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和顯示器。
背景技術:
內嵌式(In-cell)觸摸屏是觸控行業的一種新型技術,它是在TFT玻璃上直接形成導電膜及傳感器,不僅節約了一片玻璃基板,還省略了貼合工序,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同時還滿足了智能終端的超薄化需求。
然而,目前的內嵌式觸摸屏仍然存在著抗干擾和防靜電效果較差的問題,導致觸摸屏的觸摸效果較差,限制了內嵌式觸摸屏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較好的抗干擾和防靜電效果的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
此外,還提供一種顯示屏。
一種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一導電層、驅動線路層、液晶層、感測線路層、第二導電層、高阻層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液晶層、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依次層疊,所述驅動線路層層疊在所述第一導電層和所述液晶層之間,所述感測線路層層疊在所述液晶層和所述第二導電層之間,所述高阻層層疊在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之間。
由于傳統的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將感測線路和驅動線路設置在同一平面上本身就有信號干擾,加之再設置一層防靜電干擾膜,干擾更加嚴重,影響訊號,而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通過將感測線路層和驅動線路層上下設置,以使液晶層位于感測線路層和驅動線路層之間,并在第二導電層和第二偏光片之間設置高阻層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信號干擾,增強訊號,從而增加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的抗干擾效果,使得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的抗雜訊能力提高了3倍左右,訊號強度為30dB~130dB,訊號更新率高達120Hz,遠遠超過平均水準(60Hz),而且高阻層本身還具有較好的防靜電效果,能使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的阻抗在1×107~1×1010之間,從而使得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還具有較好的防靜電效果,因此,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具有較好的抗干擾和防靜電效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高阻層為石墨烯層或氧化錫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高阻層的厚度為35納米~50納米。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液晶層包括第三導電層、與所述第三導電層相對設置的第四導電層以及填充在所述第三導電層和所述第四導電層之間的液晶分子層,所述第三導電層層疊在所述驅動線路層上,所述第四導電層與所述感測線路層層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層疊在所述液晶層和所述感測線路層之間的濾光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層為導電玻璃或石墨烯層;所述第二導電層為導電玻璃或石墨烯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驅動線路層、所述液晶層、所述感測線路層、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高阻層的厚度之和為0.3毫米~0.45毫米。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保護層,所述保護層為玻璃、亞克力板或聚乙烯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導電層、所述驅動線路層、所述液晶層、所述感測線路層、所述第二導電層、所述高阻層、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保護層的厚度之和為0.6毫米~0.9毫米。
一種顯示器,包括背光模組和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所述第一偏光片層疊在所述背光模組上。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顯示器的液晶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一實施方式的顯示器10,包括背光模組100和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
背光模組100為LED背光模組。
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層疊在背光模組100上。在圖示的實施例中,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包括第一偏光片210、第一導電層220、驅動線路層230、液晶層240、濾光片250、感測線路層260、第二導電層270、高阻層280、第二偏光片290和保護層295。
第一偏光片210層疊在背光模組100上。其中,第一偏光片210可以為本領域常用的偏光片,例如,碘系偏光片或染料系偏光片。
第一導電層220層疊在第一偏光片210上。其中,第一導電層220為導電玻璃或石墨烯層。具體地,導電玻璃為ITO玻璃或AZO玻璃。
請一并參閱圖2,液晶層240層疊在第一導電層220上。其中,液晶層240包括第三導電層242、與第三導電層242相對設置的第四導電層244以及填充在第三導電層242和第四導電層244之間的液晶分子層246。第三導電層242層疊在驅動線路層230上。第四導電層244與感測線路層260層疊。
具體地,第三導電層242為ITO玻璃、AZO玻璃或石墨烯層;第四導電層244為ITO玻璃、AZO玻璃或石墨烯層。
濾光片250層疊在液晶層240的第四導電層244上。其中,濾光片250例如可以為彩色濾光片等,可以理解,濾光片250的類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感測線路層260層疊在濾光片250上。其中,感測線路層260與驅動線路層230共同形成電容,由于人體為導體,當人體觸摸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時,會影響電力線而改變電容的大小,經由感測線路層260測量電容的大小變化而計算出人體接觸的位置。
可以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濾光片250也可以省略,此時,感測線路層260直接層疊在第四導電層244上。
第二導電層270為導電玻璃或石墨烯層。具體地,導電玻璃為ITO玻璃或AZO玻璃。
高阻層280為石墨烯層或氧化錫層。具體地,高阻層280的厚度為35納米~50納米。
保護層295為玻璃、亞克力板或聚乙烯膜。具體地,保護層295的厚度為0.1毫米~0.25毫米。
可以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保護層295也可以省略。
進一步地,第一導電層220、驅動線路層230、液晶層240、感測線路層260、第二導電層270和高阻層280的厚度之和為0.3毫米~0.45毫米。
更進一步地,第一偏光片210、第一導電層220、驅動線路層230、液晶層240、感測線路層260、第二導電層270、高阻層280、第二偏光片290和保護層295的厚度之和為0.6毫米~0.9毫米,以使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的透射率≥96%。
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至少有以下優點:
由于傳統的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將感測線路和驅動線路設置在同一平面上本身就有信號干擾,加之再設置一層防靜電干擾膜,干擾更加嚴重,影響訊號,而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通過將感測線路層260和驅動線路層230上下設置,以使液晶層240位于感測線路層260和驅動線路層230之間,并在第二導電層270和第二偏光片290之間設置高阻層280不僅能夠有效地減少信號干擾,增強訊號,從而增加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的抗干擾效果,使得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的抗雜訊能力提高了3倍左右,訊號強度為30dB~130dB,訊號更新率高達120Hz,遠遠超過平均水準(60Hz),而且高阻層280本身還具有較好的防靜電效果,能使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的阻抗在1×107~1×1010之間,從而使得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還具有較好的防靜電效果,因此,上述內嵌式抗干擾觸摸屏200具有較好的抗干擾和防靜電效果。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