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塊式鉆孔工具及其生產方法
模塊式鉆孔工具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一種模塊式鉆 孔工具。本發明進一步涉及一種用于生產這種鉆孔工具的方法。
模塊式鉆孔工具在多種實施方案中已知,例如,它們的不同之處在 于它們對分別實現的切削單元的夾持方式。例如,焊接在硬金屬中的切 削刃尖或完整的鉆頭尖被用作切削單元。此外,有多種已知的可變的切 削單元,例如通過螺釘固定于鉆孔工具的載體上的可逆轉的切削板,或 者例如包括多個可逆轉的切削板的套盒,它們通過強制夾持而被連接到 載體上。另外還存在已知的可替換的鉆頭尖,例如,這些鉆頭尖是通過 螺釘或者通過夾固或者通過強制裝配被緊固到載體上。對于所有這些模 塊式鉆孔工具的共同之處是劃分為切削單元和載體。該載體具有包括多 個切屑槽的一個前部區域,以及用于將該鉆孔工具接收到機床工具的夾 緊器件中的一個柄區域。
從DE 195 22 836 Al中已知才艮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一種鉆孔 工具。在這種工具的情況下,它實現為具有多個可逆轉的切削板的鉆孔 工具,使一個內切屑槽以及一個外切屑槽成形的方式為使它們在工具的 中部至后部區域彼此相合并。就這個工具來說,該切屑槽在兩壁上均有 加強緣。
在鉆孔過程中的這些參數的波動導致形成不同切屑形狀。除希望的 切屑碎片之外,還會產生不希望的螺旋形切屑以及螺旋形的碎片切屑。 當這些切屑部分經由切屑槽從該鉆孔工具的切削刃中被除去時,這些切 屑部分連續地造成與孔壁的接觸,導致損害所生產的孔的表面質量的刻 痕。
5此外, 一種持續發生的情況是,在排出邊緣處,切屑被夾塞在孔壁 與鉆頭的后部之間,并由此引起鉆體的增加的扭力負荷。在這種情形下, 因為在切削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也是通過切屑而從鉆孔的底部帶走,所以 還存在著鉆頭的增加的熱負荷。在極端的情況中,由此造成的這樣一種 塞入的切屑變為被焊接到孔壁上。
本發明所依據的目的是限定一種模塊式鉆孔工具及其生產方法,該 鉆孔工具具有一個特別適合于輸送切屑的切屑槽。
根據本發明,相對于鉆孔工具的這一目的是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 實現的。根據后者,該鉆孔工具是以一種模塊方式實現的,并且具有一 個大致圓柱形的載體,該載體具有一個載體半徑,并具有實現于該載體 上、用于該切削單元的一個夾持件。該載體包含沿著切屑槽延伸的一個 排出邊緣。該切屑槽以一種凸起彎曲的方式朝向該排出邊緣延伸,這樣 (在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的一個橫斷面視圖觀察)形成一個凹形倒角, 并且在排出邊緣的一條切屑槽切線與在一個切點處與該凹形倒角的區域 中的槽底部相切一條半徑之間實現一個銳角的超前角。在這種情況下, 切屑槽的界定壁具有一個J形的輪廓,即大致由一個半圓的弧構成,鄰 接該界定壁的一個側面有一個直線壁部分。因此,總體上該切屑槽具有 一種不對稱的構形,在一定程度上,該切屑槽在其一個側面上具有一個 直線的壁部分而在其另 一個側面上具有一個單獨地彎曲的壁部分。該彎 曲的壁部分實現了該凹形倒角以及該銳角的超前角。因此,該直線延伸 壁部分在旋轉方向上與排出邊緣相對,并且在載體的圓周表面的方向上 直線地伸出,所述圓周表面構成鉆頭的后部。這使得能夠通過簡單地銑 削沿這一直線排出方向在載體中制成切屑槽。
因此,在生產技術方面,實現該J形的形狀是通過一種銑刀(例如 球形端銑刀或者銑削盤)制成這些槽。該銑刀進刀的方向不是在徑向方 向上而是與有待加工的坯料相切。切向進刀在這種情況下應理解為是指該銑刀的中心不是針對該載體縱向軸線而施加在徑向方向上而是將銑刀 的中心置于在坯料上,這樣它平行于一個半徑但離該半徑一定距離。
