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710446閱讀:344來源:國知局
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由于可以最大限地發揮粒子的凝集作用,因此可以以高生產速度制造良好且均勻的防眩性膜。一種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制造裝置,其至少具備:涂布裝置(16),其在進行移動的帶狀的料片(12)上涂布含有粒子的涂布液,和干燥裝置(18),其對所涂布的涂布膜進行干燥;其中,干燥裝置(18)具備:凝集線(18A),其使料片(12)相對于水平面以第1傾斜角度傾斜并移動,從而一邊使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邊進行干燥;和解散抑制線(18B),其以較第1傾斜角度減小了傾斜的第2傾斜角度移動料片(12),從而一邊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體發生解散一邊進行干燥。
【專利說明】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特別是涉及在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器裝置中使用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器裝置中,為了防止因戶外光線的反射所導致的圖像映入,使用防眩性膜。已知防眩性膜大致分為以下的4種。即,(I)通過將混入有相對于防眩層的膜厚為較大粒徑的粒子的涂布液涂布在支撐體上并干燥,從而使粒子突出、形成表面凹凸,在該凹凸面處使戶外光線散射的“粒子利用、外部散射型防眩性膜”;(2)通過配合周圍的粘合劑成分和折射率稍有不同的粒子,使其埋入在膜內,從而使戶外光線在膜內散射的“粒子利用、內部散射型防眩性膜”;(3)通過使相對于防眩層的膜厚為較小粒徑的粒子凝集成海島狀,從而將戶外光線散射的“粒子利用、凝集型防眩性膜”;(4)使折射率不同且相容性少的2種以上的樹脂相分離、將戶外光線表面散射的“樹脂利用、相分離型防眩性膜”。
[0003]這些防眩性膜如下制造:將涂布液涂布在膜上后,利用干燥裝置將涂布液干燥后,對涂布膜進行硬膜化,從而制造。在該防眩性膜的制造中,為了利用干燥線長度短的緊密的干燥裝置進行高速生產,期待通過增強干燥裝置中的干燥風、提高干燥溫度、提高較快變干的溶劑的混合比率,來加快溶劑從涂膜干燥的干燥速度。但是,此時會發生以下問題:因干燥風或環境氣體濃度分布的不均勻所導致的馬蘭哥尼對流(Marangoni convection)或瑞利對流(Rayleigh convection)而易于發生干燥不均,無法實現面內均勻的光學性能。因此,生產速度有界限,存在無法生產效率良好地制造具有高防眩性的防眩性膜的問題。
[0004]特別是(3)“粒子利用、凝集型防眩性膜”若粒子不凝集則幾乎不會表現防眩性,因此在干燥裝置中必須花費粒子進行凝集所需要的時間。因此,不僅需要防止干燥不均的時間,還需要確保凝集所需時間,因此生產速度(干燥裝置尺寸的小型化)存在限制。
[0005]為了解決該問題,專利文獻I中提出了通過將膜傾斜至30°以上且90°以下進行干燥,使粒子沉降,從而促進凝集的方法。
[0006]現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473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發明預解決的技術問題
[0010]但是,如專利文獻I所述,存在即使僅將膜基材傾斜至30°以上且90°以下進行干燥,也無法制造具有高防眩性的防眩性膜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減薄防眩性膜的要求很強,需要使小的粒子(例如粒子的平均粒徑為I以上且5μπι以下)凝集、形成大的凝集體。
[0011]當使膜基材移動、連續地制造防眩性膜時,若在短時間內不能使粒子凝集,則必須延長干燥線,在裝置成本或裝置的設置空間方面也具有問題。[0012]但是,小的粒子的情況下,與大粒子相比,由于若不能使大量的粒子凝集則不能發揮防眩性,因此如何不延長干燥線長地在短時間內發揮最大限度的凝集作用變為重要的課題。
[0013]另外,在防眩性膜的制造中,在要求生產率良好地制造具有高防眩性的防眩性膜的同時,還要求根據目的控制防眩性能。
[0014]本發明鑒于這樣的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因此不僅能夠提高防眩性膜的生產率、還能夠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
[0015]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
[0016]為了達成所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是至少包含下述的涂布工序和干燥工序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制造方法,涂布工序,該工序中,在移動的帶狀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徑為IOym以下的無機或有機粒子的涂布液;干燥工序,該工序中,將在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布膜干燥;其中,干燥工序具備下述工序:凝集工序,該工序中,通過使所述膜基材相對于水平面以第I傾斜角度傾斜并移動,從而一邊使所述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邊將涂布膜干燥;解散抑制工序,該工序中,通過以較所述第I傾斜角度減小了傾斜的第2傾斜角度移動膜基材,從而一邊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體解散一邊對涂布膜進行干燥。
