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調色劑容器和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63403閱讀:328來源:國知局
調色劑容器和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具有能收容調色劑的收容部的調色劑容器和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采用包含調色劑的顯影劑在紙張上能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已為公眾所知。這種圖像形成裝置中設有用于向內部設置的顯影裝置補充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調色劑容器能裝拆地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上。所述調色劑容器的調色劑被消耗、調色劑容器變空時,從圖像形成裝置取下調色劑容器,更換為收容有未使用調色劑的新調色劑容器。

此外,以往的圖像形成裝置中,設有除去轉印后感光鼓上殘留的使用完畢的調色劑(廢調色劑)的清潔裝置,以及用于收容由所述清潔裝置除去的廢調色劑的廢調色劑容器。

此外,以往的調色劑容器具備用于對顯影裝置供給調色劑的調色劑排出口,以及用于開關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開閉構件(閘門構件)。例如,所述調色劑排出口是朝下開口的形狀。所述開閉構件以能在封閉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支承在調色劑容器上。所述開閉構件與調色劑容器安裝到圖像形成裝置上的安裝動作聯動,從所述關閉位置向所述打開位置移動。此外,所述開閉構件與調色劑容器從圖像形成裝置拆下的拆取動作聯動,從所述打開位置向所述關閉位置移動。

可是,所述調色劑排出口是朝下開口的形狀時,調色劑容器上需要有用于支承所述開閉構件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需要有使從所述調色劑排出口排出的調色劑通過的開口部。在所述構成中,從調色劑排出口排出的調色劑通過開口部,向圖像形成裝置的顯影裝置補充。此時,補充調色劑時開口部的周緣上會粘著調色劑。如上所述,在以往的調色劑容器中,為進行更換從圖像形成裝置拆下調色劑容器時,所述開閉構件從打開位置向關閉位置移動。所述開閉構件移動到所述關閉位置時,開閉構件配置在所述調色劑排出口和所述開口部之間,所述調色劑排出口被開閉構件封閉。可是,由于開閉構件未配置在開口部的下側,因此拆取調色劑容器時或拆下后,開口部周緣上粘著的調色劑脫落而落到圖像形成裝置內或裝置外,存在調色劑污染其他構件的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調色劑容器和圖像形成裝置,從圖像形成裝置拆取時,能防止調色劑從調色劑排出口的周邊脫落。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式的調色劑容器,包括:能在內部收容調色劑的長條狀的容器主體;調色劑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容器主體的壁面上,把所述容器主體內收容的調色劑向外部排出;第一旋轉構件,能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容器主體的內部,向垂直所述容器主體的長邊方向的所述容器主體的深度方向伸出,將所述容器主體內收容的調色劑朝向所述調色劑排出口輸送;支承板,設在所述容器主體上并和所述壁面相對配置;以及開閉構件,設置在所述壁面和所述支承板之間形成的間隙中,以能在封閉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關閉位置和敞開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被所述支承板支承,所述支承板包括:比所述調色劑排出口尺寸大的第一開口部,形成在和所述調色劑排出口對應的位置;以及薄膜構件,以覆蓋所述第一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支承板上,并具有形成在和所述調色劑排出口對應的位置上的第二開口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裝置主體;設在所述裝置主體中的顯影裝置;鼓單元,具有保持由所述顯影裝置顯影的調色劑像的能旋轉的感光鼓;清潔部,設在所述鼓單元上,將所述感光鼓上殘留的使用完畢的調色劑除去并向所述感光鼓的旋轉軸的軸向的一側輸送;以及調色劑容器,能安裝在比所述鼓單元靠所述軸向的一側,在安裝到所述裝置主體所具備的安裝部上的安裝姿勢下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長的形狀,所述調色劑容器包括:第一調色劑收容部,能收容對所述顯影裝置供給的未使用調色劑,在所述安裝姿勢下設置在所述調色劑容器的上部;調色劑排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調色劑收容部的箱體上且朝下開口,用于對所述顯影裝置供給所述未使用調色劑;第一旋轉構件,能旋轉地設在所述第一調色劑收容部的內部,向垂直所述上下方向的深度方向延伸,通過旋轉能把所述未使用調色劑向所述調色劑排出口輸送;開閉構件,設在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下側,通過在封閉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關閉位置和敞開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打開位置之間移動,開閉所述調色劑排出口;支承板,設在所述第一調色劑收容部上,以能在所述關閉位置和所述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把所述開閉構件支承在上表面上;第二調色劑收容部,能收容從所述清潔部輸送的所述使用完畢的調色劑,所述安裝姿勢下設置在所述調色劑容器的下部且所述第一調色劑收容部的下側;以及第二旋轉構件,能旋轉地設在所述第二調色劑收容部的內部,向所述深度方向延伸,通過旋轉把從所述清潔部輸送的所述使用完畢的調色劑向所述第二調色劑收容部輸送,所述支承板包括:比所述調色劑排出口尺寸大的第一開口部,位于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的下方;以及薄膜構件,以覆蓋所述第一開口部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支承板上,并具有形成在和所述調色劑排出口對應的位置上的第二開口部。

按照本實用新型,從圖像形成裝置取下的調色劑容器能防止調色劑從調色劑排出口的周邊脫落。

本說明書適當地參照附圖,通過對以下詳細說明中記載的概念進行總結的方式來進行說明。本說明書的意圖并不是限定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主題的重要特征和本質特征,此外,意圖也不是限定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主題的范圍。此外,在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對象,并不限定于解決本實用新型中任意部分中記載的一部分或全部缺點的實施方式。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像形成裝置的構成的斷面圖。

圖3是示意性表示圖像形成裝置所具備的圖像形成單元的內部結構的斷面圖。

圖4是表示調色劑容器的安裝部的圖。

圖5是表示品紅色和黑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品紅色和黑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品紅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背面側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品紅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背面側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品紅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正面側的構成的圖。

