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械手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手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械手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和エ業化的發展,熱鍛模具加工軸轂產品的廠家已經越來越多。近幾年,生產各種規格的新產品廠家不斷面世,已經使得熱鍛模具的市場供應需求不斷的加大。目前,機械手的生產加工采用的是左右機械手分別加工,然后再配套使用,但是由于分別加工后,左右機械手的抓握部位的圓弧不能更好的互相匹配,從而導致使用時,對機械手的磨損加大,影響了機械手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加工方法加工出來的機械手左右手匹配度不高的缺陷,提供ー種能生產出使用壽命和精度更高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先對矩形坯料進行初歩的普銑加工,按照其最終產品外形尺寸加工確定高度,加工確定寬度和厚度時留加工余量,并銑出外形上各倒角;2)再對矩形坯料的正面和背面進ー步普銑加工,普銑加工出矩形坯料背面的臺階,在矩形坯料正面進行普銑加工時留加工余量,并且確定大孔的位置;3 )對確定了大孔位置的矩形坯料進行鉗エ加工去各處毛刺,然后在矩形坯料兩側面的上半部分加工出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并攻絲加工出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中的螺紋;4)對大孔進行加工,直徑留加工余量;5)對加工出大孔的矩形坯料進行真空淬火;6)對真空淬火后的矩形坯料的正面和背面進行平磨處理,確定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的中心與矩形坯料正面的垂直距離并留加工余量,同時將矩形坯料的兩側面磨平見光,以去除矩形坯料表面黑皮;7)對去除黑皮的矩形坯料上的大孔進行車加工,車大孔的圓弧至成品尺寸;8)將加工完大孔的矩形坯料標記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對應于成品的左機械手和右機械手;9)對標記的矩形坯料進行線割エ序,用分度表找正機械手的兩側面,再以大孔為基準找正以確定線割位置,將矩形坯料割開分成左件和右件,然后加工左件的左機械臂的寬度和右件的右機械臂的寬度并留加工余量;10)分別磨平左件和右件的外表面以去除加工余量,然后退磁;11)對退磁的左件和右件進行銑加工,分別銑出左機械臂右上角的第一凹槽和右機械臂左上角的第二凹槽;
12)對銑加工后的左件和右件進行鉗加工,去除毛刺黑皮并進行各孔的清孔,得到左右相配合的一對機械手。其中,所述步驟I)中,加工寬度和厚度時留加工余量優選為O. 6mm。所述步驟2)中,在矩形坯料正面進行普銑加工留加工余量優選為O. 3mm。所述步驟4)中,對定位的大孔進行找正并加工時,留加工余量優選為2mm。所述步驟6)中,加工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的中心與正面的垂直距離并留加工余量優選為O. 2mm。所述步驟9)中,加工左件的左機械臂的寬度和右件的右機械臂的寬度時,留加工余量優選為O. 3mm。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所提供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通過將左件和右件一起同時加 エ,使一對機械手的抓握部位的圓弧能更好的互相匹配,保證了其在使用工程中的結構要求,滿足了其技術要求,大大減少由于零件尺寸及形位精度誤差使得使用壽命低的問題。
圖I為用于機械手加工的矩形坯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E— E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機械手的左件和右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左件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的詳細描述。如圖I飛所示,本發明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先對矩形坯料I進行初歩的普銑加工,按照其最終產品外形尺寸加工確定高度L,加工確定寬度W和厚度A時留加工余量O. 6mm,并銑出外形上各倒角;2)再對矩形坯料I的正面和背面進ー步普銑加工,普銑加工出矩形坯料I背面的臺階3,在矩形坯料I正面進行普銑加工時留加工余量O. 