[0017]其中,平均粒徑為10 μ m以下不包括O μ m。
[0018]這里,粒子的“凝集”是指在維持各粒子的形狀及大小的狀態下,2個以上粒子發生合體,以粒子群的形式形成I個團塊(凝集體)的現象。另外,粒子的“解散”是指以粒子群的形式發生合體的粒子之間離開至不被看作為I個團塊(凝集體)的距離的現象。
[0019]例如,將粒子群A與粒子群B的尺寸(平均直徑)記為RA、RB時,可將粒子群A與粒子群B的間隔為(RA + RB) /2以下的情況看作凝集、將為(RA + RB) /2以上的情況看作解散。
[0020]本發明的發明人獲得以下新的見解:在干燥工序中,當一邊使具有含粒子的涂布膜的膜基材的移動方向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并移動時,可以促進粒子的凝集,而當維持傾斜的時間延長時,則暫時凝集的凝集體發生解散。
[0021]其中,使膜基材的移動方向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包括使其朝上傾斜的情況、使其朝下傾斜的情況這兩者。
[0022]但是,朝下傾斜的情況相比較于朝上傾斜的情況在能夠進一步加快凝集速度方面更為優選。
[0023]關于暫時凝集的凝集體發生解散的理由,發明人認為當在形成凝集體之后還維持膜基材的傾斜時,凝集體在涂布膜中移動、凝集體之間發生沖撞而被解散。
[0024]因此推測,當形成凝集體之后減小傾斜、抑制凝集體的移動時,還能夠抑制凝集體的解散、增大凝集性能,通過實驗可獲得所推測的結果。另外,還獲得了通過改變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轉移時間點,可以制造防眩性能不同的防眩性膜的見解。
[0025]本發明鑒于這些見解而完成,在凝集工序中通過以傾斜膜基材的狀態進行干燥來促進粒子的凝集,在解散抑制工序中通過以減小膜基材的傾斜的狀態進行干燥來抑制凝集了的凝集體的解散。[0026]由此,由于能夠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凝集速度等),因此可以提高防眩性膜的生產率。
[0027]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優選進一步具備以下工序:解散開始知曉工序,該工序中,在凝集工序中維持了膜基材的第I傾斜角度的情況下,知曉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轉移時間點控制工序,該工序中,以通過解散開始知曉工序知曉的解散開始時間點作為分歧點,將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轉移的時間點控制為分歧點的時間點、早于分歧點的時間點、晚于分歧點的時間點中的任一個時間點。
[0028]這樣,通過將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轉移時間點控制為凝集體開始解散的分歧點、早于分歧點的時間點、晚于分歧點的時間點中的任一個時間點,可以適當調節凝集體的大小。由此,還可任意地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0029]其中,凝集體開始解散的分歧點可通過線上或離線來知曉,詳細地在后敘述。
[0030]這里,轉移時間點控制工序不限定于對在膜基材移動中從凝集工序轉移至解散抑制工序的時間點進行控制,還包含停止膜基材的移動、對從凝集工序轉移至解散抑制工序的時間點進行控制。此外,例如在所制造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條件等相同、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轉移時間點不改變的情況下,還包含固定轉移時間點。
[0031 ]另外,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轉移時間點控制工序中優選在分歧點時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轉移。
[0032]由此,由于可以在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轉移,因此可以使凝集體的大小為最大。
[0033]其結果,由于可以使凝集體的大小為最大,因此可以提高防眩性。
[0034]順便說一句,如果在分歧點之前(凝集過程中)或者分歧點之后(解散過程中)從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轉移,則凝集體的大小變小。
[0035]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粒子的平均粒徑優選為Ιμπι以上且5μπι以下的范圍。在這樣的小的粒子范圍內,需要使大量的粒子凝集、形成大的凝集體,本發明更為有效。
[0036]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優選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結構促進劑。通過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結構促進劑,可以進一步促進凝集,同時可以進一步抑制凝集體的解散。
[0037]本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凝集工序的膜基材的第I傾斜角度優選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圍,解散抑制工序的膜基材的第2傾斜角度優選為0°以上且小于30°。
[0038]如此,通過使膜基材相對于水平面傾斜30°以上,涂布膜中的粒子受到外部能量重力的影響,在膜基材上向移動方向移動,凝集得到促進。凝集工序中用于促進凝集的更優選的傾斜角度為60°以上、特別優選的傾斜角度為80°以上。
