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64673閱讀:2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的汽車用發電機轉子磁極芯無毛邊精密鍛造模塊,其利用垂直單向復動鍛造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達到無毛邊一次成形的精密鍛造。
背景技術
由于國際化的競爭,產業均朝向低成本的方向發展。鍛造產業技術的發展亦不例外,其發展方向為尺寸精密化,下料省料化及生產自動化,以求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 所謂尺寸精密化即發展精密鍛造制程技術,諸如冷間鍛造或溫間鍛造或熱、冷復合鍛造,其目的在減少機械加工;下料省料化即發展所謂的復動化鍛造制程技術,設計開發復動化鍛造模塊,進行無毛邊的鍛造,節省下料重量;生產自動化即發展自動化制程技術或合理化制程技術,使生產快速化或無人化,以提升效率或降低人力成本。而傳統鍛造中,鍛件是通過毛邊的設計來幫助材料充填模穴,并利用拔模角的設計來幫助脫模,因此鍛造完成的鍛件必需經后續剪緣去除毛邊,并利用機械加工方式去除拔模角。再者,傳統較規則性的鍛件,經正面沖壓即能達成,但對于幾何對稱復雜的鍛件,尤其需經側向擠壓的鍛件,因為通過傳統方式,該金屬流動的均勻性較差,充模能力亦不足, 因此鍛件的側向面積會有缺陷產生,所以無法達到側向精鍛的目的。因此必需利用側向沖壓方式來完成。然而該側向沖壓方式的撞擊力道很大,所以模具在鍛造時的負荷亦隨著加大,如此將降低模具的使用壽命,且該沖壓如為多面同時沖壓,其精度及穩定性不足,常造成不良品的產生。設計人專門從事于鍛造產品的研發工作,深知鍛件的側向沖壓的鍛造方式,并無法滿足所需,早即有改革之心,于是憑藉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并配合本身的專業及多方搜集的資料,極力苦思解決之道,終于在歷經多次的試驗,修正及改進后,首創出本實用新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該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包含有一上模板及一下模座,該上模板底端設有上模,而該下模座內設有油壓缸與活塞所組成的模墊組,該模墊組上方承接有下浮動模板,下沖頭與下模配置于該下浮動模板上。實施時,該復動化鍛造模塊的芯尖,為向上或向下兩種型式。當運用本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時,先將胚料置入模穴,接著啟動上模往下運動與下模合模,并繼續往下移動,壓迫下浮動模板往下移動,此時下沖頭將胚料擠入模穴,最后材料即充填整個模穴而成形,且在成形過程中,上、下模因有油壓模墊組來支撐,所以始終為合模狀態,故胚料的鍛造成形是在密閉模穴中進行,故可鍛制無毛邊的汽車發電機轉子磁極芯,除能節省下料重量,且可有放縮減鍛造工序并減少后續機械的加工道次,確實降低鍛件的生產成本,實用而進步。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精密鍛造模塊;圖2是本實用新型復動化精密鍛造模塊動作一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復動化精密鍛造模塊動作二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復動化精密鍛造模塊動作三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復動化精密鍛造模塊動作四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鍛造完成的成品立體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動作一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動作二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動作三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動作四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上模板;10、11-上模;2-下模座;20、21_下模;3_活塞;4_油壓缸;5-下浮動模板;6-下沖頭;7-胚料;8-頂推桿。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精密鍛造模塊示意圖,主要由上模板1與下模座2所組成。該上模板1底端設有一上模10,而下模座2的上端對應于上模10設有一下模20,位于下模座的內部則設有活塞3及油壓缸4所組成的模墊組,并在上方承接有一下浮動模板5,位于下浮動模板5上端再設置一下沖頭6,其并由下模20底端穿置入。其次,當欲進行垂直單向復數鍛造成形時,請配合參考閱圖2至5所示,該圖2顯示上模10在鍛造機(圖中未顯示)的上死點,此時下模20部分因油壓缸4的活塞3處于最高點,而能將下浮動模板5頂出下模座2。而在鍛造成形開始前,先將胚料7置入下模20 的模穴內。接著,請繼續參閱圖3所示,將上模板1往下運動,使上模10與下模20先行合模, 當上模10再繼續往下移動時,會壓迫下浮動模板5往下移動。此時,下沖頭6往上頂推,而能將胚料7擠入下模20的模穴內,直至將整個模穴充滿而成形。請再參考閱圖4所示,在成形過程中,該上模10與下模20通過下模座2內的油壓缸4及活塞3所組成的模墊組支撐,所以始終保持在合模狀態,故胚料7的鍛造成形是在密閉模穴中進行,達到鍛制無毛邊的汽車發電機轉子磁極芯的目的。請接著參閱圖5示,位于下模座2的下沖頭6底端,設有一頂推桿8,當無毛邊的汽車用發電機轉子磁極芯鍛制完成后,將上模板1上移,使上模10與下模20分開,然后利用頂推桿8上頂下沖頭6,而能將鍛造完成的胚料7頂出(配合參閱圖6所示),除了完成無毛邊的精密鍛造,且可節省下料重量,并縮減鍛造工序,更能減少后續機械加工道次,有效降低鍛件生產成本。至于本實用新型使用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除芯尖向下(如圖1 所示)亦可將芯尖設計向上,配合參閱圖7至10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首先上模11位于鍛造機的上死點(如圖7所示),此時下模21因油壓缸4的活塞3在最高點,使下浮動模板5浮出。在鍛造成形開始前,先將胚料7置入下模21的模穴,接著將上模板1往下運動,使上模11與下模21先行合模(參閱圖8所示),當上模11再繼續往下移動時,壓迫下浮動模板5往下移動,此時下沖頭6將胚料7擠入上模11的模穴(如圖9所示),最后將材料充填整個模穴而成形。而在成形的過程中,同樣通過下模座2的活塞3及油壓缸4所形成的模墊組支撐, 保持上模11與下模21始終保持在合模狀態,故胚料7鍛造成形同樣是在密閉的模穴中進行,故可鍛制無毛邊的汽車用發電機轉子磁極芯。當鍛制完成時,請再參閱圖10所示,位于下模座2的下沖頭6底端設有一頂推桿8,先將上模板1移開,使上模11與下模21分離,然后通過頂推桿8上頂下沖頭6,而能將鍛造完成的胚料7頂出,完成無毛邊的精密鍛造。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垂直單向復動鍛造造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對于汽車用發電機轉子磁極芯進行無毛邊的精密鍛造,不僅能節省下料重量,并能減少后續機械加工道次,有效降低鍛件生產成本,且申請前并未發現有相同的產品核準專利在先,亦未見于刊物,理已符合新型專利要件,于是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垂直單向浮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包含有一上模板及一下模座,該上模板底端設有上模,該下模座內設有油壓缸與活塞所組成的模墊組,該模墊組上方承接有下浮動模板,下沖頭與下模配置于該下浮動模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復動化鍛造模塊的芯尖為向上或向下兩種型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垂直單向復動成形的復動化鍛造模塊,針對汽車用發電機轉子磁極芯進行無毛邊的精密鍛造。主要包含有上模板、上模及由下模、下浮動模板、下沖頭、活塞、油壓缸所組成的下模座,當胚料置入模穴后,啟動上模往下運動與下模含模,并壓迫浮動模板往下移動,而能利用下沖頭將胚料擠入模穴,最后材料充填整個模穴而成形。不僅可節省下料重量,且縮減鍛造工序并減少后續機械加工量,能有效降低鍛件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2079212SQ20112007224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8日
發明者楊俊彬 申請人:楊俊彬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