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眼鏡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
背景技術:
現實生活中,由于近視、老花、防曬等原因越來越多人使用眼鏡。現有的眼鏡基本是由鏡框、鏡腿和鏡片三部分構成,其鏡片與鏡框之間的組裝連接基本都利用螺絲來實現。然而,這種傳統組裝方式雖然都可實現其基本的連接功能,但是在實際生產組裝和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有諸多不足,例如:一、傳統眼鏡的鏡框與鏡片也是通過螺絲組裝,必然會在鏡片的內側上螺絲及螺母等有棱角的部分突出,可能威脅到人們佩戴眼鏡時的安全,同時在用清潔用布擦拭鏡片表面時,棱角突出部分使清潔用布等破損,以及在對螺絲施加過大的緊固力時,有可能損傷塑料制的鏡片;同時,連接所采用的螺栓非常小,裝配的工藝復雜,裝配困難,且容易裝置不牢,導致螺栓在使用過程中易脫落,給使用者造成麻煩;更換鏡片時,需要專業人員用專業工具才能進行拆卸或安裝,其更換十分不便;三、生活中,近視或老花等人士,他們有時需要用近視或老花眼鏡,而有時又需要用防曬功能的太陽鏡,這樣,需要配備多副眼鏡,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麻煩又不經濟。因此,需研究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眼鏡的鏡框與鏡片的連接結構復雜、拆卸和安裝麻煩等問題,使得對鏡片的拆換變得十分簡捷,便于人們按需更換不同鏡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包括鏡框、兩鏡片及兩鏡腿,其中,該鏡框的中部向下設置有一鼻托,該鏡框內于鼻托左、右側形成分別用于安裝兩鏡片的窗口,該鏡片的內側端安裝于鼻托上并其相應外側端分別卡于鏡框左、右部內;還包括有用于固定鏡片與鏡框的嵌件;該鏡片的內側端分別朝向鼻托延伸形成有勾部,前述鼻托上凹設有連通相應窗口的勾槽,該勾部扣入相應勾槽內,該勾槽內于勾部下方留設有連通鼻托后端面的嵌置空間,前述嵌件自鼻托后端面緊嵌于該嵌置空間內,且嵌件緊抵于勾部下端面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嵌件包括有蓋板和自蓋板前端面一體向前延伸形成的兩凸塊,該兩凸塊分別對應前述兩嵌置空間設置,且該兩凸塊分別緊嵌于相應的嵌置空間內。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兩凸塊之間設置有定位塊,該定位塊亦自蓋板前端面一體向前延伸形成,相應地,前述鼻托后端面凹設有定位凹槽,該定位塊嵌于定位凹槽內。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鼻托后端面凹設有用于隱匿前述蓋板的凹槽,前述嵌件的蓋板位于該凹槽內,前述定位凹槽及嵌置空間均開口于該凹槽的底端面上。[0012]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蓋板左、右外側端分別連接有功能區別于前述鏡片的第二鏡片,且該兩第二鏡片對應前述鏡片位置設置。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鏡片為太陽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為近視鏡片或老花鏡片。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蓋板左、右外側端分別一體成型有第二鏡框,前述第二鏡片安裝于相應的第二鏡框內。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鏡片的外側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側勾部,相應地,鏡框左、右部內分別形成有外側勾槽,該外側勾部卡于相應的外側勾槽內。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外側勾槽和勾槽的前、后端分別形成有對鏡片于前后方向上限位的限位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系通過將鏡片與鏡框設計為勾部與勾槽的配合,并利用插入式的嵌件來對固定鏡片與鏡框之間的連接,如此,使得鏡框與鏡片間的連接變得簡便易行,對鏡片的拆換變得十分簡捷,便于人們更換不同鏡片,同時,也避免上述螺絲安裝帶來的諸多問題,有利于提高生產組裝效率,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是,將不同功能的第二鏡片設計為連接于嵌件兩側,使得不同功能鏡片的更換使用變得更加方便。