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
背景技術:
模具壓機的精度調試過程中,為了便于調節壓邊圈的壓力平衡,需要在壓邊圈上設置平衡塊,通過調節平衡塊的高度來調節壓邊圈的壓力。現有平衡塊的高度調節,多是通過增減墊片來進行高度調節。為保證調節的精確,墊片有不同厚度規格的。增減墊片調節平衡塊的高度過程中,墊片易弄混,操作不方便,增 加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并且墊片易丟失,影響調節操作,模具調試安裝的可靠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以達到平衡塊高度調節操作簡單方便的目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該平衡塊設在下模本體上,包括固定塊和設在固定塊上的調節塊,所述的固定塊設在下模本體上,所述的固定塊與調節塊之間通過斜面齒條相咬合。所述的調節塊上設有調節孔,固定螺栓穿過調節塊上的調節孔和固定塊的固定孔鎖緊固定在下模本體上。所述的調節孔為臺階孔。所述的固定塊上設有銷孔,固定塊通過定位銷穿過銷孔定位在下模本體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省去了墊片,通過相咬合的斜面齒條左右移動來調節平衡塊的高度,操作簡便,降低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省成本,并提高了模具調試安裝的可靠性。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模具平衡塊構造示意圖。圖2為圖I的半剖示意圖。圖中1.下模本體、2.固定塊、3.定位銷、4.調節塊、5.固定螺栓、6.調節孔、7.銷孔、8.斜面齒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該平衡塊設在下模本體I上,它包括下部的固定塊2和上部的調節塊4,固定塊2與調節塊4之間通過斜面齒條8相咬合,通過左右移動調節塊4來調節調節塊4相對下模本體I的高度,即調節平衡塊的高度。具體為,固定塊2設在下模本體I上,為了便于安裝拆卸,固定塊2和下模本體I上均設有相對應的銷孔7,通過定位銷3穿過銷孔7將固定塊2定位在下模本體I上。在固定塊2的上部和調節塊4的下部設有相適配的斜面齒條8。為了保證平衡塊的穩固性,方便調節,在調節塊4上設有調節孔6,固定螺栓5穿過調節塊4上的調節孔6和固定塊2的固定孔鎖緊固定在下模本體I上。優選的,調節孔6為臺階孔。在本實用新型中,當需要升高平衡塊的高度時,先松開固定螺栓,將調節塊沿斜面齒條向斜上方移動,達到所需上升高度時,鎖緊固定螺栓,即平衡塊升高高度調節完成。當需要降低平衡塊的高度時,先松開固定螺栓,將調節塊沿斜面齒條向斜下方移動,降低到所需的高度時,鎖緊固定螺栓,即平衡塊降低高度調節完成。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該平衡塊設在下模本體(I)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塊(2)和設在固定塊(2)上的調節塊(4),所述的固定塊(2)設在下模本體(I)上,所述的固定塊(2)與調節塊(4)之間通過斜面齒條(8)相咬合。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塊(4)上設有調節孔¢),固定螺栓(5)穿過調節塊(4)上的調節孔(6)和固定塊(2)的固定孔鎖緊固定在下模本體(I)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孔(6)為臺階孔。
4.如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塊(2)上設有銷孔(7),固定塊(2)通過定位銷(3)穿過銷孔(7)定位在下模本體(I)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節的模具平衡塊,該平衡塊設在下模本體上,包括固定塊和設在固定塊上的調節塊,所述的固定塊設在下模本體上,所述的固定塊與調節塊之間通過斜面齒條相咬合。省去了墊片,通過相咬合的斜面齒條左右移動來調節平衡塊的高度,操作簡便,降低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省成本,并提高了模具調試安裝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498151SQ2012200971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5日
發明者仇保虎, 宋志翔, 彭文會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