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軋管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 構,用于夾緊芯棒并且帶動芯棒作周期性的回轉運動,以保障被軋制的管材 圓整光滑并且壁厚均勻。
背景技術:
已有技術中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采用的是三爪自定心卡盤,對芯 棒夾緊時必須通過手工作業用扳手調節,缺點在于效率低,操作者的勞動強
度大;在軋制力大的工況下容易產生松動,使芯棒與孔型的相對位置產生偏 移,影響管材的軋制質量。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 便是基于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對芯棒夾緊可靠而不會產生位置偏移、 夾裝效率高并且可減輕操作者勞動強度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 一種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包 括機架, 一設在機架上的與輸入動力傳動聯結的主動軸, 一內套管,與所述 的主動軸傳動聯結,該內套管的一端伸入到設在機架一側的前外套管中與前 外套管聯結,而另一端伸入到設在機架另一側的后外套管中與后外套管聯結, 特點是在所述的前外套管的一端端部固設有一圓錐導套,該圓錐導套的內
壁上開設有一組彼此的間距相等的卡爪滑動槽,每條卡爪滑動槽內滑配有一
卡爪;在所述的內套管所探出于前外套管并且對應到所述的圓錐導套中的一 端端部開設有數量與所述的卡爪滑動槽相等的且位置相對應的卡腳槽,所述 的卡爪探入到卡腳槽內;在所述的前外套管外套設有一用于使前外套管攜圓 錐導套水平移動的驅動套,驅動套與一對安裝在機架上的作用缸聯結。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主動軸的兩端各設有一第一軸承,第一軸承通過軸承座設在所述的機架上,在主動軸的一端構成有用 于與輸入動力配接的花鍵接頭,并且在主動軸的軸體上固設有一小齒輪,該 小齒輪與所述的內套管傳動聯結。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內套管上固設有一大齒 輪,該大齒輪與所述的小齒輪相嚙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前外套管通過前導套座 而設置在所述的機架的一側,而所述的后外套管通過后導套座而設置在所述 的機架的另一側,并且與前外套管保持于同一直線上。其中,后外套管的外 壁構成有調整螺牙,調整螺牙與所述后導套座的內壁所加工的內螺牙相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前外套管的一端的外壁 構成有一臺肩,所述的驅動套通過一對第二軸承而設置在前外套管上,驅動 套的一側與所述的臺肩相配合,另一側由螺固到前外套管的另一端的固定螺 母阻擋。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為油缸或氣缸, 作用缸的缸體以臥置狀態地固定在機架上,而作用缸的缸柱與所述的驅動套 上的延伸的缸柱固定耳聯結。
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為油缸。
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內套管的外壁上突設 有定位鍵,該定位鍵與凹設在所述的前外套管內壁的定位鍵槽相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后外套管伸展到所 述機架外的一端加工有調整齒圈,該調整齒圈與設在所述機架上的軸向調整 機構相聯結。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軸向調整機構包括 蝸桿軸、手輪、蝸桿、齒輪軸、調整齒輪和蝸輪,蝸桿軸通過第三軸承而設 在所述的機架上,手輪固定在蝸桿軸的一端,蝸桿構成于蝸桿軸上并且與蝸 輪相配合,蝸輪構成于齒輪軸上,齒輪軸通過第四軸承設在機架上,調整齒輪固定在齒輪軸所伸展到機架外的軸端并且與所述的調整齒圈相嚙合。
本實用新型的公開的技術方案能將置于內套管中的芯棒可靠夾持而不會 產生位置偏移,由作用缸帶動驅動套,進而由驅動套使前外套管攜圓錐導套 運動,從而實現由卡爪自動地并且快捷地對內套管中的芯棒夾緊,因而無需 手工夾裝而可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見圖1,給出了主動軸15,該主動軸15的兩端通過一對第一軸承12 而樞置在即可轉動地設在機架1上。在主動軸15的軸體上用平鍵鍵固小齒輪 17,該小齒輪17即為主動齒輪,在主動軸15的一端即圖1所示的左端加工 有一花鍵連接頭21,由該花鍵連接頭21與輸入動力傳動聯結,即由圖中未示 出的但依據常識完全可以悟知的輸入動力帶動主動軸15工作,進而由主動軸 15上的小齒輪17帶動同樣通過平鍵16固定于內套管13上的大齒輪18運動, 進而由大齒輪18帶動內套管13運動。