圖10是沿圖9的X-X線剖切的剖視圖。

圖11是沿圖9的XI-XI線剖切的剖視圖。

圖12是表示品紅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背面構成的局部放大圖。

圖13是表示安裝有品紅色用的調色劑容器的、安裝部的構成的局部放大圖。

圖14是表示第一輸送部的構成的圖,是圖10中的要部X1的放大圖。

圖15是表示圖像形成裝置的右端部附近的結構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適當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不過是將本實用新型具體化的一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另外,為便于說明,在圖像形成裝置10能使用的設置狀態(圖1所示的狀態)下把鉛垂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D1。此外,把所述設置狀態下插拔圖1所示的供紙盒22的面作為前面、定義前后方向D2。此外,把所述設置狀態的圖像形成裝置10的前面作為基準、定義左右方向D3。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至少具備印刷功能。圖像形成裝置10為例如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機。

如圖1和圖2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具備箱體11(裝置主體的一例)。箱體11整體呈大致長方體形狀。箱體11的內部設有構成圖像形成裝置10的各結構部件。另外,圖1表示了箱體11右側面的罩取下的狀態。

如圖2所示,圖像形成裝置10具備多個圖像形成單元15(15Y、15C、15M、15K)、中間轉印單元16、光掃描裝置17、第一轉印輥18、第二轉印輥19、定影裝置20、薄片體盤21、供紙盒22、輸送通道24和控制圖像形成裝置10的各部分的控制板26等。此外,圖像形成裝置10具備能在箱體11的內部裝拆的調色劑容器3(參照圖1)。本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裝置10具備4個圖像形成單元15。

圖3是圖像形成單元15的中央部分的斷面圖。圖像形成單元15通過電子照相方式形成調色劑像。如圖3所示,圖像形成單元15分別具備鼓單元31、帶電裝置32、顯影裝置33等。

如圖2所示,圖像形成單元15在箱體11的內部沿所述前后方向D2并列設置,根據所謂串列方式形成彩色圖像。具體地,圖像形成單元15Y形成黃色的調色劑像。此外,圖像形成單元15C、15M、15B分別形成青色的調色劑像、品紅色的調色劑像、黑色的調色劑像。從中間轉印單元16的轉印帶35的移動方向(箭頭D10方向)的下游,按照黃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5Y、青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5C、品紅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5M、黑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5K的順序依次配置成一列。

各鼓單元31具備感光鼓41、鼓清潔裝置42(鼓清潔部的一例)、排出導向部43(參照圖15)以及支承上述部件的外殼44。外殼44為在所述左右方向D3上長的形狀。感光鼓41保持由顯影裝置33顯影的調色劑像,是形成筒狀的構件。感光鼓41能旋轉地支撐在外殼44上。

在各個圖像形成單元15中,感光鼓41通過帶電裝置32以規定的電位均勻帶電后,由光掃描裝置17對各個感光鼓41的表面照射基于圖像數據的激光。這樣,在各個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靜電潛影。而后,所述靜電潛影被顯影裝置33顯影為調色劑像(可視化)。感光鼓41上形成的各色調色劑像,通過各第一轉印輥18依次重疊轉印到轉印帶35上。接著,轉印帶35上的彩色圖像由第二轉印輥19轉印到打印紙上。轉印到打印紙上的彩色圖像,由定影裝置20定影在打印紙上,隨后,從薄片體排出口28排出到薄片體盤21。

鼓清潔裝置42除去轉印后的感光鼓41上殘留的調色劑。鼓清潔裝置42配置在感光鼓41的后方側。每個感光鼓41上設置有鼓清潔裝置42。各鼓清潔裝置42具備作為清潔構件的清潔刮板45、螺旋桿構件46。清潔刮板45和螺旋桿構件46呈在所述左右方向D3上長的形狀。清潔刮板45和螺旋桿構件46支撐在外殼44上。清潔刮板45具有和感光鼓41幾乎相同的長度。清潔刮板45的前端與感光鼓41的表面接觸或接近配置。螺旋桿構件46是調色劑輸送構件,圍繞轉軸具有螺旋形狀的葉片。螺旋桿構件46能旋轉地支撐在外殼44內。

通過對螺旋桿構件46的支承軸輸入旋轉驅動力、使螺旋桿構件46旋轉。清潔刮板45在感光鼓41旋轉時,除掉第一轉印輥18進行轉印后、在感光鼓41的表面殘留的使用完畢的調色劑。所述被除去的調色劑因為是廢棄對象的調色劑,所以一般稱廢調色劑。所述廢調色劑由旋轉的螺旋桿構件46向一個方向輸送。具體地,所述廢調色劑向感光鼓41的軸向(長邊方向)的一側(本實施方式中右側)輸送。

如圖15所示,排出導向部43設在外殼44的右端部。利用排出導向部43,所述廢調色劑被朝向下方引導,并通過后述的排出口431(參照圖15)朝調色劑容器3的下側收容部72排出。另外,排出導向部43后述。

如圖3所示,顯影裝置33具備外殼50、第一攪拌構件52、第二攪拌構件53、顯影輥54等。外殼50的底部收容有調色劑(顯影劑),所述調色劑由第一攪拌構件52和第二攪拌構件53邊攪拌邊輸送。位于第一攪拌構件52上部的、外殼50的壁面51上形成補充口56。補充口56形成在壁面51的右端部。從調色劑容器3排出的調色劑,從補充口56向外殼50的內部補充。顯影輥54利用內置的磁極、從第二攪拌構件53把調色劑吸起,并將所述調色劑保持在外周面上。保持在顯影輥54上的調色劑,利用施加在顯影輥54和感光鼓41之間的電位差,附著在感光鼓41上的靜電潛影上。

如圖1所示,箱體11的內部安裝有多個調色劑容器3(3Y、3C、3M、3K)。具體地,4個調色劑容器3安裝在箱體11內部的各安裝部58(參照圖4)上。此外,本實施方式中多個調色劑容器3以沿所述前后方向D2并列的狀態安裝,在最后方的位置上配置黑色用的調色劑容器3K。