切屑槽切線在這種情況下應理解為是在排出拐角處到切屑槽壁的切 線,在該排出拐角處切屑槽壁與排出邊緣相交,該切線相對于載體縱向 軸線垂直定向。同樣,半徑同樣相對于該載體軸線而垂直延伸,并且該 半徑對該切屑槽壁在其最低點中是相切的,該點在這里被表示為切點。
由切屑槽構成的切屑腔的所造成鐮刀形狀的形式導致一種改進的切 屑引導,因為由于該銳角的超前角,這里實現一種楔形,它就像從該孔 的壁上將切屑刮掉。同時,由于凸曲率以及由此構成的凹形倒角,切屑 被安全地引導進入切屑槽,并且被保持在那里。因此,減小了切屑夾塞 在鉆孔工具與孔的壁之間的風險。切屑槽的曲率還對切屑的形狀起作用, 這樣可以容易地并且可靠地將后者從切屑槽中取走。同時,由于該J形 的形狀,碎片被可靠地保持在切屑腔中。
根據一種有利的改進,該超前角是在40。與70。的范圍內。藉此在該 切屑槽內實現了一種特別顯著并且安全的切屑引導。
有利地是,在該凹形倒角的區域中,該切屑槽是沿著具有一個曲率 半徑的圓路徑實現的。具體地說,這樣一個圓路徑是通過一個銑刀產生 的,其半徑大致對應于該凹形倒角的曲率半徑。因為生產技術的原因, 該凹形倒角的半徑略大于該銑刀的半徑。因此,通過選擇合適的工具可 以容易地產生該切屑槽的形狀,并且在這個壁上實現的半徑導致有待取 走的切屑的一種改善的形狀。
在一種有利的發展中,該切屑槽具有在該載體半徑的0.4倍至0.6倍 之間的一個直徑。這種尺寸已經證實是有利的,同時,該栽體的剩余截 面適合用于吸收發生的力和力矩。優選地,該凹形倒角具有所使用的銑刀的半徑的0.6倍與l倍之間、 并因此是其直徑的0.3倍與0.5倍之間的一個倒角寬度。有利地是,同時 該凹形倒角具有在曲率半徑的0.3倍到0.8倍范圍內的倒角深度。在這種 情況下該倒角寬度由該槽底部的切點與該排出邊緣到該半徑的投影之間 的距離定義。在這種情況下,該倒角深度是經過該切點的半徑距該排出 邊緣的距離。因此,所成形的凹形倒角在整個行程上在該切屑槽截面中 特別好地引導這些切屑。
優選地是,該載體具有在該載體縱向方向上延伸的一個前部區域, 并且具有鄰近這個前部區域的一個排出區域。該排出區域的作用是排射 切屑材料。在該排出區域中,超前角在載體縱向方向上具體地是連續地 并且漸進地朝向該載體柄減小,從而產生一個同樣連續地減小的凹形倒 角。由于凹形倒角的這種減小,切屑材料可以自由地從槽中排出。在這 種情況下優選超前角從該前部區域的末端、超過該排出區域在載體縱向 方向上減小到至少0°。
由于相對于它們的直徑它們的長度很大,并且由于截面被切屑槽減 小,鉆孔工具易于變形,尤其是作為在鉆孔操作過程中向前送入的力的 結果的偏斜。由此引起的震動降低了孔的質量。因此,在一個優選的實 施方案中,該排出區域具有在曲率半徑的l.O倍與2.0倍之間的長度。這 個長度確保該切屑材料的自由排出無需過度伸長該載體。
在一個有利的發展中,在排出區域的中間部分區域中該切屑槽具有 多個相對的壁區域,這些壁區域在起始區域中以平行方式延伸并且由一 個半圓路徑連接。通過用于前部區域的銑刀可以容易地生產出這種槽的 形狀。
根據本發明,通過權利要求12的這些特征另外實現了涉及生產方法的目的。在關于鉆孔工具陳述的這些優點及優選的發展也以類似方式賦 予該方法。
為生產該鉆孔工具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提供的方案是通過銑刀加
工切屑槽,其方式為從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的截面視圖觀察,該切 屑槽凸出地朝向該排出邊緣延伸,并且形成一個凹形倒角,其方式為 在到該排出邊緣的一條切屑槽切線與在切點處與該凹形倒角的區域中的 槽底座相切的一個半徑之間實現一個銳角的超前角。這樣一種方法適合 于在連續操作中生產切屑槽。
在一個有利的增強方案中,在前部區域中銑削后于鄰近該前部區域 的排出區域中以一種連續運行的方式加工該切屑槽。在這種情況下,優 選地將銑刀旋入的方式為該超前角被減小到具體為0°。這一措施導致 由該凹形倒角構成的切屑腔的鐮刀形狀經受了到一種直線排出的轉換。
也就是說,至少在該排出區域的末端區域內,該切屑槽壁直線地伸展, 這樣切屑可以容易地從切屑槽中冒出。在這種情況下,該銑刀以一種簡 單的方式適當地旋入。于是沒有必要為改變截面幾何形狀而更換工具, 從而使得有可能僅以一個工作步驟快速、廉價地實現切屑槽。