[0039]另外,當使膜基材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降低至小于30°時,可以抑制形成于涂布月旲中的凝集體在I旲基材上移動,可以顯者抑制凝集體的解散。在解散抑制工序中用于抑制凝集體的解散的更優選的傾斜角度為0°以上且10°以下的范圍、特別優選為0° (水平)。
[0040]為了達成所述目的,本發明另一個方式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是至少具備下述的涂布裝置和干燥裝置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涂布裝置,其在移動的帶狀的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徑為IOym以下的無機或有機粒子的涂布液;干燥裝置,其將通過所述涂布裝置涂布的涂布膜干燥,其中,干燥裝置具備:凝集線,其使膜基材相對于水平面以第I傾斜角度傾斜并移動,從而一邊使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邊將所述涂布膜干燥;和解散抑制線,其以較第I傾斜角度減小了傾斜的第2傾斜角度移動膜基材,從而一邊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體發生解散一邊將涂布膜干燥。
[0041]根據本方式的制造裝置,通過在凝集線中使膜基材傾斜,促進粒子的凝集,在解散抑制線中減小膜基材的傾斜角度、抑制凝集而成的凝集體的解散。
[0042]由此,由于能夠抑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凝集速度等),因此能夠提高防眩性膜的生產率。
[0043]本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優選進一步具備:解散開始知曉機構,其用于在維持凝集線的第I傾斜角度的情況下知曉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和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其用于以通過解散開始知曉機構知曉的解散開始時間點為分歧點,將從凝集線向解散抑制線轉移的時間點控制為分歧點的時間點、早于分歧點的時間點、晚于分歧點的時間點中的任一個時間點。
[0044]如此,通過進一步具備知曉從凝集線向解散抑制線的轉移時間點的解散開始知曉機構和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可以適當調節凝集體的大小,因此還可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0045]本方式的制造裝置中,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優選具備調節凝集線中的膜基材的第I傾斜角度的傾斜角度調節機構、和調節凝集線中的線長度的凝集線長度調節機構的任一種。
[0046]通過調節凝集線的第I傾斜角度和凝集線的線長度中的至少I個,可以調節從凝集線向解散抑制線的轉移時間點。由此,可以適當調節凝集體的大小(即防眩性能)。
[0047]本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優選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結構促進劑。另外,優選粒子的平均粒徑為Iym以上且5 μ m以下的范圍。
[0048]另外,凝集線中的膜基材的第I傾斜角度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圍、更優選為60°以上、特別優選為80°以上。另外,解散抑制線中的膜基材的第2傾斜角度優選為0°以上且小于30°,更優選為0°以上且10°以下的范圍、特別優選為0° (水平)。
[0049]發明效果
[0050]根據本發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由于能夠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因此不僅能夠提高防眩性膜的生產率,還能夠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51]圖1為模式地表示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的線構成的一個例子的圖
[0052]圖2為表示傾斜角度調節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0053]圖3為表示傾斜線長度調節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0054]圖4為表示利用傾斜線長度調節裝置調節傾斜線長度的說明圖
[0055]圖5為模式地表示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的干燥裝置的另一方式的圖
[0056]圖6為凝集線的傾斜時間與防眩性膜的防眩性之間的關系曲線
[0057]圖7為剛涂布后、干燥10秒后、干燥20秒后的顯微鏡照片
[0058]圖8為表示凝集體的體積與防眩性程度的一個例子的圖
[0059]符號說明
[0060]10 制造裝置的線[0061]12料片
[0062]14送出機
[0063]16涂布裝置
[0064]17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
[0065]18干燥裝置
[0066]18A 凝集線
[0067]18B解散抑制線
[0068]19凝集線的外殼
[0069]20傾斜角度調節機構
[0070]21傾斜 線長度調節機構
[0071]22卷取機
[0072]24導向輥
[0073]25硬膜裝置
[0074]26涂布頭
[0075]27解散抑制線的外殼
