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該燈具結構為臺式燈具,特別是指一種使用發光二極管(LED)作為冷光照明光源的臺式燈具的燈具結構。
背景技術:
公知使用的臺式照明燈具,由燈體結構與發光單元所組成。圖1所示的是典型臺式照明燈具結構,該燈體結構包括底座,其立置于桌臺上;燈罩,其罩住前述發光單元并且限定光源的投射方向;及燈桿,其用于連接前述底座與燈罩,并使底座與燈罩形成一定的高度距離差。另外,在前述燈罩內進一步組裝有燈座,該燈座通過內藏于燈桿中的電源線與安裝在前述底座上的開關組件電連接,從而形成臺式燈體結構。另外,在燈罩內該發光單元直接對應前述燈座并與其電連接和定位。該發光單元除了最常使用的燈泡以外,還可以使用燈管、LP燈管或鹵素燈泡等發光組件作為燈具的發光光源。
然而,這些典型的燈泡、燈管、LP燈管與鹵素燈泡均屬發熱性發光組件,在使用時,將造成位于燈具前的使用者感到發熱的熱度與不舒適感。再者,與非發熱性發光組件相比,如發光二極管(LED)等電子發光組件,這類發熱性發光組件是相當耗電且使用壽命明顯較短的發光組件,并且產生的光還存在閃爍的現象,需要另外配裝穩定器等組件來排除閃爍現象,讓燈光較為柔和,由此相對也增加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傳統燈泡、燈管或鹵素燈等發光組件為單點位置放射光線的光源,因此,在光源投射的中心點是最亮的,然后逐漸向外圈擴散而降低其亮度,換句話說,在光源投射面積內所獲得的照明光源并不均勻。
另外,隨著電子發光組件,如發光二極管(LED)等的制作技術更為成熟,以及所可產生的光源亮度也獲得增加,雖說這類電子發光組件也已被廣泛的使用,但大多是作為電子電路結構的指示或警示功能使用,或紅綠燈等交通標志,甚至是車輛的后燈或方向燈等。但注意的是,前述電子發光組件雖已具備有多樣性配制的用途,然而均屬于指示使用的用途,并未作為照明用途而使用,特別是沒有作為臺式照明燈具的照明投射光源而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公知的臺式照明燈具結構中使用的發熱式發光單元存在的問題和使用上的困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包括燈體結構和發光單元,所述燈體結構包括底座;燈罩和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燈罩的燈桿,所述發光單元安裝在所述燈罩內。其中,所述發光單元包括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多個發光組件,其安裝在所述第一基板端面;多個反光罩體,其安裝在所述第二基板端面。結合所述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使所述多個電子發光組件對應套裝于多個反光罩體,形成多發光源分布排列的發光單元。
本實用新型的燈具結構主要利用臺式燈具的燈體結構,采用發光二極管(LED)作為冷光照明光源。
而且本實用新型利用電子式發光組件,并配合反光罩體,組成臺式照明燈具適用的發光單元。所述發光單元直接固定組裝在燈體結構的燈罩內,從而形成多個電子式發光組件排列的光源,作為燈具照明光源使用。
由此,在本實用新型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中,照明光源的發熱量小、耗電量小、使用壽命長,并且所產生的光源穩定,不存在閃爍現象,無需另外安裝穩定器也能獲得柔和不閃爍的燈光,同時相對減少了制作成本。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為電子電路基板。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發光組件為電子式發光組件,如采用發光二極管(LED)等。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多個電子發光組件分布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以獲得投射面積內的均勻光源。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反光罩體為具有光反射內面的罩體,并位于相對于所述電子發光組件分布的對應關系位置,排列組裝在第二基板上。各反光罩體具有一組燈孔和投光口,并且兩者連通對應設置。
圖1是公知臺式照明燈具的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燈具立體結構的局部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發光單元的立體結構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發光單元的立體組合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發光單元與燈罩結合的組合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燈具立體組合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優選實施例發光單元與燈罩結合的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優選實施例發光單元與燈罩結合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燈體結構2-發光單元11-底座 12-燈罩13-燈桿 15-定位柱21-第一基板 22-第二基板23-發光組件 24-反光罩體25-燈孔 26-投光口具體實施方式
接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的主要技術內容,以優選實施例的形式進行說明。
圖2~圖6分別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的結構圖。
如圖2~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包括燈體結構1和發光單元2。
燈體結構1包括底座11,其放置于桌臺上;燈罩12,其罩住發光單元2并且對光源投射方向進行限定;以及燈桿13,其用于連接底座11和燈罩12,使底座11和燈罩12配置成一定的高度間隔,從而可以對投光方向進行調整。底座11與燈罩12可以由設計者進行不同形狀的設計成型,即在具體結構形狀上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中圖2~圖6所示。
發光單元2以固定方式組裝在燈體結構1的燈罩12內。如圖2~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直接利用螺絲配合定位柱15進行固定。但其定位固定方式并不因此受到限制,在其它具體實施例中也可采用扣制組裝或嵌裝等各種不同組裝固定方式。
