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虛擬現實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設備。
背景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主要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向用戶提供關于視覺等感官的模擬,從而讓用戶感覺仿佛身歷其境。當用戶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與用戶位置相匹配的精確的三維世界視頻傳回給用戶,以產生臨場感。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計算機仿真、人工智能、感應、顯示及網絡并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目前,體驗完虛擬現實內容之后,用戶可能會有強烈的眩暈感、疲勞、眼花、惡心等等,這些都是VR暈動癥的癥狀。VR暈動癥中包括模擬暈動癥。模擬暈動癥的本質是由于用戶視覺上觀察到的狀態和身體的真實狀態之間的不一致引發的。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當用戶坐著或站著用手柄來操控角色移動時,用戶在視覺上得到的信息是“我在移動”,然而負責感知身體狀態的中耳前庭器官卻給大腦發出“我沒動”的信號,這種矛盾的信號會讓大腦認為“自己”處在一個不正常且危險的狀態。但是,現有技術中未能提供降低由模擬暈動癥而引起的眩暈的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裝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電子設備及虛擬現實設備,用以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包括:
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隨著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增大,所述虛擬顯示設備的佩戴者的眼部能夠接收到的來自所述虛擬現實設備外部的光線增多。
其中,在所述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的步驟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狀態判別參數;
所述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的步驟具體為:
根據所述狀態判別參數,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所述獲取狀態判別參數的步驟,包括:
按照預定的采樣時間間隔獲取所述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和/或
獲取所述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
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狀態判別參數,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的步驟,包括:
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得的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大于或等于預設值,則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在所述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所述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所述預設值,則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根據所述狀態判別參數,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的步驟,包括:
若所述內容重疊比例小于或等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在所述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獲得所述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若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所述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在所述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對于預設的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在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預設值;
在獲得所述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
其中,所述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的步驟,包括:
接收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
當所述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在所述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所述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
當所述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步驟,包括:
將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
其中,所述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步驟具體為:
將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調整為小于或等于第二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二預設值為50%。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包括:
確定模塊,用于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調整模塊,用于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隨著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增大,所述虛擬顯示設備的佩戴者的眼部能夠接收到的來自所述虛擬現實設備外部的光線增多。
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狀態判別參數;
所述確定模塊具體用于,根據所述狀態判別參數,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所述獲取模塊具體用于:
按照預定的采樣時間間隔獲取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和/或
獲取所述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
其中,所述確定模塊具體用于:
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得的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大于或等于預設值,則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模式設置模塊,用于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所述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所述預設值,則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確定模具體用于:
若所述內容重疊比例小于或等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二模式設置模塊,用于在獲得所述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若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所述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三模式設置模塊,用于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對于預設的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在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預設值;
在獲得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
其中,所述確定模塊包括:
接收子模塊,用于接收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
確定子模塊,用于當所述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所述接收子模塊還用于,接收所述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
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四模式設置模塊,用于當所述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調整模塊具體用于,將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用于存儲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可被處理器執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項所述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