各調色劑容器3具有上側收容部71(第一調色劑收容部的一例)和下側收容部72(第二調色劑收容部的一例)。上側收容部71具有能在內部收容調色劑的收容空間85(參照圖6),所述收容空間85中收容補充用的未使用調色劑。下側收容部72具有能在內部收容調色劑的收容空間86(參照圖6),所述收容空間86中收容從鼓清潔裝置42排出的所述廢調色劑。在調色劑容器3安裝于安裝部58的狀態下,從各調色劑容器3的上側收容部71對顯影裝置33的內部補充所述未使用調色劑。此外,從各鼓清潔裝置42排出的所述廢調色劑,通過排出導向部43(參照圖15)收容到調色劑容器3的下側收容部72。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的4個調色劑容器3,設在圖像形成單元15的右側且設在箱體11的右側罩(未圖示)的內側。各調色劑容器3在箱體11的右側沿所述前后方向D2并列設置。調色劑容器3具體后述。

如圖2所示,中間轉印單元16設在4個圖像形成單元15的上側,更具體地,設在各感光鼓41的上側。中間轉印單元16具備轉印帶35、驅動輥36、從動輥37、帶清潔裝置38(帶清潔部的一例)、中繼導向部39(參照圖15)。另外,第一轉印輥18支撐在中間轉印單元16的框架(未圖示)上。

轉印帶35是環狀的帶構件,以在所述前后方向D2上延伸設置的方式、由驅動輥36和從動輥37張緊架設。各鼓單元31沿轉印帶35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D2上。轉印帶35將從感光鼓41第一次轉印的調色劑像保持在表面上。當轉印帶35被驅動旋轉并向箭頭D10的方向移動時,各感光鼓41上保持的各色的調色劑像依次重疊轉印到轉印帶35上。

帶清潔裝置38設在定影裝置20的附近。具體地,帶清潔裝置38設置在轉印帶35的上側且在箱體11的后方側。帶清潔裝置38的下方配置有黑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5K。即,帶清潔裝置38設置在最接近多個圖像形成單元15之中的黑色用的圖像形成單元15K的位置。

帶清潔裝置38把轉印帶35的表面殘留的使用完畢的調色劑除去,并將除去的廢調色劑朝向調色劑容器3K的下側收容部72輸送。帶清潔裝置38具備所述左右方向D3上長的清潔輥381、作為輸送所述廢調色劑的輸送構件的螺旋桿構件382,以及收容上述構件的外殼383等(參照圖2)。清潔輥381通過在接觸轉印帶35表面的狀態下旋轉,除去轉印帶35的表面殘留的使用完畢的調色劑。被除去的使用完畢的調色劑(以下稱“廢調色劑”),由旋轉的螺旋桿構件382向一個方向輸送。具體地,所述廢調色劑向轉印帶35的寬度方向(和左右方向D3一致的方向)的一側(本實施方式中為右側)輸送。

如圖15所示,中繼導向部39設在外殼383的右端部。利用中繼導向部39,廢調色劑被向下方引導,并通過位于最后方的鼓單元31K的排出導向部43K,朝調色劑容器3K的下側收容部72輸送。另外,中繼導向部39后述。

圖15是表示圖像形成單元15的鼓單元31右端部的斷面結構的局部放大圖。圖15分別表示了品紅色用的鼓單元31M和黑色用的鼓單元31K的斷面結構。為便于說明,圖15以虛線表示了和鼓單元31K對應的顯影裝置33。如圖15所示,鼓單元31M的外殼44的右端部設有排出導向部43M。即,排出導向部43M設在鼓單元31M上。另外,黃色和青色各自的鼓單元31上也設有和排出導向部43M相同結構的排出導向部43。

排出導向部43M把在鼓單元31M中由鼓清潔裝置42除去并向外殼44的右端部輸送的所述廢調色劑、朝向調色劑容器3M的下側收容部72的導入口114引導。排出導向部43M的內部空間是所述廢調色劑所通過的通道117。排出導向部43M從排出導向部43M的上側向斜下方延伸,在排出導向部43M的下端形成和導入口114連接的排出口431。

通道117上配置有螺旋桿構件46右側的端部461。端部461能旋轉地支撐在排出導向部43M上。通過對端部461傳遞旋轉驅動力、使螺旋桿構件46旋轉,向排出導向部43M的通道117輸送廢調色劑。

在通道117中,從端部461至排出口431的部分上設有兩個葉片部118、119。葉片部118、119的旋轉軸都能旋轉地支撐在排出導向部43M上。經由未圖示的齒輪傳遞機構,螺旋桿構件46的旋轉驅動力分別傳遞到葉片部118、119的旋轉軸上。螺旋桿構件46旋轉時,其旋轉驅動力經由所述齒輪傳遞機構向葉片部118、119傳遞,使葉片部118、119旋轉。通過使葉片部118、119旋轉,被輸送到通道117的所述廢調色劑,由葉片部118、119在通道117中向排出口431輸送,進而,經過導入口114和調色劑容器3M的第一輸送導向部94(第一導向部的一例),引導到調色劑容器3M的下側收容部72的內部。

如圖15所示,鼓單元31K的外殼44的右端部設有排出導向部43K。即,排出導向部43K設置在鼓單元31K上。排出導向部43K把在鼓單元31K中由鼓清潔裝置42除去并向外殼44的右端部輸送的所述廢調色劑、朝向調色劑容器3K的下側收容部72的導入口114引導,排出導向部43K具有和排出導向部43M共同的構成。因此,針對和排出導向部43M共同的構成,標注相同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

排出導向部43K與排出導向部43M的不同之處在于排出導向部43K的上表面形成有裝入口120。裝入口120是接收從帶清潔裝置38排出的所述廢調色劑的開口。裝入口120和后述的中繼導向部39的排出口391連接。進入裝入口120的所述廢調色劑,和從鼓清潔裝置42排出的所述廢調色劑一起、由排出導向部43K向調色劑容器3K的下側收容部72的導入口114引導。