[0076]28支撐輥
[0077]30減壓室
[0078]36調節棍(dancer roll)
[0079]38收納凝集線與解散抑制線這兩者的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80]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81]圖1為模式地表示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的線構成的圖。
[0082]如圖1所示,制造裝置的線10主要由將帶狀的透明膜基材(以下稱作料片)12送出至線上的送出機14、將涂布液涂布在料片12上的涂布裝置16、對所涂布的涂布膜進行干燥的干燥裝置18、對經干燥的涂布膜進行硬膜化的硬膜裝置25及卷取機22構成。
[0083]送出機14中將料片12纏繞成卷狀進行安裝。該料片12自送出機14被送出,依次送至涂布裝置16、干燥裝置18、硬膜裝置25,實施各種處理之后,用卷取機22進行卷取。符號24是對沿線移動的料片12進行引導的導向輥。
[0084]另外,線10的構成并不限定于圖1所示的構成,還可以是組裝有除圖1以外的其他裝置等的各種方式。
[0085]涂布裝置16是在料片12的表面上涂布涂布液的裝置。涂布液中均勻混合有平均粒徑為10 μ m以下的透光性的無機或有機粒子,該粒子凝集、在料片12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從而賦有防眩性。
[0086]無機粒子和有機粒子中,從以下理由出發更優選有機粒子。
[0087]有機粒子的平均粒徑越無偏差、散射特性的偏差越小,霧度值的設計變得容易。另外,通過使用使粒子結合的粘合劑樹脂和折射率相近的有機粒子,可以抑制內部散射、提供“黑色濃密度”良好的防眩性膜,在此方面比無機粒子更有利。[0088](有機粒子)
[0089]作為透光性的有機粒子,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折射率為1.49)、交聯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折射率為1.54)、蜜胺樹脂粒子(折射率為1.57)、聚碳酸酯粒子(折射率為1.57)、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為1.60)、交聯聚苯乙烯粒子(折射率為1.61)、聚氯乙烯粒子(折射率為1.60)、苯代三聚氰胺-蜜胺甲醛粒子(折射率為1.68)等。
[0090]有機粒子的形狀可以使用正球形或不定形中的任一種。為不定形時,平均粒徑使用等體積當量球徑求得。其中,優選使用交聯聚苯乙烯粒子、交聯聚((甲基)丙烯酸酯)粒子、交聯聚(丙烯酸-苯乙烯)粒子。優選調節從這些有機粒子中選擇的各透光性粒子的折射率和粘合劑樹脂的折射率。
[0091]另外,還可并用平均粒徑不同的2種以上的有機粒子。利用平均粒徑更大的透光性粒子可以賦予防眩性、利用平均粒徑更小的透光性粒子可以降低表面的粗糙感。
[0092]本發明中,平均粒徑表示一次粒徑。作為有機粒子的平均粒徑的測定方法,可以應用任意的測定方法,有以下方法:利用庫爾特計數法測定粒子的粒度分布,將所測定的分布換算成粒子數分布,由所得的粒子分布求出粒徑的方法;或利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倍率為50萬?200萬倍)觀察粒子,觀察100個粒子,取其平均值作為平均粒徑的方法。其中,本發明中,平均粒徑使用通過庫爾特計數法獲得的值。
[0093]作為涂布液中含有的粒子的平均粒徑,使用10 μ m以下的粒徑,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以平均粒徑比通常(6?8μπι)小的I以上且5μπι以下的粒子為例進行說明。通過使用平均粒徑小的粒子,可以減小防眩性膜的厚度,與大的粒子時相比,必須使大量的粒子凝集,本發明更為有效。
[0094]作為涂布液中含有的粒子的優選的粒子濃度范圍,相對于涂布液優選為3?10質
量%左右。
[0095](高分子結構促進劑)
[0096]優選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結構促進劑。通過在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結構促進齊U,可以在進一步促進粒子的凝集的同時,進一步抑制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體的解散。
[0097]作為高分子結構促進劑,例如可舉出層狀粘土化合物(蒙脫石等)、有機金屬粘土、纖維素系高分子(醋酸丁酸纖維素(CAB)、醋酸丙酸纖維素(CAP)等)、納米氧化硅。
[0098]蒙脫石是指根據化學大辭典9 (共立出版(株)、昭和56年10月15日縮刷版第26刷発行、第311頁)被稱作蒙脫石組礦物、構成粘土的一組代表性礦物。而且,其全部屬于為三層結構的層狀硅酸鹽礦物,通式用(XJ)2N3Z4Oki (OH)2.πιΗ20.(Ww)表示。這里,Χ=Α1、Fe111、Mn111、Cr111 ;Y=Mg、Fe11、Mn11、N1、Zn、Li ;Z=S1、Al ;W=K、Na、Ca ;H20=層間水。
[0099]此外,根據X、Y、Z中的同晶取代的組合的不同可形成更多種。例如可舉出蒙脫石、蒙脫石鎂、鐵蒙脫石、貝得石、鋁貝得石、綠脫石、鋁綠脫石、皂石、鋁皂石、水輝石、鋅蒙脫石、鉻膨潤石等天然蒙脫石。
[0100]此外,還有以水玻璃、硫酸鋁、硫酸鎂、氫氧化鈉等為原料制作蒙脫石組成的共沉凝膠、通過使用高壓釜的水熱反應合成的合成蒙脫石,合成蒙脫石的平均粒徑為10以上且IOOnm以下、此外其雜質的量比天然蒙脫石少,因此在本發明的防眩性膜的制造中,相比較于天然蒙脫石更優選使用合成蒙脫石。
[0101]作為合成蒙脫石的例子,例如可舉出Co-op chemical公司制的SWF、SffN> SAN>SEN、SPN> Kunimine 工業制的 Sumecton SA 等。
