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集光模組卡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尤其是指一種能增加投射而出的光形的下半部面積的集光模組卡合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常見的集光結構設有一基板,于該基板上設置有發光源,該發光源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于該基板外端面設有組接座,該基板與該組接座間利用多個螺固元件予以螺設結合固定,再于該組接座外端面組設結合有集光燈罩;但是該集光結構因須以多個螺固元件螺設結合基板與組接座,導致組裝時極為不便且耗費時間。于是,本案創作人有鑒于此,故而曾創設出一種在組裝結合時,不需使用其他工具,能直接進行卡掣結合固定,達到組裝簡易快速的效能的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參中國臺灣第M395106號專利)。該集光模組卡合結構主要包括有基板、組接座及集光燈罩;于該基板中間位置設發光源,其周緣凹設有定位槽、限位槽及嵌掣槽;該組接座對應發光源處開設有透孔,且于組接座配合定位槽、限位槽及嵌掣槽分別設有定位塊、限位塊及嵌掣勾部;該集光燈罩組設結合于該組接座的另一端面。上述該專利案雖已確實達到組裝簡易、快速的效能,但針對該專利案的集光模組所投射而出的光形是呈現單純的長矩形,此對于部分的使用者而言,會有照明區域面積過于狹小的疑慮,而被使用者挑剔為該專利案的缺陷。創作人鑒于上述該專利案在投射而出的光形面積是呈現單純的長矩形,而有照明區域過于狹小的疑慮,于是再次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的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經驗,進一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能達到更佳實用價值性的目的的集光模組卡合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集光模組卡合結構,能增加投射而出的光形的下半部面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上述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由以下的技術所實現一種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中,該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包括有一基板,其于中間位置設置有發光源,于該基板周緣凹設有定位槽,且于該基板周緣亦另凹設有數個限位槽,并于該基板周緣的所述定位槽與限位槽之間及各所述限位槽之間皆凹設有嵌掣槽;一組接座,其對應該基板的發光源開設有透孔,且于該組接座對應該基板的一端面配合所述定位槽凸設有定位塊,并同時配合所述限位槽凸設有限位塊及配合所述嵌掣槽凸設有嵌掣勾部,而于該組接座另一端面則與集光燈罩組設結合;一反光半屏罩,具有組接端,所述組接端對應嵌合于該組接座的透孔中,所述組接端延伸一圓弧狀的反光部;一集光燈罩,其與該組接座相互組設結合定位,并罩設該反光半屏罩于其內部。上述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中,該組接座另一端面則凸設有數個卡固塊,所述卡固塊于內側端面凹設有卡固凹部,而該集光燈罩周緣對應該組接座的各所述卡固塊皆形成有卡固槽,并于所述卡固槽一側對應所述卡固塊的卡固凹部凸設有卡固凸部,再于該集光燈罩對應所述卡固槽外端形成旋轉定位槽。上述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中,該組接座另一端面則凸設有數個卡固塊,所述卡固塊于內側端面凹設有卡固凹部,而該集光燈罩周緣對應組接座的各所述卡固塊皆形成有卡固槽,并于所述卡固槽兩側皆對應所述卡固塊的卡固凹部凸設有卡固凸部,再于該集光燈罩對應所述卡固槽外端形成定位嵌掣部。由以上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確實可達到如下的功效本實用新型的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主要將該基板與組接座相互壓掣貼近,使得組接座的定位塊容置于基板的定位槽中,且組接座的限位塊亦容置于基板的限位槽內,同時讓組接座的嵌掣勾部與基板的嵌掣槽勾設嵌掣定位,即可使基板與組接座相互直接組設定位,再令該組接座與集光燈罩相互壓掣貼近結合固定;另,將一反光半屏罩裝設在該集光燈罩與該組接座的間;藉此,除可令該集光模組具有不需使用其他工具仍能直接進行各組件的卡掣結合固定外,尤其通過該反光半屏罩的設置,將發光源上半部散射而出的光線進一步反射聚集,使該集光模組增加投射而出的光形的下半部區域面積。在組裝結合時,不需使用其他工具,能直接進行卡掣結合固定,達到組裝簡易快速的效能下,進一步增加投射而出的光形的下半部面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端視立體分解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側視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另一端視立體分解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組合側視剖視圖。主要元件標號說明本實用新型1:基板11:發光源12:定位槽13:限位槽14:嵌掣槽2:組接座21 透孔22:定位塊23:限位塊24:嵌掣勾部 25:卡固塊251:卡固凹部3:集光燈罩31:卡固槽311:卡固凸部32:旋轉定位槽 33:定位嵌掣部 4 反光半屏罩41 組接端42 反光部
具體實施方式
