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被構造成連接到光纖端部的光纖連接器。
背景技術:
例如,在JP-A2001-249251中公開了能夠在不使用粘合劑的情況下保持光纖的光纖連接器,該專利文獻的內容在此并入本文供參考。如圖19和20所示,JP-A2001-249251中的光纖連接器包括具有前端和后端的套圈、具有前端和后端的光纖保持構件、環形構件、彈簧構件、中空形保持構件和殼體。光纖保持構件的前端在初始狀態下打開。光纖如下所述由光纖連接器保持。首先,環形構件和彈簧構件從光纖保持構件的后端連接在光纖保持構件的外表面上。接著,光纖保持構件與環形構件和彈黃構件一起插入到中空形保持構件中。然后,光纖從光纖保持構件的后端插入到光纖保持構件中,從而穿過光纖保持構件。通過光纖保持構件的光纖從套圈的后端插入。插入的光纖穿過套圈以從套圈的前端突出。接著,殼體從套圈的前端向后移動以覆蓋套圈。移動的殼體和中空形保持構件互相配合,以便將光纖保持構件、環形構件和彈簧構件容納在該殼體和中空形保持構件中。容納的彈簧構件推動環形構件,使得環形構件向前壓靠。因此,光纖保持構件的前端閉合。光纖保持構件的閉合前端收緊光纖,使得光纖由光纖保持構件保持。如上所述,JP-A2001-249251的光纖連接器具有在聚焦在光纖的保持時能夠容易操作的結構。然而,在裝配光纖連接器時必須一個接一個地裝配構件以保持光纖。因此,JP-A2001-249251的光纖連接器具有工作時間變長的問題。此外,當光纖連接器在諸如房屋建筑場所的暗處連接到光纖時,部件可能會被遺漏。JP-A2001-249251的光纖連接器還具有當裝配光纖連接器之后調換光纖時光纖連接器會被拆開的問題。
發明內容
`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光纖連接器,該光纖連接器可更容易且可靠地連接到光纖,同時即使在光纖反復調換時也不會被容易地損傷。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光纖連接器,該光纖連接器被構造成保持具有端部的光纖并可通過止動件操作。光纖連接器包括具有面對部的套圈、具有形成有止動件插入孔的側面的殼體、保持構件、具有鄰接部的維持構件、和推壓構件。套圈能夠容納光纖的端部。殼體保持套圈使得套圈可沿平行于被保持的光纖的光學軸線的光學方向移動。保持構件被容納在殼體中,以便可沿所述光學方向移動并能夠在保持構件保持光纖的保持狀態和保持構件釋放光纖的釋放狀態之間轉變。維持構件被容納在殼體中,以便可沿所述光學方向相對于所述保持構件移動。所述維持構件可位于維持構件使保持構件保持在保持狀態下的維持位置和使保持構件能夠轉變到釋放狀態的釋放位置。鄰接部在所述光學方向上面向所述套圈的面對部,使得止動件可以通過止動件插入孔沿與光學方向相交的方向插入到鄰接部和面對部之間。推壓構件朝向所述維持位置推壓所述維持構件。在止動件被插入在鄰接部和面對部之間的插入狀態下,被推壓的維持構件保持定位成在光學方向上與套圈分開由止動件的尺寸限定的預定距離的位置,同時阻擋推壓構件。可以通過研究優選實施例的以下說明和參照附圖認識本發明的目的并且更加全面地了解本發明的結構。
圖1是主要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的側面(即不形成有止動件插入孔的側面)的立體圖,其中連接器罩連接到光纖連接器;圖2是主要顯示圖1的光纖連接器的另一個側面(形成有止動件插入孔的側面)的另一個立體圖;圖3是顯示圖1的光纖連接器的沿線II1-1II截得的橫截面圖,其中圖1所示的連接器罩被拆除;
圖4是顯示圖3的光纖連接器與止動件在一起的部分分解立體圖;圖5是顯示圖4的光纖連接器的套圈的立體圖;圖6是顯示圖5的套圈的橫截面圖;圖7是顯示圖4的光纖連接器的夾具的立體圖;圖8是顯示圖4的光纖連接器的環的立體圖;圖9是顯示圖7的夾具處于連接圖8的環的狀態下的立體圖,其中環位于釋放位置,而夾具的保持部位于不保持位置;圖10是顯示圖9的夾具和環的橫截面圖;圖11是顯示圖7的夾具處于連接圖8的環的另一種狀態下的另一個立體圖,其中所述環位于維持位置,而夾具的保持部位于保持位置;圖12是顯示圖11的夾具和環的橫截面圖;圖13是顯示圖1的光纖連接器與止動件在一起的立體圖,其中連接器罩沒有連接到光纖連接器,并且止動件還沒有插入在光纖連接器的殼體中;圖14是顯示圖2的光纖連接器與止動件在一起的立體圖,其中連接器罩沒有連接到光纖連接器,并且止動件還沒有插入在殼體中;圖15是顯示圖13的光纖連接器和止動件的透視平面圖;圖16是顯示圖15的光纖連接器和止動件處于止動件的窄部被插入在光纖連接器的套圈和環(具體地,環的凸緣)之間的狀態下的透視平面圖;圖17是顯示圖15的光纖連接器和止動件處于止動件的寬部被插入在套圈和凸緣之間的狀態下的透視平面圖;圖18是顯示圖17的光纖連接器和止動件的立體圖;圖19是顯示現有光纖連接器的橫截面圖;以及圖20是顯示圖19的現有光纖連接器的用于保持光纖的構件的平面圖。