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 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組裝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圖4是圖1中M-M處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中另一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另一分解圖。附圖標識說明:10、鏡框11、鼻托111、勾槽112、嵌置空間113、定位凹槽114、凹槽12、窗口13、外側勾槽14、限位部20、鏡片21、勾部22、外側勾部30、鏡腿40、嵌件41、蓋板42、凸塊43、定位塊50、嵌件51、蓋板[0039]52、凸塊53、定位塊60、第二鏡框70、第二鏡片。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8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多種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本實用新型之眼鏡結構包括有鏡框10、兩鏡片20及兩鏡腿30,其中,該鏡框10的中部向下設置有一鼻托11,該鏡框10內于鼻托11左、右側形成分別用于安裝兩鏡片20的窗口 12,該鏡片30的內側端安裝于鼻托11上并其相應外側端分別卡于鏡框10左、右部內。如圖1至圖5所示,其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一種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該鏡片20的內側端分別朝向鼻托11延伸形成有勾部21,前述鼻托11上凹設有連通相應窗口 12的勾槽111,該勾部21扣入相應勾槽111內,該勾槽111內于勾部下方留設有連通鼻托11后端面的嵌置空間112 ;還特別設計有嵌件40用于固定鏡片20與鏡框10,該嵌件40包括有蓋板41和自蓋板41前端面一體向前延伸形成的兩凸塊42,該兩凸塊42分別對應前述兩嵌置空間112設置;該嵌件40自鼻托11后端面緊嵌于嵌置空間112內,即兩凸塊42分別緊嵌于相應的嵌置空間112內,且凸塊42緊抵于相應勾部21下端面上。前述兩凸塊42之間設置有定位塊43,該定位塊43亦自蓋板41前端面一體向前延伸形成,相應地,前述鼻托11后端面凹設有定位凹槽113,該定位塊43嵌于定位凹槽113內。前述鼻托11后端面凹設有用于隱匿前述蓋板41的凹槽114,前述嵌件40的蓋板41位于該凹槽114內,前述定位凹槽113及嵌置空間112均開口于該凹槽114的底端面上。前述鏡片20的外側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側勾部22,相應地,鏡框10左、右部內分別形成有外側勾槽13,該外側勾部22卡于相應的外側勾槽13內。于本實施例中,前述外側勾槽13和勾槽111的前、后端分別形成有對鏡片20于前后方向上限位的限位部14。
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很簡單,如圖3所示,首先,將鏡片20對應安裝于鏡框10內,再將嵌件40對準圖3所示鼻托11后端的定位凹槽113、嵌置空間112插入到位,以使得嵌件40卡緊于鼻托11上,其定位塊43嵌于定位凹槽113內,并其兩凸塊42分別緊嵌于相應的嵌置空間112內,且凸塊42緊抵于相應勾部21下端面上(其具體組裝關系如圖4和圖5所示),如此,完成對鏡片20與鏡框10間的穩固連接,其組裝后的結構如圖2所示。反之,需要拆卸前述鏡片20時,用力拔出前述嵌件40,凸塊42解除對鏡片20之勾部21的卡緊與抵壓作用,然后,將鏡片20從鏡框10取出即可;由此可以看出,鏡片20的拆裝十分簡捷,便于人們更換不同的鏡片,例如,前述鏡片20作為太陽鏡片時,可以設計多幅結構匹配但不同深淺顏色的太陽鏡片,這樣,人們可以根據天氣的不同(如清晨、正午、黃昏等變換、陽光的明亮及刺眼程度等)來更換不同顏色的太陽鏡片,人們也可根據裝扮之搭配需要選擇更換不同顏色的太陽鏡片等,以更為人性化地滿足人們的需求。當然,前述鏡片20可以為太陽鏡片、近視鏡片、老花鏡片等不同鏡片,也可將不同功能的鏡片設計為結構匹配,這樣,也可以便于更換不同功能之鏡片。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嵌件40與鼻托11的組裝結構也可設計在鼻托11前端面位置,上述實施例僅為便于說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作任何局限。請參照圖6和圖8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基本相同,鏡片20與鏡框10的組裝過程與前述組裝過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詳細敘述。