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圖像形成系統及裝置、后處理裝置、以及它們的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458051閱讀:330來源:國知局
圖像形成系統及裝置、后處理裝置、以及它們的控制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圖像形成系統、圖像形成裝置、后處理裝置、以及它們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存在具有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和對通過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紙張實施后處理的后處理裝置的圖像形成系統。圖像形成裝置以及后處理裝置按照與圖像形成處理以及后處理相關的各種項目的設定值,分別進行圖像形成處理以及后處理。

與其關聯,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在圖像形成系統的動作停止時,用戶變更與圖像形成處理或后處理相關的各種項目的設定值,進行輸出物的調整的技術。根據該技術,用戶能夠通過對各種項目的設定值進行微調整,得到更良好的輸出物。

然而,在圖像形成系統中,通常進行圖像形成裝置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且后處理裝置對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在這樣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確認輸出物的狀態(后處理的完成質量(finishedquality)、畫質)而注意到與期望的狀態的偏差的情況下,用戶首先停止圖像形成系統的連續輸出動作。并且,用戶在變更了所關聯的項目的設定值后,重新開始圖像形成系統的連續輸出動作。此外,用戶對存在與期望的狀態的偏差的輸出物(廢紙)的數目進行計數,向圖像形成系統指示該數目的輸出物的再輸出,使圖像形成系統進行輸出物的再輸出。

但是,用戶對存在與期望的狀態的偏差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而指示再輸出的作業花費工夫,成為使圖像形成系統的生產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期望減少在圖像形成系統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的情況下的用戶的作業,提高圖像形成系統的生產率。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02347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課題而完成的。從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減少在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的情況下的用戶的作業而提高生產率的圖像形成系統、圖像形成裝置、后處理裝置、以及它們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下述的手段來達成。

(1)一種圖像形成系統,具有: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和對通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紙張實施后處理的后處理裝置,其中,所述圖像形成系統具有:識別部,識別用于變更與所述圖像形成裝置或所述后處理裝置的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第一控制部,在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且所述后處理裝置對所述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中所述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所述設定值,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繼續所述連續輸出動作;檢測部,從識別到所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與所述處理相關聯的規定的變化;以及第二控制部,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再輸出在從產生了所述規定的變化時至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

(2)如上述(1)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規定的變化包含引起紙張尺寸的變動的變化。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規定的變化包含向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供應紙張的供紙托盤的變更。

(4)如上述(1)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規定的變化包含紙批(paperlot)的變更。

(5)如上述(1)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規定的變化包含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的周圍的環境的變化。

(6)如上述(1)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規定的變化包含圖像形成作業的變更。

(7)如上述(1)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所述第二控制部關于紙張以1張為單位而輸出的輸出物,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以1張為單位而再輸出紙張,關于紙張以多張紙疊為單位而輸出的輸出物,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以所述紙疊為單位而再輸出紙張。

(8)如上述(1)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還具有:判斷部,判斷所述設定值的變更量是否處于允許范圍內,在通過所述判斷部判斷為所述變更量處于所述允許范圍內的情況下,所述第二控制部不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再輸出紙張。

(9)如上述(8)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還具有:設定部,基于用戶操作來設定所述允許范圍。

(10)如上述(1)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用于變更所述設定值的用戶操作是,用于開始用于變更所述設定值的操作的按鈕操作。

(11)如上述(1)所述的圖像形成系統,用于變更所述設定值的用戶操作是,用于輸入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的按鈕操作。

(12)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在紙張上形成圖像,其中,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具有:識別部,識別用于變更與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第一控制部,在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的連續輸出動作中所述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所述設定值,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繼續所述連續輸出動作;檢測部,從識別到所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與所述圖像形成處理相關聯的規定的變化;以及第二控制部,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再輸出在從產生了所述規定的變化時至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

(13)一種后處理裝置,對通過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紙張實施后處理,其中,所述后處理裝置具有:識別部,識別用于變更與所述后處理裝置的后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第一控制部,在所述后處理裝置對通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連續地形成了圖像的多張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中所述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所述設定值,使所述后處理裝置繼續所述連續輸出動作;檢測部,從識別到所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與所述后處理相關聯的規定的變化;以及第二控制部,與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協作,使所述后處理裝置再輸出在從產生了所述規定的變化時至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