[0102]纖維素系高分子或有機金屬粘土是具有羥基并在溶液中通過氫鍵形成網絡即高分子結構體的物質。其中,無論涂布膜中氫鍵形成還是不形成、氫鍵的強度是強還是弱,在涂布膜中能夠形成高分子結構體的物質即在本申請發明的范疇內。
[0103]作為添加于涂布液中的高分子結構促進劑的優選的添加濃度范圍,優選相對于涂布液為I?5質量%左右。通過達到I質量%以上,可以易于形成高分子結構體,通過不超過5質量%,在涂布之前難以形成高分子結構體而涂布變得容易。另外,通過在涂布前不形成高分子結構體,可以防止在所制造的防眩性膜中發生涂布條紋或點缺陷。
[0104]涂布液的涂布裝置并無特別限定,只要是能夠以膜厚為5 μ m以上且40 μ m以下的程度均勻地涂布涂布液的裝置即可。例如優選使用擠出涂布裝置或棒涂布裝置。圖1的擠出型的涂布裝置16具備涂布頭26和支撐輥28,將料片12纏繞在支撐輥28上。涂布頭26按照向纏繞在支撐輥28上的料片12以薄膜狀噴吐涂布液的方式進行構成,所噴吐的涂布液在涂布頭26的唇前端與料片12之間被交聯,由此形成涂布液的液滴。相對于料片12的移動方向,將減壓室設置在唇前端的上游側,通過將該減壓室30控制為負壓,防止料片12的空氣夾帶現象,謀求液滴的穩定化。由此,將涂布液均勻地涂布在料片12上。
[0105]干燥裝置18主要包括凝集線18A,其通過使料片12向移動方向傾斜并移動,從而一邊使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邊進行干燥;解散抑制線18B,其通過減小傾斜、移動料片12,從而一邊抑制在涂布膜中凝集而成的凝集體發生解散一邊進行干燥;和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17,其控制料片12的移動從凝集線18A向解散抑制線18B轉移的時間點。
[0106]干燥裝置18中用于干燥涂布膜的構成并無特別限定,可以是以往公知的各種方式。但是,構成干燥裝置18的凝集線18A和解散抑制線18B中優選改變干燥方式。
[0107]凝集線18A由于在剛涂布后的初期干燥中涂布膜的殘留溶劑多、易于發生干燥不均以及為了粒子的凝集需要使線傾斜,因此可優選使用圖1所示的冷凝干燥方式的裝置。冷凝干燥方式為在使隧道狀的外殼19內、在向斜上方移動的料片12的上游側上方(涂布膜面側)、與料片12基本平行地配置作為板狀構件的冷凝板23。并且,通過利用冷凝板23將由涂布膜蒸發的溶劑冷凝進行回收,從而將涂布膜干燥。此時,優選利用紅外線加熱器(未圖示)對涂布膜面進行加熱。
[0108]另外,解散抑制線18B中,由于涂布膜的殘留溶劑減少、難以發生干燥不均,以及需要迅速地進行干燥,因此優選熱風干燥方式。熱風干燥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構成:對在外殼27內移動的料片12的涂布膜面上吹拂干燥風(或熱風),在料片12的上方與料片12平行地設置由多孔板構成的整流板(未圖示),對該整流板的上方吹拂干燥風,在料片12的上方與料片12平行地設置由金屬絲網構成的調風板(未圖示),對該調風板的上方吹拂干燥風。
[0109]其中,凝集線18A不僅是指具有外殼19的區域,還指料片12傾斜地移動的線、即從涂布裝置至傾斜減小的線區域。另外,解散抑制線18B不僅是指具有外殼27的區域,還指凝集線18A之后至干燥結束的線區域。
[0110]另外,干燥裝置18中設置的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17主要由調節凝集線18A傾斜角度的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調節傾斜的凝集線18A的線長度的傾斜線長度調節機構21和調節輥36構成。
[0111]如圖2所示,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按照通過改變導向輥32的位置而能夠調節料片12移動的傾斜角度的方式構成。即,導向輥32的軸承部40沿著軌道42被滑動自由地支撐,同時在軸承部40上安裝汽缸44的棒桿44a。由此,通過使棒桿44a伸縮,可以使軸承部40在軌道42的方向上移動。因此,由于導向輥32的位置向水平方向移動,因此可以自由地調節料片12傾斜角度Θ。
[0112]為了對涂布于料片12上的涂布膜中的粒子有效地賦予成為凝集移動誘因的外部能量,優選料片12的傾斜角度Θ為30°以上。
[0113]由此,由于料片12以移動方向(第I移動方向)朝上傾斜的狀態移動,因此料片12上的涂布膜中的粒子通過外部能量即重力向后方靠攏、與其他的粒子接觸,凝集被促進。
[0114]此時,料片12的傾斜角度的上限為90°,在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圍內,可以根據作為目標防眩性的大小進行設定。例如,當欲賦予大的防眩性時,優選將傾斜角度Θ設定為60°以上、優選較大地設定為80°以上。但是,欲根據目的賦予較小的防眩性時,優選將傾斜角度Θ設定為小于60°、優選設定為小于40°。
[0115]另外,在線10的運轉中,可以將料片12的傾斜角度固定,也可使其變動。使其變動時,可以線上或離線地測定干燥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根據其測定結果進行變動以達到目標防眩性(凝集體的大小)。
[0116]另外,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夠調節凝集線18A傾斜角的機構則可以是各種方式。另外,還可按照料片12的傾斜角度Θ達到預先設定的角度的方式將導向輥32的位置固定。
[0117]如圖3所示,傾斜線長度調節機構21設置在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的料片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由連接于料片12的多個輥38A、38B、38C和支撐該輥38A、38B、38C的棒桿40A、40B、40C和使該棒桿伸縮的汽缸裝置42A、42B、42C構成。
