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圓管校直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82417閱讀:110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圓管校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圓管校直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機械加工領域內的圓管校直機。
背景技術
儲液管是汽車冷凝器總成中的一個主要部件,儲液管在生產預裝配過程中,需在 其中的一端內孔加裝封蓋,但是,由于該封蓋的外徑與儲液管內孔存在尺寸偏差,當封蓋裝 配到儲液管內孔后容易造成整個儲液管外形產生微量變形,即加裝封蓋的端部處的外圓直 徑將增大,使得儲液管整體的直線度誤差增大。此時,該儲液管將進入下一道裝配工序,即與其它部件一起進行冷凝器總成裝配, 由于該儲液管一端的外圓直徑增大,造成裝配誤差變大,由此影響到了整個冷凝器的裝配 質量,因此,需要在總裝配以前對該儲液管進行機械校直工序。鑒于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圓管校直機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圓管校直機,其可改善圓管的直線 度,提高裝配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圓管校直機,包括動力 單元、頂推單元及校直單元,所述動力單元包括操作輪、導向軸、以及受所述操作輪帶動而 可沿所述導向軸運動的滑塊,所述頂推單元設置在所述滑塊上并設有頂于所述圓管一端的 推桿,所述校直單元包括呈兩排設置的若干校直輪,該兩排校直輪之間形成有校直所述圓 管的作業通道。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排校直輪均呈直線排列并分為相互平行的 第一排及第二排,且所述第一排設有第一首輪及第一末輪,所述第二排設有分別與所述第 一首輪及第一末輪對齊設置的第二首輪及第二末輪。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排還設有位于第一首輪與第一末輪之間 的若干第一中間輪,所述第二排設有位于第二首輪與第二末輪之間的若干第二中間輪,所 述若干第一中間輪與若干第二中間輪的數量相等且呈錯開排列。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作業通道內設有承接圓管的狹長型導向條。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頂推單元進一步包括將所述推桿固定于所述 滑塊上的定位銷,所述動力單元進一步包括連接所述操作輪的短軸,該短軸的一端設有一 直角圓錐齒輪。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軸包括一導引桿及多頭絲桿,所述多頭 絲桿的一端設有與所述直角圓錐齒輪嚙合另一個直角圓錐齒輪。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塊與所述多頭絲桿之間設有滾珠螺母,所 述導引桿與所述多頭絲桿平行設置。[0013]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塊在所述多頭絲桿的旋轉下可沿所述導向 軸做直線運動,所述多頭絲桿與所述短軸垂直設置。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圓管校直機進一步包括一底座。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所述動力單元和頂推單元的第 一底板、固定所述校直單元的第二底板及固定所述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的第三底板。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圓管校直機的有益效果是改善圓管的直線 度,操作簡單,提高了裝配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圓管校直機在未裝入圓管時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圓管校直機在校直圓管時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圓管校直機100,其可以漸進的方式對圓 管200進行校直,以提高圓管200的直線度。校直機100包括動力單元10、校直單元20、頂 推單元30及底座40。動力單元10包括操作輪11、短軸12、直角圓錐齒輪13、滾珠螺母14、多頭絲桿15、 滑塊16及導引桿17。其中,操作輪11用以供操作員人進行旋轉操作。短軸12的一端與操 作輪11相連并可隨操作輪的旋轉而轉動,起傳動作用。直角圓錐齒輪13設于短軸12的另一端。多頭絲桿15與短軸12垂直設置,且該多頭絲桿15的一端設有另一直角圓錐齒輪 13,該直角圓錐齒輪與前述短軸12上的直角圓錐齒輪13相互嚙合,由此使得多頭絲桿15 可隨短軸12的轉動而轉動,多頭絲桿15上設有螺紋。滑塊16套設于多頭絲桿15上,并可沿多頭絲桿15滑動,且滑塊16與多頭絲桿15 之間設有與螺紋配合的滾珠螺母14。多頭絲桿15特點操作輪11運動一周,由于螺距增大,直線距離擴大。導引桿17 與多頭絲桿15平行設置,該導引桿17穿過滑塊16用以導引滑塊16的滑動,防止滑塊16 在滑動過程中發生偏移。多頭絲桿15通過手動11旋轉會將前進方向改變為直線運動,并帶動滑塊16向前 運動,同時滑塊16又通過與導引桿17的連接保證了滑塊16始終在同一區域、同一方向內 作往復運動,不會產生偏移。另外,本發明中導引桿17及多頭絲桿15對滑塊16的運動均 有導向作用,因此,兩者統稱為導向軸。校直單元20是本實用新型校直機100中起校直作用的核心部分,該校直單元20 包括固定座21、設于固定座21上的若干校直輪22及位于校直輪22之間的導向條23。若干校直輪22包括均呈直線型排列的第一排及第二排,該兩排校直輪平行設置 且兩者之間形成有校直圓管的狹長型作業通道24。其中,第一排校直輪包括位于兩端第一 首輪、第一末輪及設于第一首輪與第一末輪之間的若干第一中間輪,第二排校直輪包括位 于兩端的第二首輪、第二末輪及設于第二首輪與第二末輪之間的若干第二中間輪,第一排 與第二排兩端對齊設置,即第一首輪與第二首輪對齊設置而相對于狹長型作業通道呈對稱分布,第一末輪與第二末輪也對齊設置且相對于狹長型作業通道24呈對稱分布,而若干第 一中間輪與第二中間輪并未對齊設置,而是呈錯位排布。