(14)一種圖像形成系統的控制方法,該圖像形成系統具有在紙張上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和對通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紙張實施后處理的后處理裝置,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具有:步驟(a),識別用于變更與所述圖像形成裝置或所述后處理裝置的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步驟(b),在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且所述后處理裝置對所述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中所述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所述設定值,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繼續所述連續輸出動作;步驟(c),從識別到所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與所述處理相關聯的規定的變化;以及步驟(d),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以及所述后處理裝置再輸出在從產生了所述規定的變化時至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

(15)一種圖像形成裝置的控制方法,該圖像形成裝置在紙張上形成圖像,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具有:步驟(a),識別用于變更與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步驟(b),在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的連續輸出動作中所述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所述設定值,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繼續所述連續輸出動作;步驟(c),從識別到所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與所述圖像形成處理相關聯的規定的變化;以及步驟(d),使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再輸出在從產生了所述規定的變化時至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

(16)一種后處理裝置的控制方法,該后處理裝置對通過圖像形成裝置形成了圖像的紙張實施后處理,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具有:步驟(a),識別用于變更與所述后處理裝置的后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步驟(b),在所述后處理裝置對通過所述圖像形成裝置連續地形成了圖像的多張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中所述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所述設定值,使所述后處理裝置繼續所述連續輸出動作;步驟(c),從識別到所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與所述后處理相關聯的規定的變化;以及步驟(d),與所述圖像形成裝置協作,使所述后處理裝置再輸出在從產生了所述規定的變化時至所述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

根據本發明,不需要用戶對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并指示再輸出,所以在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的情況下的用戶的作業減少,生產率提高。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2是表示供紙裝置、圖像形成裝置、以及后處理裝置的概略結構的框圖。

圖3是表示印刷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4是表示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5是表示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圖6是表示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圖7是用于說明紙張的彎折處理的圖。

圖8是用于說明紙張的彎折偏差的圖。

圖9是用于說明紙批導致的紙張尺寸的變動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圖11是用于說明定影工序導致的紙張尺寸的變動的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15是表示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標號說明

100圖像形成系統,

110供紙裝置,

111、121、131控制部,

112、122、132存儲部,

113、123、133通信部,

114、125供紙部,

120圖像形成裝置,

124操作面板,

126圖像形成部,

130后處理裝置,

134后處理部,

135、142排紙部,

140堆疊器裝置,

141容納部,

200紙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100的概略結構的圖,圖2是表示供紙裝置110、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的概略結構的框圖。

如圖1以及圖2所示,圖像形成系統100具備供紙裝置110、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供紙裝置110、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從紙張輸送的上游側向下游側按順序連結。以下,以圖像形成裝置120、供紙裝置11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的順序進行說明。

<圖像形成裝置>

圖像形成裝置120具備控制部121、存儲部122、通信部123、操作面板124、供紙部125、以及圖像形成部126,它們經由用于交換信號的總線而相互連接。

控制部121是cpu(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processingunit)),按照程序而進行上述各部的控制、各種運算處理。

存儲部122由預先儲存各種程序、各種數據的rom(只讀存儲器(readonlymemory))、作為作業區域而暫時存儲程序、數據的ra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accessmemory))、儲存各種程序、各種數據的硬盤等構成。

通信部123是用于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的接口,在與供紙裝置11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之間,進行設定值、動作定時控制所需的各種信號等的發送接收。

操作面板124具備觸摸面板、數字鍵、開始按鈕、停止按鈕等,被使用于各種信息的顯示以及各種指示的輸入。

供紙部125容納被使用于印刷的紙張200。供紙部125具有多個供紙托盤,將在供紙托盤中容納的紙張200一張張送出至圖像形成部126。

圖像形成部126使用包含帶電、曝光、顯影、轉印、以及定影的各工序的電子照相式工藝,在紙張200上形成基于各種數據的圖像。通過圖像形成部126形成了圖像的紙張200被輸送至后處理裝置130。

