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走線方法

文檔序號:2948733閱讀:65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走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尤其涉及該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其走線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精進,使電子設備日趨多功能化,連帶使得功能強大的電子設備的內部或外部通常布有各類錯綜復雜的電線與接線等線體。為避免電子設備機殼內外雜亂無章的各種線體,并有助于日后維修與安裝,常于電子設備機殼設置理線結構,以讓使用者將機殼內所有線體整理得干干凈凈,從而避免布線凌亂引發的短路或斷路,防止電子設備被損壞。以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組為例,其背光源包括多個間隔分布的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這些LED放置在一電路板上并且通過一接口連接器電性耦接至控制電路。在現有技術中,來自LED的導線往往通過膠帶或Mylar (注杜邦公司的一種聚酯薄膜)貼附在背板上,其貼附強度十分有限,一旦線材遭受外力拉扯時,該外力會通過線材傳遞到背光源對應的接口連接器,致使連接器松脫,造成背光模組斷電。有鑒于此,如何設計一種適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使線材在受到外力拉扯時仍然能夠保證線路連接正常,防止連接器松脫,提高走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相關技術人員需解決的課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背光模組走線時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走線方法。依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該走線結構包括一燈源導線,包括一第一導線部、一第二導線部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其中,所述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一第一熱縮套管,套設于所述第一導線部的外表面;一第二熱縮套管,套設于所述第二導線部的外表面;以及一定位柱,設置于所述第三導線部的對應位置,并且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定位柱上。優選地,第一熱縮套管的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且另一端電性連接至所述燈條的連接器。優選地,第二熱縮套管的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以及另一端電性連接至一印刷電路板。優選地,定位柱為一工字型結構,并且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工字型結構的豎直部。優選地,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直角。
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方法,該走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燈源導線,包括一第一導線部、一第二導線部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其中,所述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提供一定位柱,使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定位柱上;以及提供一第一熱縮套管和一第二熱縮套管,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一導線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導線部的外表面。優選地,該走線方法還包括移動所述第一熱縮套管,使其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優選地,該走線方法還包括移動所述第二熱縮套管,使其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
優選地,該定位柱為一工字型結構,并且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工字型結構的豎直部。采用本發明的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走線方法,將燈源導線的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使該第三導線部套在定位柱上,并且在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各自的外表面分別套設一熱縮套管,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外力拉扯時,外力通過線材傳遞到連接器,還可避免連接器遭受傾斜力而出現松脫情形,因此增強了走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產品良率。


讀者在參照附圖閱讀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以后,將會更清楚地了解本發明的各個方面。其中,圖I示出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的一視圖;圖2示出圖I的走線結構的另一視圖;以及圖3示出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方法的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申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更加詳盡與完備,可參照附圖以及本發明的下述各種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標記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組件。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此外,附圖僅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說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進行繪制。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各個方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前所述,在現有技術的背光模組中,來自LED的導線通常利用膠帶或mylar貼附在背板上,其貼附強度十分有限,一旦線材遭受外力拉扯時,該外力會通過線材傳遞到背光源對應的接口連接器,致使連接器松脫,造成背光模組斷電。為了有效地解決連接器易松脫的困擾,圖I示出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的一視圖,圖2示出該走線結構的另一視圖。參照圖I和圖2,本發明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I包括一燈源導線。為便于該走線結構描述得更為清晰,該燈源導線I包括一第一導線部101、一第二導線部102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101和第二導線部102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103。該第三導線部103彎折成一角度。例如,第三導線部103彎折成一直角。并且,該走線結構I還包括一第一熱縮套管201、一第二熱縮套管203和一定位柱30。具體地,第一熱縮套管201套設于第一導線部101的外表面。第二熱縮套管203套設于第二導線部102的外表面。定位柱30設置于第三導線部103的對應位置,并且第三導線部103套在定位柱30上。參照圖3,由于燈源導線具有至少兩根導線,例如,第三導線部103包括第一導線1031和第二導線1033,該第一導線1031和第二導線1033構成一個閉環,將該閉環套在定位柱30上即可定位該燈源導線。