雖然本發明具有各種可選的變型和可選形式,但是在附圖中以示例的方式顯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且將在這里詳細地說明該具體實施例。然而,應該理解的是附圖和對本發明的詳細說明不旨在將本發明限制到所公開的具體形式,而是相反,目的是涵蓋落入在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保護范圍內的所有修改、等效形式和可選形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到4,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10包括:殼體100,該殼體包括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前殼體110和由金屬制成的后柱130 ;套圈200 ;夾具(保持構件)300 ;環(維持構件)400;卷簧(推壓構件)500和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管(解除操作構件)600。光纖連接器10被構造成保持具有端部的光纖(未示出)。詳細地,光纖連接器10被構造成使得被保持的光纖的端部(未示出)在平行于光纖的光學軸線(未示出)的光學方向上面向前方。此外,除了光纖連接器10,光纖連接器10被構造成可通過止動件700操作。止動件700用作調換光纖(未示出)時的工具。如圖3、13和14所示,止動件700具有主體和分別從主體的相對端部延伸的兩個臂部,使得止動件700具有U狀形狀。每一個臂部(即止動件700)具有在其端部形成的窄部702和從窄部702連續延伸到主體部的寬部704。窄部702具有比寬部704更窄(即更小)的寬度。換句話說,寬部704具有比窄部702更寬(即更大)的寬度。根據本實施例的后柱130具有圓柱形形狀。詳細地,后柱130在光學方向上的相對端部上具有ill端132和后端134。后柱130具有芽過如端132和后端134之間的通孔136。如圖3所示,與后柱130相似,前殼體110在光學方向上具有前端112和后端114,并且具有芽過如端112和后端114之間的空間。換句話說,IU殼體110從如端112芽過后端114。詳細地,前殼體Iio具有形成在該前殼體中的容納空間116。容納空間116設置在前殼體110的后側(即定位后端114的一側)。容納空間116主要容納夾具300和環400。前殼體110中還設有導向部118。導向部118是具有矩形形狀的孔。導向部118比容納空間116更靠近前端112而與容納空間116相連接。導向部118具有底部(即靠近前端112的部分)。導向部118的底部與前殼體110的前側空間(即形成在前殼體110的前端112的空間)連通,以便形成有臺階部122。如圖2、3和14所示,前殼體110 (即殼體100)具有側壁(即側面),該側壁形成有止動件插入孔120。止動件插入孔120用于將被插入到容納空間116中的止動件700。如可從圖3和4看到,根據本實施例的后柱130被壓配合到前殼體110的后端114中,從而安裝后柱130。如圖1和2所示,當使用光纖連接器10時,后柱130被連接器罩30覆蓋。