<供紙裝置>

供紙裝置110具備控制部111、存儲部112、通信部113、以及供紙部114,它們經由用于交換信號的總線而相互連接。另外,供紙裝置110的上述各部具有與圖像形成裝置120的上述各部同樣的功能,所以省略其說明。

<后處理裝置>

后處理裝置130具備控制部131、存儲部132、通信部133、后處理部134、以及排紙部135,它們經由用于交換信號的總線而相互連接。另外,關于后處理裝置130的上述各部之中具有與圖像形成裝置120的上述各部同樣的功能的部分,省略其說明。

后處理部134對從圖像形成裝置120輸送來的紙張200實施后處理。在后處理中,包含對紙疊進行裝訂的裝訂處理、對紙張的端部開歸檔用的孔的打孔處理、以及對紙張進行折疊的彎折處理等。排紙部135將通過了后處理部134的紙張200向后處理裝置130的外部送出。

另外,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與后處理裝置130的控制部131協作,作為對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的動作進行控制的第一以及第二控制部而發揮作用。此外,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通過執行在存儲部122中存儲的程序,作為識別用于變更與后處理等相關的設定值的用戶操作的識別部、以及從識別到用戶操作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規定的變化的檢測部而發揮作用。關于各部的具體的處理內容在后面敘述。

供紙裝置110、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也可以分別包含上述結構要素以外的結構要素、或也可以包含上述結構要素之中的一部分。

在如以上那樣構成的圖像形成系統100中,進行圖像形成裝置120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且后處理裝置130對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并且,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例如,彎折位置的偏差)的情況下,用戶能夠變更所關聯的項目的設定值而不會停止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并且,在通過用戶操作而變更了設定值的情況下,圖像形成系統10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其后,進行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再輸出。以下,參照圖3~圖9,詳細說明圖像形成系統100的動作。

圖3是表示由圖像形成系統100執行的印刷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

首先,圖像形成系統100開始輸出(步驟s101)。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對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進行控制,使圖像形成裝置120在多張紙張上連續地形成圖像且后處理裝置130對紙張實施后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開始。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確認被排出至排紙部135的輸出物的狀態(后處理的完成質量等)。并且,用戶在注意到輸出物的狀態存在與期望的狀態的偏差的情況下,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操作面板124,變更所關聯的項目的設定值。

接著,圖像形成系統100判斷是否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步驟s102)。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判斷是否識別到在用戶通過操作面板124變更設定值時進行的一系列的按鈕操作之中的最初的按鈕操作。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識別到最初的按鈕操作的情況下,控制部121判斷為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

在判斷為沒有開始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步驟s102:否),圖像形成系統100轉移到步驟s104的處理。另一方面,在判斷為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步驟s102:是),圖像形成系統100執行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步驟s103)。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執行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異常輸出紙張的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

圖4是表示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

首先,控制部121判斷是否存在供紙托盤的變更(步驟s201)。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1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判斷是否存在向圖像形成裝置120供應紙張的供紙托盤的變更。

在判斷為沒有供紙托盤的變更的情況下(步驟s201:否),控制部121結束處理。另一方面,在判斷為存在供紙托盤的變更的情況下(步驟s201:是),控制部121將供紙托盤的變更后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步驟s202),結束處理。更具體而言,控制部121將在從變更了供紙托盤時至開始設定值的變更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結束處理。在此,與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的紙張相關的信息為了后續的再輸出處理而存儲至存儲部122。

如以上那樣,根據步驟s103所示的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并且,在從變更了供紙托盤時至開始設定值的變更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被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2所示的處理中,判斷為沒有開始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步驟s102:否),圖像形成系統100判斷是否正在變更設定值(步驟s104)。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關于圖像形成系統100的當前的狀況,判斷其是否處于從開始設定值的變更至變更后的設定值被反映到圖像形成裝置120或后處理裝置130為止的期間。另外,在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作為第一控制部,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使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繼續連續輸出動作,而不會停止連續輸出動作。

在判斷為正在變更設定值的情況下(步驟s104:是),圖像形成系統100將當前正在輸出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步驟s105)。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將從圖像形成系統100當前輸出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根據步驟s104~步驟s105所示的處理,在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被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與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的紙張相關的信息為了后續的再輸出處理而存儲至存儲部122。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4所示的處理中,在判斷為沒有正在變更設定值的情況下(步驟s104:否),圖像形成系統100將當前正在輸出的紙張判定為正常輸出紙張(步驟s106)。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將從圖像形成系統100當前輸出的紙張判定為正常輸出紙張。