專門實現該排出區域也是有可能的,原則上,獨立于具有凹形倒角 的切屑槽的形式,并且有其自身的獨立的創造性。因此,所實現的排出 區域還可用在常規的工具的情況中。由于該排出區域的特殊形式,在這 些工具的情況中還實現了切屑從切屑槽中無障礙的冒出。
以下參見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方案進行了更全面地解 釋,在附圖中對應地在多個示意性圖解中
圖1示出一個模塊式鉆孔工具的載體的透視圖解, 圖2示出根據圖1的載體的一個側視圖,
圖3示出沿圖2中的剖面線III-III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的一個截
面,
9圖4示出沿圖2中的剖面線IV-IV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的截面的 一個俯^L圖,并且
圖5為了說明用于銑削該切屑槽的方法目的示出該載體的一個高度 示意性的主視圖,圖中有處于不同銑削位置的一個表示出的銑削頭。
在所有的附圖中用相同參考號表示彼此對應的部件。
圖1示出不帶有切削單元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的載體的一個透視圖。 載體2被分成一個前部區域3和一個柄區域4。這兩個區域由構成一個支 承接觸套的肩臺5分開。在該示范性實施方案中,前部區域3具有兩個 切屑槽6,這些切屑槽在前部區域3中彼此沿直徑相反地螺旋延伸。在該 鉆頭的旋轉方向D中觀看,該切屑槽6在各自情況下由一個排出邊緣8 在末端鄰接,該排出邊緣對應于切屑槽6同樣螺旋地延伸。朝向柄區域 4提供了一個排出區域10,其中該切屑槽6沿肩臺5從該載體2伸展出。 該載體2另外具有分別對應于這些切屑槽6中的每一個的冷卻劑孔12, 這些孔的開口被安排在該載體2的端面11上。在該示例性實施方案中, 未在圖1中表示的、用于接受多個可逆轉的切削板16 (參見圖2)的兩 個板座14是在該載體2的前端區域中實現的。
這些可逆轉的切削板16各自構成該模塊式鉆孔工具1的一個切削單 元。具體地說,可替換的鉆頭尖還可作為切削單元提供、作為可逆轉的 切削板16的一個替代物。該模塊結構提供了對切削單元使用專門化的材 料(這些材料在除去切屑的加工過程中承受大負荷的高度)并且同時對 載體使用其他合適的、不昂貴的材料的廉價可能性。由于這些切削單元 的可交換性,同樣成立的情況是當切削刃已被磨損時僅需更換這些切削 單元。
圖2示出了鉆孔工具1的一個側視圖。在該載體2上表示的是兩個 可逆轉的切削板16,它們彼此相對地徑向偏離、被固定在各自的板座14中。這些可逆轉的切削板16伸出超過端面11。徑向內側的可逆轉的切削 板16延伸超過該載體縱向軸線Z,并且同時在徑向方向上重疊外側的可 逆切削板16,其結果是兩個可逆轉的切削板16均具有一個重疊工作區。 如有必要的話,該徑向內側和徑向外側可逆切削板16在它們的實現方式 上不相同。
鉆孔工具1的長度作為 一個總體是由該柄區域4的夾緊長度L2和有 效的伸出長度Ll給出。鄰接該前部區域3的排出區域10具有長度L3。 在這個情況中,該前部區域3的有效鉆孔長度對應于該鉆孔工具打算的 孔的深度。這個孔深度通常被指定為載體直徑的數倍。該前部區域的有 效長度基本上對應于該有效突出長度Ll與該排出區域10的長度L3之 間的差值。
然而,在該前部區域3的長度上,該切屑槽6具有一種基本上保持 恒定的切屑槽幾何形狀,這個幾何形狀在該排出區域10的行程中連續改 變。在這個情況中基本上恒定的幾何形狀應理解為是指以下參見圖3說 明的該基本幾何形狀得到保持,而與(例如因為在該鉆孔工具1的縱向 方向中的一個逐漸變細的核心)單獨的尺度的可能變形相分離。在這種 情況下,在前部區域3中的切屑槽6被實現為用于良好的切屑成形以及 切屑釋放,特別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即切屑被安全地保持在切屑槽6中, 并且防止切屑夾塞在孔壁與鉆頭的后部之間。相比之下,在該排出區域
10中切屑槽6被實現為使切屑可以很容易地從該切屑槽6中冒出。