在圖2~圖6所示的具體結構中,發光單元2包括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并由兩者迭置結合而成。如圖4所示,第一基板21在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是電子電路基板,用以直接與發光組件23配置結合定位并與其電連接。在第一基板21上電連接有多個發光組件23,如圖3所示,發光組件23采用電子式發光組件,如發光二極管(LED)等,并且多個發光組件23以分布排列的方式與第一基板21結合,如此,即可獲得在投光面積內均勻分布的光源與投光。
在與第一基板21組成發光單元2的第二基板22上,則以固定的方式組裝有多個反光罩體24。如圖3所示,這些反光罩體24在具體的配置排列上,與前述多個發光組件23排列分布的位置相對應,如此可以使得在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結合時,各發光組件23分別與一個反光罩體24對應并且套裝其中,如圖4及圖5所示。反光罩體24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為杯狀罩體,其包括供發光組件23套入組裝的燈孔25;以及投光口26,其位于燈孔25的相對一端,并且對光源投射方向進行限制。另外,反光罩體24對應于發光組件23組裝的內表面具有光反射與集中作用特性的鏡面或不透光霧面(fog face),以使發光組件23產生的光源,可以被反射并集中從而由投光口26向外投射。
根據本實用新型前述構成燈體結構1和發光單元2的各組件,可利用多個與第一基板21電連接的發光組件23,對應第二基板22上組裝的多個反光罩體24,通過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的結合,形成包括多個不發熱發光組件23分布排列發光源的發光單元2。通過將該發光單元作為本實用新型臺式照明燈具的光源,并以固定的方式安裝在前述燈體結構1的燈罩12內,如圖6所示,即可獲得冷光照明式臺式燈具。并且本實用新型組成的前述燈具結構,由于具有多個發光組件23,同時采用分布排列的方式配置,即使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其中少數發光組件23損壞不亮時,仍可由其它分布排列的多個發光組件23來獲得均勻光源的投射,而不需要實時或考慮更換。
另外,圖7以及圖8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其它的優選實施例。圖7是在不同的燈具造型下,發光單元2與之相對匹配的外型結構,圖8所示的是不同的發光組件23分布排列的方式。發光單元2的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的形狀,可以是任何的幾何形狀。圖7和圖8中,主要是配合燈體結構1的燈罩12形狀并與之相對應匹配,用以在相對燈罩12所限制的投光方向與范圍內可以獲得較佳的投光面積。發光組件23的分布排列方式,也可以根據設計或配合基板21、22的形狀來進行相鄰分布排列位置的設計,用以在前述由燈罩12所限制的投光方向與投光面積內,獲得較佳的均勻光源亮度的投光效能。
本實用新型如前述實施例的結構設計,具備有下述的特點與優點1.該發光單元的光源采用電子式發光組件,如發光二極管(LED)等。用于照明時,該發光單元完全不會發熱,形成冷光照明,讓燈具使用者不會感到由光源照射的熱所產生的不舒適感。
2.該發光單元的光源采用電子式發光組件,所產生的光源柔和且不會有閃爍現象。不僅讓照明使用者的眼睛更為舒適,并且不需要另外配裝穩定器等組件。而且電子式發光組件的成本低廉,使制作成本可有效地降低。
3.本實用新型發光單元的光源采用電子式發光組件,與傳統的燈泡、燈管或鹵素燈等發光組件相比,更省電,并且使用壽命也更長。
4.本實用新型發光單元的光源采用電子式發光組件,并進行分布性排列配置,與單點位置放射光線的傳統的燈泡、燈管或鹵素燈等發光組件相比,其在投射光源面積內的光源亮度將更為均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包括燈體結構和發光單元,所述燈體結構包括底座;燈罩和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燈罩的燈桿,所述發光單元安裝在所述燈罩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單元包括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多個發光組件,其安裝在所述第一基板端面;多個反光罩體,其安裝在所述第二基板端面,結合所述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使所述多個發光組件對應套裝于多個反光罩體中,形成多個光源分布排列的所述發光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為與所述發光組件結合定位并與其電連接的基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為電子電路基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組件為電子式發光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組件為發光二極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發光組件分布排列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投射面積內的均勻光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反光罩體位于相對于所述發光組件分布排列的對應關系位置,并且排列組裝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體具有一組燈孔,其位于與發光組件相對的一端;以及投光口,其位于所述燈孔的相對一端,并且對透光方向進行界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體對應所述發光組件組裝的內表面為鏡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體對應發光組件組裝的內表面為不透光霧面。
專利摘要一種冷光照明式燈具結構,其包括燈體結構和發光單元。其中,所述燈體結構包括底座、燈罩和連接前述底座與燈罩的燈桿,從而形成臺式燈具結構。組裝在前述燈體結構中的發光單元固定安裝在前述燈罩內,并與設置在燈座上用以控制啟閉的開關電連接。該發光單元包括排列設置有多個發光組件的第一基板,以及具有多排反光罩體的第二基板。上述兩基板對應結合,同時使各發光組件分別與反光罩體對應并且套裝其中,從而形成多個非發熱式發光組件的排列光源,作為燈具照明光源。與傳統臺燈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燈具具有光源柔和不發熱、不閃爍且省電與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文檔編號F21S4/00GK2847008SQ20052011920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6日
發明者林志澤 申請人:林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