第四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殼體、處理器、存儲器、電路板和電源電路;
其中,電路板安置在殼體圍成的空間內部,處理器和存儲器設置在電路板上;電源電路,用于為上述電子設備的各個電路或器件供電;存儲器用于存儲可執行程序代碼;處理器通過讀取存儲器中存儲的可執行程序代碼來運行與可執行程序代碼對應的程序,用于執行第一方面任一項所述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
第五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虛擬現實設備,包括:外殼、主控模塊、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顯示模塊和光學成像模塊,所述光學成像模塊位于所述顯示模塊的靠近人眼的一側;所述顯示模塊和所述光學成像模塊分別和所述主控模塊連接;所述虛擬現實設備還包括:
貼合部件,包括:控制單元,控制線路和透光率可調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和所述主控模塊連接;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位于所述光學成像模塊的靠近人眼的一側;
當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線路增大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
其中,在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線路降低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由透光率可電控材料制備。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虛擬現實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貼合部件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的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的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五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的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的結構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的第一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的第二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的第三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的第四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的第五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七的電子設備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對于模擬暈動癥產生的眩暈,其主要原因是佩戴者的視覺狀態感知和身體狀態感知不一致。因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調節虛擬現實設備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可以使佩戴者獲得外部的一些信息,從而使佩戴者的視覺狀態感知和身體狀態感知一致,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虛擬現實設備包括:包括:外殼101、主控模塊102、設置于所述外殼內的顯示模塊103和光學成像模塊104,所述光學成像模塊104位于所述顯示模塊103的靠近人眼的一側;所述顯示模塊103和所述光學成像模塊104分別和所述主控模塊102連接。所述虛擬現實設備還包括:貼合部件105。
其中,所述顯示模塊可包括顯示屏1031、顯示屏調節單元1032。其中所述顯示屏調節單元用于調節顯示屏,使其能前后移動。所述光學成像模塊包括透鏡等。所述主控單元指的是主控電路板,上面還可以集成運動追蹤系統,包括各種傳感器、陀螺儀、加速度計等。
如圖2所示,所述貼合部件105包括:控制單元1051,控制線路1052和透光率可調單元1053;所述控制單元1051和所述主控模塊102連接。其中,透光率可調單元1053位于所述光學成像模塊104的靠近人眼的一側,貼合人的眼部所述控制單元可采用邏輯控制芯片實現。
具體的,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由透光率可電控材料制備。例如,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1053可以采用透光率可變的玻璃等實現。所述貼合部件可以是在高透光率液體硅橡膠內加一層透光率可變的玻璃。其中,高透光率液體硅橡膠透光率高于90%,彈性好,適合貼合面部。
當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線路增大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當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線路降低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
例如,當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線路增大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使其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5%;當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所述控制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線路降低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使其小于或等于50%。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包括:
步驟201、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可將虛擬現實設備的模式分為兩種:正常顯示模式和降眩暈模式。其中,正常顯示模式即虛擬現實設備通常向佩戴者提供的顯示模式;降眩暈顯示模式指的是,能使佩戴者的眩暈感降低的顯示模式。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虛擬現實設備可采用實施例一的虛擬現實設備。在此步驟中,可由控制單元自身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還可由控制單元根據虛擬現實應用的通知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一)、由控制單元自身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這種方式下,控制單元獲得狀態判別參數,并根據該狀態判別參數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狀態判斷參數可以包括: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或者所述狀態判別參數還可以包括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或者所述狀態判別參數還可同時包括上述兩者,即包括: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以及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其中,該虛擬現實設備包括但不限于為能夠提供虛擬現實頭像的頭盔、眼鏡等。
根據虛擬現實設備所配置的如陀螺儀,加速計,地磁計,圖像采集卡等傳感器所采集的數據,控制單元能夠計算出某一時刻佩戴者頭部環繞x,y,z軸旋轉的角速度值,用ωci表示,代表某一時刻佩戴者的頭部繞i軸旋轉的角速度,i的值為x,y,z。其中,該x,y,z軸可以任意設置。例如,x軸可以設置為:與水平方向平行,且向左方為正;y軸可以設置為:與豎直方向平行,且向上方為正;z軸可以設置為:與x-y平面垂直,且向佩戴者的前方為正。
當所述狀態判斷參數包括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時,在此步驟中,控制單元按照預定的采樣時間間隔接收上述傳感器的數據,并計算出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其中,該采樣時間間隔可以任意設置,例如設置為1s等。
當所述狀態判別參數包括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時,在此步驟中,控制單元獲取所述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
其中,所述內容重疊比例指的是,在當前幀圖像中的內容與上一幀圖像中的內容中,相同內容的面積與一幀圖像的面積之間的比例值。
具體的,對當前幀圖像和上一幀圖像分別標定特征點,并對當前幀圖像中的特征點和上一幀圖像中的特征點進行匹配。若兩幀圖像中,匹配的特征點所占的面積與一幀圖像的面積之間的比例,即為內容重疊比例。內容重疊比例越高,則可認為圖像的更新速度越慢,反之則越快。
具體的,內容重疊比例可按照下述方式定義:
r=o/s
其中,r表示內容重疊比例,o表示當前幀圖像和上一幀圖像中重疊區域的面積,s表示一幀圖像的面積。
