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有線電視維修裝置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有線電視傳輸光纜分線與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限的城市空間容納越來越多的居住人口,有線電視的傳輸光纜以總的傳輸線路為主,當需要進行多路擴充時,則需要對光纜進行分支線的擴充,以保證分支后的光纜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但是在光纜的分接過程中,光纜分接盒與光纜之間的固定方式往往不盡人意,固定效果差、連接不穩定等因素影響著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且在施工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對不同樓層進行分接,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分接效果不能保證,分接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線電視傳輸光纜分線與固定裝置,其能夠通過簡單便捷的操作結構實現光纜與分線盒的有效安全固定,且分支連接點穩定牢固,提高了分接效率和分接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有線電視傳輸光纜分線與固定裝置,包括外殼體,外殼體的兩端設有總線口和分線口,在總線口上設有總線固定蓋,分線口上設有分線固定蓋,分線固定蓋上設有分線出口,外殼體內設有光纖導向輪組、聯動桿、固定板、導向座、接線盒,光纖導向輪組包括固定于外殼體上的固定輪、位于聯動桿上的從動輪,所述聯動桿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可在導向座內自由滑動,在導向座與固定板之間設有壓縮彈簧組;所述固定板通過連桿與把手鉸接,其中連桿穿過外殼體,把手鉸接于外殼體的外壁上。
進一步地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把手包括壓桿、壓桿聯動桿、提升端、殼體鉸接端,其中所述提升端、壓桿分別位于壓桿聯動桿的兩端,殼體鉸接端位于相鄰的壓桿聯動桿之間。
進一步地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從動輪及固定輪上均設有對應的圓弧形凹陷部。
進一步地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接線盒通過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外殼體的內部,在接線盒的兩側分別設有與從動輪、固定輪對應的輔助接線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接線盒(分線盒)及光纜連接端分別固定的方式,實現兩者之間牢固穩定的連接關系,保證信號傳輸過程中不會造成光信號的丟失,保證用戶的使用感受。
2、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把手的下壓實現管線導向輪組分離與壓合,通過圓弧形凹陷部的配合實現光纖在水平方向不會出現脫離現象,且貼合后能夠更好地避免光纖位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從動輪與聯動桿的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把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總線固定蓋;2、外殼體;3、壓桿聯動桿;4、銷釘;5、殼體鉸接端;6、連桿;7、導向座;8、接線盒;9、壓縮彈簧組;10、固定板;11、聯動桿;12、固定輪;13、從動輪;14、分線固定蓋;15、輔助接線管;16、壓桿;17、提升端;18、分線出口;19、圓弧形凹陷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申請所述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描述說明。
實施例1:一種有線電視傳輸光纜分線與固定裝置,包括外殼體2,外殼體2的兩端設有總線口和分線口,在總線口上設有總線固定蓋1,分線口上設有分線固定蓋14,分線固定蓋上設有分線出口18,外殼體2內設有光纖導向輪組、聯動桿11、固定板10、導向座7、接線盒8,光纖導向輪組包括固定于外殼體2上的固定輪12、位于聯動桿11上的從動輪13,所述聯動桿11固定在固定板10上,固定板10可在導向座7內自由滑動,在導向座7與固定板10之間設有壓縮彈簧組9;所述固定板10通過連桿6與把手鉸接,其中連桿6穿過外殼體2,把手鉸接于外殼體2的外壁上。
實施例2:一種有線電視傳輸光纜分線與固定裝置,其中所述把手包括壓桿16、壓桿聯動桿3、提升端17、殼體鉸接端5,其中所述提升端17、壓桿16分別位于壓桿聯動桿3的兩端,殼體鉸接端5位于相鄰的壓桿聯動桿3之間。其余部分的結構與連接關系與實施例1中所述的結構及連接關系相同。
實施例3:一種有線電視傳輸光纜分線與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從動輪13及固定輪12上均設有對應的圓弧形凹陷部19。所述接線盒8通過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外殼體2的內部,在接線盒8的兩側分別設有與從動輪13、固定輪12對應的輔助接線管15。所述壓桿聯動桿3通過銷釘4固定在外殼體2上。其余部分的結構及連接關系與任一前述實施例中所述的結構及連接關系相同。
鑒于上述實施例,本申請在使用時,其工作過程及原理如下:
待分接的光纜通過總線固定蓋1固定在外殼體2上,由于總線固定蓋1的孔徑略小于光纜的直徑,且總線固定蓋1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外殼體2的進口處連接,因此能夠在連接完成后起到對光纜的二次固定作用。
光纜穿過總線固定蓋1后,操作人員通過手壓把手上的壓桿16,通過壓桿16向下的運動使得壓桿聯動桿3繞鉸接點殼體鉸接端5帶動提升端17上升,由于提升端17與連桿6鉸接,且連桿6穿過外殼體2,所以連桿6能夠在提升端17的上升作用下實現上升,并且帶動與之連接的固定板10在導向座7內上升。需要說明的是,固定板10的兩端是可以在導向座7內以可上下活動的方式連接的,具體地說,導向座7與固定板10的連接位置處設有可容納固定板10的凹槽,固定板10的兩端放置于該凹槽內。
當固定板10隨著連桿6的上升而沿著導向座7向上運動。壓縮彈簧組9隨著固定板10的運動而壓縮形變。壓縮彈簧組9位于導向座7與固定板10板面的連接位置,這個位置之間存在空隙,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壓縮彈簧組9內的彈簧組數,進而調整光纖導向輪組壓合時的壓力或者空隙。
隨著固定板10向上運動,固定在固定板10上的聯動桿11隨之向上運動,由于聯動桿11與從動輪13是通過如圖2所示的框架結構固定在一起的,即從動輪13以可以旋轉的方式固定在聯動桿11上的,聯動桿11的上升帶動著從動輪13的上升,使得從動輪13與固定輪12之間的距離加大。兩者距離加大之后,光纖可通過兩者之間經過輔助接線管15進入到接線盒8。接線盒8通過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外殼體2的內部,用于分支電纜與總電纜的分線連接,屬于市場采購產品。
與上述方法相同,區別在于,外殼體2的出口端處通過螺紋連接的分線固定蓋14,分線固定蓋14上設有分線出口18,分線出口18用于穿過分支后的線路并對其進行固定。安裝完成后,操作人員松開壓住的壓桿16,在壓縮彈簧組9的復位下,各裝置復位,對安裝好的光線電纜進行夾緊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