以目前圖1所示的位置狀態為例(以下同),內套管13的右端用定位鍵 14與前外套管49鍵固,在前外套管49的內壁開設有鍵槽(圖中未示出),定 位鍵14置入于鍵槽中。前外套管49置于前導套座53內,而導套座53則安 置在機架l的一側,即圖示的右側,在前外套管49的右端用一組第一固定螺 釘51固定一圓錐導套2,由圖所示,圓錐導套2的整體形狀呈喇叭形,在圓 錐導套2的內壁的圓周方向開設一組卡爪滑動槽4。在本實施例中, 一組卡爪 滑動槽4的數量擇3條,各卡爪滑動槽4之間彼此相隔120° ,每條卡爪滑動 槽4內滑動配合一卡爪11,各卡爪11與開設在內套管13右端的卡腳槽10相 配合,也就是說各卡爪11探入到相應的卡腳槽10中。當圓錐導套2向右位 移,那么卡爪11探入到卡腳槽10中的程度大,反之亦然。使圓錐導套2向左或向右位移的動力來自于驅動套44。由圖1見,驅動套44通過一對第二軸 承45而套置在前外套管49上,第二軸承45優選采用平面軸承,由于在前外 套管49的外壁構成有一臺肩52 (也可稱臺階),因此當驅動套44在外力即下 面將要提到的作用缸3的作用下而作用于臺肩52時,那么迫使圓錐導套2向 右位移。在驅動套44的對應兩側各延伸有一缸柱固定耳46,每個缸柱固定耳 46通過連接銷47與一作用缸3的缸柱50聯結,作用缸3的缸體以水平狀態 并且以懸臂形態地固定在機架1上。圖中,申請人雖然僅示出了一個作用缸3, 但通過上面的說明完全可以知道應當有一對,并且,作用缸3雖然可以是油 缸,也可以是氣缸,但,以選取油缸為妥,本實施例即是選擇油缸。為了防 止驅動套44游離出前外套管49,因此在前外套管44的右端加工有螺紋48, 只要用固定螺母43旋固到螺紋48上,便可對驅動套44阻擋。
仍見圖1,在內套管13的右端加工有卡環槽9,在將卡腳頂盤8套置于 內套管13上后,再將卡環7卡入到卡環槽9內,由卡環7對卡腳頂盤8進行 阻擋,也就是說卡腳頂盤8與卡爪11的側面相接觸。在卡腳頂盤8外即卡腳 頂盤8的右側通過一組第二固定螺釘5固定一壓盤6,壓盤6是套置在內套管 13的右端的。內套管13的左端通過第五、第六軸承22、 19并且在第五、第 六軸承22、 19之間加壓圈20以及通過第七、第八軸承30、 28并且在第七、 第八軸承30、 28之間兩樣加壓圈而支承聯結于后外套管27的相應軸承腔24 上,又,在內套管13的左端即伸展到后外套管27外的端部開設有卡槽23, 卡槽23內置入卡圈31,在卡圈31的尾部配有一套置在內套管13上的卡環座 32,用一組第三固定螺釘33將卡環座32與第七軸承30固聯。由圖l所見, 后外套管27的外壁加工有調整螺牙25,該調整螺牙25與加工在后導套座26 內壁的螺牙即內螺牙相配合,后導套座26設在機架1的左側。在后外套管27 的左端構成有調整齒圈29,顯然,該調整齒圈29用來與軸向調整機構37聯 結,由軸向調整機構37通過調整齒圈29帶動內套管13作軸向移動,藉以充 分保障前述的一組卡爪ll帶動置于內套管13中的芯棒54 (圖2示)作軸向移動,由于芯棒54有錐度,進而可以調整管坯57管壁的厚薄,即適應管壁 的厚薄。
仍見圖l,給出了優選而非絕對限于的軸向調整機構37,作為該軸向調 整機構37的蝸桿軸38的一端通過第三軸承39而設在機架1上,蝸桿36構 成于蝸桿軸38上,手輪40固定在蝸桿軸38的末端;齒輪軸35通過一對第 四軸承42而樞設在機架1上,蝸輪41構成于齒輪軸35的近中部,與前述的 蝸桿36相配合,在齒輪軸35所探出于機架1的端部即圖1所示的左端固定 安裝調整齒輪34,該調整齒輪34與前述的調整齒圈29相嚙合。
請見圖2并且結合圖1,申請人簡述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當要由圖2中示 意的軋管機55的軋輥56對管坯57軋制時,依據業界熟知之理,將管坯57 套置于芯棒54外,而芯棒54的運動則由本實用新型的圖1所示的結構保障, 具體是將芯棒54的左端(以圖2所示的位置狀態為例)伸入到內套管13 中,驅動一對作用缸3工作,使作用缸3的缸柱50向缸體內回縮,同時由一 對作用缸3的一對缸柱50將驅動套44向右拽引,推動前外套管49向右位移, 同時由前外套管49攜圓錐導套2向右位移,由圓錐導套2帶動一組(3個) 卡爪11鍥入到卡腳槽10中,對伸入于內套管13中的芯棒54牢牢夾住。此 時,在主動軸15的工作下,由主動軸15的小齒輪17帶動固裝在內套管13 上的大齒輪18運動,從而使內套管13運動,同時由內套管13的運動同步地 帶動其內的芯棒54旋轉。在軋輥56的作用下,使管坯57的壁逐漸展薄,直 至完成軋制。在內套管13旋轉的同時前外套管49和圓錐導套2是同時轉動 的。當要取離芯棒54時,那么只要使作用缸3工作,使缸柱50向缸體內伸 出,圓錐導套2向左位移卡爪11松啟,向外拔出芯棒54。