[0118]圖3為在從料片12的移動方向(第I移動方向)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地設置第I?第3的3個輥38A、38B、38C的情況,但并不限定于3個。
[0119]進而,如圖4 (A)所示,在將凝集線18A的傾斜線長度僅延長LI時,按照維持傾斜角度Θ的方式僅同樣地延長第I?第3輥38A、38B、38C的棒桿40A、40B、40C。由此,將凝集線18A僅延長導向輥32與第I輥38A的間隔LI。
[0120]如圖4(B)所示,當將凝集線18A的傾斜線長度僅延長比LI長的L2時,自圖4(A)的狀態開始,按照維持傾斜角度Θ的方式進一步延長第2及第3輥38B、38C的棒桿40B、40C。由此,將凝集線18A僅延長導向輥32與第2輥38B的間隔L2。
[0121]如圖4(C)所示,當將凝集線18A的傾斜線長度僅延長比L2長的L3時,自圖4(B)的狀態開始,按照維持傾斜角度Θ的方式進一步延長第3輥38C的棒桿40C。由此,將凝集線18A僅延長導向輥32與第3輥38C的間隔L2。
[0122]進而,通過改變傾斜線長度而發生的料片移動線長度的變動通過調節輥36吸收。
[0123]另外,傾斜線長度調節機構21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各種方式。另外,按照傾斜線長度達到預先設定的長度的方式,還可在線10的運轉前固定第I?第3輥的延長程度。
[0124]由此,在線10的運轉中還可使料片12的傾斜線長度發生變動。使其變動時,可以按照線上或離線地測定干燥后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根據其測定結果使其變動以達到目標防眩性(凝集體的大小)。
[0125]對于在維持凝集線的傾斜的情況下知曉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的解散開始知曉機構,說明離線及線上的機構。
[0126]通過離線地知曉粒子凝集體的大小來評價防眩性膜的防眩性高低時,將防眩性膜的與涂布膜面相反的整個里側涂黑。然后,利用從5°的角度投射沒有遮光柵的裸熒光燈(800cd/m2)并從一 5°的角度觀察時的反射圖像的模糊程度,以及從45°的角度投射并從一45。的角度觀察時的反射圖像的模糊程度,進行評價。此外,對于覆蓋熒光燈的兩側、使熒光燈的寬度為4mm并映入細的線光源的情況,優選也同樣地進行。
[0127]由此,可以構成用于離線地知曉作為在維持凝集線18A的傾斜時、形成于涂布膜中的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的分歧點(換而言之為凝集體變得最大的時間點)的解散開始知曉機構。
[0128]當在線地知曉粒子的凝集體大小時,例如在轉移時間點控制工序中設置在線監測器,對涂膜面側進行觀察,可以監測凝集狀態(促進、解散)。另外,凝集大小可以通過對在線觀察圖像的凝集體的面積進行圖像分析,可以計算大小。作為在線監測器,例如可通過下述構成進行實施。[0129](在線監測器構成)
[0130].顯微鏡:KEYENCE公司制VH系列、
[0131]?透鏡:KEYENCE 公司制 Wide Range Zoom Lens (VH 系列)、
[0132].光源:金屬鹵化物燈
[0133]由此,可以構成用于在線地知曉作為在維持凝集線18A的傾斜時形成于涂布膜中的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的分歧點(換而言之為凝集體變得最大的時間點)的解散開始知曉機構。
[0134]凝集體開始解散的分歧點如上所述,通過在線及離線均可知曉,但優選預先通過離線的預備試驗或實驗等制作料片12的傾斜角度及傾斜線長度與防眩性膜的防眩性程度之間的關系。
[0135]另外,欲精密地了解凝集體的大小(與體積同義)與防眩性程度之間的關系時,更優選用表面粗糙度計測定干燥后的膜表面的凹凸面積(有凹凸的部分的表面積)和高度,進行圖像分析,從而計算凝集體的體積,制作其與防眩性程度之間的關系。
[0136]圖8為表示凝集體的體積與防眩性程度之間的關系的一個例子,可以使用以下的裝置及制作方法制作。
[0137].表面粗糙度計:Zygo公司制、New View系列
[0138].圖像分析:Zygo公司制MetroPro
[0139]?防眩性程度:JIS_Z_8741 (1997 年)(JIS:Japan Industrial Standards)
[0140]如此,當預先知曉了料片12傾斜角度、傾斜線長度及凝集體的大小與防眩性程度之間的關系時,通過控制凝集工序向解散抑制工序的轉移時間點,可以精度良好地適當調節凝集體的大小。由此,可以控制粒子的凝集作用(凝集速度等),因此不僅能夠提高防眩性膜的生產率,還能夠控制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能。
[0141]因此,欲形成大的凝集體時,還可以凝集體發生解散的時間點為分歧點、按照料片12的移動從凝集線18A轉移至解散抑制線18B的方式控制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17。另外,通過自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多少地提前或多少地延后地控制從凝集線18A向解散抑制線18B轉移,可以適當地調節凝集體的大小。[0142]圖1所示的硬膜裝置25在使用光硬膜化性的樹脂作為涂布液的樹脂成分時使用紫外線照射(UV)裝置,使用熱硬膜化性樹脂時使用加熱裝置。
[0143]接著,對如上構成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的線10的作用進行說明。
[0144]自送出機14送出的料片12在涂布裝置16中涂布含有粒子(例如2.5 μ m的平均粒徑)的涂布液(涂布工序)。涂布液中優選添加蒙脫石。
[0145]接著,通過干燥裝置18將涂布于料片12的涂布膜干燥(干燥工序)。在該干燥工序中,一邊使料片12在通過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朝移動方向上傾斜(例如90° )的凝集線18A中移動,一邊進行涂布膜的干燥。由此,料片12上的粒子受到外部能量即重力的影響,在料片12上向移動方向后側移動。即,由于涂布膜中的粒子被賦予了成為凝集的誘因的粒子移動力(重力),因此粒子在料片12上移動,凝集得到促進。由此,能夠將涂布膜中的粒子在短時間內凝集至具有充分防眩性能的區域。
