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65507閱讀:4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塑料管連接的卡圈壓緊裝置。
背景技術
塑料管現已廣泛應用于自來水管路或者工業上使用的油、氣管路中。在塑料管與管接頭或者閥門連接時,一種較常用的連接方法是把塑料管緊配合套接于所連接的接管上,然后用卡圈或者卡套將其連接端箍住。
通常,塑料管的內徑略大于所連接的接管外徑,因此就需要用撐管鉗將塑料管的連接端撐大,使其順利套上。同時,在塑料管緊配合套于接管后,由于塑料管被脹大,還需要用一個專用工具如卡圈壓緊器使卡圈箍住塑料管。
顯然,在上述塑料管的連接過程中,需要用撐管鉗和卡圈壓緊器兩種工具來操作。實際使用時,操作比較麻煩,且工具的攜帶也不方便。
同時,有時由于閥門損壞或者管接頭連接錯誤等原因需要將已連接的塑料管卸下時,還沒有專用的工具。目前的方法要么是用力將塑料管撥出,操作十分費力;要么是將塑料管的連接端破壞,這可能會引起整根塑料管報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塑料管連接操作中使用的工具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使它具有多種功能,以實現塑料管連接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操作,且具有結構合理、操作方便等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包括一個本體和一根壓桿,壓桿穿過本體,且可以在本體中滑動,在本體上固定著一個壓塊,在壓桿上也固定著一個壓塊,且這兩個壓塊處于正對的位置,在本體內固定著一根轉軸,一個齒輪套接于轉軸上,在壓桿沿滑動方向的邊沿設有與該齒輪相嚙合的直齒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上套接一個扳手,在齒輪的側部設有一個與扳手相鉸接的可變向棘爪,可變向棘爪的正面兩端均有棘齒,棘齒可與齒輪的齒牙相接觸,在可變向棘爪的后面設有一個包括一根彈簧且在彈簧作用下使可變向棘爪沿其中一端方向壓于齒輪上的壓緊機構。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中,所述的壓緊機構還包括一個圓珠,在扳手上有一個孔,彈簧裝于此孔中,圓珠位于孔口,可變向棘爪的后面為一個尖角,圓珠在彈簧的作用下頂壓于尖角的一個邊上。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中,所述的本體上正對壓塊的位置上還設有一個塑料管扣合定位裝置,該裝置包括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圓筒形的上壓環和下壓環,下壓環與本體固連在一起,上壓環的一端與下壓環的一端相鉸接,上壓環的另一端與下壓環的另一端通過一個扣緊機構相連接。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中,所述的扣緊機構包括一根固定于上壓環另一端的壓柱和一個可以沿著下壓環上下滑動的壓板,壓板上有一個壓柱可以卡入且朝垂直于壓板滑動方向開口的凹口。
利用塑料管扣合定位裝置,可以把塑料管固定于本體上。這樣,就可通過壓塊的合攏將塑料管緊配合接于接管上。具體而言,先把上壓環打開,將塑料管放置于下壓環上,合上上壓環,然后使上壓環上的壓柱卡入下壓環上壓板的凹口內,最后使壓板下移,就可以把塑料管緊緊扣住。接著,把管接頭或者閥門固連于壓桿的壓塊上,使其接管處于正對塑料管連接端的位置。通過不斷扳動扳手,使壓桿上的壓塊朝本體上壓塊的方向移動,使接管移向塑料管的連接端,直至接管插入塑料管中,完成塑料管與管接頭或者閥門的連接。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接著需要將卡圈緊配合套于塑料管的端部。此時,首先要套上卡圈,并使卡圈處于本體和壓桿上的兩個壓塊之間;然后,不斷扳動扳手,使兩個壓塊合攏,帶動卡圈,使它箍住塑料管的端部。這樣,塑料管就與管接頭或者閥門牢固連接了。