如圖15所示,帶清潔裝置38的右端部設有中繼導向部39。中繼導向部39把在帶清潔裝置38中由螺旋桿構件382向外殼383的右端部輸送的所述廢調色劑、朝向排出導向部43K引導。中繼導向部39的下部形成排出口391,所述排出口391與排出導向部43K的裝入口120連接。這樣,從帶清潔裝置38排出的所述廢調色劑,通過中繼導向部39向下方移動并從排出口391被導向裝入口120。被引導到裝入口120的廢調色劑通過排出導向部43K,被各葉片部118、119進一步向下方輸送,經過排出口431、導入口114以及調色劑容器3K的第二輸送導向部107(第二導向部的一例),朝向調色劑容器3K的下側收容部72的內部引導。

如圖4所示,箱體11的右端部設有用于能裝拆地支撐調色劑容器3的4個安裝部58。各安裝部58固定在箱體11的右端部上設置的支撐板49上。各安裝部58具有用于支撐各調色劑容器3的托架59。各調色劑容器3以能在對應的托架59上裝拆的狀態被支撐。

以下,適當參照附圖說明品紅色用的調色劑容器3M的構成。圖5和圖6表示了調色劑容器3M及與其鄰接的調色劑容器3K。

為收容使用量多的黑色的調色劑,將調色劑容器3K比調色劑容器3Y的外形和容量加大形成,除了這一點,雙方大體結構相同。因此,對于調色劑容器3K的構成,標注和調色劑容器3M的構成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此外,調色劑容器3Y、3C因為和調色劑容器3M結構相同,故省略其結構的說明。

另外,各圖中以調色劑容器3M、3K安裝在安裝部58(參照圖4)上時的安裝姿勢為基準,表示了所述上下方向D1、所述前后方向D2和所述左右方向D3。以下,針對所述安裝姿勢的調色劑容器3M、3K,把所述上下方向D1定義為調色劑容器3M、3K的高度方向D11,所述前后方向D2定義為調色劑容器3M、3K的寬度方向D12,所述左右方向D3定義為調色劑容器3M、3K的深度方向D13。

如圖5和圖6所示,調色劑容器3M具有容器主體75。容器主體75是通過將合成樹脂注塑成形得到的樹脂成形件。容器主體75形成在所述高度方向D11上長的形狀,并形成在所述寬度方向D12上寬、所述深度方向D13上淺的形狀。

容器主體75具有形成在上側的上部外罩78(第一箱體的一例)、形成在下側的下部外罩79(第二箱體的一例)和蓋體76(蓋構件的一例)。即,容器主體75的所述高度方向D11(長邊方向)的一側(上側)上形成有上部外罩78,容器主體75的所述高度方向D11(長邊方向)的另一側(下側)上形成有下部外罩79。容器主體75將上部外罩78和下部外罩79一體形成。上部外罩78的內部劃分出能收容所述未使用調色劑的收容空間85。即,由上部外罩78劃分出上側收容部71的內部的收容空間85。此外,下部外罩79的內部劃分出能收容所述廢調色劑的收容空間86。即,由下部外罩79劃分出下側收容部72的內部的收容空間86。

上部外罩78和下部外罩79在所述上下方向D1上分開,在上部外罩78和下部外罩79之間形成具有預定間隔的間隙88(參照圖7)。具體如圖7和圖12所示,上部外罩78具有構成其下側壁面的圓弧形狀的下壁782,下部外罩79具有構成其上側壁面的上壁792。而且,間隙88形成在下壁782和上壁792之間。這里,下壁782和上壁792是在所述高度方向D11上分開的、一對側壁的一例。

上部外罩78的右側面上形成開口部81,下部外罩79的右側面上也形成開口部82。各開口部81、82形成在同一個面上。各開口部81、82的開口邊緣上形成凸緣83。凸緣83形成具有所述深度方向D13的厚度的板狀。凸緣83具有外周凸緣831和中央凸緣832(連接構件,共同凸緣的一例)。外周凸緣831圍繞容器主體75的右側面的外周邊緣形成一周。如圖12所示,中央凸緣832以連接上部外罩78的下壁782和下部外罩79的上壁792的方式,設在和間隙88對應的位置上。更具體而言,中央凸緣832從開口部81的下端邊緣連到開口部82的上端邊緣。換句話說,中央凸緣832是開口部81和開口部82公用的凸緣。本實施方式中,下壁782和上壁792分別從中央凸緣832向所述深度方向D13伸出。

蓋體76是通過合成樹脂注塑成形得到的樹脂成形件。如圖5所示,蓋體76覆蓋開口部81和開口部82。蓋體76是平板狀的構件,形成與凸緣83的外周形狀一致的形狀。在蓋體76的外周邊緣761與凸緣83配合的狀態下,使外周邊緣761和凸緣83熔接。

通過使開口部81和開口部82由一個蓋體76封閉,構成具有上側的收容空間85的上側收容部71,并構成具有下側的收容空間86的下側收容部72。這樣,因為上側收容部71和下側收容部72由中央凸緣832和蓋體76連接,所以調色劑容器3M的間隙88附近的強度比其他部分小。其結果,調色劑容器3M在間隙88的附近能容易地在所述寬度方向D12、所述深度方向D13上彎曲,可以容易地在以所述高度方向D11為軸的旋轉方向上彎曲。

如圖7和圖12所示,上部外罩78的下壁782和下部外罩79的上壁792之間設有板狀的加強肋751。加強肋751從中央凸緣832垂直地向所述深度方向D13伸出。如圖12所示,加強肋751連接下壁782和上壁792,是具有所述寬度方向D12的厚度的板狀構件。如圖7所示,加強肋751的左端部從上壁792朝向下壁782向右斜上方傾斜,更具體而言,傾斜為彎曲形狀。由于如此設置加強肋751,因而補充了上側收容部71和下側收容部72之間的、間隙88附近的強度。其結果,防止了間隙88附近的過度彎曲,特別是所述深度方向D13的過度彎曲。