如圖5和6所不,套圈200從如端202芽到后端以便能夠各納光纖的端部(未不出)。當光纖的端部(未示出)被容納在套圈200中時(即,當光纖連接器10連接到光纖的端部(未示出)時),光纖(未示出)沿著光學方向延伸。套圈200的后端側形成有接收部204。換句話說,接收部204構成套圈200的后端。接收部204形成有朝向前端202凹入的凹部。根據本實施例的接收部204與套圈200的其它部分相比在垂直于光學方向的平面中具有更大的尺寸。接收部204具有形成在其底部(即凹部的底部)上的接收器206。根據本實施例的接收器206垂直于光學方向。接收部204(即套圈200)還具有邊緣部(面對部)208。邊緣部208形成在接收部204的后端上,以便在垂直于光學方向的平面中包圍凹部的后端。可從上述說明看出,接收部204的邊緣部208是在垂直于光學方向的平面中具有最大尺寸的部分。因此,在從套圈200的后面觀察時可看見邊緣部208。套圈200還設有具有矩形柱形狀(或者帶角度形狀)的被引導部210和位于被引導部210前方的部件。被引導部210形成在前端202所位于的側部。換句話說,被引導部210形成在接收部204的前方。位于被引導部210前方的部件比被引導部210更細長,使得套圈200具有設置在被引導部210前方的臺階部212。當套圈200被插入到前殼體110中并連接到前殼體110時,被引導部210由前殼體110的導向部118引導。一旦套圈200插入,套圈200的臺階部212與臺階部122鄰接(即撞擊臺階部122以與臺階部122接觸)。該鄰接限定套圈200的突出部的最大長度(即最大突出長度),該突出部從前殼體110的前端112突出。如圖7所示,夾具(保持構件)300具有基部302、彈性部304和保持部306。基部302具有圓柱形形狀。彈性部304從基部302向前延伸以彈性支撐保持部306。根據本實施例的基部302為夾具300的后端部。可從圖3和4看到,夾具300的基部302與管600連接。參照圖7,對于一根光纖(未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夾具300具有三組(即多組),每一組由一個保持部306和一個彈性部304組成。因此,夾具300具有由三個(即多個)保持部306組成的保持組和由三個(即多個)彈性部304組成的彈性組。保持部306具有后端部,所述后端部被構造成引導環400,如隨后所說明的。保持部306的后端部隨著向后延伸逐漸變細。如圖7所示,夾具300的保持部306在垂直于光學方向的徑向方向上在夾具300未接收任何力的初始狀態下向外打開。保持部306的使保持部306打開的位置(即圖7所示的位置)被稱作“不保持位置”。在保持部306位于不保持位置時,光纖(未示出)能夠通過夾具300內部。因此,如果保持光纖(未示出)的夾具300移動到不保持位置,則被保持的光纖(未示出)被釋放。更具體地,光纖(未示出)變得可以沿光學方向自由地移動通過夾具300。如果還未保持光纖(未示出)的夾具300移動到不保持位置,則光纖(未示出)能夠被插入到夾具300的內部中并通過夾具300的內部。如上所述,在初始狀態下的彈性部304彈性支撐保持部306,使得保持部306位于不保持位置,在所述不保持位置,保持部306不保持(即釋放或者不保持)光纖(未示出)。可從圖7和11看到,打開的保持部306能夠閉合。保持部306的使保持部306閉合(參見圖11)的另一個位置被稱為“保持位置”。在保持部306沿徑向方向向內移動且同時抵抗彈力時,保持部306位于保持位置。換句話說,通過使彈性部304彈性變形,保持部306可移動到保持位置,在所述保持位置,保持部306保持光纖(未示出)。根據本實施例,在三個保持部306沿徑向方向朝向中心聚集時,保持部306位于保持位置。在保持部306位于保持位置時,光纖(未示出)由保持部306保持,從而防止光纖(未不出)沿光學方向移動。根據本實施例,光纖(未不出)由三個保持部306抓住以被更牢固地保持。可從上述說明看出,不保持位置在被保持的光纖(未示出)的徑向方向上相對保持位置位于更外部。如圖8所示,環400具有主體部402和凸緣404。主體部402具有低高度圓柱形形狀。凸緣404被設置在主體部402的后側。凸緣404具有圓形形狀,所述圓形形狀具有比主體部402更大的直徑,使得凸緣404從主體部402沿徑向方向突出。因此,凸緣404(即環400)在其突出部上具有前端(鄰接部)406,并且具有與前端406相對的后端408。可從上述說明看出,在從環400的前面觀看時,凸緣404的前端406是可見的。在從環400的后面觀看時,凸緣404的后端408是可見的。環400的主體部402的外徑小于套圈200的接收部204的內徑。換句話說,環400的主體部402的外表面在垂直于光學方向的平面中具有比接收部204的內 表面更小的尺寸。另外,主體部402在光學方向上的尺寸充分大于接收部204在光學方向上的尺寸。