在上述的操作過程中,與扳手相鉸接的可變向棘爪均處于使齒輪沿兩個壓塊合攏的方向移動的位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需要使套于接管上的塑料管卸下或者其它情況使兩個壓塊分開時,只要扳動可變向棘爪,使其另一端的棘齒嵌入齒輪中即可。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的優點在于1、由于本卡圈壓緊器不僅可以將卡圈箍住塑料管的連接端,而且還可以把塑料管緊配合接于接管上,因此實用性較強,操作比較簡單,在使用時工人攜帶也很方便。
2、在本卡圈壓緊器中,利用可變向棘爪的方向轉換,改變齒輪的轉動方向,使壓桿和本體上兩個壓塊之間的合攏和分離均能進行,因此除了使塑料管連接外,還可實現塑料管卸下等操作,具有多種功能,使其實用價值大大提高。
3、塑料管采用本卡圈壓緊器連接后,其變形程度很小,使連接處的連接牢固性且密封性都有明顯改善。


圖1是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的剖視圖。
圖2是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的外形示意圖。
圖3是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在扣緊定位裝置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本體;2、壓桿;21、直齒牙;3、壓塊;4、轉軸;5、扳手;51、孔;6、齒輪;7、可變向棘爪;71、棘齒;72、尖角;8、彈簧;9、圓珠;10、上壓環;11、下壓環;12、壓板;121、凹口;13、壓柱;14、偏心轉軸;15、手柄。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包括本體1、壓桿2、壓塊3、扳手5和可變向棘爪7等零件。本體1呈手槍形,壓桿2處于本體1的上部。壓桿2穿過本體1,且可以在本體1中滑動。本體1的上部和壓桿2的上部均固定著壓塊3,且這兩個壓塊3處于正對的位置。
本體1內固定著一根轉軸4,齒輪6和扳手5均套接于轉軸4上,它們可以繞著轉軸4轉動。本實施例中,在壓桿2的下沿有直齒牙21,通過直齒牙21,使壓桿2與齒輪6相嚙合。因此,齒輪6的轉動可以帶動壓桿2滑動。
可變向棘爪7與扳手5相鉸接,位于齒輪6的側部。本實施例中,可變向棘爪7呈三角形,其正面兩端均有棘齒71。當其中一端的棘齒71與齒輪6相接觸時,齒輪6只能沿著一個方向即單向轉動。當另一端棘齒71與齒輪6相接觸時,齒輪6就沿著反方向單向轉動。
可變向棘爪7的后面為一個尖角72。同時,在扳手5上還設有一個壓緊機構。此壓緊機構是由彈簧8和圓珠9所組成。彈簧8裝于扳手5中的孔51中,圓珠9位于孔口。在彈簧8的作用下,圓珠9頂壓于可變向棘爪7后面尖角72的一個邊上,同時使棘齒71與齒輪6相接觸。利用彈簧8的可收縮性,使齒輪6單向轉動時棘齒71能收縮一定的距離,但齒輪6如逆向轉動則會被棘齒71卡住而不能實現。
只要扳動可變向棘爪7,使圓珠9頂壓的位置由尖角72的一個邊轉換成另一個邊,相應地可變向棘爪7也由另一端棘齒71與齒輪6相接觸,從而改變了齒輪6的單向轉動方向。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體1的上部設有一個塑料管扣合定位裝置。此裝置處于正對壓塊3的位置,它包括上壓環10、下壓環11和壓板12等零件。下壓環11固定于本體1上,上壓環10的一端與下壓環11的一端相鉸接,它們的另一端之間通過一個扣緊機構相連接。下壓環11與上壓環10連接在一起后,就成為一個圓筒形的形狀。
如圖3所示,扣緊機構包括壓板12和壓柱13。壓柱13固定于上壓環10的另一端,壓板12設置于下壓環11處,且可以上下滑動。在本實施例中,在下壓環11處固連著一根偏心轉軸14,偏心轉軸14可相對于本體1轉動,壓板12套于偏心轉軸14上,偏心轉軸14的外端固定著一個手柄15。利用偏心轉軸14的偏心原理,通過手柄15帶動偏心轉軸14轉動,就能使壓板12上下滑動。
在壓板12上有一個壓柱13可以卡入且朝垂直于壓板12滑動方向開口的凹口121。當壓柱13卡入凹口121時,扳動手柄15,使壓板12向下滑動,上壓環10就會緊扣于下壓環11上,使上下壓環11、12所形成的圓筒形的內徑收縮,就能將置于上下壓環11、12之間的塑料管緊緊扣住。
