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微鏡支架,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顯微鏡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在使用顯微鏡時需要用到顯微鏡支架。
現有技術中的顯微鏡升降支架主要為螺絲式,其顯微鏡支架升降及精密度的調整,主要通過螺絲來進行調節,但顯微鏡升降支架在長期的工作中,螺絲與支架之間調節容易造成磨隕,從而造成顯微鏡支架的松動和降低顯微鏡升降支架的使用精密度。由上可見,為了在使用的過程避免顯微鏡支架的松動和提高微鏡升降支架的使用精密度,以及提高顯微鏡升降支架使用的壽命,有必要對現有顯微鏡升降支架的結構進行必要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顯微鏡支架,通過固定卡座可以將顯微鏡支架牢牢的固定在工作臺上,同時在固定卡座內腔頂部設有彈性裝置可以在固定時給一個反向作用力,防止顯微鏡支架發生松動,能夠從各方位對顯微鏡支架調節,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顯微鏡支架,包括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底部設有通孔,且通孔上設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卡座內腔頂部設有彈性裝置,所述固定卡座頂部設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頂部設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上設有套筒,所述套筒一側設有第一延長桿,所述第一延長桿頂部設有萬向節,所述萬向節頂部設有第二延長桿,所述第二延長桿一側設有掛鉤,所述第二延長桿與萬向節頂部之間也設有彈性裝置,所述萬向節頂部通過支架連接轉盤,所述轉盤上設有繞線凹槽,所述第二延長桿一側通過伸長桿連接顯微鏡固定殼。
進一步而言,所述轉盤一側通過繩索與掛鉤連接。
進一步而言,所述轉盤一側還設有旋轉鈕,所述旋轉鈕外壁上設有防滑紋理。
進一步而言,所述套筒與固定桿之間還設有橡膠墊。
進一步而言,所述伸縮桿一側設有調節閥,所述調節閥外壁上也設有防滑紋理。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通過固定卡座可以將顯微鏡支架牢牢的固定在工作臺上,同時在固定卡座內腔頂部設有彈性裝置可以在固定時給一個反向作用力,防止顯微鏡支架發生松動,通過套筒連接可使第一延長桿旋轉進行粗調,通過萬向節可使第二延長桿旋轉進行細調,同時通過轉動旋轉鈕,可調節第二延長桿的角度,能夠從各方位對顯微鏡支架調節,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顯微鏡支架整體結構圖。
圖中標號:1、固定卡座;2、固定螺栓;3、彈性裝置;4、伸縮桿;5、固定桿;6、套筒;7、第一延長桿;8、萬向節;9、第二延長桿;10、掛鉤;11、轉盤;12、顯微鏡固定殼;13、旋轉鈕;14、調節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顯微鏡支架,包括固定卡座1,所述固定卡座1底部設有通孔,且通孔上設有固定螺栓2,所述固定卡座1內腔頂部設有彈性裝置3,所述固定卡座1頂部設有伸縮桿4,所述伸縮桿4頂部設有固定桿5,所述固定桿5上設有套筒6,所述套筒6一側設有第一延長桿7,所述第一延長桿7頂部設有萬向節8,所述萬向節8頂部設有第二延長桿9,所述第二延長桿9一側設有掛鉤10,所述第二延長桿9與萬向節8頂部之間也設有彈性裝置3,所述萬向節8頂部通過支架連接轉盤11,所述轉盤11上設有繞線凹槽,所述第二延長桿9一側通過伸長桿連接顯微鏡固定殼12。
更具體而言,所述轉盤11一側通過繩索與掛鉤10連接,方便改變第二延長桿的角度。
更具體而言,所述轉盤11一側還設有旋轉鈕13,所述旋轉鈕13外壁上設有防滑紋理,通過旋轉鈕13方便使轉盤移動。
更具體而言,所述套筒6與固定桿5之間還設有橡膠墊,防止套筒6在旋轉時發生松動。
更具體而言,所述伸縮桿4一側設有調節閥14,所述調節閥14外壁上也設有防滑紋理,通過調節閥14可以調節顯微鏡支架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通過固定卡座1可以將顯微鏡支架牢牢的固定在工作臺上,同時在固定卡座1內腔頂部設有彈性裝置3可以在固定時給一個反向作用力,防止顯微鏡支架發生松動,通過套筒6連接可使第一延長桿7旋轉進行粗調,通過萬向節8可使第二延長桿9旋轉進行細調,同時通過轉動旋轉鈕13,可調節第二延長桿9的角度,能夠從各方位對顯微鏡支架調節,實用性強。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