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承拆卸技術領域,特指ー種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
背景技術:
參見圖I :目前,汽車半軸10上的軸承20損壞后維修時,需要先將損壞了的汽車半軸10上的軸承20拆卸下來,在換上新的軸承,但是由于汽車半軸10上的軸承內環22與汽車半軸10的連接為過盈配合,加之銹蝕、變形等情況的發生,使得汽車半軸10上的軸承20的拆卸非常困難,大部分的拆卸方法是固定住汽車半軸10,用榔頭等工具直接敲擊軸承20,將其投下,但是由于施カ不勻,時常將軸承外環21或內環22敲擊破裂,破裂的金屬碎 塊及滾子等向四周崩擊,經常因防護不及時而造成傷人、傷物等不良情況的發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種操作安全方便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在支架的上部固定有液壓驅動的活塞桿朝下伸出的油缸,油缸下側固定的橫梁上居中固定有螺套,螺套上連接有軸承連接機構,所述的軸承連接機構的具體結構是包括可拼接成為第一組合圓環的卡接在軸承上的兩個半圓環、空心連桿及套裝在第一組合圓環上的環形箍套,第一組合圓環的下側外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凸臺、內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槽,空心連桿的下部設置有環形凸臺、上部設置有與所述的螺套螺接的螺紋連接部,第一組合圓環的環形槽的直徑 > 空心連桿上的環形凸臺的外徑及被拆卸的軸承的外徑,空心連桿上的環形凸臺及被拆卸的軸承的外徑>第一組合圓環的內徑,第一組合圓環的環形槽的高度>空心連桿上的環形凸臺與被拆卸的軸承的厚度之和,空心連桿的內徑>被拆卸的軸承所在的汽車半軸的外徑,油缸的活塞桿伸入所述的螺套內。上述的第一組合圓環內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兩個半圓環組成的第二組合圓環。上述的第二組合圓環的內表面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滾珠跑道上的環形凸環。上述的第二組合圓環的內表面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卡槽上的環形凸環,所述的軸承內環為滾棒軸承內環。上述的螺套上設置有內螺紋,螺套的下部與設置在空心連桿上部的外螺紋螺接、上部與焊接在橫梁上的空心螺紋接頭螺接。上述的橫梁在支架上的高度可調。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I、本實用新型的拆卸省力、安全,避免了拆卸時由于將軸承外環21或內環22敲擊破裂,破裂的金屬碎塊及滾子等向四周崩擊而傷人、傷物等不良情況的發生。[0013]2、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用于對各種軸類上的軸承的拆卸。
圖I是被拆卸的汽車半軸及其上安裝的軸承的立體局部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拆卸軸承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與滾珠軸承結合后的局部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組合圓環上的一個半圓環卡在汽車半軸上的軸承上后的立體示意圖局部。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組合圓環卡在汽車半軸上的軸承上后的立體示意圖局部。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組合圓環、空心連桿與汽車半軸上的軸承卡接后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ニ組合圓環及空心連桿與汽車半軸上的滾珠軸承的軸承內環卡接后的局部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組合圓環上的兩個半圓環及其中ー個半圓環卡接在滾珠軸承內環上的滾珠跑道上的立體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ニ組合圓環及空心連桿與汽車半軸上的滾棒軸承的軸承內環卡接后的局部剖視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組合圓環上的一個半圓環卡接在滾棒軸承的軸承內環上的卡槽上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描述,參見圖1-10 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在支架30的上部固定有液壓驅動的活塞桿34朝下伸出的油缸33,油缸33下側固定的橫梁31上居中固定有螺套35,螺套35上連接有軸承連接機構,所述的軸承連接機構的具體結構是包括可拼接成為第一組合圓環的卡接在軸承20上的兩個半圓環50、空心連桿40及套裝在第一組合圓環上的環形箍套60,第一組合圓環的下側外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凸臺51、內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槽52,空心連桿40的下部設置有環形凸臺41、上部設置有與所述的螺套35螺接的螺紋連接部42,第一組合圓環的環形槽52的直徑>空心連桿40上的環形凸臺41的外徑及被拆卸的軸承20的外徑,空心連桿40上的環形凸臺41及被拆卸的軸承20的外環的外徑>第一組合圓環的內徑,第ー組合圓環的環形槽52的高度>空心連桿40上的環形凸臺41與被拆卸的軸承20的厚度之和,空心連桿40的內徑>被拆卸的軸承20所在的汽車半軸10的外徑,油缸33的活塞桿34伸入所述的螺套35內。上述的第一組合圓環內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兩個半圓環70或80組成的