如圖3和7到12所示,環400連接到夾具300的外表面以包圍夾具300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夾具300的一部分插入環400。更具體地,環400 (具體地,主體部402的圓筒)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包圍彈性部304和保持部306中的至少一個。特別地,根據本實施例,環400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包圍保持組和彈性組中的至少一組。在夾具300處于圖9和10中所示的狀態(即釋放狀態)時,環400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包圍夾具300的彈性部304,同時彈性部304不從環400接收使彈性部304變形的力。環400在夾具300的釋放狀態下的位置被稱作“釋放位置”。在環400位于釋放位置時,每一個保持部306都位于不保持位置。在夾具300處于圖11和12中所示的狀態(即保持狀態)時,環400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限制夾具300的保持部306,以便將保持部306置于保持位置。環400在夾具300的保持狀態下的位置被稱作“維持位置”。當環400位于維持位置時,每一個保持部306都被保持在保持位直。如前所述,保持部306的后端部是向后逐漸變細的錐形部。因此,環400可從彈性部304的外表面平滑地移動到保持部306的外表面。換句話說,環400能夠使夾具300從釋放狀態(參見圖9和10)平滑地轉移到保持狀態(參見圖11和12)。特別地,根據本實施例的環400具有形成在其內表面上的錐形部。環400的錐形部具有與保持部306的錐形部相對應的形狀和尺寸。因此,在環400位于維持位置時(即,在夾具300處于保持狀態下時),可防止環400不穩固(即,環400牢固地連接到保持部306)。可從圖3和4看出,光纖連接器10如下示例性所述被裝配。首先,套圈200從前殼體110的后端114插入到前殼體110的容納空間116中。類似地,連接到管600的夾具300與環400和卷簧500 —起從后端114被插入到容納空間116中,其中環400和卷簧500連接到夾具300的外表面。接著,后柱130被安裝在前殼體110的后端114上,同時管600通過后柱130,使得套圈200、夾具300、環400和卷簧500被容納在殼體100中。在套圈200和環400容納在殼體100中時, 環400的凸緣404的前端(鄰接部)406(參見圖8)在光學方向上面對套圈200的接收部204的邊緣部(面對部)208。在光纖連接器10如上所述被裝配時,卷簧500被置于環400的凸緣404的后端408和后柱130的前端132之間(參見圖3)。更具體地,卷簧500壓靠在環400的凸緣404上(即,向前壓環400),以便圍繞保持部306的外表面。因此,保持部306被保持在保持位置。可從上述說明看出,卷簧500用作朝向維持位置推壓環400的推壓構件500。保持部306的保持在保持位置的端部(即前端)壓靠在套圈200的接收器206上。如上所述,夾具300在保持狀態下與套圈200鄰接,在所述保持狀態下,環400由卷簧500推壓以位于維持位置且夾具300位于保持位置。然而,在垂直于光學方向的平面中,保持部306的輪廓尺寸遠小于接收部204的內表面的尺寸。此夕卜,如前所述,環400的主體部402的外表面的尺寸小于接收部204的內表面的尺寸。因此,環400和夾具300的保持部306都沒有裝配在套圈200中。因此,環400和夾具300在光學方向上可容易地與套圈200分開。可從圖3看出,套圈200、夾具300和環400可沿著光學方向在前殼體110的容納空間116中獨立于彼此移動。詳細地,殼體100保持套圈200使得套圈200可沿光學方向移動。類似地,夾具300被容納在殼體100中以便可沿光學方向移動。環400被容納在殼體100中以便可相對于夾具300沿光學方向移動。然而,如圖3所示,環400通過卷簧500向前壓靠。詳細地,環400壓靠在套圈200的位于環400前方的接收器206上。因此,套圈200、夾具300和環400在光學方向上一起移動(即協作移動),直到如隨后所述止動件700阻止環400移動。例如,如果套圈200的前端202被向后推到前殼體110中,則夾具300和環400與套圈200 —起向后移動。如果套圈200的前端202停止被推到前殼體110中,則套圈200和夾具300隨著被卷簧500推壓的環400 —起向前移動。