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應用于轎車晝間行車燈及其他使用大功率LED的功能燈具的散熱方案。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前大燈中晝間行駛燈應用較少,且當LED應用到該功能時,需求的LED功耗較大,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不易散出,造成燈具性能下降。D003燈具晝間行車燈的造型狹長而且縱深較大,形成了一個狹窄的空間,LED發光單元剛好處于該區域中,若LED熱量不能及時導出,將會在LED前方燈倉內進行累積,最終造成溫度過高,LED穩定性受到影響,整燈功能受到損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其在LED單元后部增加大面積的蜂窩狀散熱結構,該結構緊貼LED,及時導熱,形狀隨燈體空間,通過狹窄的區域,將燈具熱量導出到空間較大的部位進行導出,保證了熱量的及時散出,避免熱量在小空間內的堆積,有效了保持了整燈功能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D003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由燈罩、LED反射鏡、蜂窩狀散熱片及LED光源組成,其特征在于:燈罩后側連接LED反射鏡,LED光源從LED反射鏡后側插入并露出在LED反射鏡中心外,LED光源后端緊密連接蜂窩狀散熱片。所述的蜂窩狀散熱片為呈蜂窩狀分布的異型結構,并向后延伸。本次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其在LED單元后部增加大面積的蜂窩狀散熱結構,該結構緊貼LED,及時導熱,形狀隨燈體空間,通過狹窄的區域,將燈具熱量導出到空間較大的部位進行導出,保證了熱量的及時散出,避免熱量在小空間內的堆積,有效了保持了整燈功能的穩定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晝間行車燈結構斷面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反射鏡及散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由燈罩1、LED反射鏡2、蜂窩狀散熱片3及LED光源4組成,其特征在于:燈罩I后側連接LED反射鏡2,LED光源4從LED反射鏡2后側插入,并露出在LED反射鏡2中心外,LED光源4后端緊密連接蜂窩狀散熱片3,通過異形的蜂窩狀散熱片3將熱量導出。所述的蜂窩狀散熱片3為呈蜂窩狀分布的異型結構,并向后延伸,其能將熱量從狹小空間導出至開闊空間散出。晝間行車燈LED燈倉空間狹窄細長,LED熱量容易在前部燈倉空間內累積,造成溫度過高,影響燈具性能。為解決此問題,蜂窩狀散熱片3緊貼在LED光源4后方,一端連著LED光源4,另一端通向燈體內空間較大的區域。LED光源4產生的熱量可以及時的通過蜂窩狀散熱片3傳到后部大空間進行散熱;蜂窩狀散熱片3結構與LED反射鏡2結構配合,都與燈具的外廓空間隨形設計 。
權利要求1.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由燈罩、LED反射鏡、蜂窩狀散熱片及LED光源組成,其特征在于:燈罩后側連接LED反射鏡,LED光源從LED反射鏡后側插入,并露出在LED反射鏡中心外,LED光源后端緊密連接蜂窩狀散熱片。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窩狀散熱片 為呈蜂窩狀分布,并向后延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前大燈總成晝間行車燈LED散熱結構,由燈罩、LED反射鏡、蜂窩狀散熱片及LED光源組成,其特征在于燈罩后側連接LED反射鏡,LED光源從LED反射鏡后側插入,并露出在LED反射鏡中心外,LED光源后端緊密連接蜂窩狀散熱片。其在LED單元后部增加大面積的蜂窩狀散熱結構,該結構緊貼LED,及時導熱,形狀隨燈體空間,通過狹窄的區域,將燈具熱量導出到空間較大的部位進行導出,保證了熱量的及時散出,避免熱量在小空間內的堆積,有效了保持了整燈功能的穩定性。
文檔編號F21W101/10GK203099738SQ20122064821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王勝, 李志剛, 朱鳳超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