[0146]如此,通過引發并促進粒子的凝集,可以提高凝集速度。另外,通過積極地產生粒子的凝集,可以在涂布膜的整個面上產生均勻的凝集。由此,能夠以高的生產速度制造形成有均勻的凹凸的防眩性膜。
[0147]但是,當在維持傾斜的狀態下持續移動料片12時,凝集而成的凝集體開始解散,凝集體的大小減小,防眩性也減小。
[0148]因此,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通過傾斜線長度調節機構21在凝集體即將開始解散始之前,將使料片12的移動轉移至具有傾斜較凝集線18A的移動方向傾斜角度(第I傾斜角度)減小了的(例如0° )的傾斜角度(第2傾斜角度)的解散抑制線18B,進行干燥。
[0149]由此,當凝集體的大小達到最大時,可以一邊抑制凝集體的解散一邊干燥涂布膜,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制造防眩性大的防眩性膜。
[0150]另 外,通過控制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及傾斜線長度調節機構21,可以適當調節凝集體的大小,制造具有目標防眩性的防眩性膜。例如,當在凝集體開始解散的分歧點之前(凝集過程中)或之后(解散過程中)將料片12的移動從凝集線18A向解散抑制線18B轉移時,凝集體的大小變得比最大小。因此,當調節凝集過程中或解散過程中的程度時,由于可以控制凝集體的大小,因此還可調節所制造的防眩性膜的防眩程度。
[0151]最后,在硬膜裝置25中對涂布膜進行硬膜化。由此,制造防眩性膜,并通過卷取機22進行卷取。
[0152]圖5為在I個外殼38中裝有凝集線18A、解散抑制線18B、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17的傾斜角度調節機構20及傾斜線長度調節機構21,同時將調節輥36配置在外殼38的出口附近。
[0153]以下對本發明中制造的防眩性膜進行說明。
[0154][防眩性膜]
[0155]防眩性膜以提高IXD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PDP (等離子顯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CRT (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EL (電致發光元件,electroluminescent)等平板顯示器的可見度為目的,在纖維素酰化膜等透明支撐體(料片12)的單面或兩面上賦予防眩層,進而根據需要賦予防反射層。該防眩性膜可優選使用纖維素酰化膜。以下,將賦予了這種功能的膜稱作防眩性膜。一般來說,防眩性膜由透明支撐體和防眩層構成,根據需要有時還設置硬涂層。[0156]作為防眩性膜的透明支撐體,LCD用途中優選纖維素酰化膜、特別優選醋酸纖維素。將防眩性膜用于LCD中時,在單面設置粘合層等,配置于顯示器的最表面或顯示器內部與空氣的界面。三醋酸纖維素由于在保護偏振片的起偏器的保護膜中使用,因此從成本、顯示器的薄化的觀點出發,優選將本發明的防眩性膜直接用在保護膜中。
[0157]作為對膜賦予防眩性的機構,在公開專利公報中公開了 I)將散射可見光的粒徑的消光粒子分散在粘合劑中,形成具有表面凹凸的防眩層的方法;2)利用壓花或噴砂等對支撐體表面賦予凹凸的方法;3)通過涂布組合物的相分離結構對表面賦予凹凸的方法等各種方法,但本發明中采用將消光粒子分散于粘合劑中的方法。
[0158]防眩層的形成中,為了通過形成表面凹凸而賦予防眩性,除了由樹脂化合物構成的粘合劑之外,還使用由樹脂或無機化合物構成的微粒(消光劑)。另外,比防眩層的粘合劑膜厚小的平均粒徑的微粒優選小于該微粒整體的50體積%。粒度分布可通過庫爾特計數法測定,并將分布換算成粒子數分布。防眩層的膜厚(干燥前的濕膜厚)優選為涂布膜厚的10以上且40 μ m以下、涂布膜厚/平均粒徑的比優選為3以上且5倍以下。
[0159]在用于形成防眩層使用的樹脂粘合劑中,從膜強度、透明性的觀點出發,優選使用用于形成上述硬涂層所使用的原材料。
[0160]在防眩性膜、防眩層的形成前或形成后,通過利用任何機構對支撐體的內面進行皂化處理,可以在以IXD為代表的各用途中使用的偏振片的制造中,作為起偏器的保護膜,在單面或兩面上直接與起偏器貼合。
[0161]特別是為了 LCD的廣視角化,在密封有液晶的液晶單元與偏振片之間配置相位差膜時,可以在配置于液晶單元的兩面的偏振片中,可見側所用的偏振片的空氣界面側的保護膜使用防眩性膜或防反射膜,在其相反面的成為液晶單元與起偏器之間的面上將相位差膜分別貼合在各個起偏器的兩面上作為保護層來使用。這種構成的偏振片在具有與現有偏振片同等厚度的同時,可以賦予廣視角、低反射等功能,在高功能LCD用途中極為優選。
[0162]實施例1
[0163]為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以下舉出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并非限定于這些。
[0164]在實施例的試驗中,利用料片的移動從凝集線18A向解散抑制線18B轉移的時間點不同,研究所制造的防眩性膜的防眩性有何不同。另外,在涂布液中添加有蒙脫石的情況和未添加蒙脫石的情況下,研究防眩性有何不同。
[0165](防眩層用涂布液的制備)
[0166]〈涂布液a的組成未添加蒙脫石〉
