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屬于轉動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輪胎生產領域,為了增強輪胎的整體支撐剛性和可靠性,需要在輪胎內設置有鋼絲圈。現有鋼絲圈纏繞機制作的鋼絲圈是由一根鋼絲經順向纏繞而成,其截面通常為六邊形或多邊形或異形,鋼絲與鋼絲之間是順直的且基本相互平行,鋼絲與鋼絲之間填充有橡膠。這樣的鋼絲圈鋼絲與鋼絲之間容易產生剪切力,這樣的鋼絲圈制成的輪胎在高內壓、高載荷、大變形和極強的沖擊負荷下使用時,很容易在鋼絲圈或填充膠條與簾布層的界面之間發生脫層或簾線折斷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鋼絲圈纏繞機制作的鋼絲圈是由一根鋼絲經順向纏繞而成,鋼絲與鋼絲之間是順直的且基本相互平行,鋼絲圈鋼絲與鋼絲之間容易產生剪切力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包括:中心輥、兩個傳動輥、三對輔助輥、后面機板、液壓缸、傳動輥驅動電機、機械爪、鋼帶、下部導向鋼板、上部導向鋼板和支撐鋼板,所述三對輔助輥設置在后面機板上,支撐鋼板固定在后面機板前側的下部,支撐鋼板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傳動輥,中心輥設置在后面機板前部的中心處,傳動輥驅動電機固定在后面機板的后部,傳動輥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傳動輥傳動連接,鋼帶分別與中心輥和兩個傳動輥傳動連接,鋼帶上設有機械爪,上部導向鋼板固定在支撐鋼板上,下部導向鋼板設置在上部導向鋼板的下部,下部導向鋼板的下端與液壓缸相連接。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的結構簡單,生產制作比較容易。本發明纏繞的鋼絲圈里外兩層之間鋼絲旋轉的方向互為相反,一層的鋼絲是左旋,另一層的鋼絲就是右旋,鋼絲與鋼絲之間無需填充橡膠,什么情況下也不會產生剪切力,可以直接用于輪胎的制作中。用本發明制作的鋼絲圈所生產的輪胎,適合在高內壓、高載荷、大變形和極強的沖擊負荷下使用。即使反復產生極大的屈撓變形其胎圈部位也不易損壞,也不會在鋼絲圈與簾布層的界面之間發生脫層或簾線折斷現象,大大提高了胎圈的耐久性。
圖1是本發明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的俯視圖;圖3是使用了本發明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的鋼絲圈纏繞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機架的結構示意圖(主視);
圖5是機架的結構示意圖(俯視);圖6是主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第六齒輪11上設有缺口);圖7是存絲及鋼絲張力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儲存絲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的附圖標記18是鋼絲圈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包括:中心輥19、兩個傳動輥22、三對輔助輥26、后面機板27、液壓缸28、傳動輥驅動電機29、機械爪71、鋼帶72、下部導向鋼板73、上部導向鋼板74和支撐鋼板76,所述三對輔助輥26設置在后面機板27上,支撐鋼板76固定在后面機板27前側的下部,支撐鋼板76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傳動棍22,中心棍19設置在后面機板27前部的中心處,傳動棍驅動電機29固定在后面機板27的后部,傳動輥驅動電機29的輸出軸與傳動輥22傳動連接,鋼帶72分別與中心輥19和兩個傳動輥22傳動連接,鋼帶72上設有機械爪71,上部導向鋼板74固定在支撐鋼板76上,下部導向鋼板73設置在上部導向鋼板74的下部,下部導向鋼板73的下端與液壓缸28相連接。所述三對輔助輥26在后面機板27上為正三角形分布。如圖3所示,使用了本發明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的鋼絲圈纏繞機,包括機架、主傳動裝置、存絲及鋼絲張力控制裝置和鋼絲圈的定位夾緊轉動裝置,所述主傳動裝置設置在機架的一側上,存絲及鋼絲張力控制裝置設置在主傳動裝置的上部,鋼絲圈的定位夾緊轉動裝置設置在機架的另一側上。如圖4 圖5所示,所述的機架包括底座1、豎直滑道2、絲杠3、擋板4、平臺5、空心立柱81和手輪絲母82,所述空心立柱81固定在底座I 一側的上部,豎直滑道2的一側與空心立柱81的外壁固定連接,豎直滑道2的另一側與擋板4滑動連接,絲杠3設置在空心立柱81上,絲杠3的下部與伸入到空心立柱81內的擋板4的尾部螺紋連接,絲杠3的上部與設置在空心立柱81上部的手輪絲母82螺紋連接,平臺5的一端與擋板4固定連接,平臺5的另一端設有開口 83。