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校直輪22數量為10只,分為兩排,第一排校直輪依次為1,、 3’、5’、7’及9’,第二排校直輪依次為2’、4’、6’、8’及10’,請配合參圖2所示,其中,第一首 輪1’及第一末輪9’分別與第二首輪2’及第二末輪10’沿作業通道呈對齊設置,而第一中 間輪3’、5’、7’分別與第二中間輪4’、6’、8’錯開設置,即第一中間輪相對于第二中間輪形 成一定的位置偏移。每個校直輪的內圓弧尺寸大小的確定是根據圓管200的外圓弧尺寸大 小而定,圓管200在通過作業通道時候圓管200的外圓弧與校直輪22的內圓弧直接接觸, 而產生校直效果。校直輪22數量的選定與排列是根據圓管200長度和直徑而定,校直輪22數量采 用足夠校直量,而圓管200經校直輪22擠壓,糾正了直線度偏差,使圓管200得到有效校直。導向條23呈狹長型并設于狹長型作業通道24內,用于承接圓管200并使圓管200 的中心高度與校直輪22中心高度相齊平。頂推單元30包括推桿31、固定推桿31的安裝座32及插于安裝座32內以定位推 桿31位置的定位銷33。推桿31—端頂于圓管200的一端,用于推動圓管200。安裝座32 安裝于滑塊16上,并可隨滑塊16的滑動而做直線運動,該安裝座32頂面設有收容定位銷 33的孔,定位銷33插入孔內后即可定位推桿31,使得推桿31與安裝座32能穩固固持。底座40包括固定動力單元10和頂推單元30的第一底板41、固定校直單元20的 第二底板42及固定第一底板41及第二底板42的第三底板43。在實際校直過程中,由于多頭絲桿15的有效長度有限,而待校直的圓管200的長 度將遠大于有多頭絲桿15的有效長度,再加上校直輪22組的自身長度,使得圓管200不 能一次通過校直輪組之間的作業通道24,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漸進式推進方式,即當推桿 31頂住圓管200的左端并由左向右完成第一次向前運動后,此時將推桿31工作位置退回到 起始點,將推桿安裝座32上的定位銷33拔出,拉動推桿31由左向右至一設定的距離后,此 時再將定位銷33插入安裝座32內以固定推桿31,然后再由左向右推動圓管200推入作業 通道24內進行校直作業,如此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復動作,直至最后將圓管200全部頂出 至作業通道24外,經過三次動作循環后,圓管200經過校直輪組連續擠壓下,從而完成校直 工作。本實用新型校直機100造價低,操作方便,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高,使得直線度較差 的儲液管經本發明校直機校直后,合格率大幅提升,從而大大降低了廢品率。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 的方法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保護的 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圓管校直機,包括動力單元、頂推單元及校直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單元包括操作輪、導向軸、以及受所述操作輪帶動而可沿所述導向軸運動的滑塊,所述頂推單元設置在所述滑塊上并設有頂于所述圓管一端的推桿,所述校直單元包括呈兩排設置的若干校直輪,該兩排校直輪之間形成有校直所述圓管的作業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排校直輪均呈直線排列并分 為相互平行的第一排及第二排,且所述第一排設有第一首輪及第一末輪,所述第二排設有 分別與所述第一首輪及第一末輪對齊設置的第二首輪及第二末輪。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還設有位于第一首輪與 第一末輪之間的若干第一中間輪,所述第二排設有位于第二首輪與第二末輪之間的若干第 二中間輪,所述若干第一中間輪與若干第二中間輪的數量相等且呈錯開排列。
4.如權利要求1、2、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通道內設 有承接圓管的狹長型導向條。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推單元進一步包括將所述推 桿固定于所述滑塊上的定位銷,所述動力單元進一步包括連接所述操作輪的短軸,該短軸 的一端設有一直角圓錐齒輪。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軸包括一導引桿及多頭絲 桿,所述多頭絲桿的一端設有與所述直角圓錐齒輪嚙合另一個直角圓錐齒輪。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與所述多頭絲桿之間設有 滾珠螺母,所述導引桿與所述多頭絲桿平行設置。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在所述多頭絲桿的旋轉下 可沿所述導向軸做直線運動,所述多頭絲桿與所述短軸垂直設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校直機進一步包括一底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圓管校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所述動力單元和 頂推單元的第一底板、固定所述校直單元的第二底板及固定所述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的第 三底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圓管校直機,包括動力單元、頂推單元及校直單元,所述動力單元包括操作輪、導向軸、以及受所述操作輪帶動而可沿所述導向軸運動的滑塊,所述頂推單元設置在所述滑塊上并設有頂于所述圓管一端的推桿,所述校直單元包括呈兩排設置的若干校直輪,該兩排校直輪之間形成有校直所述圓管的作業通道。本實用新型圓管校直機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圓管的直線度,且操作簡單,提高了裝配效率。
文檔編號B21D3/05GK201693031SQ201020205098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25日
發明者陳樹清 申請人:上海貝洱熱系統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