圖3示出沿根據圖2的截面線III-III一個截面表面。兩個冷卻劑孔 12被安排在具有一個載體半徑Tr的載體2之內。切屑槽6由一個大致J 形的切屑槽壁17界定。后者具有一個壁部分,該壁部分具有圓弧的形狀 并且具有一個半徑r。處于圓弧的形狀的這個壁部分在一側延伸至鉆頭的 后部,并且鄰接排出邊緣8。由此,該切屑槽6構成朝向該排出邊緣8的一個凹形倒角18、并且 在該凹形倒角18的區域中具有一個鐮形的路線。該鐮形刃尖由排出邊緣 8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個切屑槽切線T與一個半徑R之間實現了 一個超前角W。該切屑槽切線T是在該壁部分的排出點到該排出邊緣8 的圓弧形的壁部分的切線。半徑R是由一條直線構成,該直線延伸經過 該中點(載體縱向軸線Z),并且該直線是與凹形倒角的區域中的槽底部 相切。在該槽底部的區域中,半徑R的接觸點被稱作切點P。凹形倒角 18具有一個倒角深度H以及一個倒角寬度B。該倒角深度H被定義為半 徑R距該排出邊緣8的距離,即該倒角深度H (在一個截面視圖中觀察) 對應于半徑R與排出邊緣8之間的最短距離,因此對應于切屑槽壁與鉆 頭的后部之間的拐角點。在這種情況下,倒角寬度B是由與槽底部相切 的半徑R與排出邊緣到半徑R的一個投影之間的距離來定義。因此,該 倒角寬度B是切點P與到穿過切屑槽壁與鉆頭的后部之間的拐角點(排 出邊緣8)的半徑R的一條垂線之間的距離。
該切屑槽壁以銳角朝向排出邊緣8伸展出,從而實現一個大致楔形 的壁區域。在這種情況下,該超前角W位于大致40°與70。之間的范圍內。 這種非常尖銳的形狀可靠地減小了切屑在孔壁與鉆頭的后部之間夾塞的 危險。相反,由于楔形的形狀或鐮形的形狀,將切屑從孔壁刮掉并且在 鐮形的凹形倒角18中被捕獲。同時,通過鄰近排出邊緣8的切屑槽壁的 曲率實現了良好的切屑成形效果。為此目的,該凹形倒角18具有一個曲 率半徑,具體地,該曲率半徑是在載體半徑1\的0.4倍與0.6倍之間的 范圍內。為了在切屑槽6內安全并且可靠地保持切屑,該凹形倒角寬度 B大致地在曲率半徑r的0.6倍與l.O倍之間的范圍內。同時,該凹形倒 角深度H大致是曲率半徑r的0.3位至0.8倍。總的說來,通過切屑槽幾 何形狀實現了可靠的切屑去除。
在旋轉方向D中與排出邊緣8相對的切屑槽6的壁部分19對于切屑 成形以及去除是不重要的,并且在該示范性實施方案中將它實現作為一
12個直的壁部分19。從該凹形倒角18的區域中的圓弧形壁部分之上的排出 邊緣8開始,該直壁部分19盡可能遠地延伸到載體2的鉆頭的后部。
在此說明的切屑槽幾何形狀能以 一種簡單并且廉價的方式來生產, 具體地是在一個單級加工工序中,借助于銑刀(具體地是一個球形端銑 刀)。不需要多個資源密集的研磨工序或者一種加工工具的多次應用。相 反,該切屑槽幾何形狀基本上由該球形端銑刀的銑刀頭20 (參見圖5) 的幾何形狀所決定。因此,凹形倒角18的曲率半徑r也基本上對應于該 球形端銑刀的半徑。
由圖4可以看到該排出區域10中的切屑槽6的幾何形狀。然而,圖 3中所示的該凹形倒角18以及與該排出邊緣8直線相反延伸出的壁部分 19的基本幾何形狀在超過該前部區域3處是恒定的,該幾何形狀在該排 出區域10上(特別是連續地)改變。
在排出區域IO中切屑槽6被加寬并且向外成形而進入肩臺5。在排 出區域10中,該倒角深度H漸進地減小,直到最終在該排出區域10的 末端實現直線伸出。因此,該超前角\¥減小到0°,并且在特定情況中也 可采取負值。因此,切屑不再受約束的保持在切屑槽6中而是可以從后 者中無困難的冒出。
現在,在該相對的壁部分19上于該排出區域10的末端實現一個凹 形倒角,并且該壁部分19沿一條具有曲率半徑r的曲線延伸。
排出區域10中的這個幾何形狀是通過銑刀的一種定義的旋入而容易 地產生。參見圖5說明了用于產生切屑槽6的銑削方法,其中可以看到 用K1-K7指示的一個球形端銑刀的銑刀頭20的不同位置。銑刀頭20 具有對應于該曲率半徑r的一個半徑。該載體縱向軸線Z構成了 z方向, 并且該繪制平面構成所表示的坐標系的x-y平面。為了生產該載體2,在圖5中表示的加工操作之前,將一種合適的圓 形材料旋削成所要求的外部尺寸。在這個工序中,在旨在作為一個前部 區域3的載體2的部分與旨在作為一個柄區域4的部分之間產生一個肩 臺5。為了銑削這些切屑槽6的目的,將由此生產的用于載體2的半成品 通過柄區域進行夾持,這樣可以加工要產生的前部區域3。通過該銑削 頭20,在載體2中的進行的銑削按以下所說明來實現,這樣每一加工操 作產生出一個具有所要求的幾何特征的切屑槽6。