因此,套圈200、夾具300和環400返回到圖3所示的各自位置。可從圖3、13和14看出,連接到夾具300的管600通過后柱130的通孔136,以從后端134向后突出。換句話說,管600容納在殼體100中并連接到夾具300,同時從殼體100部分突出。因此,夾具300可根據需要通過操作管600沿光學方向移動。如圖3所示,當夾具300與套圈200鄰接時,套圈200處于使套圈200從殼體100的前端(即前殼體110的前端112)突出得最遠的最突出狀態。在套圈200處于最突出狀態下時,套圈200的突出部分具有最大突出長度。如圖15所示,如果在最突出狀態下的套圈200的前端202被向后推到殼體100中,則套圈200、夾具300和環400 (即三個構件)彼此一起向后移動。該運動不改變三個構件的相對位置。可從圖15看出,除非三個構件的上述相對位置被改變,否則通過卷簧500推壓的環400位于維持位置,使得夾具300處于保持狀態。在三個構件的相對位置被保持時,夾具300與套圈200鄰接,同時在前端(鄰接部)406和邊緣部(面對部)208之間具有間隙(D)。除非三個構件的相對位置改變,否則光學方向上的間隙(D)存在于邊緣部(面對部)208和前端(鄰接部)406之間。如前所述,環400的主體部402的光學方向上的尺寸充分大于套圈200的接收部204在光學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即使當夾具300與套圈200鄰接時,邊緣部(面對部)208和凸緣404的前端(鄰接部)406也不會互相接觸。可以從圖14到16看出,根據本實施例的止動件插入孔120形成在前殼體110的側面上。根據本實施例,當套圈200的前端202被推到殼體100中時,止動件700的窄部702能夠沿著垂直于光學方向的插入方向插入到間隙(D)中。換句話說,止動件插入孔120被設置在殼體100上,以便允許窄部702在套圈200被推到殼體100中的狀態下插入到間隙(D)中。如圖16所示,當止動件700的窄部702插入間隙(D)中時,窄部702和環400的前端406互相鄰接,使得環400不能向前移動超過止動件700。換句話說,根據本實施例的前端406用作鄰接部406,該鄰接部被構造成與止動件700鄰接。在窄部702使環400停止時,套圈200和夾具300能夠在不受窄部702的限制的情況下向前移動。因此,當止動件700插入間隙(D)中時,環400與套圈200和夾具300在光學方向上的協作運動停止,使得套圈200和夾具300能夠獨立于環400向前移動。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的止動件700的插入方向垂直于光學方向。然而,插入方向也可以與光學方向相交。換句話說,止動件插入孔120、前端406和邊緣部208可以被構造成使得止動件700可通過止動件插入孔120沿與光學方向相交的方向插入到間隙(D)中(即前端406和邊緣部208之間)。如圖16所示,即使當窄部702插入間隙(D)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管600也能從后柱130向外突出。在管600被向前推動時,由管600推壓的夾具300向前移動以與環400分開。換句話說,根據本實施例的管600連接到夾具300以用作解除操作構件600。可以通過操作管600使環400相對于夾具300移動,使得環400到達釋放位置。當環400到達釋放位置時,夾具300的保持部306沿徑向方向 向外移動,從而位于不保持位置。
當夾具300通過被向前推動的管600移動以與環400分開時,套圈200還被夾具300推壓以向前移動。當套圈200向前移動時,套圈200的接收部204的邊緣部(面對部)208和環400的凸緣404的前端(鄰接部)406之間的距離變得大于間隙(D)的尺寸。因此,可從圖17和18看出,止動件700能夠被進一步推動到止動件插入孔120中,使得止動件700的寬部704插入套圈200的接收部204的邊緣部(面對部)208和環400的凸緣404的前端(鄰接部)406之間。位于邊緣部208和前端406之間的寬部704使套圈200保持在使套圈200從殼體100的前端(即前殼體110的前端112)相對大地突出的狀態下。當寬部704如此被定位時,邊緣部208和前端406被保持為在光學方向上以預定距離彼此分隔開,該預定距離由寬部704的尺寸(即寬度)限定。