3mm,并且確定大孔2的位置;3)對確定了大孔2位置的矩形坯料I進行鉗加工去各處毛刺,然后在矩形坯料I兩側面的上半部分用鉆模加工出上安裝孔4、中安裝孔5和下安裝孔6,并攻絲加工出上安裝孔4、中安裝孔5和下安裝孔6中的螺紋;4)用車床對大孔2進行加工,大孔2的直徑D留加工余量2mm ;5)對加工出大孔2的矩形坯料I進行真空淬火;6)真空淬火后的矩形坯料I的正面和背面進行處理,確定上安裝孔4、中安裝孔5和下安裝孔6的中心與矩形坯料I正面的垂直距離B并留加工余量O. 2mm,同時將矩形坯料I的兩側面磨平見光,以去除矩形坯料I表面黑皮;7)對去除黑皮的矩形坯料I上的大孔2進行車加工,車大孔2的圓弧至成品尺寸;8)將加工完大孔2的矩形坯料I標記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對應于成品的左機械手和右機械手;9)對標記的矩形坯料I進行線割エ序,用分度表找正機械手的兩側面,再以大孔2為基準找正以確定線割位置,將矩形坯料I割開分成左件10和右件11,然后加工左件10的左機械臂101的寬度WlO和右件的右機械臂111的寬度Wll并留加工余量O. 3mm ;10)分別磨平左件10和右件11的內、外表面以去除加工余量,同時保證尺寸B成,然后退磁;11)對退磁的左件10和右件11進行銑加工,分別銑出左機械臂101右上角的第一凹槽102和右機械臂111左上角的第二凹槽112 ; 12)對銑加工后的左件10和右件11進行鉗加工,去除毛刺黑皮并進行各孔的清孔,得到左右相配合的一對機械手。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先對矩形坯料進行初歩的普銑加工,按照其最終產品外形尺寸加工確定高度,加工確定寬度和厚度時留加工余量,并銑出外形上各倒角; 2)再對矩形坯料的正面和背面進ー步普銑加工,普銑加工出矩形坯料背面的臺階,在矩形坯料正面進行普銑加工時留加工余量,并且確定大孔的位置; 3 )對確定了大孔位置的矩形坯料進行鉗エ加工去各處毛刺,然后在矩形坯料兩側面的上半部分加工出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并攻絲加工出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中的螺紋; 4)對大孔進行加工,直徑留加工余量; 5)對加工出大孔的矩形坯料進行真空淬火; 6)對真空淬火后的矩形坯料的正面和背面進行平磨處理,確定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的中心與矩形坯料正面的垂直距離并留加工余量,同時將矩形坯料的兩側面磨平見光,以去除矩形坯料表面黑皮; 7)對去除黑皮的矩形坯料上的大孔進行車加工,車大孔的圓弧至成品尺寸; 8)將加工完大孔的矩形坯料標記為左右兩部分,分別對應于成品的左機械手和右機械手; 9)對標記的矩形坯料進行線割エ序,用分度表找正機械手的兩側面,再以大孔為基準找正以確定線割位置,將矩形坯料割開分成左件和右件,然后加工左件的左機械臂的寬度和右件的右機械臂的寬度并留加工余量; 10)分別磨平左件和右件的外表面以去除加工余量,然后退磁; 11)對退磁的左件和右件進行銑加工,分別銑出左機械臂右上角的第一凹槽和右機械臂左上角的第二凹槽; 12)對銑加工后的左件和右件進行鉗加工,去除毛刺黑皮并進行各孔的清孔,得到左右相配合的一對機械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加工寬度和厚度時留加工余量0. 6m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在矩形坯料正面進行普銑加工留加工余量0. 3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對定位的大孔進行找正并加工時,留加工余量2m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中,加工上安裝孔、中安裝孔和下安裝孔的中心與正面的垂直距離并留加工余量0. 2mm。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手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9)中,加工左件的左機械臂的寬度和右件的右機械臂的寬度時,留加工余量0. 3_。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械手的加工方法,通過對坯料的普銑加工,大孔定位,車工加工大孔,線割工序,退磁,銑工加工,鉗工加工,最終獲得左右相配合的一對機械手,由于機械手的左件和右件是一起同時加工,使一對機械手的抓握部位的圓弧能更好的互相匹配,保證了其在使用工程中的結構要求,滿足了其技術要求,大大減少由于零件尺寸及形位精度誤差使得使用壽命低的問題。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2848152SQ201210338760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許波, 周華龍, 萬雙喜 申請人:湖北航天三江紅林機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