根據狀態判別參數所包括的內容不同,在此步驟中控制單元可有不同的判斷方式,以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1)當所述狀態判斷參數包括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時,在此步驟中按照下述方式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得的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大于或等于預設值,則控制單元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通過對一定數量的測試者進行虛擬現實體驗實驗發現,當人的頭部環繞某一坐標軸旋轉的角速度小于5度時,大部分測試者不會感到眩暈,而大于或等于5度時大部分測試者會感到眩暈。因此,在此將該預設值為5,即ωo=5,ωo表示該預設值。因此,在此步驟中,對于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得的佩戴者環繞x,y,z軸的角速度中,只要佩戴者環繞其中一個坐標軸旋轉的角速度大于或等于5度,即可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為了進一步提高準確性,在此還可獲取在上一采樣時刻時,佩戴者的頭部環繞x,y,z的角速度,并將其分別和對應的當前采樣時刻的佩戴者的頭部環繞x,y,z的角速度進行比較。當滿足下述條件時,即可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ωci≥ωo且ωoi<ωo
ωci表示當前采樣時刻佩戴者的頭部環繞i軸旋轉的角速度,ωoi表示上一采樣時刻佩戴者的頭部環繞i軸旋轉的角速度,i的值為x,y,z。
(2)當所述狀態判斷參數包括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時,在此步驟中按照下述方式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若所述內容重疊比例小于或等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所述控制單元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經實驗發現,當當前幀圖像內容與上一幀圖像內容很大部分重疊時(例如有大于70%的內容重疊),可認為圖像顯示的更新速度一般;當當前幀圖像內容與上一幀圖像內容很少部分重疊時(例如有小于40%的內容重疊),可認為圖像顯示的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在此可將該預設重疊比例閾值設置為0.7。
當滿足下述條件時,則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rc≤ro
rc為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的內容重疊比例,ro表示預設重疊比例閾值設置。
(3)當所述狀態判斷參數包括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以及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時,只要滿足上述(1)、(2)中的任一個條件,即可確定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二)、控制單元根據虛擬現實應用的通知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這種方式下,為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由虛擬現實應用按照上述方式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然后將判斷結果通知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再根據判斷結果調節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進而調整虛擬現實設備的工作模式。
具體的,控制單元接收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當所述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控制單元接收所述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當所述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利用所述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步驟202、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隨著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增大,所述虛擬顯示設備的佩戴者的眼部能夠接收到的來自所述虛擬現實設備外部的光線增多。
在此步驟中,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此時,光線能夠透過透光率可調單元,佩戴者能夠通過貼合部件觀察到外部環境信息,降低沉浸感和眩暈體驗。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
實施例三
如圖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包括:
步驟301、在當前采樣時刻利用控制單元獲取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
其中,預設的x,y,z軸的含義可以參照實施例二的描述。
步驟302、利用控制單元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步驟303、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利用控制單元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此,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
其中步驟301-303的描述可參照實施例二中步驟201-202的相應描述。
步驟304、對于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預設值,則利用控制單元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預設值的含義可參照前述實施例二的描述,該預定時間長度也可任意設置,例如設置為1s。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后,還可對佩戴者的狀態繼續進行監測,以調整虛擬現實設備的工作模式,從而提高佩戴者的虛擬現實體驗。具體的,當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取到的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某個坐標軸旋轉的角速度小于預設值,且在當前采樣時刻之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獲取到的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某個坐標軸旋轉的角速度均小于該預設值,則可退出降眩暈模式,而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也可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取到的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某個坐標軸旋轉的角速度小于預設值后,立即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具體的,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小于或等于第二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二預設值為50%。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還可將虛擬現實設備切換到正常顯示模式,從而進一步滿足了佩戴者觀看虛擬現實圖像的需要,提高了佩戴者的體驗。
實施例四
如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方法,包括:
步驟401、利用控制單元獲取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
其中,內容重疊比例的含義可以參照實施例二的描述。
步驟402、利用控制單元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步驟403、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利用控制單元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此,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
其中步驟401-403的描述可參照實施例一中步驟201-203的相應描述。
步驟404、在獲得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若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利用控制單元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該預定時間長度也可任意設置,例如設置為1s,預設重疊比例閾值的含義可以參照前述實施例一的描述。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在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后,還可對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圖像內容繼續進行監測,以調整虛擬現實設備的工作模式,從而提高佩戴者的虛擬現實體驗。具體的,在獲得所述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若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所述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具體的,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小于或等于第二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二預設值為50%。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還可將虛擬現實設備切換到正常顯示模式,從而進一步滿足了佩戴者觀看虛擬現實圖像的需要,提高了佩戴者的體驗。
實施例五
如圖6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五的虛擬設備的調節方法,包括:
