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應用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于汽車配件的上集合管都是采用平板成型,先將平板沖彎后焊成管型,再用上下六付模擠壓成需要的上集合管。此種成型模具成型工序多,耗時長,成型產品強度較弱,質量難以保證,成品率低,生產成本高。中國專利ZL200920308689.9公開了一種上集合管管型材料成型結構,它具有節約成型材料,提高生產效率的優點,但該項目仍存在以下不足:一、由于只采用頂桿脫料,模具只適用于有下頂缸的油壓機,對設備要求過高;二、而且液壓式的動作形式脫料較慢,已成為生產上的瓶頸;三、由于油壓系統受油液黏度、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導致產品的同一批次一致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則是針對目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型速度快、成品率高的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它包括有四個水平滑塊模具,四個水平滑塊模具圍合后中部組合成的空腔與產品的外側形狀吻合,四個水平滑塊模具位于頂板上方,頂板的下方設有頂桿,在水平滑塊模具圍合后中部形成的空腔內設有上模,其特征是所述頂桿的下端安裝在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的下方設有多個氮氣彈簧。
所述氮氣彈簧的數量為四個,它們距離頂桿的距離相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有:
結構簡單實用,成品率高,由于氮氣彈簧成型速度快,成本低,對設備的要求低,脫料速度由下頂缸脫料的3 4秒縮短為I秒之內,且同批產品的一致性好。
圖1為本發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發明它包括有四個水平滑塊模具1,四個水平滑塊模具I圍合后中部組合成的空腔與產品5的外側形狀吻合,四個水平滑塊模具I位于頂板2上方,頂板2安裝在頂桿3的上端,頂桿3的下端固定安裝在支撐板6上,支撐板6的下方設有多個氮氣彈簧7,形成模具自身的頂料裝置。根據實際使用的壓力需要,來確定氮氣彈簧7的使用數量,通常情況下數量設置在兩個以上,優選為四個,它們均勻布置在支撐板6的底部,各個氮氣彈簧7與頂桿3的距離相等,使上頂的壓力分布平衡。通常傾向于采用較多具有較低壓力的氮氣彈簧來實現目的。本發明在水平滑塊模具I圍合后中部形成的空腔內設有上模4,上模4可上下移動。本發明在成型時,四個水平滑塊I從四個方向內靠攏,中部形成模腔,上模4下壓,使模腔內的管型件成型為產品,之后上模4抬起,頂桿3在氮氣彈簧7的活塞桿快速動作下將頂板2頂起,四個水平滑塊模具I向四邊分開,取出產品,進入下一工作循環。本發明涉及的其它未說明 部份與現有技術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它包括有四個水平滑塊模具(1),四個水平滑塊模具(I)圍合后中部組合成的空腔與產品的外側形狀吻合,四個水平滑塊模具(I)位于頂板(2)上方,頂板(2)的下方設有頂桿(3),在水平滑塊模具(I)圍合后中部形成的空腔內設有上模(4 ),其特征是所述頂桿(3 )的下端安裝在支撐板(6 )上,所述支撐板(6 )的下方設有多個氮氣彈簧(7)。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氮氣彈簧(7)的數量為四個,它們距離頂桿(3)的距離相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上集合管成型模具結構,它包括有四個水平滑塊模具(1),四個水平滑塊模具(1)圍合后中部組合成的空腔與產品的外側形狀吻合,四個水平滑塊模具(1)位于頂板(2)上方,頂板(2)的下方設有頂桿(3),在水平滑塊模具(1)圍合后中部形成的空腔內設有上模(4),其特征是所述頂桿(3)的下端安裝在支撐板(6)上,所述支撐板(6)的下方設有多個氮氣彈簧(7)。本發明結構簡單實用,成品率高,成型速度快,成本低,對設備的要求低,脫料速度由下頂缸脫料的3~4秒縮短為1秒之內。
文檔編號B21C25/02GK103223426SQ20131013119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6日
發明者談偉光, 梁仁達, 談正光, 王剛, 管超宇 申請人:無錫鵬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