接著,圖像形成系統100判斷輸出是否結束(步驟s107)。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關于在步驟s101所示的處理中開始的連續輸出動作,判斷最后的紙張的輸出是否已結束。

在判斷為輸出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步驟s107:否),圖像形成系統100返回步驟s102的處理。并且,直至輸出結束為止,圖像形成系統100反復進行步驟s102以下的處理。

另一方面,在判斷為輸出已結束的情況下(步驟s107:是),圖像形成系統100判斷是否存在異常輸出紙張(步驟s108)。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判斷是否存在在步驟s103以及步驟s105所示的處理中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的紙張。另外,即使開始設定值的變更,但最終沒有變更設定值的情況下,控制部121也判斷為沒有異常輸出紙張。

在判斷為沒有異常輸出紙張的情況下(步驟s108:否),圖像形成系統100結束處理。另一方面,在判斷為存在異常輸出紙張的情況下(步驟s108:是),圖像形成系統100再輸出異常輸出紙張(步驟s109),結束處理。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作為第二控制部,對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進行控制,使其再輸出在步驟s103以及步驟s105所示的處理中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的紙張,并結束處理。

如以上那樣,根據圖3所示的流程圖的處理,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例如,與后處理相關的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此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異常輸出紙張,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

接著,參照圖5以及圖6,更具體地說明上述印刷處理。圖5以及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在圖5以及圖6中,示出圖像形成系統100執行將a4尺寸的紙張一張張進行三折而輸出100張的印刷作業的情況。

假設在圖像形成系統100進行100張的連續輸出動作的期間,用戶注意到關于第50張紙張在彎折位置存在偏差,在正在輸出第51張紙張時開始彎折位置的變更,將設定值“a”變更為設定值“b”。在該情況下,圖像形成系統10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繼續連續輸出動作,而不會停止連續輸出動作。其結果,例如,至第52張紙張為止進行以設定值“a”的彎折處理,從第53張紙張起進行以設定值“b”的彎折處理。

在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并且,在第48張和第49張紙張之間供紙托盤從第一托盤“1”被變更為第二托盤“2”的情況下,控制部121將在從變更了供紙托盤時至開始設定值的變更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49張~第51張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此外,控制部121將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52張紙張也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另一方面,控制部121將第1張~第48張以及第53張~第100張紙張判定為正常輸出紙張。

并且,若100張紙張的輸出結束,則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對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進行控制,使其進行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的第49張~第52張紙張的再輸出。根據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的情況下,也不需要用戶對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并向圖像形成系統100指示再輸出。

以下,參照圖7~圖9,說明在彎折處理等的后處理的完成質量中產生異常的原因。

在后處理裝置130對紙張進行折疊的情況下,后處理裝置130參照紙張的紙張類型信息、尺寸信息來決定紙張的彎折位置。例如,如圖7所示,在將紙張200進行對折的情況下,以紙張200的長度l為基準決定彎折位置(l/2),在所決定的彎折位置上折疊紙張200。但是,如圖8所示,實際的紙張200的長度l1與從紙張的尺寸信息得到的控制長度l2稍微不同。因此,圖像形成系統100的輸出物產生與紙張的控制長度l2和實際的紙張200的長度l1的差相應的彎折偏差。并且,關于紙張的長度,根據標準而存在允許誤差(例如,±1.5~3.0mm),所以實際的紙張200的長度l1根據紙批而變動。例如,如圖9所示,不同的批的紙張200a、200b、200c具有不同的長度,彎折位置產生偏差。

從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中,在用戶注意到紙張的彎折位置存在偏差而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通過判斷供紙托盤在過去是否被變更,從而判斷紙批在過去是否被變更。并且,若供紙托盤在過去被變更,則判斷為從供紙托盤被變更時起產生了彎折位置的偏差,將在從變更了供紙托盤時至開始設定值的變更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并進行再輸出。進而,將在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也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并進行再輸出。