如圖8和圖11所示,調色劑容器3M的下側收容部72比上側收容部71在所述深度方向D13上的尺寸大。即,調色劑容器3M的下側收容部72在所述深度方向D13上的尺寸,比上側收容部71在所述深度方向D13上的尺寸大。此外,上側收容部71在所述高度方向D11的尺寸大于下側收容部72在所述高度方向D11的尺寸,此外,它們在所述寬度方向D12的尺寸是大致相同的尺寸。在具有所述上下方向D1上分開的上側收容部71和下側收容部72的結構中,各收容部71、72有時不能充分保證收容調色劑的容積。可是,通過如上所述使上側收容部71和下側收容部72之間、各自所述高度方向D11和所述深度方向D13上的尺寸不同,則無論安裝到安裝部58時受到怎樣制約,都可以確保在上側收容部71和下側收容部72中分別具有足夠的容積。

如圖6所示,上側收容部71具有攪拌構件91(第三旋轉構件的一例)和第一輸送部92。具體地,上側的收容空間85的內部設有葉片狀的攪拌構件91。攪拌構件91以能在收容空間85內部旋轉的方式、支撐在上部外罩78上。此外,收容空間85的內部設有用于向顯影裝置33輸送調色劑的第一輸送部92。

如圖7和圖8所示,第一輸送部92包括:從上部外罩78左側的壁面781(對置面的一例)向外側伸出的、筒狀的第一輸送導向部94;以及設置在第一輸送導向部94內部的螺旋桿構件95(第一旋轉構件的一例,參照圖10)。第一輸送導向部94與上部外罩78一體成形,并形成與螺旋桿構件95的旋轉中心具有相同中心的圓筒形狀。其中,壁面781相對安裝部58、位于調色劑容器3M的所述深度方向D13的一側,是調色劑容器3M安裝在安裝部58上時與安裝部58相對的面。另外,所述深度方向D13與調色劑容器3M相對安裝部58的裝拆方向一致。

螺旋桿構件95能旋轉地設在上側收容部71的內部,如圖10所示,向垂直所述高度方向D11的所述深度方向D13延伸。螺旋桿構件95是輸送構件,把處于收容空間85內部的所述未使用調色劑經過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內部、向安裝部58(參照圖4)側輸送。此外,第一輸送導向部94是引導部件,把由螺旋桿構件95輸送的所述未使用調色劑向顯影裝置33引導。

如圖10所示,螺旋桿構件95具有圍繞旋轉軸96的螺旋形狀的葉片97。螺旋桿構件95的旋轉軸96的、蓋體76側的端部961(第一端部的一例),能旋轉地支撐在與蓋體76的內表面762一體形成的軸承部99(第一軸承部的一例)上。此外,螺旋桿構件95在穿通第一輸送導向部94內部的狀態下,旋轉軸96的相反側的部分由第一輸送導向部94能旋轉地支撐。具體地,在旋轉軸96的相反側的端部962上,一體形成用于接受從外部輸入的旋轉驅動力的第一輸入部98(第一驅動輸入部,第二輸入接頭的一例)。此外,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前端部形成有通孔941。在第一輸入部98從通孔941朝外部突出的狀態下,端部962能旋轉地支撐在通孔941中。

以下,參照圖14,具體說明螺旋桿構件95的端部961的支承結構。這里,圖14是圖10中雙點劃線包圍的要部X1的放大圖。

如圖14所示,旋轉軸96(第一旋轉軸的一例)的端部961,具有沿軸向從旋轉軸96的蓋體76側的端面向相反側延伸的內孔178。即,端部961是形成內部具有內孔178的、筒狀的筒部。內孔178形成能供后述的第一傳遞部191的第一連接部1912穿通的尺寸。端部961的蓋體76側的端面上,形成比內孔178外徑更大的、圓弧形狀的支承部179。另外,端部961的外圓周面上形成卡合口9611(第一卡合口的一例),當后述的第一連接部1912穿通內孔178時,所述卡合口9611與后述的第一卡合部197卡合。所述卡合口9611貫穿端部961的內孔178。

此外,如上所述,蓋體76的內表面762上設有軸承部99。軸承部99具有從蓋體76的內表面762垂直突出的凸起180(第一凸起的一例)。通過凸起180插入端部961的支承部179的內側,端部961被凸起180支承。另外,凸起180的突出端的中心形成圓環狀的通孔181,其中能穿通后述的第一傳遞部191的第一連接部1912(第一通孔的一例)。

由于構成這種軸承部99和端部961,所以螺旋桿構件95的旋轉軸96上輸入旋轉驅動力時,螺旋桿構件95在收容空間85內向一個方向旋轉。本實施方式中向第一輸入部98輸入旋轉驅動力時,螺旋桿構件95向圖12所示的旋轉方向D30旋轉。這樣,收容空間85內的所述未使用調色劑,從收容空間85通過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內部,朝向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前端部輸送。

上部外罩78上形成用于把收容空間85中收容的調色劑排出外部的調色劑排出口100。如圖10所示,調色劑排出口100形成在第一輸送導向部94下側的外圓周面(以下簡稱下表面)上。調色劑排出口100是向鉛垂下方貫穿構成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下表面的外周壁的貫穿口。調色劑排出口100形成大體正方形狀。本實施方式的調色劑排出口100,在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下表面中形成在最靠第一輸入部98側的端部上。

此外,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下表面上,設有用于開閉調色劑排出口100的閘門構件101(開閉構件的一例)。閘門構件101以能在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下表面上沿第一輸送導向部94的長邊方向(圖10的左右方向)滑動的方式、支撐在第一輸送導向部94上。

本實施方式中,當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參照圖4)上時,閘門構件101從封閉調色劑排出口100的關閉位置、向打開調色劑排出口100的打開位置移動。

具體如圖13所示,安裝部58上設有凸起片581,當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上時,所述凸起片581按壓閘門構件101的端部1011。通過所述凸起片581把閘門構件101的端部1011向和安裝方向相反方向按壓,閘門構件101從所述關閉位置向所述打開位置移動。此外,從安裝部58拆下調色劑容器3M時,凸起片581在所述拆取動作時鉤掛在閘門構件101的端部1011上,使閘門構件101從所述打開位置向所述關閉位置移動。