權利要求1、一種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包括機架(1),一設在機架(1)上的與輸入動力傳動聯結的主動軸(15),一內套管(13),與所述的主動軸(15)傳動聯結,該內套管(13)的一端伸入到設在機架(1)一側的前外套管(49)中與前外套管(49)聯結,而另一端伸入到設在機架(1)另一側的后外套管(27)中與后外套管(27)聯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外套管(49)的一端端部固設有一圓錐導套(2),該圓錐導套(2)的內壁上開設有一組彼此的間距相等的卡爪滑動槽(4),每條卡爪滑動槽(4)內滑配有一卡爪(11);在所述的內套管(13)所探出于前外套管(49)并且對應到所述的圓錐導套(2)中的一端端部開設有數量與所述的卡爪滑動槽(4)相等的且位置相對應的卡腳槽(10),所述的卡爪(11)探入到卡腳槽(10)內;在所述的前外套管(49)外套設有一用于使前外套管(49)攜圓錐導套(2)水平移動的驅動套(44),驅動套(44)與一對安裝在機架(1)上的作用缸(3)聯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主動軸(15)的兩端各設有一第一軸承(12),第一軸承(12)通過軸承座設在所 述的機架(l)上,在主動軸(15)的一端構成有用于與輸入動力配接的花鍵接頭 (21),并且在主動軸(15)的軸體上固設有一小齒輪(17),該小齒輪(17)與所述 的內套管(13)傳動聯結。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內套管(13)上固設有一大齒輪(18),該大齒輪(18)與所述的小齒輪(17)相嚙 合。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外套管(49)通過前導套座(53)而設置在所述的機架(1)的一側,而所述的 后外套管(27)通過后導套座(26)而設置在所述的機架(1)的另一側,并且與前 外套管(49)保持于同一直線上。其中,后外套管(27)的外壁構成有調整螺牙(25),調整螺牙(25)與所述后導套座(26)的內壁所加工的內螺牙相配合。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外套管(49)的一端的外壁構成有一臺肩(52),所述的驅動套(44)通過一對 第二軸承(45)而設置在前外套管(49)上,驅動套(44)的一側與所述的臺肩(52) 相配合,另一側由螺固到前外套管(49)的另一端的固定螺母(46)阻擋。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作用缸(3)為油缸或氣缸,作用缸(3)的缸體以臥置狀態地固定在機架(1)上, 而作用缸(3)的缸柱(50)與所述的驅動套(44)上的延伸的缸柱固定耳(46)聯結。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作用缸(3)為油缸。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內套管(13)的外壁上突設有定位鍵(14),該定位鍵(14)與凹設在所述的前外 套管(49)內壁的定位鍵槽相配合。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后外套管(27)伸展到所述機架(1)外的一端加工有調整齒圈(29),該調整齒 圈(29)與設在所述機架(1)上的軸向調整機構(37)相聯結。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軸向調整機構(37)包括蝸桿軸(38)、手輪(40)、蝸桿(36)、齒輪軸(35)、調整 齒輪(34)和蝸輪(41),蝸桿軸(38)通過第三軸承(39)而設在所述的機架(1)上, 手輪(40)固定在蝸桿軸(38)的一端,蝸桿(36)構成于蝸桿軸(38)上并且與蝸輪 (41)相配合,蝸輪(41)構成于齒輪軸(35)上,齒輪軸(35)通過第四軸承(42)設在 機架(l)上,調整齒輪(34)固定在齒輪軸(35)所伸展到機架(1)外的軸端并且與 所述的調整齒圈(29)相嚙合。
專利摘要一種冷軋管機用的后卡盤機構,屬于軋管機技術領域。包括機架,一設在機架上的主動軸,一內套管,與主動軸傳動聯結,該內套管的一端與前外套管聯結,而另一端與后外套管聯結,特點是在前外套管的一端端部固設有一圓錐導套,該圓錐導套的內壁上開設有一組彼此的間距相等的卡爪滑動槽,每條卡爪滑動槽內滑配有一卡爪;在內套管所探出于前外套管并且對應到所述的圓錐導套中的一端端部開設有數量與卡爪滑動槽相等的且位置相對應的卡腳槽,卡爪探入到卡腳槽內;在前外套管外套設有一驅動套,驅動套與一對安裝在機架上的作用缸聯結。優點無需手工夾裝而可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1B25/02GK201253628SQ200820160428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9日
發明者張其余, 平 朱, 陳東武 申請人:常熟市梅李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