如以上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而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并且,進行在從產生了供紙托盤的變更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的再輸出。根據這樣的結構,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即使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的情況下,也不需要用戶對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并向圖像形成系統100指示再輸出。其結果,用戶的作業減少,圖像形成系統100的生產率提高。

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變更設定值,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繼續連續輸出動作,而不會停止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根據這樣的結構,不會如用戶停止連續輸出動作而變更設定值的情況那樣在用戶指示連續輸出動作的停止的時刻對供紙完畢的全部紙張以變更前的設定值浪費地進行后處理等。從而,與停止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而變更設定值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異常輸出紙張的張數。

(變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圖4所示的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中,判斷為在過去沒有供紙托盤的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不將在開始設定值的變更之前輸出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結束處理。但是,在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中,判斷為在過去沒有供紙托盤的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也可以將在開始設定值的變更之前所輸出的全部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以同一批的紙張被容納于一個供紙托盤為前提,通過判斷在過去是否變更了供紙托盤來判斷在過去是否變更了紙批。但是,在多批紙張被容納于一個供紙托盤的情況下,例如,通過對供紙托盤內的紙張的張數進行計數,從而直接判斷紙批是否被變更。另外,在如上述的實施方式那樣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的情況下,不僅能夠檢測紙批的變更引起的紙張尺寸的變動,還能夠檢測紙張的輸送路徑形狀的每個供紙托盤的差異引起的紙張的變形(卷曲)。紙張的變形也能成為引起輸出物的異常的原因。

(第二實施方式)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引起輸出物的異常的原因,著眼于供紙托盤的變更。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引起輸出物的異常的原因,著眼于環境(溫度/濕度)的變化。

圖1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在圖10中,示出圖像形成系統100執行對a4尺寸的紙張實施打孔處理,以10張為單位進行平訂并輸出100份的印刷作業的情況。另外,圖像形成系統100的結構本身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因而省略說明。

假設在圖像形成系統100進行100份的連續輸出動作的期間,用戶注意到關于第49份紙張在打孔位置上存在偏差,在正在輸出第50份時將打孔位置的設定值從“a”變更為“b”。在該情況下,圖像形成系統10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例如,從第51份紙張起進行以設定值“b”的打孔處理。

在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環境的變化。在此,環境的變化例如是圖像形成系統100的周圍的溫度從連續輸出動作開始時刻起的2℃以上的變化、或周圍的濕度的7%以上的變化,被預先設定。在圖10中,環境從第一狀態“1”變化為第二狀態“2”的情況、從第二狀態“2”變化為第三狀態“3”的情況與上述環境的變化相應。

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121首先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環境從第一狀態“1”向第二狀態“2”的變化。并且,控制部121將從環境從第一狀態“1”變化為第二狀態“2”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49份以及第50份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0所示,假設用戶再次注意到關于第79份紙張在打孔位置上存在偏差,在正在輸出第80份時將設定值從“b”變更為“c”。在該情況下,圖像形成系統10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c”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例如,從第81份紙張起進行以設定值“c”的打孔處理。

在設定值再次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從再次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檢測環境從第二狀態“2”向第三狀態“3”的變化。并且,控制部121將環境從第二狀態“2”變化為第三狀態“3”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c”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79份以及第80份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其后,若100份輸出結束,則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對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進行控制,使其進行第49份以及第50份和第79份以及第80份的再輸出。

另外,與本實施方式不同,在環境在中途沒有變化為第三狀態“3”而仍是第二狀態“2”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將第49份~第80份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并進行再輸出。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打孔處理對每個紙張進行,但以作為平訂處理的單位的10張紙疊為單位(以份為單位)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

如以上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而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環境的變化。并且,進行在從產生了環境的變化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的再輸出。根據這樣的結構,不需要用戶對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并向圖像形成系統100指示再輸出,用戶的作業減少,生產率提高。

