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加工用內脹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用器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
背景技術:
加工高精度高速回轉套筒類零件,內外圓的粗糙度,尺寸精度,圓度及同軸度要求高,針對此類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形式的零件車或磨加工,現有的工裝夾具無法滿足此類零件的加工。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它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包括脹具主體、芯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芯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所述脹具主體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所述脹具主體帶有內錐孔,芯軸為與脹具主體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芯軸與脹具主體同軸。所述芯軸螺紋段與芯軸主體間設有空刀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內壁接觸面大,裝夾力分布均勻,減小裝夾應力車、磨削徑向應力及變形保證真圓度。保證脹具主體內孔、外圓同軸度。可同時車、磨削零件端面,保證端面垂直度。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
圖I為本發明待加工的薄壁零件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安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夾具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左視圖。圖中1.脹具主體,2.芯軸,3.螺母,4.空刀槽,5.間隙,6.頂尖孔,7.零件;
Dl為脹具主體外圓,與零件內孔徑dl配做,D2、D3為脹具主體兩端的階梯外徑,略小于零件兩端的內徑d2、d3,錐孔與外圓同軸,d為相鄰瓣塊間隙。C2為芯軸錐面錐度,與脹具主體內孔錐面錐度Cl配做,保證與兩端頂尖孔6同軸,加工時兩頂尖孔對頂加工。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 :本發明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包括脹具主體I、芯軸2、螺母3,所述脹具主體I由至少三瓣構成(本例為沿圓周均勻分為三瓣),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內部帶有內錐孔,所述芯軸2錐孔與脹具主體I外圓同軸,為與脹具主體I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芯軸2置于脹具主體I內,伸出端通過螺母3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所述脹具主體I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5,所述間隙5由待加工零件內孔、口部臺階直徑差決定。安裝時,瓣狀脹具主體I方便置于待加工零件內;然后,再將芯軸2穿入脹具主體I內,由于間隙5的存在,瓣狀脹具主體I外擴至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達到支撐待加工零件的目的;最后,將芯軸2兩端頂尖孔6頂裝于機床上固定。所述芯軸2伸出的螺紋段與芯軸2主體間設有空刀槽4,方便機加工。 實施例2 :本例與實施例I的不同之處在于本例脹具主體沿圓周均勻分為四瓣,同樣可以滿足加工零件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脹具主體、芯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芯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脹具主體相鄰瓣塊間具有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脹具主體帶有內錐孔,芯軸為與脹具主體內錐孔相配合的結構,芯軸與脹具主體同軸。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加工用內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螺紋段與芯軸主體間設有空刀槽。
全文摘要
一種機加工用內脹具,屬于機械加工用器具技術領域。包括脹具主體、芯軸、螺母,所述脹具主體由至少三瓣構成,組合后為外周面與待加工零件內周面相配合的圓柱形結構,所述芯軸與脹具主體同軸,且置于脹具主體內,伸出端通過螺母固定,其兩端軸心頂裝于機床上。本發明內壁接觸面大,裝夾力分布均勻,減小裝夾應力車、磨削徑向應力及變形保證真圓度。保證脹具主體內孔、外圓同軸度。可同時車、磨削零件端面,保證端面垂直度。適用于薄壁類管形、口部臺階管形零件的加工。
文檔編號B23B31/40GK102814519SQ20121013458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明者王斌 申請人:沈陽富創精密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