換句話說,在使寬部704(即止動件700)插入前端(鄰接部)406和邊緣部(面對部)208之間的插入狀態下,由卷簧500推壓的環400在光學方向上保持在與套圈200分隔開由寬部704的尺寸(即止動件700的尺寸)限定的預定距離的位置,同時抵抗卷簧500。套圈200被穩定地保持,以便即使在具有為預定距離的寬度的寬部704插入時也不會搖動。止動件700能夠通過與上述過程不同的過程被插入套圈200的接收部204的邊緣部(面對部)208和環400的凸緣404的前端(鄰接部)406之間。例如,止動件700可以形成有在窄部702和寬部704之間的中間部。中間部的寬度可以被設計成在窄部702和寬部704之間逐漸改變。當如此構造的止動件700被從圖16所示的位置推到圖17所示的位置而被推入止動件插入孔120中時,可以在不操作管600的情況下使套圈200向前移動。當套圈200向前移動時,寬部704 (即止動件700)位于套圈200的接收部204的邊緣部(面對部)208和環400的凸緣404的前端(鄰接部)406之間。當寬部704位于邊緣部208和前端406之間時(S卩,當止動件700處于插入狀態下時),可以僅使夾具300沿光學方向移動以釋放被保持的光纖(未示出),同時限制套圈200和環400在光學方向上的移動。可從上述說明看出,夾具300被容納在殼體100中,以便能夠在夾具300保持光纖(未示出)的保持狀態和夾具300釋放光纖(未示出)的釋放狀態之間轉變。環400可位于環400使夾具300保持在保持狀 態下的維持位置和夾具300能夠被轉變成釋放狀態的釋放位置。詳細地,當夾具300在止動件700的插入狀態下移動時,環400相對于夾具300移動。當環400相對地移動到釋放位置時,夾具300釋放光纖(未示出)。如上所述,當夾具300在止動件700的插入狀態下向前移動時,夾具300保持夾具300打開的狀態(即,保持部306位于不保持位置的釋放狀態)。因此,可以使光纖(未示出)在光纖連接器10中沿光學方向自由地移動。例如,在圖17和18中所示的狀態下,光纖連接器10能夠如下所述連接到光纖(未示出)的端部。首先,光纖(未示出)被插入管600中,以便從套圈200的前端202向外突出。接著,止動件700被移除,使得環400向前移動以使夾具300閉合。詳細地,環400從釋放位置相對移動到維持位置,使得夾具300從不保持位置移動到保持位置(即從釋放狀態轉變到保持狀態)。在保持狀態下,夾具300保持通過管600的光纖(未不出)。此外,夾具300在保持光纖(未不出)的同時壓靠在套圈200上。接著,光纖(未示出)從套圈200的前端202突出的一部分被切割。可從上述說明看出,光纖(未示出)可通過在止動件700的插入狀態下插入光纖(未示出)而被容易地連接到光纖連接器10。更具體地,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光纖連接器10能夠在光纖(未示出)連接到光纖連接器10之前與除了光纖(未示出)之外的所有構件裝配。因此,裝配工人可以在不裝配光纖連接器10的情況下單獨地連接光纖(未示出)。因此,不僅可以大大地減少工作時間,而且還去除了諸如在裝配期間遺漏構件的問題。連接到光纖連接器10的光纖(未示出)可以通過與使用圖15到18所述的過程相似的過程調換。更具體地,被保持的光纖(未示出)被轉變成使光纖(未示出)可沿光學方向自由移動的狀態。接著,光纖(未不出)被移除。接著,另一個光纖(未不出)插入到管600中,以便從套圈200的前端202突出。插入的光纖(未示出)如前所述被處理。可從上述說明看出,根據本實施例,光纖(未示出)可在不裝配光纖連接器10的情況下進行調換。因此,即使光纖(未示出)反復調換,光纖連接器10也不可能被損壞。此外,當光纖連接器10包括管600時,可通過管600從殼體100的外部操作夾具300。由管600操作的夾具300移動,使得環400與夾具300的相對位置改變到釋放位置。根據本實施例,光纖(未示出)被更可靠 地釋放,使得光纖(未示出)被更平穩地調換。根據上述實施例的保持構件和維持構件分別為夾具300和環400。然而,如果光纖能夠被可釋放地保持,則保持構件可以是另外的構件。類似地,如果通過保持構件的保持能夠被可釋放地保持,則維持構件可以是另外的構件。此外,由保持構件和維持構件組成的保持結構可以不是夾具300和環400的組合。