第二組合圓環。上述的第二組合圓環的內表面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22上的滾珠跑道23上的環形凸環71。上述的第二組合圓環的內表面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24上的卡槽25上的環形凸環81,所述的軸承內環24為滾棒軸承內環。上述的螺套35可以直接固定在橫梁31上;螺套35也可以與固定在上橫梁31上的空心螺紋接頭螺接,與空心螺紋接頭螺接時,螺套35設置有內螺紋,螺套的下部與設置在空心連桿40上部的外螺紋42螺接、上部與焊接在橫梁31上的空心螺紋接頭螺接,。上述的橫梁31在支架30上的高度可調,支架30上設置有若干個橫向的通孔32,通孔32上設置有插銷,通過移動插銷在通孔上的上下位置,可將橫梁31固定在不同的高度,以適應不同長度的汽車半軸10的拆卸。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先將空心連桿40套在汽車半軸10的軸承20之上,再將第一組合圓環的兩個半圓環50同時將軸承20的外環21及空心連桿40上的環形凸臺41卡住(包住),將第一組合圓環外套裝上環形箍套60,空心連桿40上部的將支架30上的螺紋連接部42旋接在螺套35內,啟動液壓系統,控制油缸33活塞桿34外移,頂壓汽車半軸10下 移,由于此時的軸承20被兩個半圓環50及空心連桿40限制在支架30上不能移動,軸承20相對于汽車半軸10向上移動,軸承20被強行從汽車半軸10上拆卸下來,一般情況下,軸承內環22或24會隨著軸承外圈21 —同被拆卸下來;若軸承內環22或24沒有同時被拆卸下來,可在拆卸下內環后,先在軸承內環22或24上安裝上兩個半圓環70或80組成第二組合圓環后,再次重復上次的步驟,即可將軸承內環22或24順利地拆卸下來。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架的上部固定有液壓驅動的活塞桿朝下伸出的油缸,油缸下側固定的橫梁上居中固定有螺套,螺套上連接有軸承連接機構,所述的軸承連接機構的具體結構是包括可拼接成為第一組合圓環的卡接在軸承上的兩個半圓環、空心連桿及套裝在第一組合圓環上的環形箍套,第一組合圓環的下側外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凸臺、內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槽,空心連桿的下部設置有環形凸臺、上部設置有與所述的螺套螺接的螺紋連接部,第一組合圓環的環形槽的直徑 > 空心連桿上的環形凸臺的外徑及被拆卸的軸承的外徑,空心連桿上的環形凸臺及被拆卸的軸承的外徑 > 第ー組合圓環的內徑,第一組合圓環的環形槽的高度 > 空心連桿上的環形凸臺與被拆卸的軸承的厚度之和,空心連桿的內徑 > 被拆卸的軸承所在的汽車半軸的外徑,油缸的活塞桿伸入所述的螺套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組合圓環內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兩個半圓環組成的第二組合圓環。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組合圓環的內表面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滾珠跑道上的環形凸環。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組合圓環的內表面設置有可卡接在軸承內環上的卡槽上的環形凸環,所述的軸承內環為滾棒軸承內環。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上設置有內螺紋,螺套的下部與設置在空心連桿上部的外螺紋螺接、上部與焊接在橫梁上的空心螺紋接頭螺接。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梁在支架上的高度可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承拆卸技術領域,涉及汽車半軸上的軸承拆卸裝置,在支架的上部固定有液壓驅動的活塞桿朝下伸出的油缸,油缸下側固定的橫梁上居中固定有螺套,螺套上連接有軸承連接機構包括可拼接成為第一組合圓環的卡接在軸承上的兩個半圓環、空心連桿及套裝在第一組合圓環上的環形箍套,第一組合圓環的下側外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凸臺、內表面設置有組合成的環形槽,空心連桿的下部設置有環形凸臺、上部設置有與所述的螺套螺接的螺紋連接部,油缸的活塞桿伸入所述的螺套內,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力、安全,適用于對各種軸類上的軸承的拆卸。
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2571766SQ2012201608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4日
發明者虞其楨 申請人:天臺縣唐宋汽車修配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