向截面圖;[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夾板收緊套筒結構示意圖;[0023]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皮線光纜連接部件結構示意圖[0024]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魚等魚嘴收緊套筒結構示意圖;[0025]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SC型外框套結構示意圖;[0026]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0027]圖中[0028]1、下夾片11、V型槽[0029]12、陶瓷筒2、上夾片[0030]21、連接圓筒3、裸光纖[0031]4、陶瓷芯5、滑筒[0032]6、夾板收緊套筒61、連接卡孔[0033]7、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1、鱷魚齒[0034]72、連接卡子8、鱷魚嘴收緊套筒[0035]9、SC型外框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光纖快速連接器,包括下夾片1、上夾片2、裸光纖3、陶瓷芯4、滑筒5、夾板收緊套筒6、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鱷魚嘴收緊套筒8、SC型外框套9,以上各個部件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如圖2、圖3、圖4、圖5、圖8、圖9、圖10、圖11所示; 其中,如圖3與圖7所示,在下夾片1的上表面設置有V型槽11,下夾片1與上夾片扣合在一起,裸光纖3位于V型槽11中;如圖4所示,陶瓷芯4位于所述上下夾片(1、2)左側,套裝在裸光纖3的左端部分;如圖6所示,下夾片1與上夾片2扣合在一起,通過上夾片2的連接圓筒21將二者組裝在一起,陶瓷芯4插入到下夾片的陶瓷筒12中,滑筒5套裝在所述上下夾片(1、幻的中部;如圖1所示,夾板收緊套筒6套裝在所述上下夾片(1、2)、陶瓷芯 4、滑筒5外部;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與所述夾板收緊套筒6扣接在一起,具體是通過連接卡孔61與連接卡子72扣接在一起;如圖1與圖12所示,SC型外框套9與鱷魚嘴收緊套筒8 套裝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和所述夾板收緊套筒6外部。如圖1與圖9所示,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設置有鱷魚齒71,所述鱷魚齒71 的數目為上下各四顆。現有光纖連接器的光纖安裝在一員筒中,安裝光纖的結構為圓筒式,要求精度很高,如果在生產過程中有點偏差就會很大的影響光纖的對接質量,本實用新型V型槽原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算是生產加工過程中有點偏差也可以通過上下夾片的擠壓達到最佳效果。現有的光纖連接器采用的直通式,就是直接光纖升到陶瓷面的頂端,這樣的話如果溫度降低光纖會往回縮一點,這樣的話衰耗將突然加大,并且直通的處理方法回損一般都小于40dB,無法滿足三網合一中(回損45dB以上)廣播電視信號測傳輸。本實用新型的預埋光纖結構在陶瓷中預埋根光纖,和陶瓷合成一體,當后面的光纖與遇埋的光纖接觸后尾端產生個小彎曲,溫度變化時彎曲會有變化但前端結合會非常好,別此處理方法的回損一般在50dB以上,完全滿足三網合一的要求。而國外采用金屬彈片原理,此原理是產品只能使用一次。現有的光纖連接器的組裝使用的是銅環或者金屬卡子的壓接方法,這樣處理如果一次沒有壓好這個器件就報廢掉,并且不能重復適用,本實用新型采用鱷魚牙型結構和固定纜旋鈕相結合,通過旋鈕壓緊鱷魚牙型結構產生最大摩擦來抵達國家對本產品30N的拉力要求,并且還里可以重復使用,在本產品適用光纜方面,因為本適用新型采用了 4片鱷魚齒的方法,所以可以適合任何最大直徑為3. 2MM的任何形狀的光纜,而早期的產品只適合 3. OMM皮線纜和圓纜。現有的光纖連接器采用的向下壓緊的處理方法,不能重復使用,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滑筒處理,通過滑筒的前后滑動,半徑由大到小來擠壓,可實現重復使用的效果。現有的光纖連接器采用的是G652光纖,G652光纖存在抗彎曲弱,抗壓力弱的弱點,本實用新型采用抗彎曲強、抗壓力強的G657A光纖解決了這樣的問題。產品在安裝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復雜環境,并且安裝后要長期穩定的工作,所以本實用新型采用特殊的油膏涂布與下夾片上,,使本產品達到-60-80°C的溫度和在此溫度下的阻水功能。本實用新型使用夾板收緊套筒和內部結構聯合的特點實現了陶瓷頭APC、UPC和外部結構FC、SC、ST、LC等的接頭方法的容易變化;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時候考慮到多種結構的兼容性,所以此結構都可以放進FC、SC、ST、LC等結構的腔體中,采用的是通信用標準陶瓷結構,可以實現APC、UPC的轉化。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
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光纖快速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下夾片(1)與上夾片O),以及套裝所述上下夾片(1、幻的外殼部件;在所述下夾片(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 V型槽(11); 在所述V型槽中安裝有一裸光纖(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快速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裸光纖C3)為G657A光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快速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部件包括陶瓷芯(4)、滑筒( 、夾板收緊套筒(6)、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鱷魚嘴收緊套筒(8)、以及SC型外框套(9);所述陶瓷芯(4)位于所述上下夾片(1、幻左側,套裝在所述裸光纖(3)的左端部分; 所述滑筒( 套裝在所述上下夾片(1、幻的中部;所述夾板收緊套筒(6)套裝在所述上下夾片(1、2)、陶瓷芯、滑筒( 外部; 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與所述夾板收緊套筒(6)扣接在一起; 所述SC型外框套(9)與鱷魚嘴收緊套筒(8)套裝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和所述夾板收緊套筒(6)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快速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皮線光纜連接部件(7)設置有鱷魚齒(7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快速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鱷魚齒(71)的數目為上下各四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光纖接續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纖快速連接器。它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下夾片與上夾片,以及套裝所述上下夾片的外殼部件;在所述下夾片的上表面設置有一V型槽;在所述V型槽中安裝有一裸光纖。本實用新型采用V型槽結構減小插損,通過預埋裸光纖減小回損。采用本實用新型連接光纖成本更低,回損和插損更小。
文檔編號G02B6/36GK201955497SQ20112001359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4日
發明者王志剛 申請人:武漢雷特爾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