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夾具(保持構件)300具有多個保持部306和彈性支撐各個保持部306的多個彈性部304。然而,保持構件可以被不同地構造。例如,除了一個保持部306和一個彈性部304的組之外,保持構件可以具有從基部302向前延伸的桿部。桿部可以形成為實際上或根本不會彈性變形。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構件可以被構造成使得保持部306和桿部放入光纖以保持光纖。更具體地,只有彈性部304可以彈性變形,使得朝向桿部壓保持部306。根據上述實施例的環400被構造成通過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限制保持部306使保持部306定位在保持位置。然而,環400可以被不同地構造。例如,環400可以通過不限制保持部306而是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限制彈性部304使保持部306定位在保持位置。此外,環400可以通過在徑向方向上從外部限制保持部306和彈性部304使保持部306定位在保持位置。換句話說,位于維持位置的環400可以在徑向方向上向內限制保持部306和彈性部304中的至少一個,以便使彈性部304彈性變形以將保持部306置于保持位置。根據上述實施例,連接到夾具(保持構件)300的管(解除操作構件)600操作,使得夾具300沿光學方向移動。然而,解除操作構件可以被不同地構造。例如,夾具300的基部302可以向后延伸,以便從后柱130 (即殼體100)部分地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基部302的突出部分可以用作解除操作構件。可從上述說明看出,與本實施例相似,解除操作構件可以與保持構件分開形成,同時解除操作構件可以與保持構件一體形成。本申請基于2012年I月31日在日本專利局提交的JP2012-018210的日本專利申請,該申請的內容在此并入本文供參考。雖然已經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得到本發明的其它和進一步的變型,并且目的是主張落入本發明的實際保護范圍的所有這種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纖連接器,所述光纖連接器被構造成保持具有端部的光纖并能夠通過止動件操作,所述光纖連接器包括: 套圈,所述套圈具有面對部,所述套圈能夠容納光纖的端部; 殼體,所述殼體具有形成有止動件插入孔的側面,所述殼體保持所述套圈,使得所述套圈能夠沿平行于被保持的光纖的光學軸線的光學方向移動; 保持構件,所述保持構件被容納在所述殼體中,以便能夠沿所述光學方向移動,并能夠在所述保持構件保持光纖的保持狀態和所述保持構件釋放光纖的釋放狀態之間轉變; 維持構件,所述維持構件具有鄰接部,所述維持構件被容納在所述殼體中,以便能夠在所述光學方向上相對于所述保持構件移動,所述維持構件能夠位于使所述維持構件將所述保持構件保持在所述保持狀態下的維持位置和使所述保持構件能夠轉變到所述釋放狀態的釋放位置,所述鄰接部在所述光學方向上面向所述套圈的所述面對部,使得所述止動件能夠通過所述止動件插入孔沿著與所述光學方向相交的方向插入到所述鄰接部和所述面對部之間;和 推壓構件,所述推壓構件朝向所述維持位置推壓所述維持構件,在所述止動件被插入在所述鄰接部和所述面對部之間的插入狀態下,被推壓的維持構件保持被定位成在所述光學方向上與所述套圈分開由所述止動件的尺寸所限定的預定距離的位置,同時阻擋所述推壓構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所述光纖連接器還包括解除操作構件,其中: 所述解除操作構件被容納在所述殼體中并被連接到所述保持構件,同時從所述殼體部分關出; 所述保持構件能夠通過操 作所述解除操作構件沿所述光學方向移動; 當所述保持構件在所述插入狀態下移動時,所述維持構件相對于所述保持構件移動;以及 當所述維持構件相對地移動到所述釋放位置時,所述保持構件釋放所述光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連接器,所述光纖連接器包括管,其中: 所述管連接到所述保持構件以用作所述解除操作構件;以及 