為此目的,從載體2的端面11開始,將用銑刀頭20用于在后者中 進行銑削,銑刀縱向軸線24距載體縱向軸線Z的距離為小于載體半徑 Tr ,直到該銑削頭20與載體2的一個核心圓周22相切。在這個位置(Kl) 中,在z方向中的一個向前進刀的動作中,將銑削頭20朝向柄區域4移 動。同時,在旋轉方向D中旋轉載體2,這樣以一個恒定螺距以及恒定 超前角W實現該螺旋形切屑槽6。切屑槽6的由此產生的前部區域3具 有一個長度,它對應于鉆孔工具1打算進行的鉆孔深度。在加工前部區 域3的過程中,該銑削頭20相對于載體2采取由圖5中的K1所指示的 相對位置。
在此說明的銑削頭20或者載體1的特別運動對應于優選的并且容易 控制的運動序列。然而,也可以通過適當的控制對應的其他部分來執行 這些運動。關鍵之處在于銑削頭20關于載體2的相對定位和運動。
為了在該排出區域10中生產切屑槽6的目的,銑削頭20以其縱向 軸線24處于xy平面中以預先計算的方式圍繞Z旋轉。因此,銑削頭20 就像在核心圓周22上滾動。為此目的,銑削頭20圍繞相對于z方向平 行定向的旋轉軸線26而轉動。同時,在z方向中進行向前的進刀并且在 旋轉方向D中使栽體2進一步旋轉。由此式銑削頭20經過Kl到K7的 位置而移動。該切屑槽6的深度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不變。然而,在位置K1中,將銑刀縱向軸線24相對于載體2的中心平面 28平行定向,在排出區域10的一個中間區域中,將它相對于該中心平面 28 (大致位置K4)垂直定向,并且在排出區域10的末端,它相對于該 中心平面28 (位置K7)包圍一個大致160。的鈍角。在該示例性實施方 案中,中心平面28由一個平面限定,該平面在前部區域3的末端處并且 在排出區域10的開始處相對于直線延伸的壁部分19是平行地定向的。
從位置K7,銑削頭20在縱向軸線24的方向中被移動出載體2。由 此結束了該加工操作。
權利要求
1. 一種模塊式鉆孔工具(1),包括一個載體(2)以及可以固定到其上的一個切削單元(16),該載體(2)沿一條載體縱向軸線(7)延伸;該載體被實現為基本上是一個圓柱,該圓柱具有一個載體半徑(Tr)并且具有一個切屑槽(6)以及沿該切屑槽延伸的一個排出邊緣(8),其特征在于該切屑槽(6)以一種凸起彎曲的方式朝向該排出邊緣(8)延伸,并且在該排出邊緣(8)相對的該切屑槽(6)的一個壁部分(19)直線地伸展,這樣,在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Z)的一個截面視圖中觀察,該切屑槽(6)是由一個J形的切屑槽壁(17)界定并且形成一個凹形倒角(18),這樣在該排出邊緣(8)的一條切屑槽切線(T)與在一個切點(P)處與該凹形倒角的區域中的該槽的底部相切的一個半徑(R)之間實現一個銳角的超前角(W)。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在于該超前角 (W)是在40。與70。之間。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在于該切屑 槽(6)在該凹形倒角(18)上的區域中沿具有一個曲率半徑(r)的一 個圓路徑延伸。
4. 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在于在該曲 率半徑(r)是大致在該載體半徑(Tr)的0.4倍至0.6倍之間。