以下,參照圖11,說明由于環境的變化而在后處理的完成質量中產生異常的原因。

如圖11所示,在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20在紙張200上形成圖像的情況下,由于調色劑圖像的定影工序中的干燥而導致紙張200收縮。在此,紙張的收縮程度受到紙張種類、紙張上的圖像、以及周圍的環境(溫度/濕度)的影響。例如,若紙張上的圖像大則難以從紙張失去水分而紙張難以收縮。或在溫度/濕度高的環境下,在定影工序后也在紙張中剩余大量的水分,紙張的收縮程度變小。從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中,在用戶注意到紙張的打孔位置存在偏差而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判斷在過去環境是否變化。并且,若在過去環境變化,則判斷為從環境變化時起產生了打孔位置的偏差,將在從環境變化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并進行再輸出。

(第三實施方式)

在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式中,著眼于如供紙托盤的變更、環境的變化那樣引起紙張尺寸的變動的變化。在本實施方式中,著眼于引起紙張尺寸的變動的變化以外的變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

在圖12中,示出圖像形成系統100執行將a4尺寸的紙張以3張為單位進行騎馬訂而輸出50份的第一印刷作業、將a4尺寸的紙張以5張為單位進行騎馬訂而輸出50份的第二印刷作業的情況。另外,圖像形成系統100的結構本身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假設在圖像形成系統100進行合計100份連續輸出動作的期間,用戶注意到關于第51份在彎折位置上存在偏差,在正在輸出第52份時將彎折位置的設定值從“a”變更為“b”。在該情況下,圖像形成系統10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例如,從第53份起進行以設定值“b”的彎折處理。

在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印刷作業的變更。并且,控制部121將在從印刷作業從第一印刷作業“1”被變更為第二印刷作業“2”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51份以及第52份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2所示,假設用戶關于第53份判斷為彎折位置的偏差沒有充分地被消除,在正在輸出第54份時將彎折位置的設定值從“b”變更為“c”。在該情況下,圖像形成系統10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c”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例如,從第55份起進行以設定值“c”的彎折處理。

在設定值再次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從再次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印刷作業的變更。并且,控制部121將在從印刷作業從第一印刷作業“1”被變更為第二印刷作業“2”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c”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51份~第54份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其后,若100份輸出結束,則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對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進行控制,使其進行第51份~第54份的再輸出。另外,在后處理裝置130進行彎折處理的連續輸出動作中印刷作業被變更,所折疊的紙張的張數改變的情況下,紙張的彎折位置可能會產生偏差。

如以上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而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情況下,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印刷作業的變更。并且,進行在從變更了印刷作業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紙張的再輸出。根據這樣的結構,不需要用戶對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并向圖像形成系統100指示再輸出,用戶的作業減少,生產率提高。

(第四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13,說明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不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的實施方式。

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過程的流程圖。另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100的結構本身與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結構同樣,所以省略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作為執行在存儲部122中存儲的程序從而判斷設定值的變更量是否為允許范圍內的判斷部,以及基于用戶操作來設定允許范圍的設定部而發揮作用。

步驟s301~s308所示的處理與圖3的步驟s101~s108所示的處理同樣,所以省略說明。

并且,在步驟s308所示的處理中,判斷為存在異常輸出紙張的情況下(步驟s308:是),圖像形成系統100判斷設定值的變更量是否為允許范圍內(步驟s309)。更具體而言,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判斷將變更后的設定值從變更緊前的值的變更量換算為長度后的偏差量是否被包含于規定的允許范圍(例如,±1mm)內。另外,允許范圍能夠由用戶考慮保證精度等的同時通過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操作面板124進行設定。

在判斷為設定值的變更量為允許范圍外的情況下(步驟s309:否),圖像形成系統100再輸出異常輸出紙張(步驟s310),結束處理。另一方面,在判斷為設定值的變更量為允許范圍內的情況下(步驟s309:是),圖像形成系統100結束處理,而不會再輸出異常輸出紙張。

如以上那樣,根據圖13所示的流程圖的處理,在圖像形成系統10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例如,與后處理相關的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此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異常輸出紙張,在設定值的變更量為允許范圍外的情況下,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另一方面,在設定值的變更量為允許范圍內的情況下,不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根據這樣的結構,防止不需要的再輸出。

(第五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圖14以及圖15,說明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變更與圖像形成處理相關的設定值的實施方式。

