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93514閱讀:35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是液晶顯示裝置中提供光源的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液晶顯示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對光的旋光作用而實現顯示的,所以,液晶顯示裝置中,液晶面板需要偏振光實現顯示,由背光模組的光源發出的光經過現有技術中的導光板導出后為非偏振光,在經過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面板時,需要用偏光片將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導出的光的一部分光轉換成偏振光,而光在進行偏振的過程中光強會相應的降低。背光模組除應用在液晶顯示裝置中,也可為電子紙、OLED面板、數碼相框、手機、平板電腦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提供光源。如圖I所示,圖I為非偏振光通過偏光片進行偏振的原理示意圖。·如圖I中所示,普通的非偏振光可以看成由兩個振動方向相互垂直、振幅相等、互不相干的b方向平行偏振光22和c方向垂直偏振光21的疊加,且b方向平行偏振光22與偏光片I的偏振方向a平行;非偏振光在經過偏光片I時,由于b方向平行偏振光22的振動方向與偏光片I的偏振方向a平行,而c方向垂直偏振光21的振動方向與偏光片I的偏振方向a垂直,根據馬呂斯定律,b方向平行偏振光22可通過偏光片I,而c方向垂直偏振光21在通過偏光片I之后,其強度變為零。因此,由背光模組的導光板導向液晶面板的光中,c方向垂直偏振光21不能通過偏光片1,因此現有技術中的顯示裝置中光的利用率較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在不損耗背光模組的光的前提下,對背光模組的光進行預偏振,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
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多層架構的導光板、以及使用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使用上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以提高對背光模組的光源發射的光的利用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種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與出光面相對的底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底面具有網點;所述導光板本體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形成的層級結構。優選地,所述導光板本體為楔形結構。優選地,所述導光板本體為平板結構。優選地,各所述導光層之間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底面。優選地,各所述導光層的分界面為平面。優選地,各所述導光層的分界面設置有微結構。[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上述所述的導光板。優選地,還包括光源,且所述光源為平行光源。優選地,所述平行光源垂直于導光板的入光面。另外,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提到的背光模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與出光面相對的底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底面具有網點;所述導光板本體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形成的層級結構。根據布儒斯特定律,非偏振光在兩種各向同性媒質分界面進行反射時,反射光轉 化為部分偏振光,且反射光中垂直振動多于平行振動,即反射光中垂直于光線入射面的偏振光多于平行于光線的入射面的偏振光。上述的光線的入射面為入射光線與入射點處法線所成的平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中,其導光板本體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所以,當光源出來的非偏振光經過導光板本體的入光面導入導光板本體,而且在經過底面設置的網點時被打散,從而反射到導光板本體的不同方向,而漏出導光板本體底面的部分直接通過反射片反射重新入射到導光板中;考慮到光源的出光角度原因,因為透明介質的反射率的大小與光的入射角有關,入射角越大反射率越大,所以導光板前半部分的非偏振光的入射角度很大,結合入光測網點分布相對稀疏,所以導光板前半段主要進行的是光的反射,這樣才能保證射入導光板的非偏振光可以從導光板本體的一端導到另一端。射入導光板的非偏振光經過導光板本體的多層導光層時,分別在兩相鄰的導光層的分界面上進行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折射,而折射的部分偏振光在下一層分界面上再次進行反射和折射,因此,經過導光板本體的網點和以及多層導光層的分界面的不斷反射,垂直于入射面振動的偏振光成份越來越多,甚至完全轉換成垂直于入射面振動的偏振光;因此,經過導光板預偏振的光在導出導光板之后經過偏光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偏光片時光損非常小,從而提高了背光模組光能的利用率。

圖I為非偏振光通過偏光片進行偏振的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非偏振光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中進行反射的原理示意圖。附圖中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 :偏光片;2 :非偏振光;21 :垂直偏振光;22 :平行偏振光;4 :導光板本體;41 :分界面;5 :網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4,導光板本體4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與出光面相對的底面,導光板本體4的底面設有網點5 ;導光板本體4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形成的層級結構。光線在透過相鄰的兩層導光層的分界面41時在分界面41上發生折射和反射。根據布儒斯特定律,非偏振光在兩種各向同性媒質分界面進行反射時,反射光轉化為部分偏振光,且反射光中垂直振動多于平行振動,即反射光中垂直于光線入射面的偏振光多于平行于光線的入射面的偏振光。上述的光線的入射面為入射光線與入射點處法線所成的平面。