此外,通過調色劑排出口100與顯影裝置33的補充口56對位,使調色劑排出口100和補充口56連接,能從調色劑排出口100向補充口56補充調色劑。此外,通過第一輸入部98和設置在安裝部58上的第一輸出接頭61(驅動輸出部、第二驅動連接部的一例,參照圖13)連接,從馬達等驅動源輸出的旋轉驅動力向第一輸入部98傳遞。通過接受所述旋轉驅動力、螺旋桿構件95旋轉,收容空間85內的調色劑經過第一輸送導向部94從調色劑排出口100向補充口56輸送,補充到顯影裝置33內。

另外,第一輸出接頭61上形成斷面矩形狀的卡合孔611(參照圖13),通過第一輸入部98插入所述卡合孔611,第一輸出接頭61和第一輸入部98在繞軸方向卡合。這樣,來自第一輸出接頭61的旋轉驅動力傳遞到第一輸入部98。此時第一輸入部98是卡合部的一例。

如圖13所示,第一輸出接頭61設置在安裝部58上。第一輸出接頭61是驅動輸出部,用于向外部輸出從圖像形成裝置10上設置的馬達等驅動源輸出的旋轉驅動力。第一輸出接頭61在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上時,和第一輸入部98在所述左右方向D3上連接。

此外,在安裝部58的、第一輸出接頭61的下側,設有海綿狀構件582(回收構件的一例)。海綿狀構件582具有彈性,是多孔質的柔軟的樹脂構件。所述海綿狀構件582形成長方體形狀。在從安裝部58拆取調色劑容器3M的過程中,海綿狀構件582在與后述的支承板102的薄膜構件217(參照圖14)的下表面壓力接觸而收縮的狀態下、通過薄膜構件217的第二開口部218。即,海綿狀構件582在從安裝部58拆取調色劑容器3M的過程中,按壓著薄膜構件217(參照圖14)的下表面、與其滑動接觸。此外,在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的過程中,海綿狀構件582也按壓著薄膜構件217(參照圖14)的下表面、與其滑動接觸。通過在海綿狀構件582收縮的狀態下滑過薄膜構件217,粘著在第二開口部218周邊的調色劑被海綿狀構件582回收。另外,代替海綿狀構件582,可以應用能在內部保持調色劑的彈性構件。

如圖5和圖9所示,蓋體76上設有齒輪傳遞機構103(傳遞機構的一例)。在蓋體76封閉開口部81、82的狀態下,齒輪傳遞機構103與螺旋桿構件95的旋轉軸96和攪拌構件91的旋轉軸構件911連接。這樣,從第一輸入部98傳遞到螺旋桿構件95的旋轉驅動力,由齒輪傳遞機構103向攪拌構件91傳遞。即,由于設有齒輪傳遞機構103,因此旋轉驅動力輸入第一輸入部98后,使螺旋桿構件95和攪拌構件91聯動旋轉。

以下,參照圖14,具體說明第一輸送部92的閘門構件101的構成。

如圖14所示,在上述的第一輸送導向部94和閘門構件101以外,第一輸送部92上設有支承板102。支承板102用其上表面支承閘門構件101,使閘門構件101能在所述關閉位置和所述打開位置(圖14所示的位置)之間向所述深度方向D13移動。第一輸送導向部94具有構成其下表面的底部943,以及在底部943的上側一體形成的圓筒形狀的筒部944。底部943形成向所述深度方向D13延伸的板狀。支承板102和第一輸送導向部94分別構成單獨構件,支承板102以和底部943的下表面相對的方式安裝在所述底部943上。另外,調色劑排出口100形成在底部943上,并貫穿筒部944的內部。

支承板102以和底部943之間空出間隙210的狀態安裝在底部943上。而且,閘門構件101以能向所述深度方向13移動的方式配置在支承板102和底部943之間的間隙210中。

支承板102上形成比調色劑排出口100尺寸大的第一開口部211(開口部的一例)。第一開口部211在支承板102中,形成在第一輸入部98側的端部1021的附近。本實施方式的第一開口部211位于調色劑排出口100的下方。

此外,支承板102上設有薄膜構件217。薄膜構件217例如是由高密度極細微且均勻的、具有網眼結構的高功能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構成的微孔聚合物薄片體,其厚度在例如0.2mm~0.25mm左右。當然,薄膜構件217也可以由所述微孔聚合物薄片體以外的材料構成。

薄膜構件217以覆蓋第一開口部211的方式安裝在支承板102上。具體薄膜構件217由粘接劑等粘貼在支承板102的下表面上。這樣,薄膜構件217固定在支承板102上。薄膜構件217的和調色劑排出口100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正方形狀的第二開口部218。第二開口部218形成和所述調色劑排出口相同尺寸。即,調色劑排出口100和第二開口部218,在所述高度方向D11中配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從下方觀察支承板102時,調色劑排出口100和第二開口部218重疊。

此外,閘門構件101上形成第三開口部213。第三開口部213形成與調色劑排出口100及第二開口部218分別相同的尺寸。本實施方式中閘門構件101設置在所述打開位置的狀態下,第三開口部213配置在調色劑排出口100和第二開口部218之間。此外,閘門構件101設置在所述關閉位置的狀態下,第三開口部213從調色劑排出口100和第二開口部218向端部1021側(在圖14中右側)移動。這樣,由閘門構件101封閉調色劑排出口100。

此外,閘門構件101的下表面上,一體設有框架邊緣部214。框架邊緣部214從第三開口部213的周緣部比閘門構件10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是包在第三開口部213周圍的構件。閘門構件101配置在間隙210中的狀態下,閘門構件101從所述打開位置向所述關閉位置移動時,框架邊緣部214的下端與薄膜構件217的上表面滑動接觸。換句話說,支承板102以如下方式支承閘門構件101:在從所述打開位置向所述關閉位置移動時框架邊緣部214的下端在薄膜構件217的上表面滑動。

