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鏡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精度鏡頭。
背景技術:
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響成像精度及質量的優劣,影響算法的實現和效果。鏡頭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學部件,由多片透鏡組成。現有技術中,通常鏡頭通常可采用外加鏡片的方式進行拍攝,鏡片固定在主鏡頭的一端。現有技術中已有多種固定方式,有的固定方式較穩固,但是結構復雜,安裝和拆卸不便;有的固定方式較簡單,但是不夠穩固,影響了成像精度。此外,為了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相機在拍攝時需要更換鏡頭,而換下的鏡頭若直接放置在桌面等平面上時,容易發生滾動,容易導致鏡頭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固定穩固,有利于提升拍攝圖像質量的高精度鏡頭。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精度鏡頭,包括鏡頭組件和蓋板,蓋板與鏡頭組件連接,所述鏡頭組件包括鏡頭主體,第一片體和第二片體,第一片體位于鏡頭主體和第二片體之間,第二片體位于第一片體和蓋板之間,所述鏡頭主體一端設有內螺紋,所述第一片體的第一端部設有外螺紋,第一片體與鏡頭主體螺紋連接,第一片體的第二端部設有第一磁性部,第一片體中設有第一鏡片,所述第二片體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左、右端部之間設有第二鏡片和第二磁性部,第二磁性部的位置和第一磁性部對應,所述蓋板上設有第三磁性部,第三磁性部位置與第二磁性部對應。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附屬技術方案。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磁性部、第二磁性部第三磁性部分別有多個磁吸件。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鏡片為透光鏡片,第二鏡片為濾光鏡片。
作為優選方案,鏡頭組件還包括套筒,套設在鏡頭主體上,套筒外表面設有多個凸起部,凸起部間隔設置,相鄰凸起部之間設有握持部。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握持部為弧形,弧形握持部向套筒軸線方向凹陷。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套筒由橡膠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高精度鏡頭通過磁性吸引力使得鏡頭主體部、第一片體、第二片體和蓋體之間能夠快速、穩固得連接,從而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和拍攝圖像的精度;此外,通過設置套筒,能夠有效提升變焦鏡頭操作的舒適性和穩定性,同時,可防止放置在平面上的鏡頭滾動受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高精度鏡頭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蓋板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高精度鏡頭的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套筒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套筒的另一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套筒固定在鏡頭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高精度鏡頭包括鏡頭組件1和蓋板2,蓋板2與鏡頭組件1連接,蓋板2設置在鏡頭組件的一端,用于封閉鏡頭。所述鏡頭組件1包括鏡頭主體13,第一片體11和第二片體12,第一片體11位于鏡頭主體13和第二片體12之間,第二片12體位于第一片體11和蓋板2之間。所述鏡頭主體13一端設有內螺紋131,所述第一片體11的第一端部設有外螺紋111,第一片體11與鏡頭主體螺紋連接。第一片體11的第二端部設有第一磁性部3,第一片體11中設有第一鏡片4。所述第二片體12包括左端部121和右端部122,左、右端部之間設有第二鏡片5和第二磁性部6,第二磁性部6的位置和第一磁性部3對應,所述蓋板2上設有第三磁性部7,第三磁性部7位置與第二磁性部6對應。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第一至第三磁性部的相互吸引,使得鏡頭主體13、第一片體11、第二片體12和蓋板2能夠相互固定連接,從而提高固定速度及穩定性。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第二磁性部第三磁性部由磁吸件,如磁鐵構成。
如圖1至圖6所示,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性部、第二磁性部第三磁性部分別有多個磁吸件,且第一磁性部、第二磁性部第三磁性部間隔設置,通過設置多個磁吸件,能夠提升相鄰部件的磁吸力,從而提高連接的穩固性。
所述第一鏡片4為透光鏡片,第二鏡片5為濾光鏡片,通過第一鏡片、第二鏡片的設置,可增強鏡頭的圖像質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第一鏡片、第二鏡片可根據需要更換不同類型的鏡片。
進一步的,鏡頭組件1還包括套筒8,套筒8外表面設有多個凸起部81,凸起部81間隔設置,相鄰凸起部81之間設有握持部82。
上述技術方案中,套筒8可套設在鏡頭主體13上,從而用戶的手可握住握持部82轉動鏡頭調節焦距,便于用戶進行鏡頭旋轉調節。
所述握持部82為弧形,弧形握持部向套筒軸線方向凹陷,使用戶接觸時更舒適,同時起到防滑作用。
所述套筒8由橡膠材料制成,從而增強彈性,可通過伸縮適應不同尺寸的鏡頭。
此外,當鏡頭主體13的鏡頭131取下時,可通過套筒擺設在平面上,從而防止鏡頭滾動。
本實施例的高精度鏡頭通過磁性吸引力使得鏡頭主體部、第一片體、第二片體和蓋體之間能夠快速、穩固得連接,從而提升了使用便利性和拍攝圖像的精度;此外,通過設置套筒,能夠有效提升變焦鏡頭操作的舒適性和穩定性,同時,可防止放置在平面上的鏡頭滾動受損。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