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在使用時,把待連接的塑料管放置于上下壓環11、12之間,并通過扣合定位裝置使塑料管固定不動;同時,把卡圈套于塑料管的連接端,且處于兩個壓塊3之間;然后,在壓桿2的壓塊3上裝上管接頭或者需要連接的閥門;最后,只要扳動扳手5,使塑料管的端部緊配合接于管接頭或者閥門的接管上,并使卡圈箍住塑料管的端部,一次性完成塑料管與管接頭或者閥門的連接。
如果需要卸下塑料管或者其它使兩個壓塊3分離的操作,只要撥動可變向棘爪7,改變一下齒輪6的單向轉動方向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包括一個本體(1)和一根壓桿(2),壓桿(2)穿過本體(1),且可以在本體(1)中滑動,在本體(1)上固定著一個壓塊(3),在壓桿(2)上也固定著一個壓塊(3),且這兩個壓塊(3)處于正對的位置,在本體(1)內固定著一根轉軸(4),一個齒輪(6)套接于轉軸(4)上,在壓桿(2)沿滑動方向的邊沿設有與該齒輪(6)相嚙合的直齒牙(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4)上套接一個扳手(5),在齒輪(6)的側部設有一個與扳手(5)相鉸接的可變向棘爪(7),可變向棘爪(7)的正面兩端均有棘齒(71),棘齒(71)可與齒輪(6)的齒牙相接觸,在可變向棘爪(7)的后面設有一個包括一根彈簧(8)且在彈簧(8)作用下使可變向棘爪(7)沿其中一端方向壓于齒輪(6)上的壓緊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緊機構還包括一個圓珠(9),在扳手(5)上有一個孔(51),彈簧(8)裝于此孔(51)中,圓珠(9)位于孔口,可變向棘爪(7)的后面為一個尖角(72),圓珠(9)在彈簧(8)的作用下頂壓于尖角(72)的一個邊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體(1)上正對壓塊(3)的位置上設有一個塑料管扣合定位裝置,該裝置包括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圓筒形的上壓環(10)和下壓環(11),下壓環(11)與本體(1)固連在一起,上壓環(10)的一端與下壓環(11)的一端相鉸接,上壓環(10)的另一端與下壓環(11)的另一端通過一個扣緊機構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緊機構包括一根固定于上壓環(10)另一端的壓柱(13)和一個可以沿著下壓環(11)上下滑動的壓板(12),壓板(12)上有一個壓柱(13)可以卡入且朝垂直于壓板(12)滑動方向開口的凹口(121)。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變向棘爪(7)呈三角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其特征在于,在下壓環(11)處固連著一根偏心轉軸(14),偏心轉軸(14)可相對于本體(1)轉動,壓板(12)套于偏心轉軸(14)上,偏心轉軸(14)的外端固定著一個手柄(15)。
全文摘要
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包括一個本體和一根壓桿,在本體內固定著一根轉軸,一個齒輪套接于轉軸上,轉軸上套接一個扳手,在齒輪的側部設有一個與扳手相鉸接的可變向棘爪,可變向棘爪的正面兩端均有棘齒,棘齒可與齒輪的齒牙相接觸,在可變向棘爪的后面設有一個包括一根彈簧且在彈簧作用下使可變向棘爪沿其中一端方向壓于齒輪上的壓緊機構。在本體上正對壓塊的位置上還設有一個塑料管扣合定位裝置。本改良結構的卡圈壓緊器不僅可以將卡圈箍住塑料管的連接端,而且還可以把塑料管緊配合接于接管上,因此實用性較強,操作比較簡單,在使用時工人攜帶也很方便。
文檔編號B23P19/02GK1597264SQ200410041729
公開日2005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18日
發明者張銀根 申請人:張銀根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