CN 202221053 U說明書3/4頁為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創作目的及達成功效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茲于下詳細說明之,并請一并參閱揭示的圖式及元件符號。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基板1、一組接座2、一集光燈罩 3及一反光半屏罩4;其中該基板1,其于中間位置設置有發光源11,該發光源11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于該基板1周緣凹設有定位槽12,且于基板1周緣亦另凹設有多個限位槽13,并于基板1周緣的定位槽12與限位槽13間及各限位槽13間皆凹設有嵌掣槽 14;該組接座2,其對應基板1的發光源11開設有透孔21,且于組接座2對應基板1 的一端面配合定位槽12凸設有定位塊22,并同時配合限位槽13凸設有限位塊23及配合嵌掣槽14凸設有嵌掣勾部24,而于該組接座2另一端面則凸設有多個卡固塊25,該卡固塊 25并于內側端面凹設有卡固凹部251 ;該集光燈罩3,其可供將光線集光透射出,于該集光燈罩3周緣對應組接座2的各卡固塊25皆形成有卡固槽31,并于卡固槽31 —側對應卡固塊25的卡固凹部251凸設有卡固凸部311,再于該集光燈罩3對應卡固槽31外端形成旋轉定位槽32 ;反光半屏罩4,具有組接端41,供對應嵌合于該組接座2的透孔21中,該反光半屏罩4由組接端41延伸一可呈圓弧狀的反光部42,并為該集光燈罩3所罩設。于實施組設結合時,請一并參閱圖3所示,其令該基板1以定位槽12對正于組接座2的定位塊22處,而將該基板1與組接座2相互壓掣貼近,使得組接座2的定位塊22容置于基板1的定位槽12中,且組接座2的限位塊23亦容置于基板1的限位槽13內,同時讓組接座2的嵌掣勾部M與基板1的嵌掣槽14勾設嵌掣定位,即可使基板1與組接座2 相互直接組設定位,再將該反光半屏罩4的組接端41對應嵌合于該組接座2的透孔21中, 接著令該組接座2的各卡固塊25對應于集光燈罩3的各卡固槽31,使組接座2與集光燈罩3相互壓掣貼近,而讓各卡固塊25的卡固凹部251與各卡固槽31的卡固凸部311相互卡固結合固定,即能利用該集光燈罩3的旋轉定位槽32令組裝完成的基板1、組接座2、反光半屏罩4及集光燈罩3予以旋轉組設定位在預定位置處,使該反光半屏罩4為該集光燈罩3所罩設,并讓基板1的發光源11所發出的光線,經組接座2的透孔21與該反光半屏罩 4的反光部42的反射后,由集光燈罩3將光線集光投射而出。由于該反光半屏罩4的反光部42呈圓弧狀,且是對應位于發光源11的上半部,因此,可將發光源11所發出光線的上半部透過該反光部42的反射聚集后,經集光燈罩3投射而出形成圓弧狀的光形區,并相對續接在發光源11所發出光線直接經集光燈罩3投射而出所形成的矩形光形之下,達到增加該集光模組投射而出的光形面積的效果。請再一并參閱圖4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亦可于該集光燈罩3卡固槽31兩側皆對應組接座2的卡固塊25的卡固凹部251凸設有卡固凸部311,再于該集光燈罩3對應卡固槽31外端形成定位嵌掣部33 ;使得同樣于令組接座2的定位塊22容置于基板1的定位槽12中、且限位塊23容置于限位槽13內,同時讓嵌掣勾部M與嵌掣槽14勾設嵌掣定位, 而讓基板1與組接座2相互直接組設定位,再將該反光半屏罩4的組接端41對應嵌合于該組接座2的透孔21中,并令組接座2各卡固塊25的卡固凹部251與集光燈罩3各卡固槽 31的卡固凸部311相互卡固結合固定后,即能利用該集光燈罩3的定位嵌掣部33令組裝完成的基板1、組接座2、反光半屏罩4及集光燈罩3予以直接組固定位在預定位置處。以上所舉者僅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致依本實用新型的創意精神及特征,稍加變化修飾而成者,亦應包括在本專利范圍的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的使用功效,其所揭露的具體構造, 未曾見諸于同類產品中。
權利要求1.一種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包括有一基板,其于中間位置設置有發光源,于該基板周緣凹設有定位槽,且于該基板周緣亦另凹設有數個限位槽,并于該基板周緣的所述定位槽與限位槽之間及各所述限位槽之間皆凹設有嵌掣槽;一組接座,其對應該基板的發光源開設有透孔,且于該組接座對應該基板的一端面配合所述定位槽凸設有定位塊,并同時配合所述限位槽凸設有限位塊及配合所述嵌掣槽凸設有嵌掣勾部,而于該組接座另一端面則與集光燈罩組設結合;一反光半屏罩,具有組接端,所述組接端對應嵌合于該組接座的透孔中,所述組接端延伸一圓弧狀的反光部;一集光燈罩,其與該組接座相互組設結合定位,并罩設該反光半屏罩于其內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組接座另一端面則凸設有數個卡固塊,所述卡固塊于內側端面凹設有卡固凹部,而該集光燈罩周緣對應該組接座的各所述卡固塊皆形成有卡固槽,并于所述卡固槽一側對應所述卡固塊的卡固凹部凸設有卡固凸部,再于該集光燈罩對應所述卡固槽外端形成旋轉定位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集光模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組接座另一端面則凸設有數個卡固塊,所述卡固塊于內側端面凹設有卡固凹部,而該集光燈罩周緣對應組接座的各所述卡固塊皆形成有卡固槽,并于所述卡固槽兩側皆對應所述卡固塊的卡固凹部凸設有卡固凸部,再于該集光燈罩對應所述卡固槽外端形成定位嵌掣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光模組卡合結構,令一組接座的定位塊及限位塊分別容置于一基板的定位槽與限位槽內,并通過該組接座的嵌掣勾部勾設嵌掣該基板的嵌掣槽,將該基板與該組接座相互直接組設定位,再將一集光燈罩對應組設于該組接座的另一面,一反光半屏罩裝設在該集光燈罩與該組接座之間;藉此,除可令該集光模組具有不需使用其他工具仍能直接進行各組件的卡掣結合固定外,尤其通過該反光半屏罩的設置,將發光源上半部散射而出的光線進一步反射聚集,使該集光模組增加投射而出的光形的下半部區域面積。
文檔編號F21V17/16GK202221053SQ201120362630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黃國進 申請人:黃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