5. 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 征在于在該凹形倒角具有一個倒角寬度(B),該倒角寬度大致是在該曲 率半徑(r)的0.6倍與l.O倍之間并且該倒角寬度是由該切點(P)與該 排出邊緣(8)到該半徑(R)的一個投影之間的距離定義。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 在于該凹形倒角具有一個倒角深度(H),該深度大致在該曲率半徑(r) 的0.3倍到0.8倍的范圍內,該倒角深度(H)由該排出邊緣(8)與該 半徑(R)之間的距離定義。
7. 如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在于 該載體(2)具有一個在該載體縱向軸線(Z)的方向上延伸的前部區域(3),并且具有一個鄰近該前部區域的排出區域(10),該超前角(W) 在該排出區域(10)中的載體縱軸(Z)的方向上連續減小。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在于在該排出區 域(10)中該超前角(W)減小到至少0。。
9. 如權利要求7或8以及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 特征在于該排出區域(10)具有為該曲率半徑(r)的l.O倍與2.0倍之 間的一個長度。
10. 如權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 征在于,在該排出區域(10)的一個末端區域中,該排出邊緣(8)對面 的區域直線地延伸,并且朝向該排出邊緣延伸的該壁部分以一種凸起彎 曲的方式延伸。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模塊式鉆孔工具(1 ),其特征在于在該排出 區域(10) —個中間部分區域中,該切屑槽(6)具有多個相對的壁部分, 這些壁部分向外直線伸展,這些壁具體地彼此相對平行并且經由一個圓 路徑在中間連接。
12. 用于生產一個模塊式鉆孔工具(1)的一種方法,該模塊式鉆孔工 具具有一個載體(2),該載體實現為基本上是一個圓柱體,該圓柱體沿一條載體縱向軸線(Z)延伸并且具有一個載體半徑(r);并且該模塊式 鉆孔工具具有可以固定到這個載體上的一個切削單元(16),并且具有一 個切屑槽(6)以及沿該切屑槽(6)延伸的一個排出邊緣(8),該切屑 槽(6)是借助一個銑刀來加工的,這樣,在一個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 (Z)的截面視圖中觀察,該切屑槽(6)被實現為J形,從而它以一種 凸起彎曲的方式朝向該排出邊緣(8)延伸并且形成一個凹形倒角,這樣 在該排出邊緣(8)的一條切屑槽切線(T )與在一個切點(P)處與該 凹形倒角的區域內的該槽的底部相切的一個半徑(R)之間實現一個銳角 的超前角(W)。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在該切屑槽(6 )的一個排出區域(10 ) 中旋入該銑刀,其方式為使該超前角(W)在該載體縱向軸線(Z)的方 向上減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塊式鉆孔工具(1),它具有一個載體(2)以及可附接到其上的一個切削單元(16),其中該載體(2)沿一條載體縱向軸線(Z)延伸,該載體被配置為按照一個載體半徑(T<sub>r</sub>)大致為圓柱形并且具有一個切屑槽(6)以及沿著該切屑槽(6)延伸的一個排出邊緣(8)。該切屑槽(6)以一種凸起彎曲的方式朝向排出邊緣(8)延伸,這樣(在垂直于該載體縱向軸線(Z)的截面視圖中觀察)形成了具有一個倒角(18)的一個J形切屑槽(6),并且在排出邊緣(8)上的一條切屑槽切線(T)與在切點(P)處接觸該倒角(18)的區域中的一個凹槽底部的一個半徑(R)之間形成一個銳角的超前角(W),由此在該切屑槽內導致改善的切屑引導。
文檔編號B23B47/34GK101511513SQ200780031856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13日
發明者P·K·默爾根塔勒爾 申請人:鈷碳化鎢硬質合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