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對焦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攝像頭自動對焦裝置使用的上彈片。
背景技術:
音圈馬達是一種利用來白永久磁鋼的磁場與通電線圈導體產生的磁場中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產生有規律的運動的裝置,廣泛用于手機攝像頭嶺。而目前所使用的各種照相裝置中,均采用一個攝像頭的結構方式,單個攝像頭每次只能拍攝一定范圍的照片,不能夠實現同眼睛所看到的完全一致;在未來照片高技術的要求和以及未來3D技術的驅動下,模擬人類眼睛一樣的照相方式逐步進入應用,通過兩個攝像頭的使用,以及更先進的三角算法的模擬,可模擬實現處類似于人類眼睛一樣的取景和對焦的功能,實現拍照的實景和眼睛所看到的景象一致。相對于單個攝像頭來說,單個攝像頭所拍攝的照片范圍、清晰度性均不足,同時單個攝像頭也只能實現2D的拍攝畫面。
目前市場中的雙攝像頭對焦裝置式通過兩個單體對焦馬達合并從而實現雙攝技術的做法,但其在結構設計上較為復雜,產品不易加工成型,秦精度得不到保證。如傳統的雙攝像對焦用的上彈片是將兩個單體的馬達通過增加一個零件將他們整合在一起,該上彈片都是單個單個的,即使有的結構一樣,他們彈片是單個,無法形成整體,安裝不方便,精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雙攝像頭自動對焦裝置使用的上彈片,結構更加簡單,產品易于加工成型,精度能夠得到保證。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雙攝像頭自動對焦裝置使用的上彈片,包括左彈片體和右彈片體,所述左彈片體和右彈片體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鏡頭容納通道,所述左彈片體和右彈片體為一體結構,整體為方形結構,在所述左彈片體和右彈片體的四個拐角處均設置有點膠孔,通過上彈片上的8處點膠孔將上彈片固定于外架上。
所述左彈片體和右彈片體的上下邊內側部位均設置有磁塊安裝槽。
所述鏡頭容納通道邊緣部位設置有鉚接孔,用于同鏡頭載體相接。
所述鉚接孔設有8個,分為2組,分別設置在鏡頭容納通道邊緣。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有上述上彈片的自動對焦裝置,包括:外架、上簧片、磁塊、線圈、載體、下簧片及底座;所述外架與所述載體之間通過所述上彈片進行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載體之間通過所述下彈片進行連接,所述載體位于所述外架的內部,所述載體設有2組,所述載體用于承載鏡頭,從而實現鏡頭上下運動,實現對焦功能,所述線圈繞制在所述載體的外側,所述線圈設有2組,所述磁塊位于所述線圈兩側,所述磁塊設有2組,每組設有2片所述磁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簡單,設計合理,采用整體式設計,使得產品易于加工成型,同時能有效的節省空間,且產品的一致性更好,更能夠得到保證雙攝技術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產品中安裝位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雙攝像頭自動對焦裝置使用的上彈片,包括左彈片體1和右彈片體2,左彈片體1和右彈片體2中間部位分別設置有鏡頭容納通道3,左彈片體1和右彈片體2為一體結構,整體為方形結構,在左彈片體1和右彈片體2的四個拐角處均設置有點膠孔4,通過上彈片上的8處點膠孔4將上彈片固定于外架上。左彈片體1和右彈片體2的上下邊內側部位均設置有磁塊安裝槽5。鏡頭容納通道3邊緣部位設置有鉚接孔6,用于同鏡頭載體相接。鉚接孔6設有8個,分為2組,分別設置在鏡頭容納通道3邊緣。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采用實施例1的上彈片得到的自動對焦裝置,包括:外架10、上簧片20、磁塊30、線圈40、載體50、下簧片60及底座70;外架10與載體50之間通過所述上彈片20進行連接,底座70與所述載體50之間通過下彈片60進行連接,載體50位于所述外架10的內部,載體50設有2組,載體50用于承載鏡頭,從而實現鏡頭上下運動,實現對焦功能,線圈40繞制在載體50的外側,線圈40設有2組,磁塊50位于所述線圈40兩側,磁塊30設有2組,每組設有2片所述磁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