后面機板27固定在底座I的墊塊84的上面。 如圖6所示,所述主傳動裝置包括齒輪盤13、電動機87和一個齒輪系,所述的齒輪系包括第一齒輪6、第二齒輪7、第三齒輪8、第四齒輪9、第五齒輪10、第六齒輪11和第七齒輪12,所述第六齒輪11上設有缺口 85,齒輪盤13上設有缺口 86,齒輪盤13和第六齒輪11固定連接,第六齒輪11上的缺口 85和齒輪盤13上的缺口 86設置在同一方向,電動機87設置在平臺5的下部,齒輪系設置在平臺5的上部,電動機87的輸出軸與第一齒輪6固定連接,第一齒輪6的厚度為其它齒輪的一倍,第七齒輪12與第五齒輪10上下連接且同軸轉動,第二齒輪7和第三齒輪8嚙合,第三齒輪8和第六齒輪11嚙合,第一齒輪6的上半部與第二齒輪7嚙合,第一齒輪6的下半部與第四齒輪9嚙合,第四齒輪9與第五齒輪10嚙合,第七齒輪12與第六齒輪11嚙合。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的存絲及鋼絲張力控制裝置包括儲存絲盤、對鋼絲起導向作用的鋼絲嘴16和環套17,所述儲存絲盤由第一半圓環14和第二半圓環15組成,第一半圓環14和第二半圓環15由螺栓固定在齒輪盤13的曲面上,對鋼絲起導向作用的鋼絲嘴16固定在齒輪盤13的上側表面上,環套17固定在對鋼絲起導向作用的鋼絲嘴16入口處的儲
存絲盤上。機架的工作過程為通過絲杠3的調節帶動擋板4及平臺5的上下位置的調節,絲杠3能夠實現精確的微進給,因而能夠較準確地控制置于平臺5上的主傳動系統的存絲裝置上下位置,保證鋼絲嘴16水平位置與所纏繞的鋼絲圈芯圓心在同一個平面內。從而有助于保證鋼絲纏繞的精度。鋼絲圈纏繞其運動方式是一邊驅使環形小直徑鋼絲圈芯18旋轉,一邊驅使帶有鋼絲轉盤及鋼絲嘴圍繞鋼絲圈芯作交叉運動。此纏繞工藝要求對鋼絲圈芯兒的裝拆提出要求。缺口式主傳動裝置齒輪系即可滿足纏繞,只需要旋轉末端缺口齒輪和存絲盤使第六齒輪11的缺口方向與下方平臺缺口方向一致,鋼絲圈芯便能沿缺口方向放入和拿出且不需要重復安裝拆卸齒輪系。缺口式主傳動裝置對待纏繞的工件的裝拆非常方便,能夠極大地提高纏繞效率。鋼絲圈的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屬于夾緊傳動方案。夾緊傳動方案依靠機械爪把持鋼絲圈,靠鋼板的導向,繞鋼絲圈中心依次交替把持鋼絲圈,提供驅動力。電機帶動鋼帶轉動,剛帶上的機械爪隨著導向鋼板的導向依次進入抓持階段,在機械爪抓持過程中,起到垂直固定和提供旋轉力的兩個作用,當機械爪離開鋼板時,機械爪71內的扭簧會自動將機械爪張開,只有進入下部導向鋼板73和上部導向鋼板74之間時機械爪71才閉合而夾緊鋼絲圈。機械爪把持力可以通過氣缸作用于鋼板,提供足夠的壓緊力,使得機械爪不打滑,傳動鋼帶通過中心輥19起到張緊輪的作用可以保證足夠的傳動力。此方案不易丟圈,更能保證很高的傳動精度。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這些具體實施方式
都是基于本發明整體構思下的不同實現方式,而且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輥、兩個傳動棍、三對輔助棍、后面機板、液壓缸、傳動輥驅動電機、機械爪、鋼帶、下部導向鋼板、上部導向鋼板和支撐鋼板,所述三對輔助輥設置在后面機板上,支撐鋼板固定在后面機板前側的下部,支撐鋼板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傳動輥,中心輥設置在后面機板前部的中心處,傳動輥驅動電機固定在后面機板的后部,傳動輥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傳動輥傳動連接,鋼帶分別與中心輥和兩個傳動輥傳動連接,鋼帶上設有機械爪,上部導向鋼板固定在支撐鋼板上,下部導向鋼板設置在上部導向鋼板的下部,下部導向鋼板的下端與液壓缸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對輔助輥在后面機板上為正三角形分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絲圈纏繞機的鋼絲圈定位夾緊轉動裝置,屬于轉動裝置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三對輔助輥設置在后面機板上,鋼帶分別與中心輥和兩個傳動輥傳動連接,鋼帶上設有機械爪,上部導向鋼板固定在支撐鋼板上,下部導向鋼板設置在上部導向鋼板的下部,下部導向鋼板的下端與液壓缸相連接。本發明的結構簡單,生產制作比較容易。本發明纏繞的鋼絲圈里外兩層之間鋼絲旋轉的方向互為相反,一層的鋼絲是左旋,另一層的鋼絲就是右旋,鋼絲與鋼絲之間無需填充橡膠,什么情況下也不會產生剪切力,可以直接用于輪胎的制作中。用本發明制作的鋼絲圈所生產的輪胎,適合在高內壓、高載荷、大變形和極強的沖擊負荷下使用。
文檔編號B21F37/00GK103111556SQ20131006112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陳家軒, 盧禮華 申請人:哈爾濱工大宏圖橡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