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裝配及檢測領域,涉及一種用于兩軸承座的同軸檢測及裝配的分劃板工裝及裝配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中、小跨距兩側軸系的軸承座的同軸檢測及裝配方法。
背景技術:
在設備的裝配中經常遇到兩軸同軸的調整問題,減速箱兩側軸系的同軸安裝等。為實現兩側軸系的同軸,首先要保證兩軸承座在殼體上的同軸安裝,以此來實現兩軸系的同軸。現有的方法有兩種:
一為三坐標測量法,此種方法多用于零件的測量,裝配中無法實現邊檢測邊裝配調整。
二為激光孔對中儀法,此種方法多用于長跨距的深孔系的同軸檢測,不適用中、小跨距及軸向尺寸小的孔同軸檢測。
所以,中、小跨距的兩側軸系的軸承座孔的同軸檢測,無法采用激光對中儀。
技術實現要素: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出一種用于兩軸承座的同軸檢測及裝配的分劃板工裝及裝配方法,實現中、小跨距兩軸系的軸承座同軸裝配檢測。
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兩軸承座的同軸檢測及裝配的分劃板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劃板和鏡筒;分劃板為透明玻璃材料,其中心設有十字線;采取定心車工藝將分劃板裝配在鏡筒中,使得分劃板十字中心與欲裝配的軸承座孔同心。
所述分劃板十字中心與鏡筒外圓的同軸不大于0.005mm。
所述分劃板的鏡面與鏡筒的端面平行度不大于0.005mm。
一種利用所述分劃板工裝進行中或小跨距兩軸承座同軸檢測裝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將第一軸承座2安裝到殼體上,以此端軸承座孔為基準;
步驟2:將第二軸承座7安裝到殼體上;
步驟3:在第一軸承座2的孔內安裝分劃板工裝,以分劃板十字中心作為第一軸承座2內孔中心;所述鏡筒的外圓與第一軸承座2內孔配合間隙為0.005~0.01mm;
步驟4:將內調焦自準直儀置于第一軸承座2的前方,且內調焦自準直儀的光路穿過第一軸承座2內孔的分劃板工裝;
步驟5:調整內調焦自準直儀的工作距離,使得分劃板工裝上的十字絲成像清晰;平移二維上下和左右方向,使內調焦自準直儀十字與分劃板工裝上的十字絲像重合;
步驟6:將內調焦自準直儀的光線調節為平行光,工作距離調至無窮遠;調節內調焦自準直儀,使得內調焦自準直儀的平行光通過分劃板工裝上的鏡面反射后自準;
步驟7:取下第一軸承座2的分劃板工裝;在第二軸承座7的孔內安裝分劃板工裝;所述鏡筒的外圓與第二軸承座7內孔配合間隙為0.005~0.01mm;
步驟8:調整內調焦自準直儀的工作距離,使得分劃板工裝上的十字絲成像清晰;
步驟9:以分劃板工裝上的十字絲與內調焦自準直儀自身的十字出現的上下和左右偏差,做為兩軸承座的安裝位置偏差;
步驟10:將內調焦自準直儀工作距離調至無窮遠,以通過分劃板2鏡面反射后自準像的方位、俯仰偏差,作為兩軸承座的角度偏差;
步驟11:根據步驟9的兩軸承座的安裝位置偏差,調整第二軸承座7在殼體孔中的安裝位置,使內調焦自準儀中分劃板工裝的十字絲與內調焦自準直儀自身的十字重合,則第二軸承座7位置調整完成;
步驟12:根據步驟10的兩軸承座的角度偏差,調整第二軸承座7的安裝端面,使得內調焦自準直儀通過分劃板工裝的鏡面反射后自準,則第二軸承座7的角度調整完成。
所述第一軸承座2與殼體1為小間隙配合,配合間隙0.01mm~0.02mm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兩軸承座的同軸檢測及裝配的分劃板工裝及裝配方法,實現跨距在50~400mm的中、小跨距的軸向尺寸小于30mm,無法使用激光孔對中儀的兩軸承座的同軸安裝,本方法可實現裝配過程的在線檢測與裝配調整,兩軸承座同軸精度可達0.01mm。檢測結果可直觀的反映出偏差方向,便于裝配調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方案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分劃板鏡筒的主視圖;
圖5是本發明分劃板鏡筒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分劃板的主視圖。
1-殼體,2-第一軸承座,3-第一軸承,4-第一軸承的軸,5-第二軸承的軸,6-第二軸承,7-第二軸承座,8-,9-,10-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是針對圖1所示的裝配部件,此部件特點為第一軸系部件,第二軸系部件安裝到殼體1上,第一軸系部件包括第一軸承座2、第一軸承3以及第一軸承的軸4;第二軸系部件包括第二軸承座7、第二軸承6以及第二軸承的軸5組成;為保證兩軸系部件的同軸,軸承座1和軸承座2要實現同軸安裝,同軸度不大于0.02mm。
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檢測方法及裝配調整步驟如下:
1)把第一軸承座2安裝到殼體1上,用螺釘上緊,;
2)把第二軸承座7安裝到殼體1上,用螺釘上緊;
3)第一軸承座2與殼體配合為小間隙配合,配合間隙0.01mm~0.02mm之間,已此端軸承座孔為基準。
第一軸承座2的孔內安裝分劃板鏡筒,分劃板鏡筒內裝有分劃板,分劃板和鏡筒采取定心車工藝,保證了:
分劃板中心與鏡筒1外圓的同軸不大于0.005mm;
分劃板鏡面與鏡筒1端面平行度不大于0.005mm;
鏡筒外圓與軸承座1內孔配合間隙為0.005~0.01mm;
基于以上精度保證,可以用分劃板中心來模擬第一軸承座2內孔中心;
4)在第一軸承座2前方,放置內調焦自準直儀10,二維平移臺8來支撐內調焦自準直儀,實現內調焦自準直儀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平移,內調焦自準直儀的二維調節底座9,實現方位、俯仰角度調整。
5)照亮分劃板十字絲,調整內調焦自準直儀到適合的工作距離,使得十字絲成像清晰,平移二維上下和左右方向,使內調焦自準直儀十字與分劃板十字絲像對準;
6)內調焦自準直儀工作距離調至無窮遠,為平行光,調節底座的方位俯仰角度,使內調焦自準直儀通過分劃板鏡面反射后自準。
7)內調焦自準直儀此時的狀態為檢測基準;位置固定不動;取下第一軸承座2中的分劃板鏡筒;
8)在第二軸承座7中安裝分劃板鏡筒,用螺釘上緊;
9)照亮分劃板的十字絲,調整內調焦自準直儀的工作距離,使得分劃板的十字絲成像清晰;
10)觀察內調焦自準儀中分劃板十字絲像與內調焦自準直儀自身的十字,上下和左右偏差,即為兩軸承座的安裝位置偏差;
11)內調焦自準直儀工作距離調至無窮遠,觀察通過分劃板鏡面反射后自準像的方位、俯仰偏差,即為兩軸承座的角度偏差。
12)根據兩軸承座的安裝位置偏差,調整第二軸承座7在殼體孔中的安裝位置,使內調焦自準儀中分劃板十字絲像與內調焦自準直儀自身的十字重合,則第二軸承座7位置調整完成。
13)根據兩軸承座的方位、俯仰角度偏差,通過在第二軸承座7安裝端面處加調整墊片來調整,使得內調焦自準直儀通過分劃板鏡面反射后自準,則第二軸承座7角度調整完成。
14)軸承座調整完成后,安裝螺釘上緊。
15)再進行軸系的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