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一種加工特定工件的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
背景技術:
圖1所示的工件包括底部的法蘭面1,在法蘭面的中部向上拉伸一錐面2,在錐面2的頂部平面上包括一下凹的墩形結構3,現有技術中,加工該工件時,采用如圖2所示的模具進行加工,如圖2所示,該模具包括下模包括一下模座4,下模座4中固定有對應工件錐面2形狀的內模5,下模座4上方設有承載法蘭面I的卸料板6,卸料板6與下模座4彈性連接,內模5穿過卸料板6 ;上模包括一上模座7,上模座7中設有對工件錐面2進行成形的外模8,外模8中設有對工件頂部繼續鍛壓形成下凹的墩形結構的壓桿9。現有的模具在工作時,先對上工序的法蘭部分進行壓料,再對拉伸錐面進行整形,最后對頂部的墩形進行鍛壓。這種加工方式容易造成拉伸錐面與法蘭面轉角處裂紋,鍛壓后材料擠回彈變形以及法蘭面、錐面中心軸與墩形結構同心度不穩定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工件表面平整、不回彈變形而且同心度好的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括一下模座,下模座中固定有對應工件錐面形狀的內模,下模座上方設有承載法蘭面的卸料板,卸料板與下模座彈性連接,內模穿過卸料板;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中設有對工件錐面進行成形的外模,外模中設有對工件頂部繼續鍛壓形成下凹的墩形結構的壓桿,其改進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中固定一在下壓過程中預先下壓卸料板的頂桿。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追加了頂桿,此結構先壓縮下模卸料板,同時使外模進入內模范圍,再對頂面進行鍛壓,然后對拉伸錐面進行整形,最后是對法蘭面進行整形。整個過程使材料從上往下進行流動,有效的消除了原設計的產品不良現象。
圖1是加工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加工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開模狀態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閉模狀態截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法蘭面1、錐面2、墩形結構3、下模座4、內模5、卸料板6、上模座7、外模8、壓桿9、頂桿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包括一下模座4,下模座4中固定有對應工件錐面2形狀的內模5,下模座4上方設有承載法蘭面I的卸料板6,卸料板6與下模座4彈性連接,內模5穿過卸料板6 ;上模包括一上模座7,上模座7中設有對工件錐面2進行成形的外模8,外模8中設有對工件頂部繼續鍛壓形成下凹的墩形結構的壓桿9,所述的上模座7中固定一在下壓過程中預先下壓卸料板6的頂桿10。工作時,上模座7下壓,位于上模座7上的頂桿10首先接觸并下壓卸料板,同時使外模8進入內模5范圍,此時位于外模8中的壓桿對板材進行鍛壓,形成墩形結構,然后外模8繼續下降,與內模5 —起對拉伸錐面進行整形,最后是對法蘭面進行整形。整個過程使材料從上往下進行流動,有效的消除了原設計的產品不良現象。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包括一下模座,下模座中固定有對應工件錐面形狀的內模,下模座上方設有承載法蘭面的卸料板,卸料板與下模座彈性連接,內模穿過卸料板;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中設有 對工件錐面進行成形的外模,外模中設有對工件頂部繼續鍛壓形成下凹的墩形結構的壓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中固定一在下壓過程中預先下壓卸料板的頂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一種加工特定工件的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該模具包括一下模座,下模座中固定有對應工件錐面形狀的內模,下模座上方設有承載法蘭面的卸料板,卸料板與下模座彈性連接,內模穿過卸料板;上模包括一上模座,上模座中設有對工件錐面進行成形的外模,外模中設有對工件頂部繼續鍛壓形成下凹的墩形結構的壓桿,其改進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中固定一在下壓過程中預先下壓卸料板的頂桿。本實用新型的多工序整形組合模具追加了頂桿,此結構先壓縮下模卸料板,同時使外模進入內模范圍,再對頂面進行鍛壓,然后對拉伸錐面進行整形,最后是對法蘭面進行整形。整個過程使材料從上往下進行流動,有效的消除了原設計的產品不良現象。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140579SQ20132004266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許鵬程 申請人:東莞市嘉鼎五金模具有限公司