[0167]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為至少包含以下的涂布工序和干燥工序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制造方法:涂布工序,該工序中,在移動的帶狀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徑為10 μ m以下的無機或有機粒子的涂布液;干燥工序,該工序中,將在所述涂布工序中涂布的涂布膜干燥; 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具備以下工序: 凝集工序,該工序中,通過使所述膜基材相對于水平面以第I傾斜角度傾斜并移動,從而一邊使所述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邊將所述涂布膜干燥;和 解散抑制工序,該工序中,通過使所述膜基材以較所述第I傾斜角度減小了傾斜的第2傾斜角度移動,從而一邊抑制所述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體解散一邊對所述涂布膜進行干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進一步具備以下工序: 解散開始知曉工序,該工序中,在所述凝集工序中在維持了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傾斜角度的情況下,知曉所述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和 轉移時間點控制工序,該工序中,以通過所述解散開始知曉工序知曉的解散開始時間點為分歧點,將從所述凝集工序向所述解散抑制工序轉移的時間點控制為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早于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晚于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中的任一個時間點。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轉移時間點控制工序中,在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從所述凝集工序向所述解散抑制工序轉移。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徑為I μ m以上且5 μ m以下的范圍。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涂布液中添加高分子結構促進劑。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凝集工序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傾斜角度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圍、所述解散抑制工序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2傾斜角度為0°以上且小于30°。
7.—種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其為至少具備下述的涂布裝置和干燥裝置的制造防眩性膜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涂布裝置,其在移動的帶狀的膜基材上涂布含有平均粒徑為10 μ m以下的無機或有機粒子的涂布液;干燥裝置,其將通過所述涂布裝置涂布的涂布膜干燥; 其中,所述干燥裝置具備: 凝集線,其使膜基材相對于水平面以第I傾斜角度傾斜并移動,從而一邊使所述涂布膜中的粒子凝集一邊將所述涂布膜干燥;和 解散抑制線,其以較所述第I傾斜角度減小了傾斜的第2傾斜角度移動所述膜基材,從而一邊抑制所述粒子凝集而成的凝集體發生解散一邊將所述涂布膜干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其進一步具備: 解散開始知曉機構,其用于在維持所述凝集線的第I傾斜角度的情況下預先知曉所述凝集體開始解散的時間點;和 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其用于以通過所述解散開始知曉機構知曉的解散開始時間點為分歧點,將從所述凝集線向所述解散抑制線轉移的時間點控制為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早于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晚于所述分歧點的時間點中的任一個時間點。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轉移時間點控制機構具備調節所述凝集線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傾斜角度的傾斜角度調節機構、和調節所述凝集線的線長度的凝集線長度調節機構中的任一個。
10.根據權利要求7~9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其中,在所述涂布液中添加有聞分子結構促進劑。
11.根據權利要求7~9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徑為Iym以上且5 μ m以下的范圍。
12.根據權利要求7~9任一項所述的防眩性膜的制造裝置,其中,所述凝集線上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I傾斜角度為3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圍、所述解散抑制線中的所述膜基材的所述第2傾斜角度為0°以上且小于30°。
【文檔編號】G02F1/1335GK103969716SQ201410043075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長谷川昌孝, 原澤岳彥 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