圖1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100的概略結構的圖。

如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系統100具備供紙裝置110、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堆疊器裝置140。供紙裝置110、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堆疊器裝置140從紙張輸送的上游側向下游側按順序連結。另外,供紙裝置110以及圖像形成裝置120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所以省略關于供紙裝置110以及圖像形成裝置120的說明。

堆疊器裝置140具備容納部141以及排紙部142。容納部141容納從圖像形成裝置120排出的紙張200。排紙部142將從圖像形成裝置120排出的紙張200向堆疊器裝置140的外部送出。

圖1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處理的一例的圖。在圖15中,示出圖像形成裝置120執行將a4尺寸的紙張輸出100張的印刷作業的情況。

假設在圖像形成裝置120進行100張的連續輸出動作的期間,用戶注意到關于在第49張和第50張紙張之間排出的樣本紙張,畫質(濃度等)存在異常,在正在輸出第50張時將與畫質關聯的項目的設定值從“a”變更為“b”。在該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而繼續連續輸出動作,例如,從第52張紙張起進行以設定值“b”的圖像形成處理。

在設定值被變更的情況下,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從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時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環境的變更。并且,控制部121將在從環境從第一狀態“1”變化為第二狀態“2”時至反映變更后的設定值“b”為止的期間輸出的第49張~第51張紙張判定為異常輸出紙張。其后,若100張紙張的輸出結束,則控制部121對圖像形成裝置120進行控制,使其進行第49張~第51張紙張(除去樣本紙張)的再輸出。另外,若在圖像形成裝置12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環境變化,則畫質可能會變化。

根據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圖像形成裝置120的連續輸出動作中用戶注意到輸出物的異常的情況下,也不需要用戶對存在異常的輸出物的數目進行計數并向圖像形成裝置120指示再輸出。其結果,用戶的作業減少,圖像形成裝置120的生產率提高。

本發明并非只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在權利要求書內進行各種改變。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第五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在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時刻(也就是說,識別到用于變更設定值的最初的按鈕操作的時刻)進行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等的處理。但是,控制部121進行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規定的變化的處理的定時不限定于開始了設定值的變更的時刻,也可以是被輸入了設定值的時刻。在該情況下,例如,在識別到用戶通過操作面板124變更設定值時進行的一系列的按鈕操作之中用于輸入變更后的設定值的最終的按鈕操作的情況下,控制部121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等。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五實施方式中,在關于連續輸出動作的輸出結束后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但是,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的定時不限定于輸出的結束后,例如,也可以在變更后的設定值剛反映到圖像形成裝置120或后處理裝置130之后進行異常輸出紙張的再輸出。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中,作為與后處理關聯的項目,舉例說明了彎折處理的彎折位置、打孔處理的打孔位置。但是,與后處理關聯的項目不限定于這些,例如,還包含制書處理的卷曲量、涂膠量、以及方背形成強度等。此外,與圖像形成處理關聯的項目也不限定于畫質,例如,還包含紙張上的圖像形成位置。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裝置120的控制部121執行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進行了圖像形成系統100的控制。但是,也可以是后處理裝置130的控制部131執行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在該情況下,后處理裝置130的控制部131作為上述識別部、第一控制部、檢測部、以及第二控制部而發揮作用。此外,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也可以通過與圖像形成裝置120以及后處理裝置130不同的控制裝置來執行。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實施方式中,舉例說明了圖像形成裝置和后處理裝置為分體的情況。但是,圖像形成裝置和后處理裝置也可以是一體的裝置。

此外,還能夠組合執行上述的第一~第五實施方式。例如,在組合執行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在異常輸出紙張檢測處理中,向過去進行追溯而檢測供紙托盤的變更和環境的變化這雙方。

進行上述的第一~第五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系統中的各種處理的手段以及方法能夠通過專用的硬件電路、或編程后的計算機的任一個來實現。上述程序例如也可以通過cd-rom(光盤只讀存儲器(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等計算機可讀取的記錄介質來提供,也可以經由互聯網等網絡以在線的方式提供。在該情況下,在計算機可讀取的記錄介質中記錄的程序通常被轉發至硬盤等存儲部并存儲。此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應用軟件來提供,也可以作為圖像形成系統的一個功能而被編入該裝置的軟件。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