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顯示設備領域,尤其涉及顯示設備燈條、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及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如圖4和圖5所示,現有技術提供的一種顯示設備中,燈條1'有兩個相鄰的面分別與散熱板2'上相鄰的一個側面和一個端面接觸配合。為了便于描述,此處,將散熱板2'上用于與燈條1'接觸配合的側面定義為配合側面21',將散熱板2'上用于燈條1'接觸配合的端面定義為配合端面22',將燈條1'上用于與配合側面21'接觸配合的面定義為第一配合面1111',將燈條1'上用于與配合端面22'接觸配合的面定義為第二配合面1121'。其中,如果采用燈條PCB板刀模在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交界處切出直角,那么其工藝要求非常高、成本也非常高、加工難度非常大,因此,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交界處在實際生產中一般都加工為倒圓角110'過渡連接形式。而散熱板2'采用機加工不易實現與燈條1'的倒圓角110'圓弧減膠讓位,因此,配合側面21'與配合端面22'的交界處在實際生產中一般都加工為直角連接形式。這樣,在組裝燈條1'與散熱板2'時,由于受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交界處的倒圓角110'干涉,故,使得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交界處并不能很好地和配合側面21'與配合端面22'的交界處進行配合,從而使得燈條1'向外(圖5中箭頭所示方向)頂出、裝配不到位,嚴重影響了產品各部件之間的裝配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顯示設備燈條、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及顯示設備,其解決了現有顯示設備中存在燈條向外頂出、裝配不到位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顯示設備燈條,包括基板和若干個間隔設于所述基板上的燈體,所述基板具有與散熱板之一側面接觸配合的第一配合面和與所述第一配合面鄰接并與所述散熱板之一端面接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與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交界處設有凹孔。
可選地,所述凹孔為具有側向開口的圓孔。
可選地,所述圓孔的直徑為1.0±0.2mm。
可選地,所述第一配合面為矩形面,所述凹孔貫穿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寬度方向設置。
可選地,所述基板包括矩形板體和凸設于所述矩形板體上的凸臺,所述燈體間隔排列分布于所述矩形板體的一側面上,所述第一配合面為所述矩形板體之朝向所述凸臺的側面,所述第二配合面為所述凸臺之與所述第一配合面鄰接的側面。
可選地,所述第一配合面與所述第二配合面相互垂直。
可選地,所述凸臺位于所述矩形板體長度方向的端部。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通過在第一配合面與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交界處設置凹孔,這樣,通過凹孔的讓位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與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交界處不會對顯示設備燈條與散熱板的裝配產生干涉,有效防止了燈條向外頂出、裝配不到位的情形發生,充分保證了燈條裝配位置的精度。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其包括燈條和與所述燈條配合的散熱板,所述燈條采用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所述散熱板具有與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觸配合的配合側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接觸配合的配合端 面。
可選地,所述配合側面與所述配合端面相互垂直連接設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與散熱板進行裝配,故,使得燈條與散熱板可以很好地組裝配合,防止了燈條向外頂出、裝配不到位的情形發生,提高了燈條的安裝精度。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顯示設備,其具有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設備,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故提高了產品內部部件裝配的精度,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生產質量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現有技術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現有技術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元件被描述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上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描述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還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頂、底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為參考或是以圖示狀態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1,包括基板11和若干個間隔設于基板11上的燈體12,基板11具有與散熱板2之一側面接觸配合的第一配合面1111和與第一配合面1111鄰接并與散熱板2之一端面接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1121,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交界處設有凹孔113。散熱板2上與第一配合面1111接觸配合的側面為配合側面21,散熱板2上與第二配合面1121接觸配合的端面為配合端面2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1,通過在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交界處設置凹孔113,這樣,通過凹孔113的讓位作用,使得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交界處不會對顯示設備燈條1與散熱板2的裝配產生干涉,有效防止了燈條1向外頂出、裝配不到位的情形發生,充分保證了燈條1裝配位置的精度。
優選地,凹孔113為具有側向開口的圓孔,其結構簡單、易于加工。當然了,具體應用中,凹孔113的形狀不限于此,如也可為具有側向開口的矩形孔或者其它不規則孔等。
優選地,圓孔的直徑為1.0±0.2mm。作為本實施例的一較佳實施方案,圓孔的直徑為1.0mm,這樣,使得凹孔113可直接采用燈條1廠的刀具進行加工,易于實現。
優選地,圓孔的側向開口相對第一配合面1111斜向上延伸設置,這樣,可更利于凹孔113的加工。
優選地,圓孔的開口弧度小于半圓弧度,其加工方便。當然了,圓孔的開口弧度也可設為大于或等于半圓弧度。
優選地,第一配合面1111為矩形面,凹孔113貫穿第一配合面1111的寬度方向設置,這樣,一方面利于充分保證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 的交界處不會對顯示設備燈條1與散熱板2的裝配產生干涉,另一方面可利于凹孔113的加工。
優選地,一并參照圖1和圖2所示,基板11包括矩形板體111和凸設于矩形板體111上的凸臺112,燈體12間隔排列分布于矩形板體111的一側面上,第一配合面1111為矩形板體111之朝向凸臺112的側面,第二配合面1121為凸臺112之與第一配合面1111鄰接的側面。矩形板體111的設置,主要用于供燈體12進行排列分布;凸臺112的設置,主要用于實現基板11在顯示設備中的安裝定位功能。
優選地,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相互垂直,且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之間沒有直接連接,而是通過凹孔113的內表面過渡連接。此處,第一配合面1111與第二配合面1121的垂直設置,主要用于保證第一配合面1111、第二配合面1121可分別與散熱板2上的配合側面21、配合端面22緊密貼合,從會給你分保證了燈條1與散熱板2的裝配精度。
優選地,凸臺112位于矩形板體111長度方向的端部。矩形板體111具有長度方向、高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燈體12在基板11上的排布方向即為矩形板體111的長度方向,矩形板體111與凸臺112的疊加方向即為矩形板體111的高度方向,凹孔113的中心軸方向即為矩形板體111的寬度方向。此處,將凸臺112設于矩形板體111長度方向的端部,可更利于燈條1與散熱板2的裝配。
優選地,燈體12為LED燈,這樣,利于保證顯示設備的結構緊湊性、節能效果、使用壽命、發光效率和環保性能。當然了,具體應用中,燈體12不限于采用LED燈。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其包括燈條1和與燈條1配合的散熱板2,燈條1采用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1,散熱板2具有與第一配合面1111接觸配合的配合側面21和第二配合面1121接觸配合的配合端面2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1與散熱板2進行裝配,故,使得燈條1與散熱板2可以很好 地組裝配合,防止了燈條1向外頂出、裝配不到位的情形發生,提高了燈條1的安裝精度。
優選地,配合側面21與配合端面22相互垂直連接設置,即配合側面21與配合端面22的交界處為直角連接,這樣,利于散熱板2的加工,易于實現。
優選地,散熱板2上配合側面21所在側凸設有散熱筋23,這樣,利于充分保證散熱板2的散熱功能。
優選地,散熱板2采用導熱性能較佳的材料制成,如鋁材等。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顯示設備,其具有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具體還可包括背板、顯示屏、背光光學組件等,其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顯示設備燈條的安裝結構,故提高了產品內部部件裝配的精度,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生產質量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設備,具體可為液晶電視或電腦的液晶顯示器或者電腦一體機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