其所不同的是,嵌件50之蓋板51左、右外側端分別連接有功能區別于前述鏡片20的第二鏡片70,且該兩第二鏡片70對應前述鏡片20位置設置,具體而言,所述蓋板51左、右外側端分別一體成型有第二鏡框60,前述第二鏡片70安裝于相應的第二鏡框60內;于本實施例中,前述鏡片20為太陽鏡片,所述第二鏡片70為近視鏡片或老花鏡片。當然,為了使用方便,還需另配備一個如第一實施例所述的嵌件40。這樣,當只需使用太陽鏡時,將第二鏡片70隨同其嵌件50拔出,然后插入嵌件40即可;而需要用到第二鏡片70時,將嵌件40拔出,將第二鏡片70隨同嵌件50插入以組裝于鼻托11上即可;以及,對于此實施例中的太陽鏡片,也可如前述第一實施例一樣,根據不同需要更換不同深淺顏色的太陽鏡片。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系通過將鏡片與鏡框設計為勾部與勾槽的配合,并利用插入式的嵌件來對固定鏡片與鏡框之間的連接,如此,使得鏡框與鏡片間的連接變得簡便易行,對鏡片的拆換變得十分簡捷,便于人們更換不同鏡片,同時,也避免上述螺絲安裝帶來的諸多問題,有利于提高生產組裝效率,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是,將不同功能的第二鏡片設計為連接于嵌件兩側,使得不同功能鏡片的更換使用變得更加方便。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包括鏡框、兩鏡片及兩鏡腿,其中,該鏡框的中部向下設置有一鼻托,該鏡框內于鼻托左、右側形成分別用于安裝兩鏡片的窗口,該鏡片的內側端安裝于鼻托上并其相應外側端分別卡于鏡框左、右部內,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有用于固定鏡片與鏡框的嵌件;該鏡片的內側端分別朝向鼻托延伸形成有勾部,前述鼻托上凹設有連通相應窗口的勾槽,該勾部扣入相應勾槽內,該勾槽內于勾部下方留設有連通鼻托后端面的嵌置空間,前述嵌件自鼻托后端面緊嵌于該嵌置空間內,且嵌件緊抵于勾部下端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包括有蓋板和自蓋板前端面一體向前延伸形成的兩凸塊,該兩凸塊分別對應前述兩嵌置空間設置,且該兩凸塊分別緊嵌于相應的嵌置空間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凸塊之間設置有定位塊,該定位塊亦自蓋板前端面一體向前延伸形成,相應地,前述鼻托后端面凹設有定位凹槽,該定位塊嵌于定位凹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托后端面凹設有用于隱匿前述蓋板的凹槽,前述嵌件的蓋板位于該凹槽內,前述定位凹槽及嵌置空間均開口于該凹槽的底端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左、右外側端分別連接有功能區別于前述鏡片的第二鏡片,且該兩第二鏡片對應前述鏡片位置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為太陽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為近視鏡片或老花鏡片。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左、右外側端分別一體成型有第二鏡框,前述第二鏡片安裝于相應的第二鏡框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鏡片的外側端向外延伸形成有外側勾部,相應地,鏡框左、右部內分別形成有外側勾槽,該外側勾部卡于相應的外側勾槽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勾槽和勾槽的前、后端分別形成有對鏡片于前后方向上限位的限位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易于更換鏡片的眼鏡結構,包括鏡框、鏡片、鏡腿及嵌件,其中,該鏡框的中部向下設置有一鼻托,該鏡框內于鼻托左、右側形成分別用于安裝兩鏡片的窗口,鏡片的內側端安裝于鼻托上并其相應外側端分別卡于鏡框左、右部內;鏡片的內側端分別朝向鼻托延伸形成有勾部,鼻托上凹設有連通相應窗口的勾槽,勾部扣入相應勾槽內,勾槽內于勾部下方留設有連通鼻托后端面的嵌置空間,嵌件自鼻托后端面緊嵌于該嵌置空間內,且嵌件緊抵于勾部下端面上;藉此,通過將鏡片與鏡框設計為勾部與勾槽的配合,并利用插入式的嵌件來對固定鏡片與鏡框之間的連接,如此,鏡片的拆換變得十分簡捷,便于人們更換不同鏡片。
文檔編號G02C5/02GK202956550SQ201220533030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邱椲淪 申請人:邱椲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