底部943和支承板102之間的間隙210中,設有密封構件221。密封構件221例如由具有彈性的軟質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樹脂構件構成。所述密封構件221在底部943上設置在調色劑排出口100的周緣上。本實施方式中密封構件221以包圍調色劑排出口100的周邊的方式,由粘接劑等粘貼在底部943的下表面上。這樣,利用密封構件221,防止了調色劑從調色劑排出口100漏出。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密封構件221具有彈性,所以在閘門構件101配置于調色劑排出口100和薄膜構件217之間的狀態下,密封構件221利用其彈性,將閘門構件101向下方壓靠。因此,當閘門構件101在所述關閉位置和所述打開位置之間移動時,設置在閘門構件101上的框架邊緣部214通常按壓在薄膜構件217的上表面上。這樣,框架邊緣部214和薄膜構件217之間不會產生間隙,防止了調色劑從框架邊緣部214和薄膜構件217之間漏出。

此外,間隙210上設有海綿狀構件222。海綿狀構件222在間隙210中,配置在蓋體76側的區域中。間隙210的蓋體側設有未配置閘門構件101的區域,所述區域上設有海綿狀構件222。海綿狀構件222由粘接劑等粘貼在底部943的下表面上。海綿狀構件222的高度方向的厚度,比間隙210大,海綿狀構件222在間隙210中以被壓縮的狀態配置。這樣,在間隙210中,調色劑從海綿狀構件222向蓋體76側(在圖14中左側)的移動被海綿狀構件222阻止。

此外,支承板102的下表面上形成貫穿開口219。所述貫穿開口219在支承板102中,設置在從第一開口部211向蓋體76側隔開的位置。即,貫穿開口219在支承板102的下表面中,設置在從第一開口部211向遠離安裝部58的方向(圖14的左側)隔開規定距離的位置上。貫穿開口219是貫穿支承板102的貫穿口。閘門構件101以堵塞貫穿開口219的間隙210側的開口的方式配置在間隙210中。本實施方式中閘門構件101在所述關閉位置和所述打開位置之間移動過程中,閘門構件101封閉貫穿開口219。如上所述,支承板102用其上表面以使閘門構件101在所述關閉位置和所述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支承閘門構件101,但是在貫穿開口219的部分,閘門構件101不會受到來自支承板102的上表面的摩擦。因此,相比沒有貫穿開口219的情況,能夠使閘門構件101在支承板102的上表面中平滑移動。

另外,貫穿開口219也可以形成在,在調色劑容器3M完全安裝到安裝部58上的安裝姿勢下,安裝部58的海綿狀構件582所進入的位置上。此時,貫穿開口219承擔在所述安裝姿勢下作為海綿狀構件582的退避口的作用。在所述安裝姿勢下,安裝部58的海綿狀構件582進入貫穿開口219時,收縮的海綿狀構件582正好擴展貫穿開口219的深度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海綿狀構件582被薄膜構件217按壓后收縮的量,設定為和貫穿開口219的深度相同程度。這樣,進入貫穿開口219的海綿狀構件582恢復原來的狀態。

這樣,由于支承板102上設有薄膜構件217,所以補充調色劑時即使薄膜構件217的第二開口部218的邊緣部粘著了調色劑,該粘著量也十分微少。因此,從安裝部58拆下調色劑容器3M時,可以減輕第二開口部218的邊緣部上粘著的調色劑脫落而污染其他構件的情況。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安裝部58上設有海綿狀構件582,因此第二開口部218上粘著的微少的調色劑,在從安裝部58拆下調色劑容器3M時,會確保被海綿狀構件582回收。

此外,由于支承板102上設有貫穿開口219,因此能夠使閘門構件101在支承板102的上表面上平滑移動。此外,即使由于針對安裝部58安裝和拆取調色劑容器3M時受到的沖擊,對支承板102附加了過大的力,也可以使支承板102在貫穿開口219的附近彎曲。因此,防止了過大的力導致支承板102破損和變形。

此外,在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的安裝姿勢下,通常海綿狀構件582不會成為收縮的狀態而是恢復原狀態,所以能防止海綿狀構件582固定為收縮的狀態。

如圖6所示,下側收容部72具有第二輸送部105。具體地,下側的收容空間86的內部設有第二輸送部105,所述第二輸送部105用于向收容空間86輸送從與品紅色對應的鼓單元31排出的廢調色劑。第二輸送部105包括:筒狀的第二輸送導向部107,從下部外罩79左壁面791向外側伸出,內部具有調色劑的輸送通道;以及設置在第二輸送導向部107內部的螺旋桿構件108(第二旋轉構件、旋轉構件、第一輸送構件的一例,參照圖11)。第二輸送導向部107一體形成在下部外罩79上。

螺旋桿構件108能旋轉地設置在下側收容部72內部,如圖11所示,向垂直所述高度方向D11的所述深度方向D13延伸。螺旋桿構件108是輸送構件,把從鼓單元31向第二輸送導向部107排出的所述廢調色劑經過第二輸送導向部107的內部、向收容空間86輸送。此外,第二輸送導向部107是引導部件,用于從鼓單元31接收廢調色劑,并且把由螺旋桿構件108輸送的所述廢調色劑向收容空間86的內部引導。

如圖11所示,螺旋桿構件108具有圍繞旋轉軸109的螺旋形狀的葉片110。螺旋桿構件108的旋轉軸109的、蓋體76側的端部1091(第二端部的一例),能旋轉地支撐在與蓋體76的內表面762一體形成的軸承部112(第二軸承部的一例)上。此外,螺旋桿構件108在穿通第二輸送導向部107內部的狀態下,旋轉軸109的相反側的部分由第二輸送導向部107能旋轉地支撐。具體地,旋轉軸109的相反側的端部1092上,安裝有用于接受從外部輸入的旋轉驅動力的第二輸入部111(第二驅動輸入部、第一輸入接頭的一例)。

如圖11所示,第二輸送導向部107的上表面上,形成用于把廢調色劑向收容空間86的內部引導的導入口114。此外,第二輸送導向部107的上表面上,設有用于開閉導入口114的閘門構件115。閘門構件115以能在第二輸送導向部107的上表面沿第二輸送導向部107的長邊方向(圖11的左右方向)滑動的方式、支撐在第二輸送導向部107上。

本實施方式中,當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參照圖4)時,閘門構件115從封閉導入口114的關閉位置、朝向敞開導入口114的打開位置移動。