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熱縮套管201的一端抵靠定位柱30且另一端電性連接至燈條的連接器(圖中未示)。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二熱縮套管203的一端抵靠定位柱30以及另一端電性連接至一印刷電路板(圖中未示)。如此一來,藉由第一熱縮套管201和/或第二熱縮套管203受熱后收緊的特性將燈源導線牢固地定位在定位柱30附件,也可避免外力經由燈源導線傳遞至燈條的連接器致使該連接器松脫。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定位柱30為一工字型結構,并且第三導線部103套在工字型結構30的豎直部。更詳細地,工字型結構包括一圓形頂部、一豎直部和一圓形底部,其中,圓形頂部和圓形底部的直徑相同,且均大于豎直部的直徑。當第三導線部103的導線1031和1033所形成的閉環套在定位柱30時,藉由定位柱30的圓形頂部可防止第三導線部103在豎直方向上脫離該定位柱30。圖3示出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方法的流程框圖。參照圖3,本發明也提供了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方法。在該走線方法中,首先提供一燈源導線,包括一第一導線部、一第二導線部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其中,該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步驟S301 )。接著,提供一定位柱,使第三導線部套在該定位柱上(步驟S303)。最后,提供一第一熱縮套管和一第二熱縮套管,分別套設于第一導線部的外表面和第二導線部的外表面(步驟S305)。在一實施例中,該走線方法還包括移動第一熱縮套管,使該第一熱縮套管的一端抵靠定位柱。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走線方法還包括移動第二熱縮套管,使該第二熱縮套管的一端也抵靠定位柱。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通過第一熱縮套管的一端和/或第二熱縮套管的一端抵靠定位柱,從而能夠更進一步地增強走線結構的定位能力,避免燈源導線遭受外力后出現的連接器松脫等情形。結合圖3和圖1,在該走線方法中,先提供一燈源導線,包括一第一導線部101、一第二導線部102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101和第二導線部102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103,其中,該第三導線部103彎折成一角度。然后,提供一定位柱30,使第三導線部103套在該定位柱30上。最后,將一第一熱縮套管201和一第二熱縮套管203分別穿設于第一導線部101的外表面和第二導線部102的外表面,使其在受熱后收緊。采用本發明的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走線方法,將燈源導線的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使該第三導線部套在定位柱上,并且在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各自的外表面分別套設一熱縮套管,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外力拉扯時,外力通過線材傳遞到連接器,還可避免連接器遭受傾斜力而出現松脫情形,因此增強了走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產品良率。上文中,參照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各種變更和替換。這些變更和替換都落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結構包括 一燈源導線,包括一第一導線部、一第二導線部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其中,所述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 一第一熱縮套管,套設于所述第一導線部的外表面; 一第二熱縮套管,套設于所述第二導線部的外表面;以及 一定位柱,設置于所述第三導線部的對應位置,并且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定位柱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走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熱縮套管的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且另一端電性連接至一連接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走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熱縮套管的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以及另一端電性連接至一印刷電路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走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為一工字型結構,并且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工字型結構的豎直部。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走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直角。
6.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燈源導線,包括一第一導線部、一第二導線部以及位于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之間的一第三導線部,其中,所述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 提供一定位柱,使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定位柱上;以及 提供一第一熱縮套管和一第二熱縮套管,分別套設于所述第一導線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導線部的外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走線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走線方法還包括 移動所述第一熱縮套管,使其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走線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走線方法還包括 移動所述第二熱縮套管,使其一端抵靠所述定位柱。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走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為一工字型結構,并且所述第三導線部套在所述工字型結構的豎直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走線結構及走線方法。該走線結構包括一燈源導線,包括第一導線部、第二導線部以及位于二者間的第三導線部,該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第一熱縮套管,套設于第一導線部的外表面;第二熱縮套管,套設于第二導線部的外表面;以及定位柱,設置于第三導線部的對應位置,并且第三導線部套在該定位柱上。采用本發明,將燈源導線的第三導線部彎折成一角度,使其套在定位柱上,并且在第一導線部和第二導線部各自的外表面分別套設一熱縮套管,從而能夠有效防止外力拉扯時,外力通過線材傳遞到連接器,還可避免連接器遭受傾斜力而出現松脫情形,因此增強了走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產品良率。
文檔編號F21V23/06GK102937278SQ20121048860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李雅娟, 王昊 申請人: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