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持結構及具有該夾持結構的云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影器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夾持結構及具有該夾持結構的云 臺。
【背景技術】
[0002] 日常生活中手機支架大多夾持手機的兩側,在此情況下,當手機受到輕微的振動 就較容易從手機支架脫落。此外,夾持裝備中也有夾持手機四個側面的手機支架,但該手機 支架調整手機的角度時需要操作該手機支架連接的物體,操作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方便調整角度的夾持結構及具有該夾持結構的云臺。
[0004] 一種夾持結構,其包括卡持部及轉接部,該轉接部用于將該卡持部連接于承載件。 該轉接部包括彈性體及卡盤,該卡盤能夠卡持于該承載體以限制該轉接部相對于該承載體 松動,該彈性體彈性抵持該卡盤并使該卡盤卡緊該承載體。
[0005] 進一步的,該卡持部包括第一卡緊件及與該第一卡緊件轉動連接的第二卡緊件, 該第二卡緊件連接于該轉接部。
[0006] 進一步的,該第一卡緊件包括底殼、導向件及活動的連接于該底殼的樞接部,該導 向件為該底殼相對于該樞接部的運動提供導向。
[0007] 進一步的,該第一卡緊件包括拉簧;該導向件開設有導向槽,該拉簧一端連接于底 殼,另一端穿過該導向槽連接于該樞接部。
[0008] 進一步的,該第一卡緊件包括底板及夾持件,該底板固定連接于該底殼;該夾持件 能夠轉動的連接于該底板,其用于夾持物體。
[0009] 進一步的,該第一^^緊件還包括連接臂,該連接臂將該夾持件能夠轉動的連接于 該底板。
[0010] 進一步的,該底板開設有第一收容槽,該連接臂帶動該夾持件相對于該底板轉動 以部分的收容于該第一收容槽。
[0011] 進一步的,該夾持件開設有容納槽,該夾持件夾持該物體時,該物體的角部部分的 收容于該容納槽,避免該物體受到振動時從該夾持結構滑落。
[0012] 進一步的,該第一卡緊件還包括固定連接于該底板的承載板及第一彈性件,該第 一彈性件設置在該承載板上,其用于緩沖該物體與該承載板的接觸。
[0013] 進一步的,該導向件設置有限位塊,該底板設置有止擋塊,該限位塊與該止擋塊相 抵持以限定該導向件的運動行程。
[0014] 進一步的,該轉接部還包括連接件及抵持件,該彈性體的一端固定連接于該連接 件,另一端固定連接于該抵持件;該卡盤固定連接于該抵持件。
[0015] 進一步的,該連接件包括螺紋軸,該彈性體套在該螺紋軸上。
[0016] 進一步的,該第二卡緊件包括第一連接體,該第一連接體開設有配合孔,該抵持件 開設有收容孔,該螺紋軸穿過該配合孔及該收容孔部分的收容于該卡盤。
[0017] 進一步的,該第二卡緊件還包括連接部及第二彈性體,該連接部固定連接于該第 一連接體;該第二彈性體設置于該連接部及該第一連接體上,其用于夾持物體。
[0018] -種云臺,其包括主體。該云臺還包括如上所述的夾持結構,該主體即為承載件, 該夾持結構通過該轉接部連接于該主體。
[0019] 進一步的,該承載體包括卡合部,該卡盤包括卡緊部,該卡緊部與該卡合部相抵持 或者相分離,使該夾持結構處于鎖定狀態或者轉動狀態,實現該夾持結構的轉動或者限定 該夾持結構在任一止擋位。
[0020] 進一步的,該卡緊部包括多個輪齒,該多個輪齒在該卡盤的一端面上沿該卡盤的 圓周方向排列設置。
[0021]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夾持結構及具有該夾持結構的云臺,該轉接部通過該連接件與 該承載件連接,該卡盤能夠卡持于該主體以限制該轉接部相對于該主體松動,該彈性體彈 性抵持該卡盤并使該卡盤卡緊該主體。該夾持結構夾持的物體的角度的調整通過該夾持結 構的轉動即可實現,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0022]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夾持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23] 圖2是圖1中的夾持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0024] 圖3是圖2中的夾持結構沿III-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0025]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云臺的結構示意圖。
[0026] 圖5是圖4中的云臺的夾持結構處于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0027] 圖6是圖4中的云臺的夾持結構處于未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0028]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方式提供的夾持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29] 圖8是圖7中的夾持結構的俯視示意圖。
[0030] 圖9是圖8中的夾持結構沿IX-IX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0031]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方式提供的云臺的結構示意圖。
[0032]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8]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0039]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 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40] 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夾持結構100,其包括卡持部 10、與該卡持部10相連接的轉接部30及設置于該卡持部10與該轉接部30之間的阻尼件 305〇
[0041] 該卡持部10包括第一卡緊件IOa及與該第一卡緊件IOa轉動連接的第二卡緊件 10b。該第一卡緊件IOa包括底殼1、拉簧2、導向件3、底板4、連接臂5、夾持件6、第一彈性 件7、承載板8及樞接部9。
[0042] 該底殼1包括第一端Ia及與該第一端Ia相對的第二端lb。該底殼1開設有第一 凹槽11,該第一凹槽11包括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111。該底殼1還包括連接塊112, 該連接塊112用于與該底板4相連接。本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塊11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該 連接塊112分別固定在兩個該第一側面111靠近該第一端Ia的位置。每個該連接塊112 開設有第一螺紋孔113,該第一螺紋孔113的中心軸大致平行于該第一側面111。該第一凹 槽11的底面上開設有第二凹槽12,該第一凹槽11與該第二凹槽12共同用于收容部分該 拉簧2及該導向件3。該底殼1還包括第一連接柱13,該第一連接柱13固定在該第二凹槽 12的底面靠近該第二端Ib的位置。該第一連接柱13開設有第二螺紋孔131。
[0043] 該拉簧2的一端連接于該底殼1的第一連接柱13,另一端連接于該樞接部9。該 拉簧2包括第一連接端21及與該第一連接端21相對的第二連接端22,該第一連接端21套 設在該第一連接柱13上,使該拉簧2連接于該底殼1。
[0044] 該導向件3連接于該底殼1及該樞接部9,其用于提供該底殼1相對于該樞接部9 運動時的導向。該導向件3開設有導向槽31,該導向槽31用于收容部分該拉簧2,同時為 該拉簧2的運動導向。該導向件3還開設有第一避讓槽32及第三螺紋孔33,該第一避讓槽 32與該導向槽31相連通。該導向件3通過該第三螺紋孔33連接于該樞接部9。本實施方 式中,該第三螺紋孔3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該第三螺紋孔33分別位于該第一避讓槽32的 兩側;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第三螺紋孔33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或者 減少。該導向件3包括限位塊34,該限位塊34與該底板4相配合對該拉簧2及該導向件3 進行限位。本實施方式中,該限位塊3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該限位塊34分別位于該導向槽 31的兩側;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限位塊34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或者 減少。
[0045] 該底板4連接于該底殼1及該承載板8,其位于該底殼1及該承載板8之間。該 底板4包括固定連接于該承載板8的第一表面41。該底板4開設有第一收容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