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息瞄準鏡的內部元件,尤其涉及一種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屬于瞄準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全息光學元件相較于普通光學元件而言,具有性能好、價格低、易制作、重量輕等諸多優點,并且可以集成多種光學功能,而全息瞄準鏡是一種基于全息光學元件的,在近距離戰斗中使用的輕武器瞄準器,在二十世紀末才走向應用。它采用光、機、電相結合的方法,允許射手同時觀察到瞄準目標和重現出的叉絲虛像,從而實現快速精確瞄準。全息瞄準鏡即具備傳統瞄準鏡的瞄準快速、方便的特點,又具備受外界天氣環境影響小的優點,對于提高輕武器短距離全天候作戰性能有重要意義,所以它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多方關注。
[0003]—般的,傳統目苗準鏡主要米用兩種方式,反射式目苗準鏡和望遠式目苗準鏡。反射式目苗準鏡的高度至少是準直透鏡直徑長度的兩倍,而且過多的部件會導致它的重量很大。望遠式瞄準鏡視場過小、很難瞄準移動目標、瞄準時間過長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好現有技術的問題,彌補現有目前市場上現有產品的不足。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由激光發射器、分光鏡、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第一空間濾波器、第二空間濾波器、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全息干版和個人PC構成,所述分光鏡設置在激光發射器后側,所述分光鏡和第一反射鏡之間設置有補償裝置,所述個人PC與激光發射器連接。
[0006]優選的,按照光路依次設置第一反射鏡、第一空間濾波器、第一透鏡和全息干版以及第二反射鏡、第二空間濾波器、第二透鏡和全息干版。
[0007]優選的,上述激光發射器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分光鏡、第二反射鏡、第二空間濾波器和第二透鏡后在全息干版上形成曝光面積。
[0008]優選的,上述全息干版的中心位置與第二空間濾波器和第二透鏡的中心位置處于同一直線上。
[0009]優選的,上述制作裝置的工作距離為5cm,曝光面積為2.68cmX 2.68cm。
[0010]優選的,上述制作裝置外部設置有外殼。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通過設置計算機和補償裝置來實現溫度補償,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補償的工作距離長,曝光而積大。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標記:1-激光發射器;2_分光鏡;3_第一反射鏡;4_第二反射鏡;5_第一空間濾波器;6-第二空間濾波器;7_第一透鏡;8_第二透鏡;9_全息干版;10_個人PC ;11_補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便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和實施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如圖1所示,由激光發射器
1、分光鏡2、第一反射鏡3、第二反射鏡4、第一空間濾波器5、第二空間濾波器6、第一透鏡7、第二透鏡8、全息干版9和個人PClO構成,分光鏡2設置在激光發射器I后側,分光鏡2和第一反射鏡3之間設置有補償裝置11,個人PClO與激光發射器I連接。
[0016]按照光路依次設置第一反射鏡3、第一空間濾波器5、第一透鏡7和全息干版9以及第二反射鏡4、第二空間濾波器6、第二透鏡8和全息干版9。
[0017]其中,激光發射器I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分光鏡2、第二反射鏡4、第二空間濾波器6和第二透鏡8后在全息干版9上形成曝光面積。全息干版9的中心位置與第二空間濾波器6和第二透鏡8的中心位置處于同一直線上。制作裝置的工作距離為5cm,曝光面積為
2.68cmX2.68cm。制作裝置外部設置有外殼。
[0018]本實用新型由于需要溫度補償元件和叉絲全息圖的空間頻率相等,采用發散球面波作為物體記錄光束,并通過透鏡調整波源的位置,使其能在特定的距離內有效地對特定的激光發射器進行準直。元件的工作距離為5cm,所以物體記錄光束在距離全息干版5cm處先會聚后發散,均勻照射在全息干版上與參考光發生干涉。采用這種發散球面波記錄的方法制作溫度補償元件的方法,可以使其兼備準直的功能,從而進一步縮小的系統的尺寸。
[0019]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范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包括并不限于本【具體實施方式】,凡依照本實用新型之形狀、結構所作的等效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由激光發射器(I)、分光鏡(2)、第一反射鏡(3)、第二反射鏡(4)、第一空間濾波器(5)、第二空間濾波器(6)、第一透鏡(7)、第二透鏡(8)、全息干版(9)和個人PC(1)構成,所述分光鏡(2)設置在激光發射器(I)后側,所述分光鏡(2)和第一反射鏡(3)之間設置有補償裝置(11),所述個人PC (10)與激光發射器(I)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按照光路依次設置第一反射鏡(3)、第一空間濾波器(5)、第一透鏡(7)和全息干版(9)以及第二反射鏡(4)、第二空間濾波器¢)、第二透鏡(8)和全息干版(9)。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發射器(I)發出的光線依次經過分光鏡(2)、第二反射鏡(4)、第二空間濾波器(6)和第二透鏡(8)后在全息干版(9)上形成曝光面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干版(9)的中心位置與第二空間濾波器(6)和第二透鏡(8)的中心位置處于同一直線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裝置的工作距離為5cm,曝光面積為2.68cmX 2.68cm。6.根據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裝置外部設置有外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由激光發射器(1)、分光鏡(2)、第一反射鏡(3)、第二反射鏡(4)、第一空間濾波器(5)、第二空間濾波器(6)、第一透鏡(7)、第二透鏡(8)、全息干版(9)和個人PC(10)構成,所述分光鏡(2)設置在激光發射器(1)后側,所述分光鏡(2)和第一反射鏡(3)之間設置有補償裝置(11),所述個人PC(10)與激光發射器(1)連接。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其特征在于:按照光路依次設置第一反射鏡(3)、第一空間濾波器(5)、第一透鏡(7)和全息干版(9)以及第二反射鏡(4)、第二空間濾波器(6)、第二透鏡(8)和全息干版(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補償式溫度元件光路形成系統通過設置計算機和補償裝置來實現溫度補償,并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補償的工作距離長,曝光面積大。
【IPC分類】G02B23/02
【公開號】CN204807801
【申請號】CN201520410447
【發明人】陳巧珍
【申請人】陳巧珍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