步驟501、利用控制單元獲取狀態判別參數。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狀態判斷參數包括: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
步驟502、根據所述狀態判別參數,利用控制單元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根據前述實施例一的描述,在此實施例中,當滿足以下任一條件時即可確定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1)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得的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大于或等于預設值;
(2)內容重疊比例小于或等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
步驟503、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利用控制單元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在此,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
步驟504、在獲得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利用控制單元判斷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是否均大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
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505;否則繼續進行采樣、判斷。
步驟505、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判斷在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是否均小于預設值。
若判斷結果為是,則執行步驟506;否則繼續進行采樣、判斷。
步驟506、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步驟504、505的兩個判斷過程先執行任意一個判斷過程均可,在此只是給出了一種示例。
具體的,利用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控制單元,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小于或等于第二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二預設值為50%。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還可將虛擬現實設備切換到正常顯示模式,從而進一步滿足了佩戴者觀看虛擬現實圖像的需要,提高了佩戴者的體驗。
實施例六
如圖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一種虛擬現實設備的調節裝置,包括:確定模塊601,用于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調整模塊602,用于若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則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隨著所述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的增大,所述虛擬顯示設備的佩戴者的眼部能夠接收到的來自所述虛擬現實設備外部的光線增多。
如圖8所示,所述裝置還包括:獲取模塊603,用于獲取狀態判別參數;所述確定模塊601具體用于,根據所述狀態判別參數,確定是否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其中,所述獲取模塊具體用于:按照預定的采樣時間間隔獲取佩戴者的頭部分別環繞預設的x,y,z軸旋轉的角速度;和/或獲取所述虛擬現實設備所顯示的當前幀圖像與上一幀圖像之間的內容重疊比例。
其中,所述確定模塊具體用于: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當前采樣時刻獲得的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大于或等于預設值,則確定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
此時,如圖9所示,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一模式設置模塊604,用于對于所述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若在所述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所述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所述預設值,則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確定模具體用于:若所述內容重疊比例小于或等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此時,如圖10所示,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二模式設置模塊605,用于在獲得所述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若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所述預設重疊比例閾值,則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在圖8所示的基礎上,如圖11所示,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三模式設置模塊606,用于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對于預設的x,y,z軸中的任一坐標軸,在當前采樣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佩戴者的頭部環繞所述任一坐標軸的角速度均小于預設值;在獲得當前幀圖像的時刻以后的預定時間長度內,獲得的內容重疊比例均大于預設重疊比例閾值。
具體的,所述確定模塊包括:接收子模塊,用于接收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確定子模塊,用于當所述第一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此外,為進一步提高佩戴者體驗,所述接收子模塊還用于,接收所述虛擬現實應用發送的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如圖12所示,所述裝置還包括:第四模式設置模塊607,用于當所述第二狀態確認結果信息表示需要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時,降低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正常顯示模式。
其中,所述調整模塊602具體用于,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大于或等于第一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為85%;將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貼合部件的透光率調整為小于或等于第二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二預設值為50%。
本發明所述裝置的工作原理可參照前述方法實施例的描述,且所述裝置可位于虛擬現實設備中,例如虛擬現實頭盔,眼鏡等。
由上可以看出,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確定需要將虛擬現實設備設置為降眩暈模式時,增大所述虛擬現實設備的透光率可調單元的透光率,從而使得佩戴者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可以觀看到除虛擬現實圖像之外的內容,進而有效降低佩戴者的眩暈感。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還可將虛擬現實設備切換到正常顯示模式,從而進一步滿足了佩戴者觀看虛擬現實圖像的需要,提高了佩戴者的體驗。
實施例七
如圖1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七的電子設備可以包括:殼體121、處理器122、存儲器123、電路板124和電源電路125,其中,電路板124安置在殼體121圍成的空間內部,處理器122和存儲器123設置在電路板124上;電源電路125,用于為上述電子設備的各個電路或器件供電;存儲器123用于存儲可執行程序代碼;處理器122通過讀取存儲器123中存儲的可執行程序代碼來運行與可執行程序代碼對應的程序,用于執行前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處理器122對上述步驟的具體執行過程以及處理器122通過運行可執行程序代碼來進一步執行的步驟,可以參見前述方法實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用于存儲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可被處理器執行前述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裝置,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包括,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上述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的集成的單元,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上述軟件功能單元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收發方法的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簡稱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