如圖3所示,圖3為非偏振光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中進行反射的原理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中,其導光板本體4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所以,當非偏振光 2經過導光板本體4底面設置的網點5時被打散,從而反射到導光板本體4的不同方向,而從導光板本體4底面漏出的部分光直接通過反射片反射重新入射到導光板中;考慮到光源I的出光角度原因,同時因為透明介質的反射率的大小與光的入射角有關,入射角越大反射率越大,所以導光板前半部分的非偏振光的入射角度很大,結合入光側網點5分布相對稀疏,所以導光板前半段主要進行的是光的反射,這樣才能保證射入導光板的非偏振光可以從導光板本體4的一端導到另一端。射入導光板的非偏振光經過導光板本體4的多層導光層時,分別在兩相鄰的導光層的分界面41上進行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折射,而折射的部分偏振光在下一層分界面41上再次進行反射和折射;非偏振光2中振動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垂直偏振光21和振動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平行偏振光22在經過導光板本體4的網點5和以及多層導光層的分界面41的不斷反射,反射光中垂直于入射面振動的垂直偏振光21的成份越來越多,而平行偏振光22的成分越來越少,甚至完全轉換成垂直偏振光21 ;因此,經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導光板預偏振的光在導出導光板之后經過偏光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偏光片時光損非常小,從而提高了背光模組光能的利用率。當然,上述技術方案中提到的導光板本體4的導光層的層數越多,非偏振光2在導光板中反射的次數越多,導光板導出的光中,垂直偏振光21的含量越多,導光板對非偏振光2的預偏振效果越好。上述技術方案中提到的導光板本體4的形狀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可以有多種選擇。導光板本體4可以為楔形結構。優選地,導光板本體4還可以為板狀結構。如,上述導光板本體4為長方體結構,或者正方體結構。更優選地,各導光層之間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導光板本體4的底面。各導光層的分界面41為平面。或者各導光層的分界面41為具有微結構的近似平面。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上述技術方案中提到的導光板;光源I和導光板安裝于框架。該背光模組也具有上述導光板具有的技術效果,這里不再贅述。優選地,上述背光模組的光源I為平行光源。進一步地,由于由導光板最終導出的光是垂直偏振光21,所以若要控制導光板導出的垂直偏振光21的偏振方向一致,需要控制光源I發射的非偏振光的入射面,進而需要控制非偏振光的傳播方向基本相同。優選地,光源I發射光的入射面垂直于導光板本體4與光源I所對的側面,即背光源采用平行光源。由于平行光源屬于現有技術的范疇,在此不作贅述。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說的背光模組。所述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面板、電子紙、OLED面板、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數碼相框、手機、平板電腦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 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所述導光板本體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與出光面相對的底面,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底面具有網點;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本體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形成的層級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為楔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為平板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導光層之間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導光板本體的底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導光層的分界面為平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導光層的分界面設置有微結構。
7.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光板為權利要求1飛任一所述的導光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光源,且所述光源為平行光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光源垂直于導光板的入光面。
10.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7-9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導光板,包括導光板本體,導光板本體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與出光面相對的底面,導光板本體的底面具有網點;導光板本體具有至少兩層導光層形成的層級結構,光線在透過相鄰的兩層導光層的分界面時在分界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進入該導光板的非偏振光經過導光板本體的網點和以及多層導光層之間的分界面的不斷反射,垂直于入射面振動的偏振光成份越來越多,最終完全轉換成垂直于入射面振動的偏振光;因此,經過導光板預偏振的光在導出導光板之后經過偏光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偏光片時光損非常小,從而提高了背光模組光能的利用率。另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使用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以及一種使用上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202583504SQ2012202214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李友, 馬青, 尹大根, 尚飛 申請人: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