此外,通過導入口114與后述的排出導向部43的排出口431對位,使導入口114和調色劑排出口100連接,能從排出口431向導入口114輸送廢調色劑。此外,第二輸入部111通過與安裝部58上設置的第二輸出接頭62(驅動輸出部、第一驅動連接部的一例,參照圖13)連接,使從馬達等驅動源輸出的旋轉驅動力向第二輸入部111傳遞。通過接受所述旋轉驅動力、螺旋桿構件108旋轉,從排出口431排出并向第二輸送導向部107內輸送的廢調色劑,通過第二輸送導向部107向收容空間86輸送。

如圖13所示,第二輸出接頭62設置在安裝部58的、與第一輸出接頭61不同的位置上。第二輸出接頭62是驅動輸出部,用于向外部輸出從圖像形成裝置10上設置的馬達等驅動源輸出的旋轉驅動力。當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上時,第二輸出接頭62與第二輸入部111在所述左右方向D3上連接。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中設有連接上側收容部71的上部外罩78和下側收容部72的下部外罩79的中央凸緣832。因此,即使因制造誤差等、第一輸入部98和第二輸入部111發生位置偏移,或者即使第一輸出接頭61和第二輸出接頭62發生位置偏移,通過在把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的過程中、使間隙88的附近彎曲,也能使第一輸入部98與第一輸出接頭61、第二輸入部111與第二輸出接頭62對位。這樣,使第一輸入部98和第一輸出接頭61、第二輸入部111和第二輸出接頭62順利且可靠地連接。此外,在調色劑容器3M安裝到安裝部58的狀態下傳遞旋轉驅動力時,即使所述位置偏移導致的負荷作用在各輸入部98、111或各輸出接頭61、62上,所述負荷也轉向中央凸緣832側、使間隙88的附近彎曲。這樣,能夠使各輸入部98、111或各輸出接頭61、62的負荷分散,可以防止各輸入部98、111或各輸出接頭61、62破損。

如圖8所示,第一輸送部92和第二輸送部105在所述寬度方向D12上分開設置。具體地,第一輸送部92在上側收容部71的壁面781上,靠向所述寬度方向D12的一側的側部(前方側的側部)設置。此外,第二輸送部105在下側收容部72的左壁面791上,靠向所述寬度方向D12的另一側的側部(后方側的側部)設置。

如圖7和圖9所示,調色劑容器3M具備帶有凹部123的握持部122。握持部122是用戶運送或更換調色劑容器3M時握住的部分。本實施方式中,凹部123形成在容器主體75的、所述寬度方向D12的一側的側部。更具體而言,凹部123形成在上側收容部71和下側收容部72之間,在安裝于安裝部58的安裝姿勢下形成在前方側的側部。凹部123在所述深度方向D13上貫穿調色劑容器3M,從蓋體76側觀察調色劑容器3M時、凹部123形成為矩形。通過設置凹部123,在調色劑容器3M中,設有凹部123的部分構成收窄的細腰狀的握持部122。這樣,由于握持部122形成用戶容易把持的細腰狀,所以用戶容易用手指鉤住握持部122,進而,運送調色劑容器3M變得容易,從而容易進行更換時的作業。另外,蓋體76配合容器主體75的形狀而形成,和握持部122對應的部分形成細腰狀。

另外,如圖5所示,在調色劑容器3K中,凹部123分別形成在所述寬度方向D12的兩側的側部。

如圖7所示,凹部123設置在下側收容部72的上部(上側的部分)。因此,在不能加大調色劑容器3M尺寸的制約下,下側收容部72的收容空間86,容積會相應縮小用于設置凹部123的部分。可是,下側收容部72是收容所述廢調色劑的部分,只要收容空間86不充滿所述廢調色劑,收容空間86上部的空間就不會填滿。因此,優選凹部123設置在下側收容部72上。另外,由于上側收容部71是收容所述未使用調色劑的部分,所以若在該部分上形成凹部123,則在上側收容部71的收容空間85中,就不能保證作為所述未使用調色劑的收容容量所必需的規定容量。因此,不優選將凹部123設置在上側收容部71上。

此外,凹部123形成在第一輸送部92的附近,更具體而言,形成在第一輸送部92所具備的閘門構件101的正下方。在安裝部58上裝拆調色劑容器3M的動作中,伴隨閘門構件101的開閉,閘門構件101開閉時產生滑動阻力。當用戶更換調色劑容器3M時,會將所述滑動阻力感受為負荷,但是由于凹部123設置在閘門構件101的正下方,因此用戶握住握持部122更換調色劑容器3M時,容易將力給握持部122,此外,可以直接把力傳遞給閘門構件101。這樣,更換時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如圖5和圖9所示,調色劑容器3M具有表示調色劑容器3M的種類(例如調色劑的顏色和型號等)的識別標簽126。識別標簽126是里側附著有膠水等粘著劑的薄片體狀的構件,表面記述有表示種類的文字和標記。識別標簽126粘貼在蓋體76的表面。具體地,識別標簽126粘貼在蓋體76的外部表面上,且粘貼在和握持部122對應的區域。以往的調色劑容器,通過將調色劑容器3M的容器主體75或蓋體76的顏色著色成調色劑顏色等、能進行種類識別。而本實施方式的調色劑容器3由于能利用識別標簽126識別種類,因此可以將彩色用的各調色劑容器3通用化。

如圖12所示,上部外罩78的壁面781的上部,安裝有具備多個接觸端子67的IC基板64。壁面781的上部,設有比壁面781低一層的凹陷部783。具體地,凹陷部783以和壁面781的上端連續的方式設在壁面781上。凹陷部783具有比壁面781低一層的臺階。在壁面781的上部中,凹陷部783設置在整個所述寬度方向D12上。IC基板64設在凹陷部783上,具體地,配置在凹陷部783中、所述寬度方向D12的中央。

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并不限于上述內容,而是由權利要求的記載來定義,所以本說明書記載的實施方式只是舉例說明,而并非進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脫離權利要求的范圍、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權利要求的范圍、界限的內容都包含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