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調試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晶屏調試系統,其包括微控制器等元件,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終端機都與微控制器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調節液晶屏的各個電源的電壓、測量各個電源的電流、測量液晶屏的時鐘頻率、調節背光的電壓、測量背光電流、控制各個電源的上電時序,并能將測得的數據發到終端,顯示數據和曲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優選。
【專利說明】液晶屏調試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試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屏調試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近些年彩色液晶屏在市場上大量使用,TTL (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即BJT-BJT邏輯門電路)接口的液晶屏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這些液晶屏的接口信號中,有很多信號都會影響到液晶屏的顯示效果,造成抖動、水波紋、魚鱗紋、閃屏、對比度低、背光易損、背光暗等現象。由于這些信號比較多,個別信號之間還有耦合,不同液晶屏的這些信號又不會一樣,要找到合適的參數,需要大量反復的調試,增加了液晶屏調試工作的困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其能夠調節液晶屏的各個電源的電壓、測量各個電源的電流、測量液晶屏的時鐘頻率、調節背光的電壓、測量背光電流、控制各個電源的上電時序,并能將測得的數據發到終端,顯示數據和曲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優選。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液晶屏調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控制器、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終端機,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終端機都與微控制器連接。
[0005]優選地,所述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隔離器件、頻率電壓變換器、背光電源電路,第一隔離器件、頻率電壓變換器、背光電源電路依次連接。
[0006]優選地,所述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電流電壓轉換電路和電壓頻率轉換器。
[0007]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為了便利液晶屏的調試,將液晶屏調試中需要用到各功能進行綜合,并采樣液晶屏上的電壓、電流、輸入輸出口、頻率信號。還能夠和終端進行通訊,將測得的信號發給終端顯示和分析,優化參數。實用功能齊全,功耗低,體積小,能極大的方便液晶屏調試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例的系統結構框圖。
[0009]圖2是圖1中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原理圖。[0010]圖3是圖1中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原理圖。
[0011]圖4是圖1中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原理圖。
[0012]圖5是圖1中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液晶屏調試系統包括微控制器1、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2 (不共地正電壓)、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3、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
4、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5、IO (輸入輸出)高低電平控制電路6、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
7、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8、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9、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
10、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11 (不共地正電壓)、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12 (不共地電流)、終端機13,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2、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3、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4、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5、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6、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7、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8、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9、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10、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11、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12、終端機13都與微控制器I連接。其中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2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3、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4、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5、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6由微處理器的IO進行控制,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7、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8、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9、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10、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11、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12都由微處理器中集成的模數轉換器進行采樣。
[0015]如圖2所示,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隔離器件15、頻率電壓變換器16、背光電源電路18,第一隔離器件15、頻率電壓變換器16、背光電源電路18依次連接。微控制器I的IO輸出PWM信號14,經過第一隔離器件15得到隔離后的PWM信號,PWM信號經過頻率電壓變換器16后得到第一電壓信號17,頻率電壓變換器16連接到背光電源電路18的輸出電壓反饋引腳。調節微控制器I的IO輸出PWM信號14,即可改變連接到背光電源電路18的輸出電壓反饋引腳上的電壓,從而調節背光電源電路的輸出電壓。
[0016]如圖3所示,微控制器I提供IO和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2 (不共地正電壓)的使能腳、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3的使能腳、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4的使能腳,以及這些模塊的電源開關19相連,即可控制這些模塊的上電時序。
[0017]如圖4所示,采用可控分頻器21對液晶屏的時鐘信號20分頻,得到較低的頻率輸入到微控制器I進行測量,降低了對微控制器I時鐘頻率的要求。微控制器I還可以控制可控分頻器的分頻比,使得測量更精確。
[0018]如圖5所示,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電流電壓轉換電路24和電壓頻率轉換器26。先將電流信號23通過電流電壓轉換電路24轉換為第二電壓信號25,第二電壓信號25連接到電壓頻率轉換器26后得到頻率信號,經過第二隔離器件27后連接到微控制器I進行測量。測到頻率信號后,即可用數學公式計算出液晶屏背光電流的大小。
[0019]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夠調節的正電壓、負電壓及不共地正電壓供給液晶屏;能夠對液晶屏各電源的上電時序進行控制;能夠給液晶屏提供可控的高低電平輸入輸出接口 ;能夠測量液晶屏各電源的電壓、電流、不共地電壓、不共地電流、輸入輸出口的高低電平、數字信號的頻率和周期;能夠和終端通訊,將測得的數據發到終端顯示數據和曲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優選,還能夠接收終端發來的信息,設置各個參數。液晶屏為TTL接口的液晶屏。不共地正電壓供給電路中采用了隔離器件和頻率電壓變換器;不共地正電壓測量電路、不共地電流測量電路中采用了隔離器件和電壓頻率變換器。對電壓、電流、不共地電壓、不共地電流的測量中,都采用了模數轉換器件。不共地正電壓供給電路具有使能功能。數字信號的頻率和周期測量電路中采用了可控分頻器。本實用新型首先對控制對象和測量對象進行分類,同類對象可以采取同類方法。控制對象共分為五類:正電壓控制、負電壓控制、不共地的正電壓控制、時序控制、IO高低電平控制。測量對象分為三類:電壓測量、電流測量、不共地的電壓測量、不共地的電流測量、IO高低電平測量、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測得的數據發到終端顯示數據和曲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優選,還能夠接收終端發來的信息,設置各個參數。
[0020]本實用新型能夠調節液晶屏的各個電源的電壓、測量各個電源的電流、測量液晶屏的時鐘頻率、調節背光的電壓、測量背光電流、控制各個電源的上電時序,并能將測得的數據發到終端,顯示數據和曲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優選,還能夠接收終端發來的信息,設置各個參數。為了便利液晶屏的調試,將液晶屏調試中需要用到各功能進行綜合,并采樣液晶屏上的電壓、電流、輸入輸出口、頻率信號。還能夠和終端進行通訊,將測得的信號發給終端顯示和分析,優化參數,實用功能齊全,功耗低,體積小,能極大的方便液晶屏調試工作。
[0021]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型和改變。因此,本實用新型覆蓋了落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的范圍內的各種改型和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液晶屏調試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控制器、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終端機,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負電壓控制電路、液晶屏各電源正電壓控制電路、各電源上電時序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控制電路、IO高低電平測量電路、數字信號的頻率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各電源電流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壓測量電路、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終端機都與微控制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調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背光電壓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隔離器件、頻率電壓變換器、背光電源電路,第一隔離器件、頻率電壓變換器、背光電源電路依次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屏調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背光電流測量電路包括相互連接的電流電壓轉換電路和電壓頻率轉換器。
【文檔編號】G02F1/13GK203444188SQ201320229518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8日
【發明者】馮偉, 張津濤, 冷春霞 申請人:睿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