所述保持構件在所述保持狀態下保持通過所述管的光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所述保持構件具有基部、彈性部和保持部; 所述彈性部從所述基部延伸,所述彈性部在初始狀態下彈性支撐所述保持部,使得所述保持部位于使所述保持部不保持光纖的不保持位置; 所述保持部能夠通過使所述彈性部彈性變形而移動到使所述保持部保持光纖的保持位置; 所述不保持位置在被保持的光纖的徑向方向上相對于所述保持位置定位在更外部; 當所述維持構件位于所述釋放位置時,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不保持位置;以及當所述維持構件位于所述維持位置時,所述維持構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向內限制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彈性部中的至少一個,以便使所述彈性部彈性變形以使所述保持部置于所述保持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所述保持構件對于一個光纖具有多組,每一組都由一個所述保持部和一個所述彈性部組成,使得所述保持構件具有由多個所述保持部組成的保持組和由多個所述彈性部組成的彈性組;以及 所述維持構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外部包圍所述保持組和所述彈性組中的至少一組。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所述光纖連接器被構造成使得被保持的光纖的端部在所述光學方向上面向前方; 所述推壓構件向前推壓所述維持構件;以及 所述維持構件具有主體部和凸緣,所述主體部具有圓柱形形狀,該圓柱形形狀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外部包圍所述彈性部和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個,所述凸緣被設置在所述主體部的后側,以便具有用作所述鄰接部的前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所述止動件具有寬部和窄部,所述寬部具有為所述預定距離的寬度,所述窄部具有小于所述寬部的寬度; 當由所述推壓構件推壓的所述維持構件位于所述維持位置以使所述保持構件處于所述保持狀態時,所述保持構件與所述套圈鄰接,同時所述鄰接部和所述面對部之間具有間隙;以及 所述止動件插入孔被設置在所述殼體上,以便允許所述窄部在所述套圈被推壓到所述殼體中的狀態下插入到所述間隙中。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纖連接器,其中: 所述殼體具有前殼體和后柱,所述前殼體具有形成在該前殼體中的容納空間,所述后柱具有圓柱形形狀;以及 在所述套圈、連接到所述解除操作構件的所述保持構件、所述維持構件和所述推壓構件從所述前殼體的后端被插入到所述前殼體的所述容納空間中之后,所述后柱被安裝在所述前殼體的所述后端上,同時所述解除操作構件通過所述后柱,使得所述套圈、所述保持構件、所述維持構件和所述 推壓構件被容納在所述殼體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纖連接器,所述光纖連接器包括具有后端的套圈;位于套圈后方的夾具;具有前端的環;和卷簧。所述環連接到夾具而圍繞夾具。所述光纖連接器保持從光纖連接器的后端插入的光纖。詳細地,當光纖插入到光纖連接器中時,光纖的端部通過要被容納在套圈中的夾具。卷簧向前(朝向套圈)推壓環,使得夾具被擠壓以保持插入的光纖。當環通過插入在套圈的后端和環的前端之間的止動件向后移動時,夾具被釋放以釋放光纖。
文檔編號G02B6/38GK103226221SQ2012105050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31日
發明者伊卷理, 島津秀人, 渡邊勇仁, 關根實 申請人: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旭硝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